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吉 林 市 的 桥 </p><p class="ql-block"> 亘古流淌的母亲河松花江,从明清船厂开始打造的吉林古城,自其孕育落草之时就与江凝下不解之缘。1671年康熙皇帝谕旨修建吉林城,起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吉林乌拉”,即满语“靠江沿的城池”。而他在《松花江放船歌》御制诗中又把吉林称为“江城”,因此有江又有城,有江才有城,成为故乡吉林江城的历史主旋。</p><p class="ql-block"> 在水运为主的古近代,吉林江城成为关东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在雅克萨战役胜利和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历史事件中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清俄东省铁路亦即中东铁路的修建终结了松花江水运的主导地位,但直至清末民初吉林松花江上依然是码头繁忙、渡口阵列、帆桅林立、船排叠撞,马爬犁、水院子、鱼垛子、柴柈子,鱼鹰翻飞,号声迎风,一片江景风光。</p><p class="ql-block">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初春,清末的首任吉林巡抚朱家宝,会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批准在三道码头江对面,原废弃军营地方,今江南公园前后开垦农事试验场,为运输建材决定在松花江改集街(俗称嘎子该,今吉林大桥位置)渡口搭建一座松树原木浮桥,这应是吉林城最早建的江桥。4月29日,浮桥竣工典礼,全城官民空巷,笑涌江边,男女老少昼夜踏观,奔走相告千古奇闻,沉浸畅享在实现桥梦想的喜悦心境中。然而,用铁锚拉住松木筏,上铺三寸厚木板的人行浮桥,抵抗不住江流的冲击,特别是预留过船的吊桥口经不住流放木排的刮撞。5月13日,即被一大溜顺江而下的木排撞跑了一半儿。警方扣留事主令其变卖全部木材约11万赔偿,也抵不足修补恢复浮桥的费用。 松花江上第一座过江桥,就这样建成使用不足半个月即短命夭折。</p><p class="ql-block"> 1924年由民间道士吕长春和宋崇志组织“化缘”募捐筹资,在温德河口不顾官方打压而历时9年建成的“德源石桥”,它虽然不在松花江上,但却是通过船营街(gai)前往丰满小白山和口前、磐石、桦甸的第一座跨河越江正规化桥梁。</p><p class="ql-block"> 1926年以掠夺东北资源为目标的日资吉林至敦化铁路松花江东团山大桥开工,标志着为铁路运输打通堑口的咽喉工程在吉林城开启。1928年建成通车后成为吉林市第一座跨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伪当局修建小丰满水电站,在坝下1000米处修建跨江联络桥,始成为松花江上第一座道路交通桥。</p><p class="ql-block"> 1938年随着小丰满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伪满洲国吉林省当局动议修建吉林江南大桥,有见识的民族资本家吉林城首富王百川个人带头捐资三万银元,在日本工程技术人员的主持下,中国劳工历时五年,到1943年9月才一波三折地建成这座跨江公路大桥,起名“兴亚大桥”,竣工时举行了全东北隆重空前的通车(马车)典礼。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吉林市江桥史。</p><p class="ql-block"> 195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大项目,有六个半落户在吉林市,尤其是江北“三大化”工程,堪称中国化工之母。为此,我市急需修建连通江北的松花江大桥。1956年由吉林省公路四局勘测设计并施工,仅用一年时间建成松江大桥,终结了吉林江北没有江桥的历史,这也是解放后吉林建成的第一座现代化江桥。</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为悬挂承载吉林热电厂给碳素厂和铁合金厂供应蒸汽的工业管道,市政部门在哈达湾与土城子之间修建兼供自行车和行人通行的跨江便桥,受制于建筑年代的政治背景,1969年历时三年建成后取名“反修大桥”,成为解放后吉林市建成的第二座江桥。</p><p class="ql-block"> 1977年为打通吉林市东出口,市政部门开建龙潭大桥。1979年建成通车,成为我市“文革”后建成的第一座有简易桥头堡的最美大桥。结束了上龙潭山必须摆渡或乘火车、走铁路桥,及公路前往蛟河、延边必须绕经江北大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上述大桥的建成是雪中送炭,那么1992年开工,1994年建成的临江门大桥及其以后建成的各座大桥就是锦上添花。