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婆婆

秋之

<p class="ql-block">  在公公离世的第十三天,91岁的婆婆终究没能躲过新冠病毒,经过医院三天二夜的抢救,于元月二日离开了这个世界。</p> 苦难的童年 <p class="ql-block">  婆婆出年于1932年,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岁时失去父亲,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就听话懂事,七八岁时开始绣花,卖钱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 1937年底,婆婆所在的家乡无锡被日军攻陷,鬼子满城的烧杀抢掠,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蹂躏女性。只要听到鬼子来了的消息,所有妇女与孩子立马躲进墙缝里、阁楼上 、草堆中………给童年的婆婆留下了极大的心灵伤痕。</p> <p class="ql-block">  说到日本鬼子,公公婆婆都有刻骨的仇恨与极深的恐惧,目睹过惨绝人寰的暴行,经历过饥寒交迫的逃难。日军局势稳定后,开始文化入侵,办了一些学校、药店等俘获民心。公公那时候在无锡近郊的初小读书,后来一夜之间书本都被换成了日文书,考试也只考日文的内容,在寒冷的冬天被抓去夜间在铁路沿线巡逻。公公说,日本鬼子坏透了,躲在裁缝师傅家附近,看到漂亮的女子出入就抓走做慰安妇。大人们都不敢进城,婆婆因年幼,就经常让她送绣品进城,婆婆说每次经过城门时,看到站岗的日本兵,会吓得瑟瑟发抖。也碰到一次很庆幸的事,她妈妈得了疟疾,或冷或热,盖几条棉被也吃了药都不管用,眼看着母亲生命垂危,她天天以泪洗面,有个邻居说几公里外日本人开了个药店,那里有一种药可以治,婆婆找出家里仅有的铜钱去买药,到了日本药店战战兢兢地向柜台递上手中的钱及买药的字条。日本人给了婆婆一粒药丸,婆婆手里紧捏着药丸又一路飞奔回家,到家后摊开手发现药已经化了,她小心翼翼的用水洗下手心里的药,给母亲吃下后病奇迹般的好了。</p> 平凡人的传奇 <p class="ql-block">  婆婆十三岁到上海,邻居姐姐在纺织厂做纺织女工,工厂里白天对外来人管得很紧,邻居姐姐就在做夜班时把婆婆带入厂里,教她织布。婆婆从小就喜欢针线活,对针线有种天然的连接,学了一个多星期就滚瓜烂熟了。所以在招工考试时,无论是织布机操作还是断线后的接线技巧都做得很完美,婆婆进厂后就做了熟练工,拿着熟练工的工资,这件事一直让婆婆感到很自豪。大上海让她见识了纸醉金迷的魔都繁华,也开阔了她的眼界,还唤醒了她爱美的女人天性。婆婆赚的钱留足过年交给她母亲的之外,学会了漂亮的着装与配饰,给自己添置了渴望已久的珠宝钻石等首饰。</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回到无锡,犹如留洋回来,进纺织厂后就当了带学徒的师傅。与公公结婚后调到常州毛纺厂更是如鱼得水。婆婆既心灵手巧又吃苦好学,在那个纺织女工最光鲜亮丽的年代里,婆婆的聪明才智也被充分激发。六十年代中期工厂技术升级从上海引进了新的纺织机,派了三批人到上海学习,回厂后都没有学会新机器的操作技能,工厂处于绝望的边缘。无奈把尚在哺乳假期的婆婆派到上海,本来是二个月的学习时间,但婆婆半个月不到就驾轻就熟了,回厂后手把手带学徒,很快机器正常运行,工厂也转危为安。大家都问她为什么这么快就学会了,婆婆很实在的说出了心里话:我是想着一个多月的儿子临时托给了邻居照看,没有妈妈、没有奶吃多可怜啊,白天紧张学习,晚上息下来想到儿子就在被窝里嚎啕大哭,所以必须得赶紧学会回家。</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厂里工艺地毯的外贸订单剧增,但必须按商家提供的样品生产,而样品的花色、纹理都很复杂,常常交货期迫在眉睫,但技术人员却打不出花版,工厂领导在关键时刻总会想到让我婆婆试试,她研究了一番后指导着技术人员该如何做,几个晚上花版就打出来了,厂里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婆婆一次次出类拔萃的表现,成为了工厂攻坚克难的排头兵,经常出入于苏州、上海等各种经验交流活动上,当之无愧地获得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婆婆正赶上这个时候退休。