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着对上海天文馆的好奇心,在网上预约门票要预先一个星期之前确定,票价30元。从家门口岚皋路坐地铁七号线至龙阳路站转16号地铁直至滴水湖站共行程地铁29个站,时间2小时10分,出地铁站走20分钟就来到了上海天文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靠近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也是临港新区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是上海科技馆的分馆,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耗6亿元,历时四年建造。</p><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以“连接人与宇宙”为为设计理念,以激发游人们的好奇心为使命,鼓励游人们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来。</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从建筑外形看,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是由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设计,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计理念,即摒弃直线和直角,真实地反映了宇宙几何的形态和天体运行的动态能量。在设计上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天文馆中三个象征“天体”的圆形结构:圆顶天窗、球幕影院、穹顶倒转。这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三体”结构,同椭圆形的建筑形态构成的“天体运行轨道”一起,完美诠释了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运行的基本规律。</p> <p class="ql-block">“圆洞天窗”位于天文馆主入口处,当阳光穿过圆洞时会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光斑也会随之移动地面的入口广场和反射池,以记录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圆洞天窗好似一个日昝,无时无刻的在捕捉光影,记录时间。</p> <p class="ql-block">透过金灿山灿的圆洞天窗,阳光可以从洞口倾泻而下,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犹如日昝。</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文馆外面的时候,被一个完整的球体——球幕影院深深的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球幕影院的上半部分露在主建筑外面,下半部分则下沉到了建筑内部。</p> <p class="ql-block">倒转穹顶,是三个“天体”中较大的,在天文馆的顶部,顾名思义,就是倒扣过来的穹顶,这里是参观者“与天对话的地方。倒转穹顶的设计把周围的建筑物挡住,摒弃了喧嚣之后环顾四周,这里只剩下你和天空,站在平台上得以静观天空,思考宇宙,一个能上升到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倒转穹顶上面有三个通道,这个也是个“知识点”!三个通道分别指示了正南、正北和本初子午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文馆的主入口是一个巨大的悬挑结构,走进主厅,一颗巨大的的银色球体“悬浮”其中。不过,“悬浮”只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这颗巨大球体是由钢结构支掌的,在设计师的巧思下,支撑结构被“隐蔽”在了视线死角,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这颗巨型银球其实是一座内径23米,外径30米,可容纳100名观众的球幕影院,可播放8k超高清电影。</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文馆入口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圆型石台,一个金属球从馆顶高悬而下,游客们围着石台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科学装置——傅科摆。</p><p class="ql-block">1851年在法国万神庙穹顶下方用一个巨大的摆进行实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摆锤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留下运动的轨迹。人们看到的是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曙光的黎明,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p><p class="ql-block">傅科第一次证明了地球自转运动,傅科摆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地球🌐,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朔弦晦望》是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的作品,它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朔弦晦望四字的意思:朔,每月月初,是指新月。弦,形如半圆,是弦月。晦,是每月最后一日。望,每月月圆之日,是满月。</p><p class="ql-block">“朔弦晦望”装置则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和对应的时间。</p><p class="ql-block">这件记录月相轮回的艺术装置,它将古曲与现代,科技与艺术,碰撞出精致之美。</p><p class="ql-block">请点阅。</p> <p class="ql-block">走入大厅,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720度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是一贯穿整个展区的行走路线。观众可以选择沿梯而上,也可以直接从一楼到三楼依次循序渐进,进入三大主题展区“家园”、“宇宙”、“征程”。</p> <p class="ql-block">《光的速度》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奥卡.