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我们偶阅诗经、尚书和礼记了解先人古朴的生活印迹时,当我们遍览春秋、左传、史记和汉书查知历史的脉络时, 当我们惊羡于楚辞汉赋华美的瑰想时,当我们沉浸在唐诗宋词浪漫的诗意时,当我们徜徉在儒道释墨深髄的精见时,当我们闲遐韩愈、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雄文的辨思时,当我们激赏于张芝、二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米芾和赵孟頫古墨的风韵时,我们或许未曾想过,当年曾经有一场文字的危机,差一点就让上面那些思想的盛宴,精神的美食化作梦幻泡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初,汉字曾经历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时社会精英的主流认知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的落后。文化的载体是文字,所以认定汉字就是阻碍中国民众脱离文盲的重要枷锁。如果想救亡图存,与西方文明接规,则须废除汉字,代之以西化字母。钱玄同与鲁迅更是曾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p> <p class="ql-block">在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了《古罗马字拼音法式》,中心思想就是用字母来表达汉字。此后,在以瞿秋白为主导的一大批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们的推动之下,于1931年推出了“中国文字拉丁化”标准,推动废除汉字,并先后得到688位社会名流的签名支持。当时这些语言学界、文化界、社会学界和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腕都有谁呢?他们有瞿秋白、鲁迅、胡适、钱玄同、陈独秀、黎锦熙、蔡元培、傅斯年、赵元任、吴玉章、林伯渠、郭沫若、胡愈之,茅盾、丁玲、冯雪峰,等等,以此可见阵容之豪华。这些人现在随便拎出一个来都是曾经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鼎新的历史名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政府推行,学界赞同,社会期待,当时无论如何看废除汉字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势所趋。难道就没有反对声音吗?有,当然有,那就是被誉为老古董的辜鸿铭和林纾等人。既然是老古董,也是要被抛弃的,自然无法左右当时中国社会精英学界的主导认知。按这样发展,正常情况下汉字应该已经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消失才对。但为什么汉字现在还好好的被我们痛并快乐的学习和应用着呢?</p> <p class="ql-block">这可以说是偶然,但也是必然。其实当时还是有少数有远见的理性声音的,比如闻一多先生就在《论振兴国学》一文中写道:“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但太过微弱,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正视。毕竟于当时而言,汉语拼音化可以在短期内便于民众掌握,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空言反驳几乎无人会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情的反转则要归功于一位语言奇才赵元任先生,赵先生对语言天才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他精通世界各国的33种语言,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由于广泛精通多国语言,又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他以自己超群的文字功底写了一篇神文《施氏食狮史》发表在报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文共计96个字,只有“shi”一个读音,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有具体含义的小故事。他本意是为了以此讽刺那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人,证明无法拼音化的文章是多么的不正常。但没想到事与愿违,因为他这篇神文充分体现出了汉字音形意的神奇魅力,反倒使人们看到了纯粹使用表音字母的局限性。因为有些时候单用字母拼音来表达,确实是不知所云。因此连当时的报纸编辑都搞了乌龙,以为赵元任是反对汉字拼音化。</p> <p class="ql-block">以此为启,使众人不得不重新反思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在汉语世界的不可取代性,使人们认识到汉字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书写工具,汉字里更积淀着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智慧和历史传承,它已经与华夏语言融为一体成为华夏文明的根基。也使人们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废除汉字后将引发的严重弊端和长期的破坏性影响。因此汉字最终得以保留,顺带也让中华文化没有由此断代,让我们今时仍可以随心自在的阅读数千年前的历史文献。但遗憾的是当时仍然没有解开对社会民众进行广泛文字普及的难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解决汉字普及问题,经过多方讨论,群策群力,终于另辟蹊径,采用简化汉字与拼音字母相组合的双轨并行法,大大降低了汉字的入门门槛。拼音易记易学,简化汉字简单方便,有效解决了文字教学的问题,很快让中国从一个遍地文盲的国家,变成几乎人人识文断字的社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主体精英群体的看似合理的共同的社会认知就一定正确吗?著名学者专家集体的貌似切实的认知判断就不会偏面吗?多因的社会问题可以被简单的归因为某种单一的因素或传承形式吗?短时急功近利的解决方案是社会长期发展的最优解吗?这些疑问,由汉字依然在华人世界广泛应用的现实已经给出了不言自明的回答。毫无疑问,在那个自我否定传统文化的特殊时代,急功近利和片面归因导致了几乎一个时代杰出精英们集体的认识偏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识广博的精英群体的社会共同认知尚且可以出现偏知。那么处在当下文化虚无、文化虚假自信与文化自卑并存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又有谁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巅峰,看到历史长河的真相和社会未来的走向呢?又有谁能比别人有更深髓的洞察力可以从短期局部的社会情势推演出长期全面的动态影响呢?谁能保证不会重演群体的认识偏知?所以常惕于自己的无知无识,常惧于社会的纷繁复杂,避免自以为是,才有可能接近智慧之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由衷感谢赵元任先生,是他的阴差阳错让我仍可以在中西方文化之间自由的切换,了解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他让我在即将迷失在西方政治哲学和科学规整枯燥的丛林时,可以抬头看到中华文明浪漫优雅的云气,不会被一叶障目,让我可以觉知原来世界既可以冷酷血腥,也可以多情美丽;是他让我可以在多重文化的熏染中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立体的思考与感受认知,不再自以为是。</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yi9J3cqGxioKBqMZrhpyA"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