于是被乡镇企业聘请去做技术指导及纺织女工培训,一做就是二十年,她到过江浙沪的多家企业,那时候纺织业成为了乡镇企业的首选,让机器成为印钞机的关键就是要让机器运转起来,所以婆婆就成了香馍馍,一些工厂往往先确定婆婆的档期后再去买机器。婆婆只要有时间就会去,从不跟人谈条件也不在乎报酬。她说别人需要她,她能把学到的技术用出去,就是最开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  婆婆没读过书,经常为自己识字太少而苦恼,她常说自己如果读一两年书,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十几岁就离开家乡,但她却不会说普通话,如果与外地方言的人交流就很吃力。她出门也不太敢独自坐长途汽车,所以来去都要工厂里派北京吉普接送她,她为此感到惭愧 ,有时候在外地久了想中途回家一趟却又难以启口。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为了让工厂的车少跑些路,记得她从常州去金华是先坐长途汽车来杭州,到杭州后我们去接她,然后金华工厂再派车来杭州接她去金华。家里人都为她担心,一次次劝她不要这么辛苦地跑来跑去,但她却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后来婆婆去的第一家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又千方百计把婆婆请去,并承诺给她技术入股。婆婆答应去了,但拒绝了入股,她理解的股份就是给她一笔额外的年终分红,她说若觉得她有用,给她工资就可以了。厂里给她了一个技术厂长的头衔,并给她安排了办公室,但她还是整天都泡在车间里,直做到生命中的第二次退休。</p> <p class="ql-block">  婆婆不但会带学徒,还拥有独特的技能与天赋,任何织物的纹理都难不到她,当机器出现故障时,她也会很快判断出故障所在,对于纱线的好坏也有精准的判断,所以厂里进货前样品都要让她看过才放心,学徒们都尊称她为“神仙”。婆婆在教怎样的学徒上也有一套,经常向招工的厂长提议,一定要招定定心心的人,人笨点没关系,慢慢教总归会学会的。但如果招来心不安的人,哪怕教会了也做不好更做不长,大家都浪费时间与精力。婆婆也很善良,借钱是常有的事,借出去也就不再指望还了。婆婆含辛茹苦中的点点滴滴使她桃李芬芳,并成为了纺织业的传奇,活出了平凡人的精彩人生。</p> 家的温暖 <p class="ql-block">  婆婆在家也是一枝独秀,公公与两个儿子都是护花使者。婆婆倔强傲娇,公公对婆婆大大小小的决定都言听计从,百般呵护与付出。尽管两人经历了很多的艰难曲折,但两口子始终相依相偎,患难与共七十余年。两个儿子都成为了母亲的骄傲,他们各有所长,大儿子爱读书,中学时代就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高考时也轻松进入重点大学;小儿子长得人见人爱,性格温和又人缘极好,初中毕业就顶职婆婆参加工作了。在平时的生活中,公公和儿子负责买菜烧饭,而婆婆很爱干净,在家里除了搞卫生,就是做和针线相关的事情,百货公司橱窗里的毛衣花形无论多复杂,婆婆只要看一眼,回家就会用毛线一模一样的编织出来,家里的柜门打开,都是婆婆勾织的衣服、裙子、围巾等,同样婆婆做衣服、缝鞋子、锈花等都样样精通。</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家已经三十多年了,至今家里还存有婆婆编织的毛衣、围巾及缝制的鞋垫,这份母爱的温暖满满的流淌在我们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为了照看上学的孙子及越来越严重的关节疼痛,婆婆停下了工作,其失落感无异于从山峰掉落到了山谷。闲下来就要给家人唠嗑,讲述她曾经的艰辛与功绩,她想要的是有人回应她、认可她、知道她的不容易,而家中的爷仨却不懂得和她互动与交流,每当婆婆闷闷不乐时,他们会说有什么事讲出来,我们替你做,殊不知婆婆是停下忙碌后内心的孤寂。