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应该是去年发生的事了——22年12月7日,防疫防控“新十条”落地,顿时身边的人们感觉开始如临大敌,微信群,朋友圈也遭到了“恐阳”、“幻阳”的轰炸。身边陆续有朋友、学生、家人中招,有说很严重的,有说很轻松的,有怀疑专家言论的,甚至有质疑国家决策的,一时间各种言论甚嚣尘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向神经大条的我倒是很放松,家里的朱老师开始线上线下紧急抢药、抢口罩、抢消毒液——因为家里有老人,孩子,又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在抢……每天都嘱咐出门要戴好口罩,回家要认真消毒。感觉家里的防控级别比三年前新冠刚刚来的时候要高得多。上班必须照常,只是教室里的学生少了不少,有的时候只能来一半,局里一看形势不容乐观,上课只能转到线上,学生22号回家,我在24号“羊”了。</p><p class="ql-block"><br></p> 中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4日天快亮的时候,我感觉口干,起身到客厅倒水喝,当温水流过我咽喉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些“阻碍性”痛感(如果有扁桃体发炎过的朋友们,一定很熟悉。)再加上稍微有点怕冷,我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戴好口罩,叫朱老师给我拿出了家里唯一的一份抗原检测试剂盒,一测,很快就呈现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两条杠,而且是强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除了喉咙轻微疼痛和畏寒之外,没有其他症状,我们一起给房间消了毒,然后把自己的“窝”挪到了次卧,朱老师送来一堆药,把水杯、烧水壶全部搬到房间,暂时隔离起来。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到天亮的时候才感觉到了不舒服……</p><p class="ql-block"><br></p> 不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要是头痛,对于平时很少头痛的我,不知道要用哪个词汇去形容那种痛感,就是脑袋发胀,同时伴有阵痛,感觉不像网络上、朋友圈里晒的那种“电钻”式疼痛那么严重;其次就是身体上的肉疼和筋骨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是“走街串巷”的那种,可以从肩膀疼到小手指关节,从屁股疼到脚后跟;再次就是低烧,我最高只烧到37.6℃。但是总体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除了喝了一口“四季抗病毒”之外,我没有服用其他药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天后,就剩下轻微喉咙疼痛和咳嗽,到第四天开始,出现口痰,但不是特别多。</p><p class="ql-block"><br></p> 饮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前在网络上了解到,中招之后要大量喝水,而且要喝电解质水。我们家里没有囤瓶装的电解质水,只能自制——朱老师把柠檬切片,放上几粒“老盐”,还有滴几滴蜂蜜,在冲上温水,喝起来很容易入口,反正在第一天发烧的时候,迷迷糊糊眯一会,又喝一杯,眯一会,又喝一杯,一直在不断的喝水,不知是喝水喝饱了,还是病毒袭击了我的肠胃,第一天基本没什么食欲,除了早上喝了半瓶盒牛奶,几口白粥,就连看平时“垂涎三尺”的美食节目都会有点恶心。一直到晚上才感觉到肚子饿,“大逆不道”吃了一碗酸菜味的干拌面,此时,测体温已经正常,不过仍然怕冷,还是盖上了厚厚的被子,一夜下来,算是睡得安稳,除了出汗,一切还算顺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议:要是有胃口还是要吃些东西,但是辛辣的还是暂时别吃,我在第五天吃了辣椒后,还是感觉喉咙有些干痒,想咳。</p> 洗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中午起床,身上黏糊糊,加上感觉轻松不少,我又干了一件“离经叛道”的事——洗澡,不过我没有洗头,而且洗澡的时间不长。洗完了才看到广大网友说不能洗澡,会反复发烧,加重病情。我只能说不知是老天眷顾,还是身体倍棒才没有让我再跌回病窟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证不着凉是“杨康”们一起用切身体会试出来“速效救命丸”,应该错不了。</p><p class="ql-block"><br></p> 运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中招两天后,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康复,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体力也没什么问题。不过,朱老师开始发烧,我必须承担起做饭,端水送药,打扫卫生,照顾孩子的重任,一开始没什么感觉。直到第三天下楼扔垃圾,快速上楼时感觉到一阵头晕,我才意识到病毒对我的攻击还未结束,网上说要休息应该也是别人的经验之谈。</p><p class="ql-block"><br></p> 感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关于防护。不管是在冲击“决赛”的,还是已经“游戏结束”退赛的,还是要做好防护,当你发现自己有症状的时候,其实病毒已经在身体里潜伏大概三天了,如果平时不使用公筷,居住环境较为拥挤的家庭,一人中招要尽快相对隔离(效果估计不会太明显,全家三个人,全被传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关于囤药。其实我不大喜欢“囤”这个字,感觉这是老百姓万般无奈之下寻找的安全感。不过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还是有必要适当储备一些药物,家庭常备用药即可。其实我们买来的药,只用了少部分:老人吃了一些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头痛,孩子喝了一些“咳嗽水”止咳,大人喝一些清热解毒的冲剂,仅此而已,平时炒的火热的“连花清瘟”根本没用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关于言论。管控了三年,随着防疫政策的松动,身边的人大概有三个类型的人:信任政府的;怀疑专家的;谁都不信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部分人都拥护党和政府的决策,认为这是领导人依势依时做出的决断;部分人则表现出不怀疑政府,但是对于专家的言论表示怀疑的,比如专家说“新冠”不会再死人,但是其实还有有人因为“新冠”去世了;还有一部分人就是谁的话都不信,老老实实躲在家避毒的。“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习总书记新年贺词这句话,非常恰当的概括了这段时间老百姓的言论。我认为,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防疫抗疫思路不应该被怀疑,三年来,国家投入多大,政府付出多少,每一个人都有目共睹,关于“会不会死人”的言论,很容易解释,每个人身体状况和携带的基础疾病都不一样。稍微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同一个毒株,不同的人症状都不一样,我家四个人,我症状最轻,其次是孩子主要是咳嗽,老婆高烧为主,岳母头疼怕冷为主。“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这就是考验14亿中国人的时候,我们如果不相信党和政府,不相信中国专家的话,难道要去相信美丽国领导人的话,还是那些蠢蠢欲动的间谍心讲出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关于“恐阳”。我以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大家,我自己的症状并不算严重,但是我不能说大家放松警惕,随便接受感染,因为前面已经说过,各家的家庭成员以及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家里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老人症状更重、恢复期更长)和婴儿的,还是要小心谨慎才行。但是没必要过于恐惧,随着第一波感染高峰过去,医疗资源的紧张应该会逐步得到缓解,从淘宝上N95口罩价格的下跌就可以感受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处在如此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出淤泥而不染”不太容易,但至少不能人云亦云,三人成虎,更不能随手转发“负能量”言论,给别人带来恐慌。不管怎样,所有的情况应该是在变好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同舟共济,静待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此寥寥数语,分享给已经“阳”了或者没“阳”的人们,所写全部是自己亲身体验,仅代表自己的观点,本人不是医生,观点不能作为寻医问药的根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