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十七)从江达经德格到甘孜~难忘的一天

克非

<p class="ql-block"><b> D18天: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小雨加雪</b></p><p class="ql-block"><b> 如果走川藏北线317国道进藏,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江达县城。</b></p><p class="ql-block"><b> 江达,因地处觉普沟口而得名。江达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上段的高山峡谷之间,县城平均海拔高度约3650米,也是在四川、青海、西藏结合部位,被誉为“藏东门户”,是真正的西藏东大门。</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行程是:从江达县经德格县到甘孜县,约280多公里。</b></p><p class="ql-block"><b> 早餐后,八点二十我们从住宿地出发,穿过彩旗飘飘的街道…</b></p> <p class="ql-block"><b> 出了「欢迎您再来康巴江达」的城门后,我们继续沿317国道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此时的天空正飘着小毛雨,忽然山上出现了一群毛猴,见到有汽车过来就成群结队的冲到了路边。我们立即停车,摇下窗玻璃,把随身带的干粮扔给它们吃。其中有一只胆大的竟然还跳到我们车头上坐下吃,您瞧,小猴子还真可爱!哈,看来这里的猴子真是精,不仅不怕,还把汽车看做它们的施主了!</b></p> <p class="ql-block"><b>  康巴,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地区。范围相当于现今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那曲地区东部、林芝,青海省的玉树,四川甘孜和云南的迪庆。</b></p><p class="ql-block"><b> 康巴汉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藏族男人的标志。“高大、威武、粗犷、豪迈”,这是人们对康巴汉子形象的由衷赞叹。</b></p> <p class="ql-block"><b>  进藏后,行驶在国道上很少能遇见行人,但今天见到的还比较多。坐在车里的老张就顺手用相机拍了几张“过路人”。</b></p> <p class="ql-block"><b> 出了县城不久,远远的看见前面有一大片红房子,黄师傅介绍说这是“瓦拉寺”,是江达县最大的寺庙。近前观看,该寺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向山上绝壁远观,十来个碉堡式的小房子星星点点分散在其间,据说是僧人们闭关修行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瓦拉寺历史悠久,创建于1253年,是萨迦派传承的主要寺院之一,原属白苯教,又是德格王的祖寺,在 当地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在昌都及西藏都享有极高的声誉。</b></p> <p class="ql-block"><b> 寺旁座落着新建的瓦拉寺五明佛学院,这是一所显密圆融、不分宗派、学修并重的大型佛学院,也是目前萨迦传承在国内最大的佛学院。</b></p><p class="ql-block"><b> 由于下雨,我们仅拍了几张照片,没有去进里面去参观,又留下了一点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过瓦拉寺后,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爬行,行驶在出藏前的最后一座高山险峰——矮拉山上。</b></p><p class="ql-block"><b> 矮拉山并不矮,举目就可望见冰川雪峰,垭口海拔有4245米,历来都是川藏线难行的高山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看,眼前就是矮拉山隧道,如今人们不用再爬20公里蜿蜒崎岖的盘山路过垭口了,直接走遂道就越过了矮拉山。</b></p> <p class="ql-block"><b>  隧道</b><b style="font-size:18px;">长约4.8公里,直接拉直了翻山的距离。不过对于想观景的游人,或许就与险峰上的风光大片失之交臂了!</b></p> <p class="ql-block"><b>  对于向往西藏的人们来说,矮拉山是走川藏北线进藏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垭口,翻过矮拉山,就到了江达县,所以此山也是进入西藏的一个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过了矮拉山遂道后,蜿蜒而下。</b></p> <p class="ql-block"><b>  沿途雾气腾腾,经幡招展,别有一番气象。</b></p> <p class="ql-block"><b>  行驶中,前方出现了一座彩色门楼,上书有「藏东第一镇 · 岗托」。</b></p><p class="ql-block"><b> 岗托这个地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里是西藏解放的前沿阵地,也是真正在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岗托镇,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地处江达县东部,是川藏北路317国道进藏第一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江达县城83公里。