“清”声入耳 “廉”洁在心——古县中心幼儿园廉洁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

何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讲廉洁故事 树清廉新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用感人的故事 传递清廉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用榜样的魅力 传播清廉风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校风 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清廉学校氛围,古县中心幼儿园开展“清”声入耳“廉”洁在心廉政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p> 本期故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是古县中心幼儿园的潇俊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清廉故事是《周总理拒进家门》,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起仔细聆听吧。</p> 故事内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总理拒进家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0年初,周恩来赴广东出差两个月,正好那段时间邓颖超也没在北京,何谦趁此机会对西花厅做一些维修,在潮湿的青砖上铺木地板、封严漏风的窗户、更换发霉的旧地毯及旧灯具、将已经破了的白布窗帘换成较厚的呢子窗帘……谁知周恩来视察归来,还没踏进屋门,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于是便有了大发雷霆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灯具、窗帘等能够挪动的东西全部搬走。已经修缮好的地板、窗户,再换的话,又是一笔费用。周恩来只好让秘书算账,换过的东西他要个人付款,绝不用国家的钱。他说:"国家现在这么困难,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怎么能用公款为我家里装修,这是不能允许、不能容忍的。”等西花厅恢复了旧貌,周恩来才进了家门。</p><p class="ql-block"> 事后,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多次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潇俊老师分享的是周恩来总理的事迹。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始终保持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被一代又一代人称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好,我是古县中心幼儿园的何老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清廉故事是孔繁森《廉洁奉公 一心为民》,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一起仔细聆听吧。</p> 故事内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孔繁森:廉洁奉公 一心为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繁森,1944年7月生,山东聊城人,生前两次进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个人,他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期在阿里地区工作的唐文明,对当年的一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寒冬时节,下乡途中,孔繁森看见路边有一个帐篷,走进后发现,一个单身母亲在里面抚养着4个孩子。孔繁森掏出身上仅有的80多元钱,留给了这个母亲,临走前还把大衣脱下给一个孩子穿上。孔书记当时讲,如果老百姓继续这样生活下去,我们上对不起天,下对不起地,中间对不起老百姓。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地区,气候恶劣,高寒缺氧,是西藏最艰苦的地区之一。长期贫穷的局面,致使当地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医疗人员短缺。粗通医术的孔繁森,每次下乡都要提前买好药,装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里,随时为群众看病送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下乡,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发作危在旦夕的老人,他立即把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喉咙,将浓痰一口口吸出来,随后运用早年在部队当兵学过的医术,给老人打针服药,直至病情好转。没有人知道,他帮助了多少人。熟悉他的同事记得,对于农牧区老百姓,孔繁森十分慷慨,在藏工作期间,他几乎没有给家人寄过钱,工资绝大部分用在了补贴困难藏族群众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真正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孔繁森认真学习中央精神,把国外高原地区开发和其他省市现代化建设经验与自己的调查研究相结合,为阿里地区的发展描绘蓝图,其中一项就是要努力搞活当地边贸市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最喜爱的那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老师讲述了孔繁森的清廉故事,他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自己随身带着一个小药箱,每次下乡他都用自己的钱购置药品装满药箱,以便工作之余为农牧民看病治病和分发药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迎清廉之风,育廉洁新苗,让清廉之花开满古幼的每一个角落,结出累累硕果。大家一起努力,树新风正气,创清廉学校!</p>

孔繁森

清廉

故事

周恩来

廉洁

西花厅

幼儿园

大家

廉洁奉公

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