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口是老家,看到《过始兴江口感怀》就倍感亲切,产生兴趣。再看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昌黎。原来,韩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到过两次始兴江口。江口风景如何,又因什么让他触景生情、写诗抒怀?请看诗:</p><p class="ql-block">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p><p class="ql-block">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p><p class="ql-block"> 略读诗句,韩愈并没有写风景,这不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之作,而是南行途中重经旧地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理解韩愈当时的境遇和情感,先回顾一下他的人生简况:韩愈是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出生于唐朝大历三年(768年),3岁时父母双亡,由长兄韩会和嫂子郑氏抚养。大历九年(774年),韩会因“文学才望”受到宰相元载青睐,被提拔为起居舍人,负责编录议政言论,成为皇帝的近臣。但好景不长,三年后,韩会受元载案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9岁的韩愈随兄嫂舟车劳顿,千里奔波,途径始兴江口,到达韶州。巨大的落差,使韩会变得消极抑郁,两年后在韶州病故,年仅42岁。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韩愈随嫂子护送韩会灵柩回老家。小小年纪,随贬而来,扶柩北归,创痛之深可想而知。 </p><p class="ql-block"> 安葬兄长后,因中原战乱,韩愈又跟随嫂子到江南生活,期间刻苦攻读,准备科举。从贞元三年(787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却三次考试、三次落榜,贞元八年(792年)才中进士。而从第二年开始,又接连三年在吏部考试中落选。直到贞元十七年(801年),33岁的他终于开挂,通过铨选方式,做了国子监博士,算是正式进入“体制内”工作。</p><p class="ql-block"> 幼年的不幸,苦难的生活,七次考试六次落榜的磨难,使韩愈养成了忧患民疾、关心民生、敢于大胆批评时弊的耿直性格,他曾两次上书提意见,触犯龙颜,被皇帝贬到遥远的岭南广东。第一次是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年关中大旱,灾情严重,而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丰收。韩愈忠于职守,上疏《论天旱人饥状》,如实上报灾情,反遭谗害,被贬为阳山县令。第二次是元和十四年(819年)谏迎佛骨事件。在凤翔法门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据说30年才开启一次。那年适逢开启时间,唐宪宗下令将佛骨迎入宫廷供奉,并要求官员、百姓敬香礼拜,长安一时兴起信佛狂潮。作为刑部侍郎的韩愈坚决反对,上书《论佛骨表》,认为皇帝佞佛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对韩愈处予极刑,宰相裴度等大臣以及不少皇亲国戚都认为加罪太重,纷纷求情,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遂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p><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四日,数九寒天,51岁的从长安出发,到了蓝田关,因大雪封路而滞留。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怀着满腔悲愤而又誓不屈服的心情,写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成为千古名句。然后,他一路南行,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抵达潮州。研究表明,《过始兴江口感怀》写于他赴潮州上任,途经始兴江口之时。</p><p class="ql-block"> 现在来看诗句。“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伯氏,长兄;首句回忆9岁时,随兄长南贬韶州,经过始兴江口。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的作弄,几十年后,自己再次走上南贬之路,再次途经始兴江口。浈水悠悠,古渡依然,想起几十年前难忘的情景,当时还有兄长一家,如今却“只一身存”,一种苍凉之感、孤独之思和苦涩之味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南贬路漫漫,百口相逐远。也许有人会问:韩愈南贬赴任为什么不带家属呢?这与唐代的贬官制度有关,它规定:凡遭贬谪“自朝受责,驰驿出城,不得归宅”“如闻在路多作逗留,那县阿容,许其停滞,自今以后,左降官量情状稍重者,日驰十驿以上赴任。”所以诏命一发,被贬官员必须立即离开,不得停留,家属则稍后追随出发。了解这个规定,第三句“目前百口还相逐”就好理解了。百口,指全家;相逐,追随之意,即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韩愈走了近两个月,到达始兴江口,但他不知道家属走到了哪里,甚至爱女韩挐病死于路途可能都还不知道。行程之遥遥、路途之艰辛,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韩愈写的《女挐圹铭》一文也印证了此事。他说:“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即他离京后,有关部门以犯罪官员家属不可在京师居住为由,逼迫家属离开长安。妻子儿女只得收拾行李,沿他被贬赴任的路线南行。四女韩挐,时年十二岁,卧病在床,听到父亲被贬的消息,连惊带吓,病情加重,被抬着上路。韩挐无法承受父亲遭贬的惊悸、恐吓和路途的风雪、颠簸,于二月二日病死于商州之南,秦岭深处的层峰驿。韩愈后来回京经过层峰驿,凭吊女儿的孤坟时,心情极其复杂,心里无比悲痛和内疚,写了一首标题长达四十七字的七律,抒发无尽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结句“旧事无人可共论”,更是感慨万千。过去跟随长兄到江口,虽说也是贬谪,但自己毕竟幼小,又有兄长的呵护,似乎还有点美好的回忆。然而,现在却只有自己一人,孤孤单单,形影相吊,连能一起说话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回忆过去的美好。这一结句,时过境迁、世事沧桑之感强烈,令人“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 《过始兴江口感怀》全诗仅28字,采用铺叙手法,诗思在今昔两大时空跳跃交错,从今到昔,自昔而今,今昔交织,雄浑开阔而又跌宕起伏,自有一种摄人的艺术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