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活动背景</p><p class="ql-block"> 1、(主要介绍游戏活动所需的玩教具材料、环境创设、幼儿的兴趣和前期经验、教师预期、游戏规则或玩法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展主题活动《骨碌骨碌转》,请小朋友们带自己喜欢的小汽车来,一一小朋友说:“我们家有真的汽车!”其他小朋友一下子炸开了,“我们家也有车了。”“我们家的车轮胎特别宽,坐上特别稳。”“老师,幼儿园的后面有好多轮胎,我们去玩轮胎吧。”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行为,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特有方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游戏犹如空气、阳光和水,孕育儿童强健的体魄、温暖儿童纯洁的心灵、滋润儿童张扬的个性 。为了满足他们的兴趣,我们就来到了轮胎区。轮胎区的轮胎有单个的、多个连在一起,由于场地利用的原因,平时都是垒起来收纳的。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双臂力量不够,搬动轮胎比较困难,这时我说:“你们家的汽车,轮胎是怎么走的?”他们就滚了起来。也正式开启了玩转轮胎之旅。</p> <p class="ql-block">2、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p><p class="ql-block">材料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 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p> <p class="ql-block">【游戏一】轮胎滚起来</p><p class="ql-block">“老师,这片地方都是我们的吗?丞煜指着眼前的操场问我,我点点头。只见丞煜最先扶着一个轮胎,喊道:“这就是我们的大马路,小汽车向前冲”,其他小朋友也将轮胎搬到了“马路”上。他先把轮胎立起来,然后慢慢的放开双手,结果翻倒了,旁边的舒妍紧张的看着他,嘴里还在说:“怎么就翻倒了?是你力气太小了吧”丞煜也没有回应,第二次他在松手的一瞬间往前推了一把,轮胎滚起来了,但没滚几步就和别人的撞在一起了。舒妍走过来:“你不能撒手,这样就和别人碰了”“我不撒手,抓着它,不走啊”看他们俩争起来了,我走过去问:“怎么了?”他们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那我们怎样做轮胎既能滚起来又不翻倒,还要能控制住呢?”“就是,你家的车在马路上就是乱跑的吗?”舒妍不服气地说道。“我家的车是有方向盘的呀,是用方向盘控制的。哦,还有油门了”。见他们越争越激烈,我问他们:“轮胎是靠我们的什么控制的?”“两只手呗!”他们立刻又尝试了起来,每次都是轻轻地推一把,看到别人的轮胎滚过来,就赶紧跑过去抓住自己的轮胎,让它停下来,等待别人的经过。游戏时不断有小朋友喊着:“不要太使劲,不能太使劲”。孩子们的“小汽车”也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跑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丞煜,有自己的主见,但很少有感兴趣的事,舒妍思维活跃,对人热情。看到器械后,孩子们能自发地想象出游戏的角色——马路、小汽车,并进行游戏。当遇到问题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和平解决,既不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会养成讨好型人格。经过讨论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在多次尝试后,总结出手上的力量直接影响着轮胎滚动的距离,进而掌握了滚轮胎的技巧。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观察者,尤其是面对内向、慢热的孩子,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当出现困难时,我用问题提示,给幼儿思考的机会,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小汽车相碰的问题,用手抓住,等待别人通过。</p> <p class="ql-block">【游戏二】走山路、钻山洞</p><p class="ql-block">看他们玩得好,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参与进来,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创新出了更多轮胎的新玩法,他们一个两个叠放在一起,手脚并用向前爬,他们说这条小路很难爬,像爬山一样,自己探索出的玩法连排队都是那么整齐,后来孩子们讨论,我们老是走山路,要不然我们去钻山洞吧!一条妙计蹦出之后,立马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孩子们在发愁的时候,老师提醒:“山洞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一把轮胎竖起来,指着中间的洞:“圆圆的,有一个洞,就像这个一样”对呀,说干就干,孩子们把轮胎竖起放在底座轮胎上,经过几次游戏之后,感觉“山洞”不牢固,部分幼儿充当起山洞维护员的工作,帮助小朋友能安全钻过山洞。</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通过“走山路”可以使幼儿有意识的掌握身体平衡,锻炼孩子们身体的控制能力,“过山洞”可以练习幼儿的爬行动作,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孩子们自己设计游戏、路线,并能针对存在风险的地方进行改良,幼儿及时发现问题,重新调整,进行人员分配,不断解决问题,并且学会了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得到发展,而老师只是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认真地观察,倾听他们的对话,捕捉他们的游戏精彩瞬间。