不仅工期短、工艺精,而且体量大、规格高。因此,吉林市的桥梁史即是城市的发展史。每座江桥无不展现并记录着吉林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内涵,有渴望、有无奈、有奋斗、有成功。城因江而生,桥因江而建,桥作为城市的骨架,舒展着城市的身姿,桥美、城美,审视美、欣赏美,使人心情美、心灵美、健康美,这就是桥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作者:退休警官 王家富</p><p class="ql-block"> 2023年 新春佳节</p> <p class="ql-block">下面,就让我从松花湖丰满大坝开始,沿水流方向的地理位置排序,细述吉林市松花江上各大桥的雄姿和风采:</p> <p class="ql-block">1、丰满大桥 位于丰满松花湖大坝旧坝下游1000米处,始建于1937年,长460米、宽6米。1989年丰满发电厂在上游侧建新桥,旧桥用于承载供热管线。2005年和2009年旧桥与新桥先后被安检鉴定为危桥。2012年至2014年重建新桥,全长430米,宽20米,双向四车道。</p> <p class="ql-block">2、蓝旗大桥 坐落于丰满大桥下游,距大长屯反调节水库大坝上游1000米处,2005年动工,2007年主体合龙,为吉林市绕城高速南部跨江“咽喉”,2010年温德河大桥洪毁临时启用抗洪通车,2014年正式竣工投用。系双塔单索面斜拉高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桥长445米、塔高69.91米,全长625米,双向四车道。</p> <p class="ql-block">3、红旗大桥 位于吉林市南松花江江城大桥上游1200米处,北起高新区文山路,南至丰满区新城大路,全长1600米,主体宽45米,连同立交、匝道均采用高架式。2022年9月1日正式动工,计划2025年9月竣工。现在基础打桩和钢架施工便桥建设正在进行中,在其上游还有环山大桥规划待建中。</p> <p class="ql-block">4、江城大桥 位于吉林市城市中轴线吉林大街主干道南端,北跨滨江西路与滨江南路交汇点,南抵松江南路,与吉林大桥、松江大桥成直线分跨主城区南、中、北松花江面,是链接市中心与南部新城及沟通永吉、磐石、桦甸及黑河至大连202国道的交通主动脉,分流了温德河大桥的功能,地理位置重要。2010年9月动工,2012年10月30日竣工,同年12月31日通车。全长999.6米、宽31米,为水泥墩夹伸缩缝硬隔离带双幅6车道高架大桥。</p> <p class="ql-block">5、白山大桥 位于江城大桥下游1400米处,南起丰满区规划白山大街,跨松江南路、凇滨路,北跨高新区滨江西路、日升街至创业广场。路段全长1638.8米,宽25米,其中主线桥长1228.5米,跨江桥段长596.5米、宽34米。由中铁建17局承建,2016年7月23日开工,2020年11月15日建成通车,桥面中间水泥墩隔离带,双向六车道,防撞人行辅道高0.5米,为有利通航,主航道跨90米,为全市之最,预用设计时限100年。其将悬浇注、现浇注、预制梁三种不同施工工艺同时用在一座桥上,创吉林市建桥史首次。其最大亮点是增建4座欧式观光桥头堡,在增强自身观赏性的同时,其穹顶可让游人避风挡雨,尽情看江观景,欣赏小白山、温德河等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6、温德河大桥 位于吉林城区西南温德河入松花江口,初建为石拱桥。始建于1924年,建成于1933年,长119.07米、宽12米、高6.7米,起名“德源石桥”。以水泥花岗岩砌筑墩台、拱卷,共十墩九孔,孔跨径8.8米,墩基均带分水翅,中间孔拱卷上西侧雕刻一龙头,东侧雕刻一凤尾,具有历史与科考价值。1966年改石条桥面为钢筋混凝土桥面,1982年再改加宽桥面并更名为德源桥。1986年为适应交通流量增加承载能力,市政部门在老桥下游一侧建新桥拓宽桥面并改称温德桥。2010年7月28日,温德河发生百年一遇洪水,冲垮温德桥左岸西端50米致其残。同年8月15日拆除重建,2011年6月15日建成通车,新桥全长223米,比原桥增长30米,桥宽35米,双向8车道,桥面海拔标高196.6米,箱梁结构,安全设计等级一级。</p> <p class="ql-block">7、新城大桥 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温德河上,距温德河大桥上游约1000米处,东西向高举架45°斜跨温德河。2014年4月15日开建,2015年9月21日竣工通车,长755米、宽34米,双向6车道。采用预制混凝土厢梁结构,其浇注的巨大简支梁刷新吉林市建桥史记录,获2018年度吉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两端建有四座欧式钟表桥头堡,高9.9米、宽3米,具使用与观赏价值,是继龙潭大桥后我市第二座带桥头堡的大桥。