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分享一点吧[愉快],有了感想总想出口[合十][玫瑰]</p><p class="ql-block">看了一遍文娟老师的分享,感觉很轻颖,很独特,与我们之前的学习方式而言,这样的表述显得浪漫而灵动。好的,看完一遍,合上。又看了一遍,不一样了,每一句话,您仔细的品,看着看着,心里一动,便欲泪流了。“当我们沟通时:从感受与需求出发,从真相出发,从心出发,”是的,真相告诉我们,要从我们的感受出发,我们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此刻,当下,我们是痛苦的,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忧愁的,愤怒的,担心的,恐惧的还是……;从需求出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那是此刻当下我们的心声,是事实是真相,但现实中呢,我们遇到事情时第一反应,却总是那么快,那么自然的想去掩盖它,否定它,……把自己搞得身疲力竭,徒生那么多烦恼,当我们,我们试图去掩盖它时,我们就己经站到了与他人的对立面,这时我们抱持的态度是早已先入为主的评判!多么讽刺!</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心理学家这样比喻非评判的态度,他说: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要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现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的望着。”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命值得敬畏!我们敬畏所有的生命,也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对这一切懂得了敬畏,待人接物中便自然不会那么喜欢评判了。</p> <p class="ql-block">先分享这个吧,10月24日写的[捂脸]</p><p class="ql-block">今天给孩子做了个正确的示范。快到十点了,她还没有完成作业,扬言自己困了,想睡觉。我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一整天都拖拖拉拉不写,写完数学作业非想出去玩,英语语文还没写完,就在刚刚我哄妹妹睡觉时,她还粘在这里蹭我讲给妹妹的故事听,现在天晚了竟又要睡觉了!今天的作业没完成,周末作业没完成,听读打卡没完成,明天又会有新的作业,……天天为了她作业伤神费力,………我打算豁出去了,什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啦,什么负面影响了,见鬼去吧,我今天就要与你死缠到底,不写完就不要你睡!于是,声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吼道:“你去写作业!”她哭丧着“我不撑了,受不了了,我太困了。”我想,我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应对此时的境况呢?突然想到那个视频:一个父亲,在教她年幼的女儿学会道歉时的温柔与坚定。于是,心一下平静了,我平静而坚定的说:“写作业去!”她说:“写不了”……我们这样来回了大概七八个回合,无论她说什么理由,我始终坚持:写作业!这其中,没有一点点怒气,很平和很平和。后几个回合,我越来越受启发,始终用平和坚定而简短的话说:“写作业去,孩子,你可以的!”,“你能做到!”“你完全有能力做到,妈妈陪你!”就像视频里的那位父亲。于是她起来,我让她穿上马甲,她去写了,你会看到,她沒有任何情绪,显然,她心中有了力量!不一会儿,就写完语文了,她很高兴,如释重负的说:“写完了,哈哈。”然后她就跑过来要去睡觉。我说:“还有英语呢,英语还没写呢”她立刻崩溃了,说:“啊,还要写英语啊,不是说写完语文就可以了吗?”我用同样的温柔与坚定,说:“今天如果不完成作业,明天更会使我们的作业越积越多,今天必须完成。”她说:“英语太难了,我不想学英语了。”我说:“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所有的收获都需要付出和努力!”她又说:“我只抄不默了”我看天也晚了,酌情把她的作业做了调整,我让她抄八遍,她说抄两遍,最后我让她抄五遍。她勉为其难的去抄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抄完了。她很高兴,我也给予了肯定与嘉许。我说:“你看,你是有能力的。你可以做到!你之前不做的时候,是不是以为这些作业要花费你四个小时的时间吧?”她笑着说:“是的,我以为会很久,没想到这么容易呢”我说:“你看,只要做,我们才会越来越快的去完成,越是不去行动,我们反而觉得它很难,当我们去做的时候,你看,其实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难吧”“嗯嗯”她也笑了。我说:“我们以后要给自己多积累成功的体验,这样我们才会有信心和力量!不必对自己要求太高,只要我们尽力,无论做的怎么样都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我还在想:“为什么当我面对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时怒火来的如此之快?