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疫情让百业待兴,但我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2023年1月5日,在湛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指导下,广东省何仁名师工作室、湛江市顾淑琴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苏文杰名教师工作室、湛江市黄江名教师工作室联合主办了学术讲座。</p><p class="ql-block"> 《继古开今学篆刻》主讲人:钟国康</p> <p class="ql-block">钟国康</p><p class="ql-block">我国的著名篆刻大师</p><p class="ql-block"> 1957年7月出生于中国雷州半岛雷州市,是中国的著名篆刻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协会家名誉会长、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p> <p class="ql-block"> 篆刻乃七大艺术:书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并没有单列出来的艺术,但是,钟国康照样当其艺其技,为我唯大唯美,如痴如醉地爱着。</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篆刻?钟老师眼中的篆刻应是如下十方面:</p><p class="ql-block"> “篆刻”是中华民族之国粹。“篆刻”,从一个工匠来讲,能篆能刻就可以了,从一个民族来讲,她就是精神。篆刻之高级就高级在“方寸之间见天地”。怎么见法?二大方面,一指“内容”即“精神”;二指“质感”,这 “质”字,亦即“质地”。</p> <p class="ql-block">第一精神内容:</p><p class="ql-block"> 撰写内容亦有二,一是正文,也叫印文。只抄古人句,属下下策;撰写心声,或唤起思考,为上上策。二是款式也叫边款,边款是正文的补充,可谓是精髓之精髓。</p><p class="ql-block">第二篆即篆体入印:</p><p class="ql-block"> 篆有大篆、小篆。其它如图案、甲骨文、金文、籀文、甚至六国文字、之外还有宋、隶、草、行、 押记、封泥等等都可入印,宗旨,美即可。记住!字体永远都是可读的字,而不是想入非非的美。</p><p class="ql-block">第三石味:</p><p class="ql-block"> 篆刻既然我们用石来做刀、笔、墨、思想体系的载体,其坚硬的石性,刀拼石裂应存其中焉,这里最忌是用石头刻印,从而看不出石头的质感来。</p><p class="ql-block">第四刀笔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刀来做屠石工具,其作案痕迹刀痕,自然就有单刀、双刀、冲,转、切、挑、刮、敲、打等等“刀味”,故亦叫“刀法”。我们用毛笔起印稿,如用刀刻印时能留下毛笔的毛毫柔软感,那就是篆刻之高人。刀见笔工,印印见毛笔书写感,此印定好,这印定高。</p> <p class="ql-block">第五纸墨味:</p><p class="ql-block"> 在石上刻字,能刻出墨在石上流动的感觉,有纸上用墨的喘息,此印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图案味:</p><p class="ql-block"> 结篆、结线、上下左右、轻重圆直、左对右角、右对左角,处处讲究自然协调。</p> <p class="ql-block">第七古韵味:</p><p class="ql-block"> 篆刻家在古印里头发现了被时间、泥土风化和蚕食之美后,移植到新刻的篆刻上。这种古韵味,篆刻家一般都是敲打或一刀下去自然就有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记住!古韵味自然就好,古韵味要为整体服务。</p> <p class="ql-block">第八印色:</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书画家都不太注意印色,买回就用,那是极其不协调的。如果在一幅宣纸书法作品里,我们把宣纸比作母亲,毛笔字就是父亲,印章就是儿子,这就是一家子。如果印色不讲究,那看起来就不是亲生儿子,而是捡来的了。讲究体现在细节上就是印泥之印色,纸白、字黑、印红,字黑印红之血脉,应糅合其中,其实只要往印泥里加一点点墨糅合后,然后钤在宣纸上,它的颜色自然就是一家子了。</p> <p class="ql-block">第九印印泥味:</p><p class="ql-block"> “印泥”,讲的就是“泥”字,印印泥之感,而不印印油之感。天下雨泥水将干,深一脚浅一脚的那种感觉;因粘性,脚上那鞋,将要丢下的那种感觉,且有凹凸泥痕之迹的机理为最好。</p> <p class="ql-block">第十收集印脱与边款:</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手稿和册页收集法,因人而异,方法万千,现在我一一道你我之收集方法。用四尺宣纸,八开后对折,对折向左,对折居中,留左一公分后盖一印,然后大约七八十页再线装……一册七八十,古人见之亦曰:“富贵也!”</p> <p class="ql-block">钟老师现场示范教学并热情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认真观看讲座,并在线请教钟老师</p> <p class="ql-block"> 时间虽短,但感收获颇丰。钟老师精彩绝伦的讲座,让老师们津津乐道!非常感谢钟老师让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篆刻,重新认识篆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