进镇后,路两旁是一幢幢崭新的藏式小楼,一个依山傍水、设施齐全的特色乡镇跃入了我们的眼帘。</b></p> <p class="ql-block"><b> 回顾历史,在新中国解放前夕,拉萨噶厦政府受境外势力挑唆,并发动“驱汉事件”,在西藏昌都布下重兵,以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彼时解放军西南军区第十八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进军昌都,以战促和,敦促噶厦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和谈,开启和平解放西藏进程。但西藏当局中的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拒绝和谈,杀害和谈使者,并向昌都派遣5000多藏军,阻止解放军进藏。</b></p><p class="ql-block"><b> 在多次和谈无果后,1950年10月初,解放军决定强渡金沙江。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上,九位藏民渔夫用牛皮船将解放军战士送到金沙江对岸的西藏。一时间献血染红了金沙江两岸。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不畏牺牲,终于将第一面五星国旗插到了西藏岗托村,打开了西藏的东部门户。</b></p> <p class="ql-block"><b>  随着昌都战役的胜利,西藏和平解放的谈判被大大加快。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订。10月26日,解放军进驻拉萨,意味着西藏和平解放基本完成。</b></p><p class="ql-block"><b> 著名的十八军渡江口就在岗托村内,因此岗托在和平解放西藏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p> <p class="ql-block"><b> 在岗托镇中心的红旗广场我们停下了车。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尊巨大的手持钢枪的解放军战士铜雕像,这就是纪念十八军和平解放西藏的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碑上记载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奉命入藏平息叛乱,开启和平解放西藏、完成民主改革的征程。在平叛作战中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催人泪下、千秋不朽的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江达县在这里开辟了以金沙江十八军渡口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建起了红色遗址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游步道等设施。红旗广场也成为了一处红色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红旗飘飘的游步道上悬挂着时任十八军军长的张国华中将和政委谭冠三中将等首长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沿步行道来到了原十八军军营遗址,现在是中宣部新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此处是岗托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军先遣部队一路向西踏上了西藏和平解放之路,同时按照毛主席当年提出的“边进军边建设”的思路,十八军将士一部分在此驻扎了下来,进行川藏公路的建设和帮助当地老百姓生产、建设新家园。</b></p><p class="ql-block">(军营遗址门口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b>  这里曾经是第十八军战士们的军营。军营并不大,但五脏俱全,军营里有解放军战士的宿舍、会议室、作战室、医疗室……。很遗憾今天都没开门!</b></p> <p class="ql-block"><b>  岗托红色旅游区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独特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让岗托成为了许多进藏游客的首站“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岗托村与四川省德格县隔江相望,是经四川进藏的第一村。</b></p><p class="ql-block"><b> 继续前行。穿过岗托隧道后,不多时见到前方有一座红色牌楼「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呀!马上就要出西藏了,前方不远处就是检查站。</b></p> <p class="ql-block"><b>  来到岗托德格出藏进川公安检查站,下车查验了身份证后放行。</b></p><p class="ql-block"><b> 驱车驶过金沙江大桥,桥的正中有一个两省分界的标杆,过了标杆就正式踏入了四川地界。如果是进藏的话,过桥后进入的就是西藏江达县,那么”江达”的名字是否可理解为“过江后就到达”呢?