为什么我会生气?哦,知道了,我之所以会生气因为当时我想,这么多的作业,怎么还不去做?!作业越多你应该越要抓紧时间去做啊,或者是这么简单的题还不好写吗,如果是我三下五除二,噼喱啪啦分分钟的就搞定了,我小的时候……如果是我,我早就做了,如果是我……到你那儿怎么就那么难呢?!我都这样了,你怎么还不去做呢?!”呵呵,呈现出来了,原来,每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都从来没有站到她的立场去看问题,我都只站在自己这边看问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而且,总拿孩子与自己比!天哪,知道问题了吧,为什么你会在孩子面前感到无力?!为什么让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怎么就这么难呢,非要折腾了那么久才肯去真正从孩子本身出发来看问题?!所以,如果我们不认清这个问题,我们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的麻烦。</p><p class="ql-block">这里帮到我的是那个视频,虽然之前也看过,但,是第二次路老师放的帮到了我。正如今天在陪伴群里见到文娟老师的分的享:</p><p class="ql-block">🍀午后和您分享:</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相信孩子的潜力,</p><p class="ql-block">教育最好的方式在于【安静】和【开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越平和,智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心法才能涌现。</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越焦虑,情绪就会占据大脑让我们不理智,让关系出现问题。</p> <p class="ql-block">观看11月8日视频心得</p><p class="ql-block">孩子什么都知道,就是无法做到:6岁前训练Ta表达情绪,情绪引导Ta教养,→长大后Ta才会有表达自己。</p> <p class="ql-block">游老师说:家长担心未来,孩子只关注当下。带上这样的心情再去感受孩子时,才更能理解孩子。共勉</p> <p class="ql-block">11月19曰</p><p class="ql-block">那天,游老师说到:因为自己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夫妻之间,我们的沟通方式往往是简快急粗暴的方式。</p><p class="ql-block">当父母的能量低时,孩子的能量也很低。我们把自己在夫妻关系中无法完成的渴望投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沟通方式也是简快急粗暴。</p><p class="ql-block">天呢,这几个字怎么总结的那么好呢,太扎心了。这不就是我跟老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吗?!(自己能量低时就这样,现在又好转了[捂脸])</p><p class="ql-block">我一边听,一边在探索。我在这个家里,是没有安全感的...因为我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吗?这又勾起了我的回忆,时空逆转到我小时候。在十岁之前,我不记得与爸爸有过什么互动,我在家里排行第四,家里七口人,爸爸总是很忙,家庭的重担常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印象中,他总是很严肃,很少笑,我对他很畏惧。青春期前对妈妈还是崇拜的,很爱妈妈,妈妈很温柔,很暖,爱笑,爱唱,很乐观。但在我十一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使我终生难忘。那年夏天的傍晚,爸爸好像很生气,他让我和姐姐砸草根上的泥,因为那时还是农业时代,家里都喂牲口,夏天时每天都要割很多青草来喂牲口,我不知道当时我为什么爸爸让我干活的时候,我一边抽泣一边干,他看我那样子,就更气不打一处来,抡起一根像拳头粗的棍子要打我,我吓坏了,拔腿就跑,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跑那么快,爸爸拿着棍子就追,我跑出了大门,一直往南跑,一直跑一直跑,然后爸爸一直拿着棍子追,我听到“呯”的一声,了那棍子就向我飞来,幸亏我跑得快,才没砸到,但当时极其惊恐,因为那根棍子几乎碰到我的后脚跟。棍子落地,爸爸也不再追了,但我还是一直跑一直跑,一边跑一边哭,一边跑一边哭,终于在路上遇到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妈妈,我被妈妈救下了,感觉自己像是捡回来一条命。</p><p class="ql-block">那年,因为二姐刚刚出嫁,大姐也在上一年出嫁的,家里突然同时少了两个劳动力(大姐二姐帮家里干了大部分农活),我和三姐和弟弟又上学,爸爸还要上班赚钱,家里的十多亩地就顾不过来了,爸爸经常气急败坏的样子。