老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解决,在遇到“山洞”问题时,老师引导幼儿以物代物,充分发挥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戏三】趣味投篮</p><p class="ql-block">课间操后,孩子们的轮胎兴趣又爆发了,还可以怎样玩轮胎呢?</p><p class="ql-block">雨泽:“老师,我们可以把篮球拿来和轮胎一起玩吗?”</p><p class="ql-block">师:“当然可以啦,你想好怎样完了吗”</p><p class="ql-block">雨泽:“篮球当然要投篮啦,对呀!我们可以爬过“山路”之后再去投篮!”</p><p class="ql-block">说干就干,雨泽请了他的好朋友来,一起沟通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听了之后感觉是个不错的主意,一起齐心协力摆轮胎,场地摆好之后,孩子们双手抱球,双脚跳进轮胎洞洞里,到达投球点进行投球,丞煜:“你们看,我还能用腿夹着球跑呢!”孩子们看到这个做法后也纷纷效仿,一个新的轮胎玩法诞生啦!</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促进幼儿的探索。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游戏中幼儿突发奇想要把轮胎和游戏结合起来玩,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肯定,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从而诞生了又一个轮胎的新玩法。</p> <p class="ql-block">【游戏四】轮胎快跑,齐心协力</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戏孩子们对轮胎的兴趣依然不减,一开始几个孩子一起抱着轮胎跑起来,看谁跑的最快,玩了一会发现人太多跑不快,诺诺最先发现了问题大声说:“人太多了,跑不动啊,太慢了。”小米说:“我们还是自己跑吧!”几个孩子试了一下发现轮胎太重抱不起来,浩轩说:“我们跑起来了。”大家一看,原来浩轩跟宇佳两个人一起抱着跑起来,其他孩子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找到好朋友两人一组开始了游戏.......</p><p class="ql-block">随着游戏的进行孩子们跑累了,渐渐的停下来,但又意犹未尽。我问孩子们:“两个人一起玩开不开心。”大家都表示很喜欢这样的形式,于是我提出一个新方案,请孩子们把手中的轮胎排成一排,自己选择伙伴两人互相帮扶着,像螃蟹一样横着从轮胎上走过,孩子们兴奋极了,迅速找到好朋友手牵手一起玩起来,虽然偶尔会从轮胎上掉下来,但是孩子们依然很开心的与同伴共同克服困难走到了终点。</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创造的欲望。需要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充分探究、想象,是孩子们创造出新玩法。孩子们在与轮胎的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不断创新着玩法,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适当的支持并帮助孩子们发现新的玩法,增加游戏的挑战性,使幼儿能够充分游戏,促进孩子们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游戏五】排排坐、打地鼠</p><p class="ql-block">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讨论玩什么,安然说:“我昨天跟妈妈玩抢板凳的游戏了,可好玩了,我教你们怎么玩吧。”孩子们很开心拍着手表示同意,“可是没有凳子怎么办?”乐乐说。“我们可以用轮胎代替啊。”可乐大声说。于是孩子们迅速搬来了几个轮胎玩了起来,可是每次歌曲唱完不仅每个小朋友都能抢到轮胎,而且还剩了几个轮胎,安然疑惑的说:“这是怎么回事啊,跟我在家玩的怎么不一样?”我做过来说:“你在家玩的时候是几个人一起玩的呀?用了几个凳子?”安然说:“是我和妈妈,只有一个凳子。”大家听完,小朋友们议论起来,最后发现轮胎太多,小朋友太少了,我问:“那我们可以怎么做?”经过讨论小朋友们决定增加人数,问题又出现了,人数太多做起来容易聚在一起,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说:“除了把轮胎摆成一排,我们还可以摆成什么样的形状让我们走起来的时候更方便呢?”硕硕说:“轮胎是圆形的,我们 摆成圆形吧!”于是孩子们一起动手把轮胎摆成了圆形,游戏又开始了,一轮游戏结束后,有两个小朋友没有抢到轮胎。安然兴奋的大声说:“对了,就是这样!哈哈哈!”随着游戏的进行,孩子们越玩越兴奋,每个孩子都投入到游戏中不想让自己抢不到轮胎.......</p><p class="ql-block">旁边玩呼啦圈的孩子们也被热烈的抢轮胎游戏吸引了,他们看了一会,胡馨怡突然拿起手中的轮胎朝刚刚抢到轮胎的伟伟套了过去,伟伟气呼呼的跟我告状:“老师,胡馨怡拿呼啦圈套住我了。”这一下子启发了我,我说:“胡馨怡,你是不是把伟伟当成小地鼠了呀!”胡馨怡笑着点点头,我对伟伟说:“胡馨怡这是在跟我们玩新游戏呢!”于是,我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打地鼠的游戏?”很多小朋友都拍这手说玩过,我又说:“”请抢到轮胎的小朋友当地鼠,请拿呼啦圈的小朋友来套小地鼠好不好?小地鼠们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被套到啊!”