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中的东江历史文化及英豪

元源流连

<p class="ql-block">  东江是我国珠江水系的三大河流之一,流域范围基本上就是古代惠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了现在河源市、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增城市、汕尾市等地,东江本土文化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p class="ql-block"> 近年在博罗县东江古缚娄国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东江本土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其历史年代更是超过了两千年以上,罗浮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称为“百粤群山之祖”,中国十大道教圣地。其神话和民间故事以及历代名人留下的社会活动足迹为岭南历史文化增添了神奇而又辉煌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1839年6月,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镇集中销毁鸦片,此次历史事件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东莞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东江地区人杰地灵、英豪辈出,为推动中国以及岭南社会的发展变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中廖仲恺、叶挺、邓演达被誉为“东江三杰”。位于惠州市惠东县东北部的高潭镇素有“东江红都”之称,属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早在1922年,中共早期领导人、农民运动领袖、海丰县人彭湃、河源县人阮啸仙等人就先后到高潭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在长达20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高潭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高潭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部光辉的革命斗争史。</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相继占领惠州、广州等地。东江人民奋勇抗战,1938年12月,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县坪山成立;不久,王作尧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在东莞成立。1940年9月,这两支抗日武装组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并于1942年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宣告成立。东江纵队及东江人民反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1980年8月以惠州地区原宝安县全境以及惠阳县一部组建成为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这也是中国创建最早的经济特区,她以惊人发展速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罗浮相会》花城出版社1984年1月1版1印,邓子敬绘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科学家》(续集)上海美术出版社1980年5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该书其中一个故事由知名画家徐有武绘画,详细描绘了晋朝科学家、医学家葛洪在古惠州府罗浮山一带生活、行医和进行科学实验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葛洪(约283年-约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教学者、医学家、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葛洪出身于江南豪族,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葛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迁伏波将军。起义平定后,弃戈释甲。永兴元年(304年),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诸州,饱受战乱之苦,于是消极愤世,遂萌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建兴四年(316年)重返故里。东晋开国后,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葛洪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后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p><p class="ql-block"> 葛洪撰有《玉函方》一百卷(已佚)和《肘后备急方》三卷。《肘后备急方》共有86篇,虽经梁代陶弘景及金代杨用道补缺增益,但现存《正统道藏》本仅存68篇。除此之外还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等作品。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撰写炼丹著作,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专家。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其著作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p> <p class="ql-block">罗浮演义之一《罗浮侠女》,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6月1版1印。远潜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罗浮演义之二《五羊恩仇》,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1版1印,许旭奎绘画。</p> <p class="ql-block">罗浮演义之三《虎穴剑影》,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7月1版1印,陈再殿绘画。</p> <p class="ql-block">罗浮演义之四《离乱鸳鸯》,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1版1印,陈再殿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罗浮山风物传说》共三册,岭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1、《大蝴蝶》杜应强绘画。</p> <p class="ql-block">2、《仙人洗药池》许旭奎绘画。</p> <p class="ql-block">3、《黄野人斗鹌鹑》姚柏绘画。</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治水名家、美食家。</p><p class="ql-block"> 900多年前,苏东坡晚年因新党执政,政治失意,被贬谪到惠州这个南方小城。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从此,他成了惠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一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清代诗人江逢辰的这句话,概括出了惠州人的文化自信,那是苏东坡留给这座城市的千年荣光!</p><p class="ql-block"> 《东坡画传》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12月1版1印,胡冕绘画。</p> <p class="ql-block">  苏轼在惠州期间,他不仅留下了东新桥、西新桥、苏堤、故居(东坡祠)、林婆酒肆和朝云墓等遗情遗物,以及合江楼、泗州塔、嘉佑寺等一批因他的吟咏而名声大震的物化遗存,还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正让惠州名扬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 短短三年多时间里,他写下了580多首(篇)诗词、散文和序跋等。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食荔枝》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已成为岭南风物千年不变的最佳广告词,至今仍脍炙人口!