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看了电影《农奴》,有关西藏的人文信息就慢慢地沁润到心里。也就是那个年代,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在心灵上的震撼,恍惚是竖立起一座难以到达的殿堂。在上一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九寨沟里认识了一位无锡市某广告公司的职员。他先在某美术院校的广告设计专科毕业,参加工作后,带职在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大专班进修。他在读书的假期里去了甘南的拉扑楞寺和其它的寺庙,拍摄反映寺庙这一方面的题材。在九寨沟分手后,他回到了无锡办了一个影展,影展的内容就是藏族的寺庙与佛教徒。当我收到了他邮寄来的邀请函和广告页时,看到了那代表性的几张图片时,心里禁不住地惊叹,这才是西藏的灵魂:神秘、庄严、深远、严酷。当时我想在将来的什么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图片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悟。当我从川西高原云游了一遍,一路上用心灵去碰撞这神圣的殿堂,留下了无数刻在心碑上的画面,是时候把这些飘渺空灵的碎片编织出一幅通向天堂路上的迎风飘扬的经幡。下决心做这个美篇的开始,想到的标题是:川西高原的召唤,这表达比较含蓄。壮丽的景色,丰富的旅途经历使我改变了标题。</p> <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的干扰,原计划去甘南的拉扑楞寺及其它寺庙的计划落空了。这几张图片,隐隐约约展现了内心深处的神圣殿堂。</p> <p class="ql-block"> 高原粗犷、强悍的民风在这张图片上得到了很好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图片使我想到了砸碎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如果让我拍一部走向天堂的影视片,眼前的这一景色无疑是唯一最好的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这位团友,总能在重要的景点位置上,留下了绝美的图片,这也是我一生中最为震撼的为数不多的人像环境作品。题外的话,作为无线电爱好者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是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无线电通讯机专业的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耳边仿佛响起了歌颂人民解放军《洗衣歌》那欢快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收集了来自喜马拉雅天堂上的琼浆玉液,然后把它挥洒在人间,一路上编织了变化万千迤逦壮观的画图。</p> <p class="ql-block"> 九寨沟的大门入口处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上天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通向天堂的路上,盛开着无数娇艳的鲜花,蕴含了蓬勃的生命力,顶着寒风体现出高原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走向天堂的路上,不乏人间烟火。途径侗寨、松州。</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插曲像似来自天堂的梵音,就以这歌曲的歌词作为美篇的结束语:在那遥远遥远的年代 辽阔的吐蕃是一片大海 古老星球的巅峰从这里崛起 冰雪把哈达映得神圣洁白 草原上流传着爱的故事 山岩上铭记着恨的记载 喜马拉雅向长江黄河倾心诉说 三山五岳为雅鲁藏布敞开胸怀 啊格巴桑松啦 托起吉祥的云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