哈哈!</b></p><p class="ql-block"><b> 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正式建立,与四川省之间的省界就是是金沙江。我们本来打算进藏和出藏时都要在金沙江大桥上拍照留影,可惜没有实现(不好停车)。</b></p> <p class="ql-block"><b>  过金沙江大桥后,就出了西藏,正式进入四川省。</b></p> <p class="ql-block"><b>  进川后,感觉路比西藏境内要好些,宗教氛围也要更浓些。</b></p> <p class="ql-block"><b>  在潺潺的小河边,一座精致华美的白塔吸引了我们眼球。</b></p><p class="ql-block"><b> 哇塞!如此这般的艳丽色彩和精美图案,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白塔的固有认知!</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与江达县虽然只隔了一条江,但感觉上还真有点不一样,川地看上去似乎比藏地要富庶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道路两侧高高挂着的大红中国结显露出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又似乎是在夹道欢迎着游客们的到来。</b></p> <p class="ql-block"><b>  进城了,德格县城座落在大山之间的狭谷地带,可依山傍水的建筑物却很高大壮观,广场也很漂亮,呈现着一座现代城市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位于甘孜州西北部。县政府所在地更庆镇海拔3290米。由于交通不便,较为闭塞,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此环境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这里也是康巴的文化中心和康巴藏文化发展的核心区域。</b></p><p class="ql-block"><b> 德格在藏语中意为“善地”,是四川最窄的县城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前行中,路边的一位藏族姑娘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她的头饰和腰带上满是绿松石、红珊瑚、珍珠、玛瑙、蜜蜡等珍宝,黄师傅说她身上的这些饰品价值不菲。</b></p> <p class="ql-block"><b>  都知道康巴地区的汉子帅姑娘美,编满头的发辫也是康巴藏族女性的特征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停好车后,我们到街上转悠,狭窄的街道上很多是穿着藏服的藏胞,大都不会说汉语。</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此地森林面积大,林木品种多,尤其是用于刻经板的桦木是这里特有的树种。这里从事刻工的人员多,技艺高。瞧瞧这些建筑物上的精美木雕,“木刻之乡”还真是名不虚传。</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最有名的地方是“德格印经院”,街上有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指示着去的方向。</b></p><p class="ql-block"><b>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清雍正7年),由德格 42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距今近三百年历史,其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至今还沿用古老的调版印刷术,这种印刷藏文经书的方式已经被收录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说印经院里最为华彩之处是经版库房和印经工场,也不知道让不让参观。</b></p><p class="ql-block"><b> 由于已到中午,我们决定先找吃饭的地方,就没继续向上走了。</b></p> <p class="ql-block"><b> 城內,在依山而建的高大的建筑物之间流淌着滚滚色曲河。湍急的河流东起于雀儿山脚下,穿过城区后汇入金沙江流域,是金沙江的分支河流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河上有桥,桥上有店。我们在桥上的「七椒渔府」餐馆吃中餐,特色菜是由服务员现场烹制的一条5斤多重的本地鱼,味道不错,全部吃光,共花费473元,停车场费用10元 。</b></p> <p class="ql-block"><b>  餐后出得门来,忽然天上下起了雪粒,听着打在车顶上噼噼啪啪的声音,或许下的是冰雹,一刹那间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在历史上曾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齐名,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藏族传统手工艺之乡,又是南派藏医药发源地等,很值得一看,但遇上这般天气,我们就不敢逗留了。给汽车加油265元后,继续沿G317前行。</b></p> <p class="ql-block"><b> 行至德格隧道前,耸立在此的是一座格萨尔王铜塑像。原来,美丽的德格县就是格萨尔王的故乡,是《格萨尔王传》史诗的发祥地。