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20岁看曹操,40岁看司马懿,60岁看刘备?他们都有何智慧?

英专78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三国,是个常谈不衰的话题,三国人物的为人处世智慧,更是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曹操、司马懿和刘备,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为人处世智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说20岁看曹操,40岁看司马懿,60岁看刘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其实,这和看山的境界有点儿相似:初看山时,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后来看得山多了,每座山又不尽相同,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后来,看遍了千山万水,发现山不就是山,水不就是水嘛!而所谓的20岁看曹操、40岁看司马懿和60岁看刘备,也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来看看三人为人处世的智慧。曹操的智慧。曹操被传统史学家称为“乱世奸雄”,一个“奸”,足见对其成功过程之疑问;一个“雄”,足见对其成功结果的承认。曹操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消灭一个个曾经比他强大的诸侯,统一北方,这和他为人处世的智慧有很大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曹操机智警敏,这在乱世中可以更好的躲避危机;曹操随机应变能力强,这让他能够应付复杂的严峻的形势;曹操善于权衡利弊,这让他能很好的舍小保大。曹操的为人处世智慧,主要表现为实用主义,而对于那些虚文缛节毫不在乎,对于人才更是不拘一格,量才适用。曹操的实用主义,很符合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这段年龄的年轻人正是学习技能、本事和人生智慧的时期,实用主义和脚踏实地至关重要。也许正是如此,才有人说20岁的人适合看曹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司马懿的智慧。如果说曹操给人的印象是实用主义,那么司马懿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隐忍不拔。在和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隐忍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就是拿他没办法;在和曹爽的争斗中,司马懿隐忍了,结果曹爽放松警惕,司马懿才有机可乘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奠下了取代曹魏而代之的基础。血气方刚是年轻人的气魄,隐忍不拔则是中年人的智慧,司马懿的为人处世智慧,很符合40多岁中年人,也许正是如此,才有人说40岁适合看司马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刘备的智慧。三国时,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以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地位来看,曹操自认为是英雄不为过,但寄人篱下的刘备被曹操奉为英雄,实在和他当时所处的地位不相符。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陈寿《三国志·先主传》一个豪气冲天、长啸当歌;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这样的两个人竟然可以同为英雄?而且还是当时仅有的英雄?刘备后来迅速发展,成为三足鼎立的一足,果然成为英雄。刘备白手起家,能成为蜀汉的创始人并和曹魏和孙吴鼎足而立,必有其过人之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刘备的为人处世智慧,在于“仁德”。这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看似是“很傻”的想法,却是另一种智慧和聪明,是“阳谋”。刘备以仁德的思想为标杆,又能坚定地执行这一思想标杆,以“阳谋”处世,实在是一种智慧。关羽谁都不佩服,唯独佩服他大哥刘备,就是被刘备的这种思想所折服。为人处世最大的计谋就是没有计谋,也是最能折服人的为人处世方法。所谓年轻时懵懵懂懂“傻乎乎”,年长时以圆滑计谋处世,年老时大智慧、本真看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也许正是基于此,有人认为60岁看刘备。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用又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