它北起解放西路,南连新城大路,为城区西南部快速路奠定基础,关键时可替代温德河大桥功能。</p> <p class="ql-block">8、临江门大桥 北起临江门广场跨松江中路与松江西路交汇点,南跨滨江中路与滨江西路交汇点至深圳大街北端。1992年4月开工建设,由吉林市社会各界捐资,天津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施工,1994年12月竣工通车。全长686米,宽27.5米,双向四车道。赵卜初先生题写桥名,为中国首座独塔斜拉桥,1999年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11年桥北江岸下修建“头道码头遗址公园”,展现康熙东巡吉林乌拉的历史场景,记述康熙乃吉林城缔造者、冠名人和代言家的史实。2016年4月,更换斜拉索并亮化。临江大桥解除了江南西部居民往来市区必须绕经吉林大桥的烦恼,最感受益的是毓文中学师生。</p> <p class="ql-block">9、吉林大桥 位于吉林市城区南北中轴线吉林大街中部松花江上,北起江城广场穿越松江中路与松江东路交汇点,南跨滨江东路与滨江中路交汇点,连接世纪广场,是吉林城区建成最早的公路大桥。1946年5月28日,因解放战争需要南岸两孔曾经炸毁。1950年8月开始正式修复,1952年8月修复竣工,长448.92米、宽9米。1974年在上游一侧贴边扩建新桥,将桥面加宽到22.5米,1975年竣工通车。2014年6月大桥改建工程开始,在老桥两侧各建一座新桥,单幅桥宽17.5米,桥长507米。两幅新桥净距35米,各距旧桥约6米,采取上、下单行线分离,双向6车道,並设非机动车道和高台人行道。同年11月2日19时即正式竣工通车,首创建桥当年动竣工速度最快记录。改建后的吉林大桥似长弓双跨,曾形成两新夹一旧以中间预留单轨通道的格局。2020年国家不批准我市修建轨道交通后旧桥拆除,仅留北端两空残骸以慰怀旧与观瞻。</p> <p class="ql-block">10、江湾大桥 位于吉林大桥下游1400米处,北起东昌街南端跨松江东路,南跨滨江东路和华山路交汇点与南山街相连,两端分别有多条半苜蓿叶式引桥与所跨道路互通。江湾大桥主桥长643米、宽31米,双向6车道。大桥上部结构采用三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吊杆连拱结构,下部采用独立沉井锚桩复合基础结构,通航净空8米、净宽大于40米。钢铁护栏,防撞墙式人行道高于桥面0.5米,宽不小于2米。因三跨连拱红漆钢管气势如虹,被市民美称为彩虹桥。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天津华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监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2002年3月18日开工,2004年6月27日竣工通车。分流了吉林大桥的交通流量,改善了城区中部与东南部的交通状况,促进了江南东部城乡发展,也为吉林江城桥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11、东团山铁路大桥 位于吉林市城区东部松花江上,是吉林城最早的江桥,也是最现代化的铁路大桥。新老大桥并列在东团山北麓,堪称 “一山索三龙”。东团山铁路桥老桥为长图(长春至图们)单线铁道,两侧各有1.5米宽水磨石板人行道,桥长443.78米,称松花江铁路大桥;而新桥铺双线铁道,桥长739米,称为松花江铁路特大桥。新桥位于老桥上游一侧,分为两座。内侧是长图线,外侧是长珲(长春至珲春)城际客运专线,客运专线即专供旅客列车行驶的铁道线。新桥于2011年3月开建,由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设计施工,2013年9月16日主桥连续梁合拢,2014年8月25日,长图线松花江新桥通车,取代老桥大部分使用功能,桥面铺双线普速轨道,预留电气化。2015年6月26日,吉图珲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并与即有吉长城际客专整合统称长珲城际高铁。2015年9月20日,长珲城际高铁正式竣工通车,长珲线松花江新桥双线电气化铁道正式启用,终结了珲春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2013年东团山铁路大桥旧桥被列为吉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继续承担原东关热电厂运煤专用线的功能。它是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东北资源的实物证据,也是研究“满铁”和东北铁路史的基本线索。</p> <p class="ql-block">12、雾凇大桥 位于东团山铁路大桥与龙潭大桥之间的城区东部松花江上,东起滨江东路,西跨松江东路与雾凇大路高架桥相链接,共同构成横贯主城区东西的快速大通道。