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爱书人似我

水晶石

<h3>  书名取的真好听,细想了一下书名意思是但愿我是爱书人之意吧。作者蔡朝阳老师,比我大两岁,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成长经历其实和我的很像,同时代的人嘛。所以他这本书有点像我上一本读完的《读书与生活》。他的读书与思考给我影响更大。他喜欢一个读者,就会买回他所有的书来读。他文中介绍的书,勾起我强烈的想读的愿望。他1996年参加工作,8年的时间颓废,麻将和网上游戏,娱乐至死。他说痛苦不是来自没有娱乐,而恰恰是来自仅有娱乐的那种生命的空虚。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教育的问题,也从来没有主动写过任何一篇与教育有关的文字。白天我是衣冠楚楚的中学老师,晚上我是斗室里无不忧伤的哈姆雷特。30岁之前没有发表过文章。什么让他改变,还是他结交的朋友,学者,以及他看的书。</h3> <h3>  《参与构成本地的精神生活》让我特别羡慕,他可以和朋友分享读书生活,有相通气质的人,将书店作为集散地,作为商人,这些书店的经营者虽然有这各自的心酸,但这些书店无疑已经培养一批铁杆的爱书人,并已经形成一个城市小小的文化圈。虽然很羡慕这种以文会友的生活,但是目前的我,连一个可以讨论读书心得的人都没有。更不必说以文会友。为啥?我是在众多看书就头晕的大学毕业生里,稍稍有点头脑发热的人。真的让我在大众面前谈读书体会,又是我很讨厌的,我喜欢的是那种私下里热烈谈论的胡言乱语。不用在意内容的正不正确,而是那种看完书之后的分享之快乐。</h3> <h3>  看这本书的时候,外甥女在群里分享:想一个自己从未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危险的,我们读书是别人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叔本华。即使她标出这是叔本华的观点,那也是不能赞成的观点。整日读书,将失去思考能力?读书就是孤身一人的精神旅程,承载着我们从野蛮到文明,从现在到未来的舟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他人的书,思考自己人生。这本书的副标题: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我们所以必须倚仗古典文学营造的那个理想世界,是因为只要相信理想世界的存在,人生才能从蜉蝣式的无所谓的漂流变成值得追求。综上所述:读书是要坚持的事,读书也是为了改变自己,从而不被世界改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