</b></p><p class="ql-block"><b> 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一生戎马,扬善惩恶,弘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人们传颂的《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世界上最长的史诗”。</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长2943米的德格隧道后,见到路牌指示G215和G317,合二为一的国道。</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往甘孜方向行驶,又在峡谷中、在一线天中穿行。</b></p> <p class="ql-block"><b>  沿途寺庙林立,一路的山崖上有许多石刻壁画,佛像雕刻也格外的醒目,让人不由得要多念几句“阿弥陀佛”了!</b></p> <p class="ql-block"><b>  忽然在道路的一侧出现了康巴阿尔卑斯的红色指示牌。哇,阿尔卑斯山?什么样的风景呢?不由让人精神一振,好生期待。</b></p> <p class="ql-block"><b>  期望中,不知何时阴沉灰暗的天空已悄然退去,行驶的汽车前方忽然就变换了景色,一片清晰如洗的蓝天晃入了眼帘。</b></p> <p class="ql-block"><b>   路边幽静的原始森林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白雪,神奇的雪峰在缭绕的云雾中若隐若现,真是多姿多彩的风景,变化万千的气象,让人恍如走进了神秘的“仙境”!</b></p> <p class="ql-block"><b> 路傍见到一个景区模样的大门,呵,这里是德格县新修的一个名叫“圣仙沟”的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景区內有由大象戏水、吉祥海螺、智慧道士、如意天狮等等自然奇观构成的最具想象力的摄影空间,并且还有通过人工自然引流的壮美瀑布,也是德格县的一个神奇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环顾四周,是原生态雪山、森林、小溪、草甸以及野奢木屋、黑帐篷等,或许这里就是雀儿山脚下的那个其地形地貌、可与欧洲阿尔卑斯牧场媲美的“觉如牧场”吧!</b></p> <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处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b></p><p class="ql-block"><b> 沿着317国道,我车一直迎着高耸的雪山前行,这也意味着将要翻越传说中连麻雀都飞不过的天险——雀儿山。</b></p> <p class="ql-block"><b>  雀儿山,藏语称“措拉”,意为“大鸟羽翼”,是青藏高原的一座雄关。雀儿山山势挺拔,最高峰为海拔6168米的“绒麦昂扎”峰,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它壁立于周围十座5500米 的群峰之上。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整座山系峰峦跌宕,危耸入云,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积雪覆盖期,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称作“川藏第一险”。</b></p> <p class="ql-block"><b> 行驶中,前方有一面飘扬的红旗雕塑吸引着我们停下了匆匆的脚步,雕塑上刻有「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这里就是川藏线唯一一处以十八军进藏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新打造的一处红色旅游基地。</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十八军“一边修路、一边进军”。为了支援前方部队,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部队党委决定,务必在1951年春节前打通雀儿山,实现1952年通车昌都的目标。于是,在高原最冷的10月至12月,在垭口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十八军迎来了严峻的考验。基地的纪念馆內纪录和展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在雀儿山隧道前,川藏公路十八军英雄纪念碑赫然耸立,这是铭记历史,永远不忘筑路英雄们的一座丰碑。</b></p><p class="ql-block"><b> 在那个没有大型器械,全靠双手修路的年代,英雄的战士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缅怀先烈,纪念碑前的小广场上建有:人拉马驮运送物质;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开山劈石;战士们住的窑洞等体现战士们工作和生活的群雕和石雕。