平时爷们喜欢的话题是无线电、汽车、体育、战争等,婆婆对这些又毫无兴趣。当婆婆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她的从前时,老爷子与小儿子选择沉默,大儿子会时不时的顶撞她,而这份顶撞也成了婆婆渴望的回应,因此从不生气。还时常挑衅大儿子的耐心底线,等待新的炸毛。而儿子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爱父母,父母虽然不缺钱,但啥都不舍得买,所以每当自己家里买了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时,就马上也给父母家添上,即便被母亲数落不懂节约、乱花钱,儿子却照做不误。</p> <p class="ql-block">  婆婆在媳妇面前似乎回到了工厂里,充当着教官的角色,会不断教训这个太浪费,那个没做好,家里太邋遢……而媳妇俩明白婆婆是希望被人崇拜。她经常显摆她做姑娘时在大上海买的那些珠宝首饰,媳妇只能乖乖地聆听并赞赏。后来她的宝物给懂珠宝识别的大儿子看,发现她最喜欢的几件玉器是假的,儿子以款式陈旧的名义给她新买了翡翠手镯、戒指等,大家也向婆婆保守了这个秘密。</p><p class="ql-block"> 因和婆婆之间的认知、理念与价值观的不同,时常马屁拍在马脚上而被踹得嗷嗷叫。比如婆婆说她没文化,吃了很多没文化的亏。媳妇会说,你这么聪明了,你若再有文化,人家还怎么活呀?婆婆很敏感,认定媳妇在取笑她,所以就会喉咙响起来说:哪有你这么说话的,我有文化难道就去害人吗?媳妇意识到婆婆这个伤疤不能随便玩笑,所以连忙解释安抚。婆婆会说:我防老的钱已经存好了,我们老了后或去养老院或自己请人,不会靠你们的,这话也许是婆婆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听到者未免会难过,也不知道怎么去回应她。</p> <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中华大地千疮百孔,物资与医疗资源都十分匮乏。公公婆婆生养过四个儿子,老大与老三分别生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困难时期,养了一岁不到就先后走了。活下来的二个儿子,大儿子外婆照看了四年还算顺利;小儿子生下不久就请人照看了,在襁褓里时因病危命悬一线,经过半年多的治疗才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所以埋藏在婆婆内心深处伤痛只有做母亲的人才体会得到。婆婆对孩子的爱与心中的痛同样凝重。而这份伤痛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以愤怒的形式爆发,或是通过忙忙碌碌而遗忘。</p><p class="ql-block"> 婆婆讲述生孩子就像母鸡下蛋一样简单。她说她生儿子时觉得肚子疼了,马上去浴室洗个澡,然后回家带上穿用的物品后自己坐公交车去医院,到了医院赶紧用尽力气把孩子生下来,三天后就下床劳动了,哪像你们这样要床上躺一个月,多浪费时间啊。</p><p class="ql-block"> 小儿子与媳妇在公公婆婆身边,他们为年迈的父母付出了更多,媳妇也有委屈,但从未和老人翻过脸。在中国文化基因里婆婆对媳妇的排斥并视为入侵者,也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我婆婆的身上。婆婆总是要在最亲的人面前显示她的权威及永远是她对的,大概是童年的成长经历让她缺乏安全感,理解了并放下期待,也就多了一份体谅与同理心。婆婆常常在街坊邻居面前炫耀,我的媳妇跟我像女儿一样好。和公公婆婆相处中,也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人都是一份礼物,都值得我们看见、善待与敬重。</p> <p class="ql-block">  婆婆在无锡工作时住在她外婆家,外婆家两层楼的洋房在无锡最繁华的地段,舅舅在房子的底层开了布庄,二楼住人。这也给婆婆心里留下一个梦想,自己以后也要拥有这样的一幢房子。