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之行

邹红霞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中旬,我跟随西部快门摄影团来到大凉山。大凉山素有国内人文摄影基地之称。对初次接触人文摄影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整个行程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跟着团里的各位老师学习、学习、再学习,尤其感谢秦老师。闲言少述,言归正传。</p><p class="ql-block"> 凉山分为“大凉山”和“小凉山”。以黄茅埂为界,以西称大凉山,以东称小凉山。大凉山的山脉比较舒缓,而小凉山的山脉相对陡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为自然、社会和历史等原因,导致凉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双重叠加,所以凉山一度成为了全国重点精准扶贫对象,至2020年,已全部脱贫。因此,此行程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大凉山脱贫后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同胞淳朴、善良、坚韧不拔。他们成年累月地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里。大凉山仿佛成了他们不屈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天菩萨是彝族男子的特有发型,现在只有在美姑县可以看到。据说它是男魂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梳理和晾晒时散落下来,平时都缠绕于头顶,形成螺髻状,酷似一座峭拔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大山深处,寻找高原牧羊人。因海拔高,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露出点朝阳霞光,一会儿大片雾飘飘渺渺落下来。让我们不仅见到了大凉山粗犷的一面,还目睹了它温柔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  高原牧羊人平常居住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终日守着寂寞,与牛羊为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牧羊人身披查尔瓦,举着赶羊杆,迎着风,坚挺地站立着,双眼守望着羊群,守望着这流动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5633次绿皮火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是大凉山有名的“扶贫慢火车”。它曾经是大山里彝族同胞经商和走亲访友的便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现在乘坐5633次火车的彝人比较少,很难见到车厢里熙熙攘攘、牛羊成群的景象。还好我们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几头猪上火车。</p><p class="ql-block"> 已经运行52年的5633次火车,一路历经风雨,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很快就会被停运,随之而来的是高铁时代。</p> <p class="ql-block">  大凉山彝族百姓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畜牧业,家家户户饲养牛羊。年底了,大家都把牲畜赶到了交易市场,等待着合适的买主。</p> <p class="ql-block">姐弟俩早早起来把羊群赶到了市场。</p> <p class="ql-block">祖孙俩</p> <p class="ql-block">母子仨</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进大凉山,赶上了彝历新年,每家每户都杀鸡杀猪。为了拍摄杀猪的场景,天不亮,我们就从美姑县城出发。一进村,就听到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临近年关,家里杀猪,我们小孩子受不了猪的尖叫,通常捂着耳朵,躲在家里。但是又很好奇,就透过窗户看杀猪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论走进哪家拍摄,主人都非常热情好客,邀请我们吃坨坨肉,喝自家酿的酒。</p> <p class="ql-block">  过年了,放假了,对小孩子来说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这不他们结伴跑来跑去,去小商店买零食。</p> <p class="ql-block">小女孩们通常要照看弟弟或妹妹</p> <p class="ql-block">杀猪的片子拍得差不多了,来几张风光片。</p> <p class="ql-block">瞧这一家子多幸福!</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阿姆一直守着自己的老屋,不肯搬进新房子。</p> <p class="ql-block">这一家人正准备带着礼品,串门拜年呢!</p> <p class="ql-block">行程即将结束,祝愿彝族同胞的生活越来越美好!</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邹红霞</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 索尼a7M3</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 2022.11</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 2023.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