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月崇拜

小谢

<p class="ql-block">  李白在《月下独酌》时,不忘举杯邀明月。此时的李白,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在花间温一壶酒,登场的只是他自己,落寞至极。于是他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但:月不解饮,此月之下,影徒随身,仍归孤独。</p> <p class="ql-block">  千古才女李清照,在雁字回时,顿觉月满西楼。她的《一剪梅》是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此月之下,哀怨伤感,月冷心清。</p> <p class="ql-block">  《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柳永在杨柳岸,望晓风残月。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晨风和黎明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人不在一起,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此月之下,满腹情意,谁与共赏?</p> <p class="ql-bl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是张九龄心中的那一轮月。《望月怀远》成就“海上生明月”这般意境雄浑阔,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势。此月之下,两地相思,竞步无眠。</p> <p class="ql-block">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他志在杀敌卫国,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此月之下,七尺男儿,壮志满怀。</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于是在“明月楼高休独倚 ”,因而成就《苏幕遮·怀旧》流传千古。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独自一人倚栏眺望,会更添怅惘之情。故借酒浇愁,奈何酒入愁肠,滴滴化作相思之泪,欲遣相思而更相思。此月,郁积乡思,心生黯然。</p> <p class="ql-block">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然王维也希望酒逢知己,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此月,简朴清丽,悠然独处。</p> <p class="ql-block">  古人是有着“月崇拜”的,华夏古老时代的人们,对于月亮有一种特殊情感。月亮是有着阴晴圆缺的,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却给了先民无限的想象,在这些奇妙的想象中,衍生出无数美妙的诗词,于是,在为生计奔波的后世的我们,才有了把生活过成诗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