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健忘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吃一堑未必长一智,更多时候好了疮疤忘记痛。故而苦难频仍,悲剧不断重演,成为一种历史普遍现象。</p><p class="ql-block"> 时光长河奔流不息,远去的岁月远去的人影渐渐模糊,然而有些记忆却注定刻骨铭心,永远也不会忘怀。</p> <p class="ql-block"> 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霍海洲先生已经作古多年,他清癯慈祥的笑容、漂亮的颜体板书、抑扬顿挫的音调,时常浮现在我眼前。还有他给我们绘声绘色讲述的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我更是无时或忘,并经常转述给身边的同事、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新华村,有一个人叫向光明,他爸爸叫向大发。向大发一辈子也没发,在旧社会一贫如洗,娶不上媳妇,40出头时,才通过村民们撮合,与一从北方跑日军逃荒过来的寡妇搭伙过日子。两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向多财。”</p><p class="ql-block"> “刚解放时,负责登记户口的干部嫌向多财这名字太庸俗,都社会主义新中国了,得有高尚追求,热心帮他改名为向光明。”</p> <p class="ql-block"> “向光明遗传了北方女人的基因,是个大个子,有1米8多,一身蛮力如牛,十六七岁就开始在荣家河码头当搬运工,倒是力尽其用。”</p><p class="ql-block"> “当时运输落后,主要靠水运。澧水河成为川黔和湘西山货外运的一条重要而繁忙的通道,木排竹筏如长龙般顺流漂下。荣家河是一个小小的物资集散地,搬运工虽苦比骡马,倒也勉强养家糊口。”</p> <p class="ql-block"> “向光明力气大,舍得使死劲,6根一扎的粗大楠竹筏子,平常需要2个人才能抬动的,他往腋下一夹,一个人拖起飞跑。人勤快、干得多,挣得也稍多些。”</p><p class="ql-block"> “他干活不惜力、不偷懒,消耗大,饭量也大。平时吃饭得三海碗冒尖,才填得饱肚子。有一次与人打赌,他一个人竟吃下了三斤牛肉、一烧箕(南方一种盛饭的竹器,普遍能盛2斤米的饭)饭。”</p> <p class="ql-block"> “瞎指挥的时候他就遭了难。一开始过了几天大食堂大锅饭的狂欢,后来断粮了,解散食堂,分给社员的粮食很少,根本不够吃。”</p><p class="ql-block"> “为了活下去,当时人们什么招都想光了,什么能拿来吃的都试了。以前没人吃的乌龟王八几乎被人吃光了。你们不知道,我们这里是鱼米之乡,过去乌龟很多很多的,小孩子贪玩,在池塘边岸上随便挖个陡坑,中午乌龟上岸晒太阳,都能掉坑里好几只。60年上半年,乌龟、猫、狗、蛇、鸟、刺猬、老鼠、草籽(紫云英),这些东西就都吃光了。”</p><p class="ql-block"> “60年冬和61年春上,是最最艰难的时刻。可怜向大发老俩口心疼儿子,从嘴里腾出点吃的紧着饭量大的儿子,相继得了浮肿病走了。”</p> <p class="ql-block"> “剩下个作孽的(家乡土话,特别可怜的意思)向光明,饿得头晕眼花两腿打颤发虚。坐在晒场稻草垛上晒太阳,听一帮村民闲聊。”</p><p class="ql-block"> “‘今儿早晨黑吧媳妇吃一大碗面条,路上吹了口风,加上怀孕反应,全吐路边了。’大家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还咂巴了一下嘴唇。”</p><p class="ql-block"> “黑吧是生产队队长的儿子,生产队长虽不算个啥官职,但负责发粮发物,近水楼台的油水沾了不少,所以他们家没太饿肚子,儿媳妇竟然怀了孕。我们这里,乡下59年、60年出生的人特别稀罕。”</p> <p class="ql-block"> “‘在哪里,在哪里?’刚才还在一边昏昏沉沉的向光明急切的问道。”</p><p class="ql-block"> “见是作孽的向光明,几个心下有想法的都缩回了脖子。散布消息的人也把呕吐地址仔仔细细告诉了他。”</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怜悯的目光中,向光明一溜烟小跑,一口气连灰带渣地把呕吐物吃了个精光。”</p><p class="ql-block"> “向光明大难不死,吃上饱饭后,一辈子再也没吃过面条,不仅不吃,还听不得看不得,否则会条件反射地干呕。人,毕竟是有尊严有廉耻的万灵之长!”</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让我震惊,几乎不敢相信其真实性。回到家把故事讲给父亲听,问新中国怎么可能还会饿死人,一个人怎么可能吃呕吐物?</p><p class="ql-block"> 父亲很平静地对我说,“当然有人饿死啦,我爷爷,你曾祖父,就是那时候饿死的。当然可能吃啦!人都饿疯了饿死了,哪里还有什么羞耻!”</p><p class="ql-block"> 我的心沉浸在久久的震撼中。</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又读了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杨隐讳的《夹皮沟记事》,王智量的《挨饿的山村》等作品,对那个离我很近,却又只能通过书本和言传了解的时代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永不湮灭的家国记忆。</p> <p class="ql-block"> 列宁说,遗忘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党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在大力宣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同时,并不讳言工作失误甚至严重错误,这一点在三个历史决议光辉文件中都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这样记述,“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结果却出现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p><p class="ql-block"> 这种坦诚态度,无损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也正是人民群众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紧紧追随党的指引的政治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士人风骨、历史担当的民族。所以古有《正气歌》,今有《万言书》。所以袁隆平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语气沉重地说,“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一个大科学家始终保持农民般的朴素,他说话时停顿、沉默的神情令我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铭记那段苦难历史,充分认清极左狂热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决不重蹈虚假浮夸和盲目蛮干的历史覆辙。</p><p class="ql-block"> 我们向往光明,梦想幸福,歌唱自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0, 251, 252); 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苦难一去不返!</span></p> <p class="ql-block"> 律回春渐,新元肇始。我相信,只要我们铭记历史,追随真理之光,奏响爱的乐章,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那么,未来必可期,世界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图片源自网络,深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