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婶娘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婶娘走了,她没有熬过这轮疫情的肆虐,在2022年12月21日这个悲伤的日子里,独自平静的驾鹤西去。与她的生平一样不愿意打扰任何人,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或许她还有什么基础病?不得而知,因为她平时都拒绝去医院,所以只能说或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一个下大雪的冬天,我母亲去世了,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的一日三餐,叔叔非常痛惜我这没娘的孩子,主动的对父亲说把我交给他们,让父亲安心的工作。婶娘如我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照顾过我的生活。后来我出嫁了搬家了,因为忙于工作,探望她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去也就是逢年过节。每次去婶娘都非常高兴,总是反复叮嘱说:“下次来什么东西都不要买”。</p> <p class="ql-block">  我的婶娘是最朴实善良的中国妇女之一。半个多世纪前我母亲托人给叔叔介绍对象,婶娘从农村来到武汉。见面时叔叔诚恳的对她说:我经济条件有限,给不了你富裕的生活,她回复:“没关系,只要你人好,搭地铺都可以。”叔叔被她的质朴感动了,其实婶娘对我叔叔是一见钟情,于是在我母亲的操持下他们喜结良缘。</p> <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了我的两个堂弟和一个堂妹。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门栋里,那是一栋属于天主教的房子,一楼是我母亲工作的医院门诊。叔叔他们家的住房也是母亲托人帮忙解决的,那个年代都是公租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很和谐,谁有什么困难,只要有可能都愿意帮忙。</p> <p class="ql-block">  叔叔一个人工作,要负担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按当时的生活标准也是比较拮据的。但是婶娘勤俭持家,一切搭理得井井有条,做什么好吃的,总会留给我一份,在她眼里我就是他们家的大女儿。</p><p class="ql-block"> 后来婶娘进了街道工厂,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亲切友善,所以上班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车间领导。即便如此她仍然还是脏活累活抢着干,在她眼里就不知道什么是劳苦。</p> <p class="ql-block">  我的叔叔是《德明饭店》的首席小提琴手,德明饭店位于江岸区胜利街245号,建立于1919年。这里也曾是中原军区武汉办事处旧址。</p><p class="ql-block"> 《德明饭店》是一幢华丽浪漫的法式建筑,蒋介石、程潜、白崇禧、唐生智、史沫莱特、周恩来、董必武当年都曾出入其间。建筑外观与室内布局的典雅,使它现如今依然属于武汉高档饭店。1954年,德明饭店改名江汉饭店,成为湖北省接待外宾的主要场所,接待过胡志明、赫鲁晓夫、尼赫鲁、吴努、范文同、哈马舍尔德(联合国秘书长)等国际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  由于饭店经常有外事活动,有国际友人与本国部分市民的舞会,叔叔经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婶娘总是为他亮着走廊的那盏灯等他回家。</p><p class="ql-block"> 婶娘一辈子没进过这家饭店,没参加过舞会,而我母亲带着我和她的好朋友年阿姨及医院的同事们经常出入这里。我虽年幼也拉着年阿姨的女儿在里面到处旋转。</p> <p class="ql-block">  我的婶娘身材高挑,五官清秀虽然从农村出来也算是一个标准的美女。到城里半个多世纪,孩子们都工作了,成家了,她穿的服装,外表也变洋气了。当然这些也是女儿,媳妇们送她的。所以有邻居说她还以为婶娘是上海人,但她质朴的性格一直没变。</p><p class="ql-block"> 我叔叔年青时就长相英俊,气质潇洒,梳着大背头经常拧着小提琴上班,邻居们说他特有艺术家的范。他们一辈子相亲相爱,在婶娘眼里,我叔叔就是她一辈子最重要的人。后来叔叔老了患了糖尿病,婶娘更是不辞劳苦的体贴照顾。</p> <p class="ql-block">  叔叔去世后,我每次去看望婶娘她总说自己到处疼,我劝她到医院去住院做个全身检查,但是她不同意说自己就是老了。我知道她就是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她的一辈子心里除了工作就是丈夫和儿女们,唯独没有她自己。一辈子都克勤克俭,舍己为人。</p> <p class="ql-block">  婶娘走了,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了。想到这些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我悔恨自己后来探望她太少了。我只有这一张与她的合影,所以把我拍的菊花照片放进文章里。以此文祭奠如母亲一样待我的婶娘。</p><p class="ql-block"> 这些五颜六色的菊花代表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婶娘的一生虽然平凡无华,她就是这个多彩的世界里那朵最圣洁、质朴、清纯的白菊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