</b></p><p class="ql-block"><b>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十万大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降服了许多险川大河,让川藏公路穿越了横断山脉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色齐拉等14座大山;跨越了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萨河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b></p> <p class="ql-block"><b>  在纪念碑前拾级而上,“十八军进藏雀儿山纪念馆”和“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分列两旁。</b></p><p class="ql-block"><b> 为修筑川藏公路,有3000多名英烈牺牲,仅雀儿山就有300余人,长眠于雀儿山的张福林,是诸多英烈之一。筑路进军,需要技术支撑,这位多次荣获一等功的机枪射手、炮兵,刻苦钻研,苦研爆破技能,成长为技术能手。他创造了两炮炸掉1000多立方米坚石的惊人纪录,被誉为“开山炮手”。</b></p><p class="ql-block"><b> 1951年12月10日,在攻坚雀儿山期间,张福林被山上的落石砸中,当场痛晕过去。恢复清醒后,卫生员给他注射强心剂,被他推开:“替国家节约一支吧,我不行了……”他还掏出衣袋里的所有钱,交了最后一次党费。</b></p><p class="ql-block"><b> 在张福林烈士陵园,我们缅怀英烈,愿红色基因永续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气温较低,雀儿山隧道洞口海拔高达4378米,不便久停,只好驱车驶入了隧道。</b></p><p class="ql-block"><b> 雀儿山隧道海拔4300米,全长1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它耗时五年时间建成,2017年正式通车。从前需要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现在只要十多分钟就能轻松通过,让"冬过雀儿山, 如闯鬼门关"的历史一去不返,“川藏第一险”也随之成为了过去式。</b></p> <p class="ql-block"><b>   蜿蜒在“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北线全长2412公里,沿途最高点就是雀儿山。驶出隧道,虽然没见到海拔5050米垭口处的壮观景色,倒也是雪山重叠,林海雪原,别有情趣。</b></p> <p class="ql-block"><b>  下山途中,只见积雪的山峦间云雾袅绕,轻纱似的云雾极其轻柔地变幻着姿容;蜿蜒盘旋的公路似玉带般缠绕在雀儿山腰间。</b></p> <p class="ql-block"><b>  及至山脚,看到路边停着许多车,还有观景台和一些小商贩,我们也停下了脚步。黄师傅说这里名叫“新路海”,是川藏北线上一个很有名的景点。</b></p><p class="ql-block"><b> “新路海”意为新路边上的海子,是当年十八军修筑进藏公路时,对它的昵称。</b></p><p class="ql-block"><b>  海拔4040米的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连起来就是倾心的神湖。”相传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连忘返,眷恋之心仿佛沉入深深的海底。由此得名为玉龙拉措,即“珠姆倾心的神湖”。</b></p> <p class="ql-block"><b> 在观景台上瞭望,只见一汪碧水,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薄薄雾气弥漫于湖水之上,有种朦胧的仙境意味,宁静而吉祥;这个纯洁如仙境般、清澈宁静的海子也被过往游客誉为“西天瑶池”。相传这里也是见证格萨尔王和珠姆王妃爱情的地方,当地人称其为“爱情湖”。</b></p> <p class="ql-block"><b> 湖边开阔的湿地,被溪流织成一张偌大的水网,网中随处都是大小不一且刻满了经文的玛尼石。正是这些玛尼石,使它有别于其他湖泊。还有那充满了神秘色彩独树一帜的藏族绘画和雕塑。这一切都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祥和。</b></p> <p class="ql-block"><b>  山坡的斜对面,就是雀儿山的主峰,以及从主峰倾泻而下的冰川;山下就是幽静的新路海,水源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湖尾流出的溪流为措曲河源头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隐藏在雀儿山下的新路海,是我国最大的冰川终碛堰塞湖,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青山融融、秋色灿灿、波光粼粼、白塔闪闪;湖岸珍禽异兽出没,运气好还能与美丽的白唇鹿邂逅,因为这里还是我国最大的白唇鹿自然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b>  有着唯美传说的新路海,拥有十数米深的来自冰川雪山的湖水,它是不是仙女遗留在此的泪滴呢?看上去既不清冷也不幽深,温柔地像一块通透的玉石,让人一见倾心而不舍离去。或许只有那一只只不知名的鸟儿掠过湖边时,才能打破笼罩着圣湖的一片静谧。</b></p> <p class="ql-block"><b>  离开“新路海”后,在驰骋的车上随手拍的莹莹蓝天,也是那么的美,真是“高原风光无限好”啊!</b></p> <p class="ql-block"><b> 经过一座看起来并不大的“错柯河</b>大桥”<b>,仍然在德格县境内。