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海的秋与冬的转换总是在不经意间,稍不留意,明媚舒适的秋天就从指尖滑过,寒风凛冽的冬天已来到身畔。不再奢望远行,停下脚步,阅读精彩美丽的老建筑。<br>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老洋房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每一幢房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路边的法国梧桐,百年老洋房上斑驳的颜色,经过岁月洗刷的弄堂,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虽然岁月流逝,但那无法掩饰的豪华、那若有所失的神秘,却令人感慨万分。</h3> <h3>2022年11月27日<br>愚园路532弄<br>嘹望塔似的过街楼</h3> <h3>柳林别业,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路,始建于1912年。从小区门口沿着弄堂走到最深处,会发现有一个小弄堂,里面两边洋房非常漂亮,每幢洋房都有大花园,房子面积600平米左右,每套房子花园都有500-800平米左右,有两幢为私人所有,其它的均为使用权房室,里面均住着“72家房客”。</h3> <h3>电视剧《安家》里的龚家花园的取景地<br>杂乱无章的场景是这里的一道风景</h3> <h3>这幢老洋房属于私人所有,据悉改造成了民宿。</h3> <h3>內部装饰得富丽堂皇,豪华典雅</h3> <h3>红木楼梯</h3> <h3>一楼左侧一间暂为眼镜蛇画廊驻地空间——CoBrA Residential Project,本次展览的主题为“续·室”。</h3> <h3>提前预约了,本就是为参观而来</h3> <h3>这是另一幢属于私人所有的建筑,已经装修完毕,有独立的庭院。</h3> <h3>其余住着“72家房客”的老洋房</h3> <h3>2022年11月30日<br>安福路上的老洋房<br>建于1938年,新式里弄住宅</h3> <h3>一个意大利人在安福路的弄堂深处开设了一家中国画廊。<br>胶囊画廊坐落在一座建于三十年代的老洋房里。</h3> <h3>细雨濛濛,庭院美如一幅画卷</h3> <h3>在这里展出的德国艺术家梅夫拉纳·利普的个展“触觉记忆”<br>用天鹅绒,丙烯颜料,墨水,沙粒制作,立体感超强。</h3> <h3>路过一幢小楼,得知是陈立夫故居。<br>上海武康路67号陈立夫旧居建于1946年,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楼前原有小花园,可惜现在都改为水泥平地。</h3> <h3>一段幽静的武康路,毗邻五原路</h3> <h3>五原路258号自由公寓,是中国建筑师奚福泉于1933年设计的公寓住宅。带有显著的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h3> <h3>2020年12月8日<br>华山路263弄老字号品牌馆</h3> <h3>阅读百年老建筑<br>品味经典老字号</h3> <h3>德莱蒙德住宅建成于1899年,原是英国大律师德拉蒙德的私人住宅,解放后收归国有,后来成了光明食品集团的办公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老字号品牌馆。</h3> <h3>老字号是上海腔调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h3> <h3>绍兴路是原卢湾区的一条小马路,东西走向,东起瑞金二路,西至陕西南路。全长不足500米。原名爱麦虞限路(RouteVictor Emmanuel Ⅲ)</h3> <h3>2022年12月7日<br>一时兴起,牵着小狗一起遛达遛达。<br>小路不长,却几乎每一栋建筑不是历史优秀建筑,就是历史保护建筑,绍兴路从建筑形式上来看已经进入新式里弄建筑和花园洋房混杂的阶段,沿途十分赏心悦目,是那种闹中取静的上海小马路。<br>这条号称上海最文艺的马路,隐藏着众多著名的出版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故事会,音像出版社,新闻出版局,电影局,昆剧团……以及那些各色各样的书店,遍布在马路边上。</h3> <h3>绍兴路5号<br>1949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华商电气公司老板朱季琳。房子是西班牙风格,内有教堂、大小客厅、弹子房、电影室等,院子里有花园和网球场。</h3> <h3>绍兴路7号 中华学艺社旧址<br>1948年是教育家、学者、诗人朱经农寓所,现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h3> <h3>绍兴路9号<br>该建筑建于1935年,原属法国警察博物馆,现为上海昆剧团所在地</h3> <h3>绍兴路18弄金谷邨<br>金谷邨是民国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其化名为吴子祥而建造的新式里弄房子。由于设计理念与地理位置俱佳,成为当时外国侨民聚居地,主要是俄国人和犹太人,同时还是不少文化名流生活过的地方。现为民居。</h3> <h3>各家宅邸都有矮围墙和铁栅门分隔自成一体,小庭院墙上挂着绿叶红花, 整个弄堂异常静谧。</h3> <h3>主弄堂底建有一座水塔,显得颇有气势,是弄堂标志性景观。</h3> <h3>绍兴路15号<br>上海音像出版社</h3> <h3>绍兴路21号 很洋气很有特色的民国住宅</h3> <h3>绍兴路27号<br>这幢两层楼的花园洋房,曾是杜月笙送给四姨太姚玉兰的私人住所,现为老洋房花园饭店。</h3> <h3>绍兴路54号<br>该建筑建于1920年,曾是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小公馆,现为上海人民出版社。</h3> <h3>绍兴路62号<br>绍兴公园,原为绍兴儿童公园。它是戏曲艺术主题公园。几年前来过,公园小巧精致,景色迷人,可惜这次带着小狗不能入内。</h3> <h3>绍兴路74号<br>现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大楼,建于1947年,原是张群公馆,张群1929年任上海市市长,后来去了台湾,这里曾是上海中华书局编辑部的驻地。</h3> <h3>道路两旁的洋房</h3> <h3>位于绍兴路西首的陕西南路542号花园住宅。砖混结构,现代派风格三层花园住宅,建于1934年。原为吴淞-汉口飞行员协会外籍成员居所,后成为三兴营造厂厂址,建国后曾为民航局所用</h3> <h3>步高里 陕西南路287号<br>步高里是上海保存较完整、也是现存的典型旧弄堂建筑,位于陕西南路与建国西路交汇处(陕西南路287弄门)由法商建于1930年,原来的这一带都曾经是法租界,“步高里”名字由来于法国地名“勃艮第”<br>步高里在陕西南路和建国西路弄口<br>各有中国式牌楼一座<br>巴金、胡怀琛、张辰伯、平海澜<br>等著名人士曾先后居此</h3> <h3>2022年12月26日<br>嘉善老市位于陕西南路,与斜土社区大约有10分钟的路程,这里原本是弄堂里的一个旧厂房,现在在精心改建后变身为一个集loft公寓、咖啡店、餐厅的综合市集。被很多旅游杂志列为来上海一定要去的地方之一。<br></h3> <h3>装潢精致的餐厅和咖啡店。可是廊下喝咖啡的人呢?</h3> <h3>这是一次路过,随后就成了🐑,经历了所有的一切。</h3> <h3>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疫情呼啸而至,大街上人稀车少,商场店铺空空荡荡,🐑群日渐扩大。<br>不要抱怨,不要气馁,人生的路上总是有那一道道的坎,咬咬牙坚持走下去。<br>祈祷所有人平平安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