</p> <p class="ql-block">  《东坡传略》由广东知名画家邹莉、胡冕绘画,惠州市博物馆、东坡纪念馆1984年出版,<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目前唯一发现的惠州本地出版的连环画。</span>封面以东新桥、泗洲塔为背景,这也是目前发现仅有的封面以西湖为背景的连环画,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该书绘画线条优美、故事情节动人,讲述了苏东坡被贬惠州期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汪宗强绘画,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9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该书用相当多的画页描写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府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罗浮山唯一的细节记述,是在明末陈函辉的《徐霞客墓志铭》中:“自江上走闽,访石斋于墓次;又为赍手柬抵粤,登罗浮,携山中梅树归。”另外,郑鄤在黄道周赠徐霞客七言古诗的题跋中说:“石斋过毗陵(常州),为余言霞客之奇,徒步三千里,访之墓下……时闻余在罗浮,则又徒步访余于罗浮。”</p><p class="ql-block"> 学者朱惠荣认为:徐霞客至罗浮山的旅程是由福建南靖经和平县入广东,经大埔、梅县至龙川,由东江舟行至博罗,北登罗浮山游览、考察的。</p> <p class="ql-block">  河源题材连环画主要集中在古典传奇故事和红色革命故事两个方面,其中以展现百花仙子降生河源的“镜花缘”故事最为有名和感人。《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写道:“百花仙子投胎降生在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的唐秀才家。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原配久已去世,继妻林氏。某晚林氏梦登五彩峭壁,醒来即生了一女,临产,异香满室,似花香胜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居无不称奇……”(注:惠州古称循州,河源属循州管辖)。</p><p class="ql-block"> 现在小说中的主人公百花仙子已成为河源市的一个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 《镜花缘》陈冬至绘画,天津美术出版社1985年1版1印。</p> <p class="ql-block">《镜花缘》戴敦邦等绘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7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镜花缘》秀功等绘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1版1印。</p> <p class="ql-block">《百花仙子》朱延龄绘画,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3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百花仙子》崔君沛绘画,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这些不同版本的连环画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了古代惠州府河源与百花仙子有不解之缘,而河源知名的镜花缘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恰恰与书中描写的景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于是景区就取名“镜花缘”,融情入景,为游客再现“百花仙子之故乡,镜花水月之梦境”的书中美景。</p> <p class="ql-block">河源市镜花缘景区图片1</p> <p class="ql-block">河源市镜花缘景区图片2</p> <p class="ql-block">  在东莞题材连环画中,以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主题的系列连环画最为集中和瞩目。最具代表性的有由著名画家陈光镒绘画,福建人民出版社1978年5月出版的连环画《林则徐禁烟》。</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朱光玉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2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虎门人民抗英斗争》广东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演义》连环画套书共四册,朱双海绘画,岭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4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在套书中,画家通过连环画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清末重臣林则徐东莞虎门销烟前后的一段历史故事,诠释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广东东莞人,明朝末年大臣、名将。</p><p class="ql-block"> 袁崇焕出身商人家庭,在读书应举的同时亦爱好军事。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起家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参加大计之际请缨出山海关,投身抵御后金、收复辽东的前线,由山海监军累迁宁前兵备道,任上辅佐督师孙承宗构筑关宁锦防线,并于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取得宁锦大捷,不久即因同后金议和等行为受到非议而辞职,翌年被崇祯帝起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袁崇焕复出后,誓言“五年复辽”,主张“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抚西虏(蒙古)以制东夷(后金)”,并处死了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崇祯帝以谋反大逆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直至清修《明史》认定其死于皇太极所设的反间计,袁崇焕才重获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名将之死》岭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7月1版1印,苏维贤绘画。</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传说》(套书共7册)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其中第七分册《计杀袁崇焕》主讲东莞藉明朝名将袁崇焕被害全过程,李中录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刘永福和黑旗军》齐亚明绘画,上海美术出版社1985年6月1版1印。</p><p class="ql-block"> 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出生于广东钦州(今广西防城港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清末抗法、抗日民族英雄,黑旗军的创建者。从小随父习武,年轻时加入义军,后独立为一旗,特制七星黑旗,史称黑旗军。后入越南与清政府共同抗击法军,大获全胜,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封刘永福为记名提督。因他战功卓越,甲午战争期间被清政府派往台湾驻守,台湾沦陷后回到大陆。</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0月),孙中山、郑士良等革命党人策划的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刘永福奉清政府命令镇守惠州府。此时他对清政府已倍感失望,有“归隐山林,优游泉石”之志。两广总督多次调他去镇压反清起义,他都反应消极。刘永福在西湖畔元妙观驻守了近二年,与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民初通俗演义》是岭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的连环画套书,由沈尧尹、岑圣权、潘晋拨等众多知名画家联合绘制。</p><p class="ql-block"> 套书中《四打惠州》《山雨欲来》两册主讲惠州。一翻开《四打惠州》,可见插图精美细致、文字简明扼要。