</b></p><p class="ql-block"><b> 德格县平均海拔4235米,全境以雀儿山为标志,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北部高,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肥沃,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b></p> <p class="ql-block"><b> 伴随着雪山草地,我们经过德格县东南部海拔3870米的玛尼干戈镇。镇上主要居住的是藏族,当地藏族以游牧为主,个个彪悍粗犷,饱经风霜,所以马尼干戈又有中国西部牛仔城的称号。</b></p><p class="ql-block"><b> 想象中这里的牛仔应该是那种有着黝黑的皮肤,棱角分明的脸庞,一头又长又乱的头发,穿着半搭肩的长袖藏袍和高帮的黑色马靴,粗犷英俊,放荡不羁,扬鞭策马的男子汉形象,不过实际生活中其实很难见到,或许只能在影视剧里寻找了!</b></p> <p class="ql-block"><b>  马尼干戈位于草原边缘,是川藏北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要地,从古代起就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中转驿站。</b></p><p class="ql-block"><b> 玛尼干戈的藏语意为玛尼石、飘扬风马旗的地方。它标示朝圣之路,昭示过往行人。</b></p> <p class="ql-block"><b>  萨迦派(花教)的一个重要道场玉隆拉加寺就坐落在马尼干戈。</b></p> <p class="ql-block"><b> 路上到处是红色的寺庙,圣洁的白塔。您瞧,山坡上的这座寺庙內布满了无数的白塔,两张照片都拍不下来,是我们见到白塔最多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沿途风景极美,远方是连绵的山脉,白云如纱般的悬飘在山腰间……,川西的秋天,色彩真是迷人!</b></p> <p class="ql-block"><b>  眺望远方,高低起伏的山峦枫林尽染。G317国道两侧风光无限,在秋色的陪衬下,一切都显得格外美丽!</b></p> <p class="ql-block"><b>  雪白高耸的山峰隐藏在成片的落叶松后,看上去有种油画般的质感。</b></p> <p class="ql-block"><b>  一程接一程的森林、草原、雪山、海子、寺庙如同画卷一般缓缓铺展开来,让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深陷其中,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b></p> <p class="ql-block"><b>  高山下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画面,仿佛是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前行,已进入了甘孜县仁果乡境內。国道两侧的秋叶,构成了一段纵深感极好的黄色长廊。行驶其间,怎不让人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  走走停停,老张拍下了路边黄澄澄的沙棘果,串串野果在阳光下愈发显得晶莹剔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道路曲曲折折伸向远方,</b><b>河流弯弯曲曲交错在平原上,构成一幅幅</b><b style="font-size:18px;">极其美丽的</b><b>高原秋色风光图。</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五点半我们终于到达甘孜县城,城边有个观景台可以俯瞰甘孜城全貌。难怪甘孜县被誉为317川藏线上的最美城市,四周冰川雪山,风光旖旎,这个山环水绕的地方,的确很美!</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山坡上有座三百多年历史的甘孜寺,系霍尔十三寺之首,所以“甘孜”也是寺庙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b> 县城一带属高原河谷气候,寒冷干燥,澄彻晴朗,地势开阔,日照多,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640小时,有“小太阳城”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甘孜县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县城海拔3410米,位于甘孜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康北地区腹心地带,拥有1300年建制史,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座落在昔日霍尔国的遗址之上。</b></p> <p class="ql-block"><b>  城内都是漂亮的藏式风格建筑,市场繁华,商贾云集,街道两侧的各种藏区特色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应该是川藏北线上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驿站。</b></p><p class="ql-block"><b> 停车后就近找了一家「月亮大酒店」住宿,费用100元/标间。虽名为大酒店实则为一栋四层楼的设备简陋之民宿,但位置很好,前面临街,后面却是一派高原风光之地。这也是此行我们所住的旅店中,观景最好的房间了。