记得还有一次,他硬让我扛我扛不动的草料,去外面的坑里洗,我不敢违抗,只好去扛。回来后,因为是夏天穿的少,我发现,我的肩膀被压的青一块紫一块,,,那时,我恨透了他………从那以后,家对我来说是只有妈妈才有意义的地方。后来,他会时不时羞辱我,对我冷嘲热讽,每次放学,我会确认妈妈是否在家,否则绝不和他呆在一起。到后来,我长大了,竟敢和他顶撞了,偶尔会顶他一两句,有一次,他嫌我做的饭咸了,我就故意一边吃一边说:“咸吗,不咸呀,你看,不咸啊”那时,我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让别人生气的本领,因为除了有反抗父亲的经验,还有在与弟弟的斗争中的经验,弟弟是家里最最重要的,妈妈从小便惯着他,在与弟弟的相处中,妈妈总偏向他,使我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不敢碰弟弟一下,所以就选择言语的伤害对付他。在妈妈眼里,我不懂谦让,不懂爱护,不懂为家付出,总用无奈失望的表情对我,我也开始离妈妈越来越远,到了青春期又遭校园欺凌,我极度崩溃,哭着埋怨妈妈:“你为什么当初生下我,你要那么多孩子干嘛,生下我,又照顾不好使我那么痛苦,,”当时我妈妈转过脸,肯定也在掉泪,,妈妈并不知道,我在学校的日子多么难熬。我开始看不上妈妈,嫌弃她,,,妈妈在我这儿也是受伤的,所以,即使过了很多年,妈妈在与我互动时,也会有紧张,,我也永远学不会与他人的合作。</p><p class="ql-block">到后来,即使不上学,我也很少回家,那个地方使我想逃……</p><p class="ql-block">记得在我怀老二的时候,因为计划生育,我才不得已回娘家住了三天,这三天我是如此不安,仿佛是平白住在别人家白吃白喝白吃,不知有多难受,,,,今天,我才找到答案,原来,我在这个家里沒有建立起归属感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还有,这种与父母的对抗好像自己当时免受伤害,但事实上,我会在自己心中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你会觉得自己大逆不道,父母不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我不配拥有。所以我也总不喜欢与人保持很亲密的关系,我会觉得累赘,会不安,非要想给别人留一点坏印象才觉得安稳踏实,我怕辜负了别人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真的好开心。</p><p class="ql-block">一是看了孙海燕的分享。从她的第三个心得里,我看到了孩子回应父母的方式是怎么来的,他要以适应家长的需要的方式来回应父母。就能清晰的看到我们亲子互动中,自己做了什么,孩子为什么那样回应。以前,看孩子的行为感觉是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场域看问题,而这次感到自己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看问题,既能看到孩子,特别是,能看到自己,跳出来看到自己。</p><p class="ql-block">她的第四个心得让我看到我小时候,因为感受不到爱,把自己合起来,这一合,就从沒有向父母打开过。从</p><p class="ql-block">进了兴智才慢慢向妈妈打开,与爸爸,就再没机会了跟他说上话了。但是,内心的和解还是可以做的。</p> <p class="ql-block">二是看到清风的心得,今天看到这句话,我一下放松了。原来是这个原因,我除了被忽略,感受不到爱,还与父亲相处不好,受校园欺凌留下很多印痕,非常害怕孩子像我一样过的很艰辛,我一直用紧绷的神经与孩子相处。以前也找过为什么焦虑孩子的学习和不上进的原因,那时候我以为是自己想要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想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但今天我才发现,最根本的还是这个!我潜意识里时刻告诉自己,自己是多么的糟糕,多么艰辛,孩子长大了,可别跟我一样!!唉,现在看到自己的潜台词,才觉得有点可笑,孩子怎么能跟我一样呢?!年代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她肯定不会跟我一样!只要我不担心焦虑,她就更幸福了。</p><p class="ql-block">之前没有跟上老师的进度,沒来得及看看伙伴们的分享,今天跟上了,才看看,真的很好。以前学习以为孩子的问题都知道了,就一心把关注点放在自我成长上,以为只要自己足够的认知和成长,就可以搞定夫妻关系,然后孩子自然就会改变,……唉,学习这件事儿啊,真的挺不简单啊,不知道啥时老师的哪句话打通了哪根神经,我们才被打通了[捂脸]。</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再面对孩子的时候感觉放松轻松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么揪心,我更能清晰的看到孩子除了学习,我们更重要的是把重心看在如何培养好孩子的情商。其实想想我之所以认为自己过得艰辛,原因就是情商的问题。这一块如何去做,要从如何情感表达面对情绪开始。