新的游戏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指南》中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调整或更换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操作材料,尽可能的体现材料的多功能性和开放性,激发幼儿创造性的使用材料,使其建构核心经验。教师在幼儿自主户外活动过程中,应调整教育理念,设计合理有效的指导策略。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孩子们的游戏不受空间、材料的限制,也要尝试打破区域界线,构建开放性环境。</p> <p class="ql-block">【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主要介绍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p><p class="ql-block">策略等。)</p> <p class="ql-block">【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1.基于儿童兴趣和自主的活动起源</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以幼儿操作结果与生活经验为生长点,幼儿发现并利用场地优势,自主选择材料:如我们的园里有好多轮胎,自主进行游戏,并不断尝试、生成新的学习点,做到了深度学习。当幼儿在游戏的时候遇到问题,老师给予的是认真的观察,安静的倾听,耐心的等待,等待孩子们是否能联系自身的已有经验想到办法。同时也在等待看到问题的小朋友是否会帮助别人,完成一次同伴间的交往和学习,体现着游戏的自主。孩子们的兴趣点不断在变化:完全以孩子的需求和发展导向,没有成人的预设。</p><p class="ql-block">2.游戏中孩子的认知不断丰富,激发了创造力和挑战欲</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不断地尝试和解决问题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游戏中孩子们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决断,比如丞煜他就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看法。活动中孩子们在不同阶段习得了大量经验,努力尝试,创造力和挑战欲都得以激发,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的支持策略 】</p><p class="ql-block">1.认真观察,适时的介入支持,有效助推游戏向纵深发展。教师应该放手的是孩子的“玩”。应该抓住的是“玩”的过程中的“兴趣契机和问题契机”,将游戏推向深入。游戏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老师适时介入,顺应孩子的内在需求,唤起已有经验,梳理新经验,让儿童在面临游戏问题时,经验得以不断积累和转化。幼儿只满足于单个轮胎时,教师加入游戏,搬来多个连在一起的轮胎,让幼儿发现不同,激发尝试的欲望。 </p><p class="ql-block">2.安静的倾听,倾听孩子们的对话,从对话中分析幼儿,获悉幼儿的需求。 </p><p class="ql-block">3.关注个体差异,了解每位幼儿的特点,及时给予不同的支持,如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慢热的小朋友就给他更多的机会,而面对像丞煜这样活泼外向,思维活跃的,评价只需一个点头,一个大拇指即可。</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轮胎游戏还在继续,而这样一个简单材料的游戏持续开展的魔力在于游戏中幼儿有趣味可体验,有问题可探究、有目标去达成。材料激发灵感,萌生想法,催生行动,引发交往。自主的游戏氛围、良好的师幼关系都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想法,这或许就是自主游戏的智慧和力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放手游戏发现儿童”成为我们追寻学前教育真谛的逻辑起点,也成为教师一日工作中最幸福的事情。在观察、倾听、对话中获取儿童轮胎游戏课程学习与发展的信息,进一步调整支持策略。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游戏规则的设计者转变为儿童的发现者、儿童学习机会的捍卫者、游戏规则的共建者。我们在初步探索实践、感知体验,并追随儿童在发展中得到发展,支持孩子,向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们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轮胎游戏还在继续,而这样一个简单材料的游戏持续开展的魔力在于游戏中幼儿有趣味可体验,有问题可探究、有目标去达成。材料激发灵感,萌生想法,催生行动,引发交往。自主的游戏氛围、良好的师幼关系都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想法,这或许就是自主游戏的智慧和力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放手游戏发现儿童”成为我们追寻学前教育真谛的逻辑起点,也成为教师一日工作中最幸福的事情。在观察、倾听、对话中获取儿童轮胎游戏课程学习与发展的信息,进一步调整支持策略。使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游戏规则的设计者转变为儿童的发现者、儿童学习机会的捍卫者、游戏规则的共建者。我们在初步探索实践、感知体验,并追随儿童在发展中得到发展,支持孩子,向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们一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