多纳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位于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给人一种踏入天文科学探索之旅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浮雕中大量的光线造型使人联想到天光被吸入,入口如同照相机镜头,缩小了光圈,使焦头可以集中在展览展示上。</p> <p class="ql-block">步入“家园”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人类居住的家园——地球。</p><p class="ql-block">地球孕育出了生命,地球是唯一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的星球。</p><p class="ql-block">天堂不在头顶上,而是在脚底下,珍爱我们的地球。</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进入宇宙区开始前的一个过渡性长廊上安排的一处大型多媒体星光秀,它构建了一种神秘的流动性宇宙磁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你挥舞双臂,星河便会以你为中心旋转,散落点点星尘,犹如游笼罩在神秘的星空中。</p> <p class="ql-block">走入“宇宙”展区内,只見有外部直径20米的大屏幕投影,呈现着日月星辰的不断变化,带给游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体验到人们对于时间的概念起源于遥控的宇宙天体。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月亮、太阳和星星在天空中有着运行的基本规律,我们居住的地球与宇宙间一切星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参观者对太阳、月亮、地球的演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让人们常思索“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会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在太阳系里面的行星,除了地球之外,我最喜欢的还是土星。因为,它有一轮巨大而亮丽的戒指环,这个美丽的戒指环就是围绕土星旋转的各种宇宙飞行体,主要是岩石和冰,看上去土星与其它行星相比多了一点优雅。</p><p class="ql-block">美丽无比的“土星光环”——旋转永不停歇。</p> <p class="ql-block">在宇宙展区,見识到了许多高科技的光影设备、高仿真模似手段和随屏幕宇宙间的星球来一个亲密接触,逛下来感觉好像“宇航员”一样在太空“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天文馆内,环形而上的步道,“飘浮”在空中的各种星球,拉近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就像环绕太空轨道航行,有置身太空的微妙感觉。</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太阳,太阳是主宰我们命运的恒星。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公里,地球的直径为1.2756万公里。但是,在银河系中的众多恒星之中,比太阳大100亿倍的恒星多的是,可見太阳渺小得不值一提,而地球在宇宙间己没有了立足之地。</p><p class="ql-block">太阳主要依靠内部的核聚变而产生的燃烧,已经燃烧了近50亿年,科学家推算太阳可以“燃烧”100亿年左右,而到现在为止它的寿命已过半,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要停止时,那时太阳的体积也将不断膨胀,直到将地球吞噬,变成一个巨大的红矮星,最终坍缩变成一颗白矮星,太阳最终会结束生命,不过不用杞人忧天,也许那时人类科技不断进步,已经成功移居适宜的其它星球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宇宙”展厅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横垮星空的白色光带,这就是称之为银河系。而我们的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在银河系看来己是一粒微不足道的黄矮星。而我们生存45亿年的地球已在银河系中已没有了踪影。茫茫宇宙浩瀚无边无以穷尽的天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棒旋星系,它的年龄已经超过百亿年,是由4000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组成,直径可达16万光年,(一光年二96000公里)在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相当于太阳质量37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星,正是受它的影响,银河系才一直以旋转进行运动。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据说此星球运行20亿年后未来将会与仙女座大星系有相撞的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征程”展厅还有高仿真的“嫦娥四号”和“祝融号”,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登上月球表面留下第一道痕迹。“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15日首次成功着落于火星并探测成功。看着这些高精尖的航天仪器,是几代航天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终身的心血,是中国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并在这核心舱内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发射成功的天和号核心舱1:1的仿真模型。</p><p class="ql-block">核心舱是开放给游客体验的,你可以进入核心舱自己的家园当一次“宇航号”,圆一下自己的航天梦!</p> <p class="ql-block">“征程未解之迷”,在宇宙区的尽头有一座弯曲的连廊桥,长幅梦幻般的飘带环绕其中,踏步在桥上,往下可观家园山河,往上可瞧星海灿烂。你看到了什么?宇宙的外面是什么?很多问题在头脑中思索着,问题比来馆之前产生了很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文馆的墙壁上展出了各种稀有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灶神星陨石等。其中包括1964年坠落于上海长兴岛前卫农埸,是上海地区唯一一次目击陨石,此陨石重量为21.4克.