</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住三楼,居高观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中的红色寺庙和圣洁的白塔。听说这里有名的“孜苏寺”还保留有红军的足迹。那是1936年3月,红军三十军北上抗日途中顺利驻扎甘孜,并成立了藏族人民自己的“甘孜博巴政府”。 6月,红四方面军和红六军团在甘孜孜苏寺门前举行了长征历史上有名的甘孜会师。两方面军为庆祝胜利会师,在甘孜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7月,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主持召开了“甘孜会议”,对实现两大主力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7月16日,红军总部离开甘孜,向东谷转移。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红军在甘孜各地留下了大量红军的遗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移动镜头,只见巍巍雪山,连绵起伏横亘天际,彩云朵朵飘浮在白皑皑的雪山之颠。窗外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构成了一幅神秘、古朴而又壮丽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随之夕阳的余晖斜照于雪山之上,此刻,金红色的云朵好似浴火重生的金凤凰,在雪山顶上翱翔,真的让人惊艳不已!哈哈,都说甘孜是风水宝地,看来吉地自有其天像。</b></p> <p class="ql-block"><b> 安顿好后,我们在傍边的餐馆吃了晚餐,七人总计160元 。然后黄师傅带老张和兰妹外出拍夜景,我和云妹去街上逛夜市。夜市上有许多的街边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让人眼花缭乱。皮货很多,虽然很想买点,但夜色中不辨真伪就放弃了买东西的想法,又想早点休息就回到了旅店。</b></p><p class="ql-block"><b> 回房间后,马上进洗漱间准备洗澡睡觉,谁知洗漱间的门关上就再不能打开。原来此门只有外面有把手,里面光秃秃的,什么装置都没有。由于手机没带在身边,我只好大声呼叫,拼命的捶门和踢门,竟无一人答理。</b><b style="font-size:18px;">想把门砸烂吧,屋里简陋到毫无可用之物,最后穷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把门打开。还真是一幅“叫</b><b>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画面。平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关在</b><b style="font-size:18px;">高原缺氧</b><b>犹如牢笼的地方,时间就会变得无限漫长,恐慌恐惧的心惰此时得到了充分的体验。我足足被关了2个多小时,好不容易熬到11点多老张他们拍夜景回来,才得以解脱。第二天早上结账时女老板听说后,连声道歉,并免了房费。后来此事也成为了同伴们的笑谈。</b></p><p class="ql-block"><b> 我把这件囧事记录下来,一是难忘,二是提醒自己和大家,外出住宿时一定要先把房间检查一遍后再使用。</b></p> <p class="ql-block"><b>  老张他们去拍夜景的地方是白塔寺,现在已辟为白塔寺公园,以灯光夜景著称。</b></p><p class="ql-block"><b> 白塔公园位于甘孜县城南侧,距县城约有3公里。又叫色西底那仓寺、白塔寺、那仓白塔寺,是那仓活佛的家庙。</b></p><p class="ql-block"><b> 白塔寺名副其实,其主体建筑为一座高达37米的大宝塔。整个寺院以108座小塔环绕。据说宝塔底三层宝座均按北京天坛祈年殿底座比例大小而兴建。</b></p> <p class="ql-block"><b>  这几张是老张拍摄的夜景照片,有白塔寺、白塔、藏经阁等。白塔寺的转经道,也是游客的参观线路,高高的白塔矗立中间,下面三面都立着小白塔。</b></p><p class="ql-block"><b> 夜幕下的白塔寺呈现着一片金碧辉煌的景色。</b></p><p class="ql-block"><b> 这些神奇奥妙的藏传佛教,为数众多的寺庙,都让甘孜被誉为“比西藏更西藏”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回望今天,是难忘的出藏之旅。在大山中穿行的我们,既翻过了矮拉山又越过了雀儿山。有人说走川藏北线,G317是一条遗落人间的天路,深以为然!相较于川藏南线G318的进藏之路,川藏北线海拔更高,交通更为不便,人迹更为稀少,景色却更为原始壮丽。</b></p><p class="ql-block"><b> 出藏入川,一路上的峡谷、溪流、草甸、村庄、经幡,雪山、神山圣湖、宗教名胜、历史古迹等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 更忘不了的是晚上被关在洗漱间的那一幕,那种孤立无援的感受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无以言表了!</b></p><p class="ql-block"><b> 回想起来,这一天我过得既快乐又痛苦;既饱了眼福,又受到了折磨,于我而言,这一天会永远的留在记忆深处,确实是“难忘的一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3年2月2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