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学习体会(四)

郑世珍小学语文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近段时间工作室让聚焦一个关键词,写写对新课标的学习体会。我脑海当中首先想到的是“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但是前面的老师都写过了。然后我就在想,选哪个词呢?“‘教—学—评’一致性”之前接触过,就写它吧。</p><p class="ql-block"> 结果一翻课标,居然发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教—学—评”出现了两个词,一个是“‘教—学—评’一致性”,另一个是“‘教—学—评’一体化。在初读新课标的时候,我一度以为他们两个一个意思。但是当在百度里搜索的时候,才发现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理念,“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从构成要素来说,包含“学—教”“学—评”“教—评”三组关系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至少要把握三个核心要点。其一,目标是教学评一致的核心。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后续所有的课堂环节都要以它为中心。教学评一致性体现为三者的目标保持一致。其二,持续性评价是教学评一致的关键。课堂学习进程中,围绕学生达到什么水平,离目标有多远,教师需要发挥“质量监测员”的作用,根据目标设计真实的评价任务,使用各种方法收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从而了解教与学的效度,为下一步的教和学提供调整和改进的依据。其三,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评一致的保障。目标达成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需要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围绕目标,逐步理解、掌握、内化语文知识,促进学习迁移。</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致性”,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课程评价所对应的目标是一致的。要想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p><p class="ql-block"> 崔允漷教授指出“‘教—学—评’一体化”本质上属于“逆向设计”,强调“以终为始”,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当习得什么素养”(学);其次是“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并通过“全过程的、有预设的、可测量的反馈”(评)检验学生“学的程度”与教师“教的效果”,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让教师“教得安心”,学生“学得开心”,当然还要“考得放心”。</p><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具体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多种评价方式间的相互融合与补充,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稿:郑世珍</p><p class="ql-block"> 编辑:楚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