故事介绍1923年初,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组织讨贼军向盘踞东江流域的陈炯明集团发动进攻,却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吸取教训,决定改组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并于1925年先后进行了第一、第二次东征,终于攻下惠州,彻底打垮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翻阅这些连环画,犹如上了一堂爱国主义历史课。</p> <p class="ql-block">  以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为主力发动的第二次东征,打破了惠州城有史以来从未被敌方攻破的纪录。因为城墙太坚固,战后时任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下令将惠州城墙拆除,免得又被他人占据。现在人们见到的惠州部分古城墙,其地面以上部分都是近年来为滿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再现古惠州府的历史风貌而重新修复的,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p> <p class="ql-block">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广东省归善县(惠阳县)陈江镇窑前村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后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父亲因病去世后,同母亲回国。</p><p class="ql-block">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总长、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的挚友。</p><p class="ql-block"> 廖仲恺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廖仲恺1925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国民党右派刺杀身亡。</p><p class="ql-block"> 廖仲恺同时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p><p class="ql-block"> 此册为电影版连环画,上海美术出版社1984年1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廖仲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10月1版1印,刘宜绘画。</p> <p class="ql-block">《廖仲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1版1印,雷德祖绘画。</p> <p class="ql-block">电影版连环画《廖仲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6月1版1印。</p> <p class="ql-block">《无畏将军》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10月1版1印,湛孝安绘画。</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廖仲恺的儿子,原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不仅是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是一名业余画家,尤其擅长画连环画和人物肖像。</p> <p class="ql-block">  廖承志在担任川陕苏区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时,因反对企图另立中央的张国焘,被强加上“特务”罪名,开除党籍,囚禁起来。面对不公正待遇,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忍辱负重,用乐观豁达的革命人生观同逆境作斗争。</p><p class="ql-block"> 他会画画,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就让廖承志出来画好;需要大标语,也让他出来写好,任务完成又被关起来。关押期间,廖承志的主要任务是刻连环画,连环画文字说明由油印股先刻好,再送廖承志刻连环画。每天任务繁重,他身体很瘦弱,但一路上张国焘连一匹牲口都不给他配,让他和战士一样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廖承志始终保持了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操,时时处处以革命大局为重。不但情绪乐观向上,工作上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天送去的连环画的文字说明,他不完成刻图任务,哪怕再晚也不休息。</p><p class="ql-block"> 他还常常掏出铅笔和纸热情地问同志们:“哪个要画像?”他给朱德总司令画像,给刘伯承总参谋长画像,还给许许多多的战士画像。当时,欣赏他那别具风格的作品,无疑成为指战员们的一种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 廖承志在川陕苏区的时间虽短,但在根据地中心通江、南江、巴中留下了许多故事。他亲自描绘和木刻的马克思画像,是在川陕苏区所画的领袖像中唯一保存至今的杰作。</p><p class="ql-block">《肖像》廖承志绘画(注: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画》之一,廖承志绘画。(注: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长征组画》之二,廖承志绘画。(注:此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连环画画页是对伟大长征的回忆和补缺,是生动的历史记录,是真实的长征史料,已成为极其难得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中共党员,广东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首任军长、著名军事家、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北伐战争时期,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因战绩卓越,被誉为“铁军”。尔后,叶挺先后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p><p class="ql-block">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此册连环画由湖北美术出版社1984年11月1版1印,晓露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血染北伐路》湖北美术出版社1988年8月1版1印,方湘侠绘画。</p> <p class="ql-block">《叶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6月1版1印,潘晋拔绘画。</p> <p class="ql-block">《江南一叶》天津美术出版社1982年11月1版1印,星河绘画。</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p><p class="ql-block">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于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同时密令其数十万军队准备进攻华中新四军,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在揭露蒋介石罪恶阴谋的同时,为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并电告东南局和军分会书记项英,乘国民党军尚未部署就绪,迅速率部北移,防止遭到突然袭击。</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9000余人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广大指战员经7昼夜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叶挺交军法审判。</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浴血江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84年7月1版1印,杨忠文绘画。</p> <p class="ql-block">   囚歌</p><p class="ql-block"> 叶挺</p><p class="ql-block">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p><p class="ql-block"> 《囚歌》上海美术出版社1984年8月1版1印,冯正梁绘画。