雾凇大桥由吉林市市政设施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造,2009年7月30日进场动工,筑岛围堰;2010年7月江涨水遇阻,重新围堰;2012年7月完成下部结构建设,开始上部结构施工;2013年7月17日完成主体合龙,2014年8月25日竣工通车。雾凇大桥为双塔自锚式钢筋混凝土悬索桥,全长899米,宽32米,主桥356米,引桥543米,塔高55.5米,主缆长300米,吊索98根。双向6车道,小车道宽3.2米、大车道宽3.5米,人行道高于机动车道0.5米。雾凇大桥西端从松江东路上下桥的匝道宽6.5米,其中车道4米,留有2.5米紧急避让车道。雾凇大桥头枕龙潭山南麓,承重合理、航道开阔、造型美观,是吉林市最优美的大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13、龙潭大桥 位于吉林市主城区东北部松花江上,始建于1977年春天,建成于1979年6月。长455米、宽22.5米,跨径35米X13孔,双向四车道。西端接通潭大路是松江东路与北路的分界点,东端连龙山路是滨江东路与北路的交界点。龙潭大桥是“文革”后,由我市勘测部门自行设计,市政部门承建施工的我市早期桥梁建设的精品之作,多处朴实无华的地方特色至今可圈可点。在它之前江城吉林仅有江南和江北两座大桥联通城区南北,在城市交通以自行车为主的年代,早晚上下班高峰大桥上自行车流车把挨着车把,人们的脸上充满自行车赛事或起跑、或冲刺的自信与微笑。当年的市政建设者们审时度势精心建成龙潭大桥,打通了东出口,犹如敞开了江城的东大门。而造型简洁、大理石基座、梅花鹿浮雕的双侧桥头堡,开启了我市桥文化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多功能先河。而其斜杆式钢筋砼桁架拱桥结构,更让我感慨它桥底设计的可观赏性,堪称我市桥底最美的大桥,至少目前没有哪座桥能出其右。它的建成促进了龙潭山森林公园的开发,人们不必再乘火车和渡船或绕行铁路大桥上龙潭山,铁东化工区也得以快速建设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14、清源大桥 位于龙潭大桥下游1500米处,它的下游南岸边就是位于其与松江大桥之间的长白岛湿地公园。动工于1994年,建成于1998年,是吉林城百年建桥史上的第八座、吉林市解放后建成的第五座跨松花江大桥。桥长532米、宽21.5米,双向四车道,预应力“T”型梁柱式墩结构,48根墩柱40米跨13孔。它是横贯城区东西的解放大路向江北延伸的咽喉,南跨松江北路与解放北路连接,北跨滨江北路与清源大街相连。它的建成增加了沟通市中心与龙潭区联系的通道,分担了松江大桥和龙潭大桥的车流量。大桥北头的东珠女神塑像,作为防洪纪念碑与松江大桥南头的防洪纪念墙遥相呼应,随时提醒着人们绷紧预防灾害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15、松江大桥 俗称江北大桥,位于吉林市主城区北部江段,南枕松江北路,北跨滨江北路,将起自吉林站西广场的中兴街从昌邑区直线延长至龙潭区遵义东路。始建于1955年春天,1956年秋天竣工通车。它虽其貌不扬,体量不大,但却是解放后我市修建的第一座跨江大桥。由省公路四局勘测设计施工,桥长489米、宽13.5米,双向二车道。初建的松江大桥在建设江北化工城乃至发展龙潭区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交通枢纽作用,至今也没有完全卸下沟通南北的历史重担。 1988年市政部门扩建拓宽桥面,在原有三柱式桥墩两侧建筑新桥墩,将桥面加宽到22.5米,并在新旧桥面链接处修筑宽高半米的水泥隔离墙,将机动车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隔防撞。同时,在桥面下吊载五条口径近一米的工业管道,用于热水过江等输送工程。</p> <p class="ql-block">16、哈龙大桥 位于吉林市主城区西北部松花江上,在建此桥之前,1966年在这里建了一座以悬挂工业蒸汽管线为主,兼具自行车通行和人行功能的轻型便桥,于1969年9月竣工通行,桥长494米、宽9米,中间自行车道5.6米,两边人行道各1.7米,受益所建年代的政治氛围定名为反修大桥。本世纪初哈龙大桥在反修大桥的上游一侧2.5米处开建,2001年建成通车,桥长539米、宽23米,双向四车道。由市勘测设计院设计,市政二公司承建,采用预应力简支梁“T”型梁结构,共11孔。哈龙大桥的建成取代了反修大桥的通行功能,使其封闭专施管道承载和吊挂功能。2015年哈龙大桥北岸滨江北路立交桥系统建成,南岸松江北路立交桥路面加宽,有效改善了哈龙大桥及两岸道路的通行能力。2022年12月,反修大桥第6和第7号桥墩因建成年代久远、基础受江水冲刷而顶部开裂倾斜,致中部桥面坍塌,紧急抢修中将自来水供水管线改经哈龙大桥非机动车道上通过。哈龙大桥再次分担反修大桥的功能,勘称患难真兄弟。