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砥砺前行——小数四班第二组线上诊断课

顺其自然

<p class="ql-block">  12月30号,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接到通知,因疫情而中断的线上诊断课又重新启动,我们带着对新年的无限憧憬与期许,踏上了教研之路,开启了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接到通知后,我们四班的五位老师,共同商议执行方案,迅速制定好计划,分发给各个小组的学员们,让他们根据要求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二组的10位学员按照原来划分的区域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确定好了讲课时间和地址以及讲课内容。</p> <p class="ql-block">  城郊乡的杨娟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微课《认识角》。杨娟老师先由学生们常见的三角板导入,揭示什么是角,然后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通过身边常见的物品:钟表、剪刀、水龙头中的角,让孩子们感受角的特征,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然后又带领孩子们经历画角的过程,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通过让孩子们比较角的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美中不足的是整个教学过程对角的特征强调的不到位,没有给孩子们亲自操作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王程老师展示的是微课《圆锥的体积》,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展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孩子们经历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既给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也给了孩子们小组合作的机会,最后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王老师又大胆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呢?孩子们通过又一次的动手验证,证明给了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才存在这种关系。孩子们带着亲自动手收获到的知识,帮笑笑计算出了麦堆的体积。王老师整节课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能够如此深入浅出的带领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徐婵老师看起来很年轻,但课讲的非常精彩。她讲的是五年级上册的《倍数与因数》。徐老师直奔主题,由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所列出的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提出疑问:乘数与积和我们今天要学的倍数与因数有什么关系呢导入主题。认识了倍数与因数,揭示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的。孩子们经历了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的过程,感受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以及找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在找倍数这一环节,当孩子们说17不是7的倍数时,如果老师能追问一句:为什么?更有利于培养孩子深入思考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周淑华老师虽然身在外地,但也发来了她的微课视频。周老师这节课讲的是二年级上册的《儿童乐园》。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经历把相同加数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这节课中,周老师通过情境图,让孩子们通过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 <p class="ql-block">  每节课后都有五分钟的说课环节,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了说课稿。</p> <p class="ql-block">  诊断课的最后,组长张洪秀老师对每位学员的微课进行了集中点评。针对学员们微课中的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看法,对微课中所展示出的优点进行了表扬,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诊断课收获很大,优点会继续发扬,不足之处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p> <p class="ql-block">  有了上午的经验后,下午的诊断课进行的非常顺利。余新芳老师展示了微课《谁的得分高》,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制造冲突点:谁的得分高谁就赢。谁赢了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计算的过程中,余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李敏老师展示的是《文具店》一课,她让孩子们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进行了读写的练习。孔银花老师展示的是二年级上册《做家务》,孔老师利用情境图,让孩子们经历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卢慧霞老师展示的是一年级上册《小明的一天》。卢老师利用情境图,让孩子们认识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总结,找到了整时的特征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时的特征是: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中间。又通过认一认,连一连等活动,对整时、半时的认读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代建峰老师最后一个展示,他讲的微课是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通过淘气和笑笑约定7点一起出去玩,结果却没等到对方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强调24时计时法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读法与写法。又通过一个又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听,仔细记,我们采用了和上午不一样的评课方式,师师互评。针对每位老师的优缺点老师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的率直和虚心深深打动了我。</p> <p class="ql-block">  疫情的阴霾即将散尽,碧空万里,阳光普照的日子就在眼前。学无止境,研更无止境,国培给了我们共同学习成长的机会,愿我们在教研的路上携手并进,砥砺同行,迎来属于我们的线下课堂。</p>

老师

孩子

微课

倍数

因数

情境

上册

过程

展示

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