</p> <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后叶挺被扣押,党中央不断与国民党交涉,终于在1946年3月将其营救。重获自由的第一天,叶挺便郑重写下:“我已于昨晚出狱,决心实行我多年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自批复,对他的称呼改了又改,最终称其为“亲爱的叶挺同志”。</p><p class="ql-block"> 《忠贞之心》天津美术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雷德祖绘画。</p> <p class="ql-block">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p><p class="ql-block"> 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曾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保定军校毕业。1920年后,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营营长、第三团团长。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 </p><p class="ql-block"> 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后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等。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曾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1931年8月在上海被捕,11月29日晚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终年36岁。</p> <p class="ql-block">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海丰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彭湃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位于惠州市惠东县东北部的高潭镇素有“东江红都”之称,属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诞生地之一。早在1922年,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阮啸仙等人就先后到高潭地区开展农民运动。</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主要活跃于珠江三角洲东部的惠阳、东莞、宝安、香港以及粤北一带,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p><p class="ql-block"> 1943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基础上扩编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5年,朱德同志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东江英烈传》岭南美术出版社1984年8月1版1印,刘惠汉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东江纵队战斗故事》套书,岭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彭强华、陈以忠等绘画。</p> <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冠进攻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总督府挂起白旗宣告投降,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其中包括茅盾、邹韬奋、何香凝、柳亚子等人。</p><p class="ql-block"> 我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对滞留在香港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进步文化人展开大营救行动。抗日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其中包括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这次营救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这片热土上留下的红色足迹。这些连环画记载了东江纵队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红色诗篇。</p> <p class="ql-block">《港九枪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85年4月1版1印,祝林恩绘画。</p> <p class="ql-block">  这批民主、文化著名人仕从香港营救出来后,大部分先转移到惠州桥东这间东湖旅店(即现在的博物馆),再转送到各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红楼奇斗》东莞著名农民画家郭同江绘画,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7月1版1印。郭同江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位自编自画的连环画家,是广东连环画的代表性人物。</p><p class="ql-block"> 此册连环画是描写机智勇敢的东江纵队队员抢救伤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1版1印,沈启鹏绘画,描写东江纵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1版1印,木土绘画,描写东江纵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龙颈夺枪》岭南美术出版社1984年4月1版1印,郭伟新绘画。</p> <p class="ql-block">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东江纵队传奇神枪手。他1919年出生广东宝安大鹏(今深圳大鹏新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任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短枪队队长,曾参与击毙过日伪军40多人,解救过盟军官兵100多人。1946年5月,刘黑仔到广东南雄和江西交界的界址墟执行秘密任务。因为被叛徒出卖,刘黑仔遭到了国民党数十人伏击,刘黑仔用自己的短枪打完了全部子弹后壮烈牺牲,年仅27岁。</p><p class="ql-block"> 《神枪刘黑仔》岭南美术出版社1984年3月1版1印,骆耀棠绘画。</p> <p class="ql-block">《手枪队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1版1印,方大川绘画。</p> <p class="ql-block">《渔女春秋》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月1版1印,由著名东莞农民画家郭同江绘画,画家通过连环画的表现手法,深刻反映了东江流域贫苦渔民新旧社会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p> <p class="ql-block">《他在特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3月1版1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连环画以蛇口加工区建设为缩影,向世人呈现了深圳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展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深圳速度”。</p> <p class="ql-block">《孺子牛--深圳改革开放先进人物》马克政绘画,连环画出版社2018年1版1印。</p><p class="ql-block"> 该册连环画主要讲述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袁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创维集团主要创始人丁凯等先进人物的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奋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附录1</p><p class="ql-block">备注:原广东惠阳地区包括了现在的惠州市、深圳市、河源市、东莞市、汕尾市。</p> <p class="ql-block">附录2</p> <p class="ql-block">附录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