现在对游老师昨天讲的情感表达感受更深了,我不再觉得情感表达是丢人的,使人害羞的事了。以前总觉得能量低的时候为什么不想表达呢?因为总觉得是表达情感是示弱,像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不光彩的事,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嗯,正如游老师说在情感表达方面,我们从小就被压制,大家都没有情感表达的环境,所以我们不善于去表达我们的情感,那现在我觉得我再去做这件事情是多么正大光明的一件事情,我不再感到羞涩了[大哭],我要从情感表达开始,让它住进我的生活日常中!</p> <p class="ql-block">11月21日</p><p class="ql-block">案例会收获分享</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案例:这里印象最深的是:做抖动原来是一种能量的转化!那些被我们长期压抑的由成长印痕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去处理,就会转化成负能量!它们会使人感到焦虑,沮丧,挫败,空虚,或是转移,表现在各种关系中。而抖动呢,就是将这些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这些正能量的注入也会表现在各种关系中成为支持的能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会更有动力去做。</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如此热衷于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的优先顺序互换。</p><p class="ql-block">第三如果你有很多担心,背后肯定是有你许多过往的经验让你,觉得不放松,没有安全感,。这是你自己要去清洗的印痕,而不是把它变成对孩子的掌控。把你自己的经验移植到孩子身上,你并没有把你的孩子看成是跟你不同的两个个体。</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案例 1 怎样做到让孩子觉得你跟孩子同一国呢?要把孩子没讲出来的话(情感部分,他的感受)讲出来,他会觉得你懂他(他的情绪感受)。</p><p class="ql-block">2孩子不听怎么办:你让孩子感到你是觉得她不够好的状态,还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状态呢?</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p><p class="ql-block">这两天因为脚踝扭伤了,没法走路,我只能扶着椅子用一只脚走路。可能是种种的不便,到晚上去卫生间洗刷时,突然想哭,有种委屈的感觉。我一个激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它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感到委屈呢?这样的感觉是那样的熟悉,我会经常在累了痛了或挫败后出现这种感觉。当我哭出来时,又会有一种温暖的被爱的感觉!我的脑电路一下联到了清风的分享上:“我们身体里有太多自己以往聚集起来的惊恐、担心、害怕,这些都是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情感链接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的想要而不可得。”我一下知道这种委屈来自哪里了!小时候,每当我与弟弟冲突时,即使弟弟的错,妈妈也总数落我,那时,我总感到很委屈。然后我就会与妈妈理论,妈妈总无奈又失望的对我说:“你就不能让着他点吗”!我很不服气:为什么我要让着他!弟弟就更加有恃无恐,总欺负我,我就会反抗,然后妈妈就又向着弟弟,连姐姐们都看不下去了,我印像中三姐曾严厉的跟妈妈说:“你看你都把他(弟弟)惯成什么样了,你就惯吧!”那时候,我感到好委屈,明明是弟弟的错……我觉得妈妈只爱弟弟不爱我!到后来,当我也有了两个孩子,姐姐比妹妹大6岁,但她俩还是会经常吵架冲突。这时候,我总会特别想让姐姐让妹妹,一看姐姐在那儿跟妹妹斤斤计较就想生气。这时,我特别理解我妈了!跟重男轻女无关!妈妈也不是不爱我!而是非常希望姐姐能帮忙平息这场战争,这样忙碌的自己就不用中断手中的活去哄弟弟了!如果姐姐能做到,妈妈会感激姐姐的!而且,妈妈不是不知道是弟弟的错,她肯定知道第弟时常是什么样的状况而我们经常又会如何冲突,她是妈妈,她当然知道的!我突然知道为什么妈妈会出现失望无奈的表情了!</p><p class="ql-block">那是因为她对她自己很不满意,她不想我受伤,但她又没办法去平衡两个孩子,她因为做不到不让我受委屈她很难过,所以妈妈其实是多么的爱我!</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总觉得妈妈什么都不知道就总数落我,到后来也总把她的失望和无奈的表情解读成对我的不满意,也一度因此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不值得被爱,………</p><p class="ql-block">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女儿终于理解了你,我的妈妈[大哭],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p><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神奇的事发生了。