后来家里终于在常州买了一处平房,随着儿子的长大,他们有了翻建房子的打算,那是个钢筋水泥等都很匮乏的年代,通过两年的筹备,经历了各种艰难挑战,终于在1980年底一幢两层楼的新房建造完成。从来二楼的窗口望出去就是一个桃红柳绿的小山坡及玲珑剔透的文笔塔,圆了婆婆的少女梦。在造房子时,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婆婆叮嘱公公要把读大学的儿子的生活费留好再安排其他开支,当儿子回家和父亲谈到照相机与计算器时,她又默默拿出了留作急用的钱,托人从香港买来了儿子心仪的物品。婆婆内心的想法是只要儿子读书要用的东西都必须满足他。</p><p class="ql-block"> 到2000年时,他们住了近二十年的房子又要被拆迁了,婆婆想不通,整天处于伤心难过中,甚至彻夜难眠,后来婆婆想到她外婆家那么漂亮的房子现在也没了,慢慢就放下了,两老住进了公寓房。</p> <p class="ql-block">  在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公公婆婆在我家过年,曾经那个聪明能干的婆婆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那时候大家都居家隔离,浙江与江苏的交通也切断 了,而婆婆天天闹着要回家,我们给她解释现在不能回家,外面都是新冠病毒。而婆婆却理解为日本鬼子来了,是他们在放毒。老爷子爱看战争片,当婆婆看到电视上有人拿着枪时,就会找地方躲起来,说日本鬼子抓人来了。不曾想到,三十年代经历的恐怖至今还留存在她的记忆里!婆婆一生都很辛苦,即便躺在床上且失忆了,但睡醒后两只手马上伸出被窝,比划起织布或打毛衣。她也是幸福的,家里的事情几乎都是公公操劳,并始终是婆婆坚强的后盾,呵护了她一辈子。在婆婆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里,小儿子辞去了工作,和媳妇俩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两老的生活日常,哄婆婆吃饭、喝水、洗漱、擦身。一年多了,婆婆身上干干净净,连一粒小疹子都没生过。</p> 生命的终点 <p class="ql-block">  纵观人类的历史,个体的生命就像奔腾在大江大河中的一滴水,什么时候被甩出河流而消失都是随机的, 就像婆婆生命的终点,遇到了新冠病毒而消亡。幸好离别的她已经不知道世间的事了,因此也没有了恐惧、没有了病痛、没有了挣扎……想必她是以失忆的方式构筑起了自我保护的城墙。婆婆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我们尽管知道迟早总会走的,但不曾想到走的过程是如此残酷与一地鸡毛,让清醒中的我们感到无助、无奈与心塞!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家中走掉了两位至亲,我们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 <p class="ql-block">  婆婆一生工作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生活上无怨无悔、勤俭持家,并始终伴随着单纯、善良、执着、坚韧,有极强的自尊心、也爱体面。但最后送别时,没有灵堂、没有告别仪式,我们也没有告诉所有亲戚以及她几十年仍在来往的学生,儿子写好的悼词也没有机会读给妈妈听,我们心身疲惫中竭尽了全力。写下婆婆生命中的点滴,一位平凡而又坚强的母亲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作为敬献给婆婆的送别礼物,感谢看见的你们!</p> <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愿所有被新冠病毒夺走生命的同路人,来世不再担惊受怕,不再遭受瘟疫之苦,愿天堂有爱,您们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月5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