</p> <p class="ql-block">17、秀水大桥 地处哈龙大桥下游松花江上, 南跨哈大公路(吉孤公路段)与昌邑区珲春北街相连,北跨珠江路与龙潭区秀水大街衔接,沟通九站经开区与龙潭化工园区的道路交通。2012年5月动工,2014年12月15日通车,全长1360米、宽30米,双向4车道。除交通功能外,还承载光缆、电缆,特别是工业用汽管线过江。是以减排放、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长吉图化工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运输和能源输送的基础设施,堪称大型化工危险品运输车辆专用大桥。</p> <p class="ql-block">18、九站高速公路大桥 位于秀水大桥下游松花江上,为乌兰浩特至珲春高速公路松花江特大桥,也是吉林市绕城高速公路西北部跨江“咽喉”。南跨哈大公路自九站高速公路进出口,北越松花江与绕城高速江边段相连。1997年5月动工,1999年12月2日竣工通车,全长977米、宽28米,双向四车道。</p> <p class="ql-block">19、九江铁路大桥 位于吉林市主城区北部猴石山前松花江上,系长图线(长春至图们)九站至江密峰(经吉舒线棋盘站)铁路联络线的“咽喉”,直线距离九站2公里。1968年2月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背景下开工,1971年5月竣工投用。2009年始建于1912年的吉林机务段连同列车编组设施整体搬迁到棋盘站后,货运列车不再驶入吉林站,分流了东团山铁路大桥的负担。2015年12月,吉林市政府为解除沈吉铁路黄旗屯至吉林站多处铁路道口对城市交通和发展的障碍,决定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吉林枢纽西环线,将沈吉线止于黄旗屯站,绕北山公园后新建铁路西环线,南起既有沈吉线马相屯站,沿环城高速公路西侧向北,经新建欢喜岭站、大绥河站、南三道站后至九站并入长图线、西哈线(吉林西至哈达湾),再引入既有吉林站,线路全长约40公里。同时,改建既有九站疏解区。包括九站、新九站、棋盘站和长图线、九棋线、九江线、糖厂专用线等全长约27公里。其中,新建九江铁路大桥是西环线17项控制性节点工程之一,2017年动工,2020年大桥主体竣工,双线铺轨尚未完全进行。</p> <p class="ql-block">20、金珠大桥 位于九江铁路大桥下游猴石山北麓松花江上,西接九江大路,东经金珠乡安达村至九座村与202国道垂直相交,过道前连直达吉黑高速公路。2009年9月1日动工,2016年10月11日试通车成功,全长1144、5米、宽24米,双向四车道,是吉林市区跨江主桥最长的大桥。桥两端分别建有宽8米、长720米和宽9米、长640米的匝道,与规划延长的松江北路和珠江路相连接。其基本功能是将九站经济开发区、高新北区和金珠工业新区连接起来,辐射沟通域内外高速公路,为大型货运汽车特别是化学危险品重载车辆提供过江通道。</p> <p class="ql-block">21、白旗大桥 位于舒兰市白旗镇邵家村西侧松花江上,虽离市区较远,但仍未出吉林市域。它是229国道饶河至盖州公路断头路段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也是舒兰市的民生工程。它东起舒兰市白旗镇邵家村,西达九台区其塔木镇更新村,2021年9月13日开工,预计2023年10月31日竣工通车。这是我市第一条与域外相连的松花江大桥,届时将欣然前往参观拍照。</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吉林市21处共26座已建或在建大桥,构成了吉林市桥文化的整体画卷。我不敢说吉林市的江桥数量世界之最,但它们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城市建设的记录仪,在服务经济的同时,也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而在我的眼里它的潜在功能是奉献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桥跨在江上,也跨在我的心中。它们连接着过去,服务着现在,也沟通着未来。它们座落在家乡,也牵挂着远方!</p><p class="ql-block">我感谢每座大桥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p><p class="ql-block">也感谢大桥的关注者和爱护者!</p><p class="ql-block">愿吉林市桥文化促进城市文明!</p> <p class="ql-block">吉林一中老三届校友1964.6班王家富祝各位学兄学姐学弟学妹新春快乐!躲过病毒!身心健康!家庭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