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儿

梦园(拒闲聊)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到过年就很兴奋,总是数着日子盼着过年,总觉得日子是那么漫长,进了腊月总听到母亲念叨“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然而现在却不再盼着过年,总是觉得日子过得飞快,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来临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年,感觉仪式感特别强,母亲总是按部就班的让年过得那么隆重而又神秘。一进了腊月母亲就叮嘱我们姐弟几个不要胡乱说话,不能说一切不吉利的话,不要打架,不能哭……感觉那时候的规矩可多了。</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样还是会盼着过年,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平常吃不到好东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面食,馒头、水饺、年糕、糖果……最重要的是还能吃到肉,还能穿上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只有过年每人才能穿上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  大概进了腊月,母亲就要忙着给我们姐弟置办新衣了,那时候并不是买成品而是到集市上去扯上几块碎花布和青布,再领我们到裁缝师傅那里去量体裁衣。记得小时候有两年时兴红条绒的布料,那年我们家的条件稍微好一点,父亲还没过年就跟我们说,“今年我给你们姐妹仨每人做一件红条绒上衣!”记得那件红条绒上衣就是好看,穿在身上就是鲜艳,可漂亮了,那年过年我们姐妹仨甭提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也是要提前做的,那就是请会写大字的先生到我们家为我们写对联,母亲会先买好红纸,记得那时候都是请一个刘姓的大爷到我们家,刘大爷总是笑嘻嘻的他当过教师是我们村写字写得最好的,母亲会让我们打下手,帮着摁着红纸,在写每一张对联前,刘大爷总是先说几个对联,问母亲哪个好他就写哪个。</p><p class="ql-block"> 无非就是些“五谷丰登、来年好运、迎新春,恭喜发财、吉祥如意……”都是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刘大爷每写完一张我们都要小心翼翼地拿到一个地方晾一晾,以免墨迹花了,这也是我们都愿意做的事情。每每看到刘大爷写毛笔字龙飞凤舞、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样子便很是羡慕,想着什么时候我能写成那样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腊月过了二十就真正的忙起年来了,每天都有每天的事情,按部就班一样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省。既要赶大集置办年货,又要在家里忙活。先是二十三过小年,通常母亲会包饺子,然后摆上糖果、蜜枣、花生瓜子,端上三碗水饺供奉灶王,送灶王去天宫俗话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期待灶王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我们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就是大扫除的日子了,每年到了这一天大人小孩齐动手把我们住的房子彻底打扫一番,扫屋顶、扫屋地、扫院子、擦玻璃,洗衣服……把每一个地方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也就是把一年的晦气都清除了,然后再迎接新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五磨豆腐,通常母亲在前一天便泡好豆子,一大早就起来推磨子,做豆腐的工序非常繁琐,因而少不了我们的参与,姐姐们会帮着推磨子,我也会帮着烧火,母亲会时刻搅着大锅,以免豆腐汤糊锅,我们一家人齐忙活,充满了日子的烟火气和温馨的味道儿。豆腐谐音“兜福”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东西,还有鱼取其“连年有余”的意思,年糕取其“年年高升”的意思,过年放鞭炮又预示着“响亮响亮,人财两旺!”……过新年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期待来年平安顺利,生活水平步步高升,万事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到了二十六、七的时候是杀鸡杀猪的时候,到了年底母亲会从养的鸡里逮一两只不爱下蛋的鸡杀了过年,有条件的人家就把养好的猪杀了过年,我们则是把养了一年的猪到集市上卖了过年。父亲再从集市上割一块肉买一个大猪头回来,还有猪下水等收拾收拾煮一大锅,在厨房里用柴禾烧,经常是烟雾缭绕,热气腾腾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姐弟几个会不断的去瞧一瞧,问一问父亲煮好了没有,终于等到肉煮好的时候,父亲会给我们每人舀上一碗,大概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候的猪肉可真香啊,但是现在什么肉也有,怎么就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呢?最后父亲会把锅里的肉剔除骨头放进一个大盆里,连汤带肉放一晚上就成了冻,什么时候吃就割一块凉凉地可香了,小时候最喜欢吃肉冻了。</p> <p class="ql-block">  二十八九是母亲最忙的时候,她会发上面蒸馒头、蒸大包子,还会蒸年糕……话说为什么要做那么多干粮呢,这是准备我们过年和年后招待客人的,那时候没有卖成品的,只能自己做。年前还要煎好鱼、炸好藕盒子,肉丸子等。</p><p class="ql-block"> 到了年三十头午就准备贴对联、贴过门钱、挂灯笼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焕然一新。每一户的对联都贴满了对新年的期望和美好的祝福。贴完对联就要包饺子到祖先的坟上去祭祖,祭祖只有男孩子跟着,女孩是不能去的,要带上水酒、水饺、纸钱,还有鞭炮。年三十下午你会听到村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这样就很是有了过年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闲着,我们会三五成群,放小鞭炮,放那些简单的花炮,大家围着一团焰火高兴的蹦蹦跳跳,记得那时候父亲会给我们买好多可以拿在手里的花条,特别是在晚上一闪一闪的很好看。我们每个手里都举着那火星闪闪的花条,高高兴兴地跑来跑去,那闪耀的火花衬着冻得红彤彤的笑脸,仿佛那笑声已穿过时光的隧道传到我的耳边来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边包水饺边聊天其乐融融,小孩子跑来跑去,父母来来回回的忙碌着,等包好水饺一切准备就绪,母亲还要“压锅”,她会在平时做饭的大铁锅里放上一个篦子,上面放上几个馒头,几个年糕,一块豆腐,端上一碗水饺,然后再盖起来,它预示着来年有余粮,来年福气多多……</p> <p class="ql-block">  很晚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睡觉了,母亲和父亲会一直守夜直到过了午夜 12点,父亲就会放鞭炮,放两响,村子里仿佛在同时都会响起鞭炮声,据说燃鞭炮是为了赶走那个叫“除夕”的鬼怪,也有的叫“送瘟神”,我更喜欢后者的说法,把“瘟神”和“阴霾”全送走干干净净、平平安安迎接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大部分的人家都是四五点钟起来过年,那时候的鞭炮声响成了一片,新年新的一天就在这鞭炮声中隆重的来临了,我们也都起来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吃饺子,然后我们姐弟几个先给父母拜年,恭恭敬敬地给父母磕一个头,父母养育我们辛苦了,诚挚地感恩!父亲会每人给我们发压岁钱,常常是几毛一块的样子,恭喜我们又长了一岁。</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们会约着小伙伴去给长辈们拜年磕头,长辈们也会给我们糖果和压岁钱,给长辈们拜年磕头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良好传统,它让我们知道尊老爱老,是过年中传统美德的仪式感!是对后辈的一种观念教育。不得不说过年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方方面面都提现了优良的传统。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大概是最快乐的时光了,因为又长了一岁,那样离我们长大就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什么也不用自己做了,集市上、超市里年货琳琅满目,花花绿绿,红红火火,应有尽有,但是随着一些传统的流失总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我想应该是缺少了一些日子的烟火气和对生活的一种敬畏,同时还缺少了一种对生活最本真的乐趣吧。但是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一直都没有改变,只要心怀希望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梦园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