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被爱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什么重要感价值感啦,什么安全感特殊感全都有了。最明显的是我脚伤后,行动不便,不免要让家人帮忙,我会觉得过意不去,太给别人添麻烦,心里就会有种负担。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我还会让他们帮忙,但我觉得我是被爱的,我是他们重要的人,他们愿意为我做事!肯定的,因为心态不同前后说话的语气语调也不一样了。人就是这样奇怪,你在心中觉得别人是爱你的,那么他会被传递到,也会认为你是重要的,爱你的,这就形成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晚上,老公闲聊中提到我大姐,我突然感到我想她了,很想见她,我也想二姐,想三姐,想弟弟,想妈妈,好想聚在一起。要知道,之前,无论多久不见,我都不会出现想念的情愫。我现在觉得她们也很爱我,也会想念我。下次我会跟她们每个人都抱抱[愉快]</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p><p class="ql-block">这几天,在我照顾小宝的饮食起居时,我发现,我会提供一种比她年纪小的养育方式。有很多时候,我会像对待一个一两岁的孩子那样,而她己经3岁半了。对她姐姐小时候的照顾也是这样!我发现,当我这样对她的时候,我的心里感到特别满足!我一下想到了11月17日的视频!这叫代偿!我把自己的想要而不可得放到了孩子身上。这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于是,当我想喂她吃饭时,我告诉自己:这是我的需要,不是她的!问自己:三岁半的宝宝要如何吃饭,哦,这个我知道。于是我就让她自己吃。</p> <p class="ql-block">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昨晚看了昨天的视频,非常理解第一位妈妈,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也给了她方向,希望她能得到,我也想祝福她[合十][合十]。回忆自己面对的过程是这样的,先从你遇到的事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你的底层信念是什么,来自哪里,然后时间久了,通过你不断的学习,你会发现对方的行为背后,也有她自己的印痕,你会明白她理解她,然后,她的情绪与你无关!你无须背她的黑锅!这时,你也可以做些暖心的事。然后,你会越来越发现家是讲情的地方!讲情,越讲越和谐;讲理,越讲你越觉得自己对,越讲你越气,越讲越不和谐。</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在这个视频里的收获是,让我看到了老公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立场,明白了老公的态度,老公的表现也验证了老师的说法,在那场风波中时,起初以为老公只与婆婆一国,事实上不是的!很微妙,有一次,婆婆说了一句什么话,我有力有礼的回了她,然后,我看到一旁一直默默无闻的老公偷偷向我调皮的笑着撇了一下眼,意思是:“你看咱们家的老太太,这下不说话了吧”。</p><p class="ql-block">然后还学了一个词,正好是我前两天苦思而不得的,老师的那句原话我找不到了,但我知道什么意思,也记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11月26曰</p><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看完了,昨晚才看的结尾,结尾时,游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思想的涟漪,他说:“如果没有五感,他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了!”这让我想起了小baby,也就是说,当他们呱呱坠地时,他们就是具备五感的人,不具备的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了!这句话太有力量了!这让我想到“众生平等”,但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生平等”,更让我能看到他人!脑海中首先映出来的是我老公和婆婆。一直以为他们的情感太木,好像很无情,现在,我能看到,他们也是鲜活的灵魂,只不过是他们的成长中,被对待的方式使他们如此。</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p><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这个案例心得:(借用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p><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黄老师在这个案例里示范给案主做的一致性沟通,非常暖心。