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体会(六)

郑世珍小学语文工作室

近段时间工作室开始了寒假共读活动,每个人需要聚焦语文新课标中的某个关键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思考。结合学校开展过的一些多学科融合活动,我来谈一谈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br>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方面,做了巨大创新,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有“跨学科学习”。课标中的具体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r> 这个全新的学习任务群,给老师们在理解上带来了困惑:何为“跨学科学习”?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又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语文学习活动有什么不同?<br> 结合新课标中的定义和教学提示,可以抓住这六个关键内容去理解。<br> 一、拓宽领域。语文学习的领域需要拓宽,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br> 二、依托活动。除了语文的听、说、读、写之外,还要开展阅读、梳理、探究、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br> 三、重视运用。不以讲授知识为主,学习中重视实践,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运用的整体水平。<br> 四、学科本位。无论学什么,怎么学,都不能离开语文这一本源,目的都是在学语文,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学科的本质特色要凸显。<br> 五、学段侧重点。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第四学段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为主。<br> 六、多角度评价。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完成的方案、海报、调研报告、视频资料等学习成果为依据,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br> 除了这六个关键内容,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辨析,进一步理解“跨学科学习”。<br> 一、“跨学科学习”不等于“多学科学习”。并不是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有多个学科参与,就属于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的“跨”,指的是学科之间的融合、相互嵌入、协助、迁移。并不是学科间的拼凑和叠加。<br> 二、跨学科学习从思维上看,不是线性的“分合思维”,即各学科分开思考,需要的时候综合思考。根据“协同”的概念,跨学科学习应该具有“协同思维”。“协同”指的是两个或者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能产生比单个部分更强大的作业。这个定义,帮我们理解了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将事实层面的思考,和概念层面的思考结合起来,经过学习,相互作用,促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br>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加大语文学习路径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好地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文稿:张俊霞</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楚晶晶</div>

学习

跨学科

语文

学科

活动

运用

思考

理解

学科知识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