</p><p class="ql-block">还有2018年6月1日晚,云南西双版纳发生一次陨石雨,数百块陨石散落勐遮镇一带,回收的陨石有1.228千克。</p><p class="ql-block">还有随州陨石、鄄城陨石、阿铁林陨石等70件著名陨石。</p> <p class="ql-block">天文馆里众多的文物藏品,总数超过120件。影响世界科学发展的著名科学家如牛顿、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等。</p><p class="ql-block">这是伽利略的第一台折射望远镜,高仿真的复制品出自国外工匠之手,一睹曾经改变人类宇宙观的科学仪器之风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珍贵的文物中,最让人惊奇的是艾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的原著在这里展出,经历也颇为坎坷。由于这是一件英国准“国宝级”文物,在上海科技馆拍下展品后,足足等了六个月才从英国运往中国。</p> <p class="ql-block">球幕影院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球幕影院事先要预约的,按时埸次观看,票价40元。电影一天四埸,电影时长半小时。影片有《看不見的宇宙》、《苍穹》、《时间旅行》,因时间关系不能观看,很遗憾!</p><p class="ql-block">听观看电影的观众出埸后说:“因影院是球型结构,荧幕也是巨大的半球型,影院内有懒人沙发,可以躺着看,人仿佛置身在沙漠中,仰望灿烂的天空,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中华问天”特色展区,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自商周有文字记载以来祖先眼中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观像授时”展区,在这里主要介绍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的理解和哲学思维,独特的“天人合一”宇宙观、灿烂星海细天象记录、先进的历法理论,展现中国人观天测时使用的科学仪器和取得成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时天象的十二星座。</p> <p class="ql-block">雕刻在花岗石的天文图,并用文字记载着古时观察到天体中各星座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古时珍贵的计时仪。</p> <p class="ql-block">佘山天文台40厘米的折射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拱形LED和大型互动展项,让你了解当代中国的各类天文机构和大型天文设备,了解当代天文学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落成启用后,为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在仔细观看着设立在全国各地精密的天文台仪器。</p> <p class="ql-block">“好奇星球”区,为学龄前儿童专门营造了一个以梦幻般的系外星探险为主题的游乐埸所,分为出发、花王星、冰火星、外星人等几个重点展区,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从小喜爱太空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征程”这展区,浓缩了人类探索茫茫宇宙的历程。</p><p class="ql-block">老一辈的天文学家,作为中国第一代天文事业的开拓者,他们荜路蓝缕,传道受业,培育新人,为末来的中国天文事业奠定了坚强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各个时代的天文学家,呕心历血,他们在探索宇宙历程中走的每一小步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天文馆内游览3小时后,来到馆内的B1地下餐厅,带有西餐模式,通过微波炉加热而食用。买了一份盖浇盒饭46元,味道还可以。如果来天文馆参观,也可自带干粮和水,经济又方便些。</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天文馆室外中心区的大型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是由曰本艺术家郡田政之倾情打造,直径11米,高度10米,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它们相互吸、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有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p><p class="ql-block">当你走进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的室外大草坪上有一组雕塑《生命》,它是由法国著名艺术家文森特.勒罗尹创作打造。</p><p class="ql-block">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小行星进入大气后的变化过程,同时又受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有孔虫的多样形态的启发,最终构建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动态造型。五个独立的雕塑形态各有不同,却又息息相关,以生命和数字的形式,在虚构形态之间,在自然和艺术之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了联系。</p><p class="ql-block">《生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上海天文馆室外还有附属建筑羲和太阳塔和望舒天文台,听这名字就是从古代神话中汲取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通过羲和太阳塔和望舒天文台,对太阳和众多星体进行实际观测。</p> <p class="ql-block">星空探索营。</p> <p class="ql-block">陨石创客实验教育活动区。</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上海天文馆的大道上,感觉上海天文馆真正做到了让天文无处不在,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天文知识,增添了一些知识新点,参观一趟确实能有所收获。</p><p class="ql-block">但是,星空浩瀚无尽,探索永无极限。</p> <p class="ql-block">外围的上海最大的星空之境海绵公园与上海天文馆自然的衔接,因时间的关系不能去游览了。</p><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