我想说的是,我们用眼睛看到老师做比我们只听老师说,收到的效果真的不一样。昨天中午,小宝吃完饭在沙发上坐着,非要我陪她玩,我还着急去吃饭,于是脑海中就闪现出了这幅图,也拥有了当时老师的耐心,就说:“宝贝,你在这里等妈妈好久,很想立刻跟妈妈在一起,不想妈妈再去忙是吗?你已经等不及了是吗?”她说:“是的!”我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跟妈妈一起玩你等了好久,但妈妈如果不去吃饭,稀饭就凉了,妈妈就沒办法吃了,你能等妈妈立刻吃完再来跟你玩吗?”她拉着我的胳膊说:“不要,就不要”。我说:“那好吧,我陪你玩一会再去喝好吗?”她说:“好”我只好坐下来跟她玩,玩了不到一分钟,她就说:“妈妈你去喝汤吧”。</p><p class="ql-block">这里我看到了一致性沟通的结果并不是要么去要么不去,我们可以通过商量出第三选择。又想到,老师说的,事情并非都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像扔乒乓球一样,要有弹性。可以不是非此即彼,可以折中或开创另一个新的途径,而不能像玻璃杯一样,你一扔到地上,它就碎了,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这样就太刚了,这就是弹性和刚性的区别。</p><p class="ql-block">还看到黄老师在跟小辣椒约定好后,非要跟她击掌,噢,明白了,原来这是跟小辣椒确定呢,这个很重要哦,于是我在跟孩子约定时也增加了这个动作。</p> <p class="ql-block">分享15日直播心得,案例一:心法:重复Ta的话十肯定十问Ta如何做到的</p><p class="ql-block">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再用“你很棒”之类的嘉许,要先不带评判的陈述他做的事:我看到你……你做到了,…让Ta觉得妈妈是理解、接纳我的,是我安全的港湾</p><p class="ql-block">案例二我们会对自己不熟悉的感到恐惧不安,包括我们会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那是我们熟悉的。启发,对我们不熟悉的要勇敢的对待,它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p> <p class="ql-block">从游老师的直播里,反观自己在与孩子的互动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与控制!在与老公的互动里,我看到了自己原来是那个还停留在青春期的判逆里的还未长大的小孩!在与婆婆的互动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无助与恐惧(这是以前了)!这一切,为什么?!我找到了答案!亲爱的朋友们啊,我痛心的发现,原来,我一直活在过去里!从来都没有活过自己!从这一刻起,我要从那过去的茧里爬出来,一点点的找到自己,活自己!</p><p class="ql-block">学习到现在,夫妻关系是我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最能牵扯其他关系的一块,[拳头]</p> <p class="ql-block">这个案例里,有我的影子。我看到了那时的我的紧张状态。或许,当你自己处在某种状态中,总有些不自觉,而当你看到跟你一样状态的另一个人或当你从中走出来时,你才悦然大悟:原来紧张是这样的!原来当时我是这样的状态!怪不得,老师们总会让我们放松,放松,……</p><p class="ql-block">放松的时候,我们才会生出更多的智慧。而当人们一旦卷入一种能量场或某种关系或情境的时候,却实,那个人是很难的,人们很难做到放松,除非,得到帮助。</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觉得,放松,似乎成了一种能力。</p><p class="ql-block">我还看到,她对自己的高要求,对自己的苛刻,这一点上,她对自己很不友好,表现的是她对自己的不满,不爱。她的话也是那么的经典:我如何更好的………,天哪,“好”就己经很难,还要加个“更”!这样的话使Ta们没有看到自己所处的状况,Ta们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Ta们不肯原谅自己,不肯放过自己,……她让我如此清晰的看到那个过去的我。</p> <p class="ql-block">这个案例里,关于亲密关系,我珍惜黄导师的每句话,每句话里的每个字!这让我看到为什么我总是那么在意老公对我的评价,那么希望得到他的肯定,而每次在我们关系闹疆时,我又是那样的不安与恐惧!所以,在婚姻中,我总是扮演那个服从者的角色!所以,总是隐忍,慢慢的,我的心离他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关于亲密关系,今天,终于找到了印痕……那是缺失的父爱,那是对父亲的不理解,……。记得小时候,那段时间,父亲总是辱骂我,……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在与父亲的关系中,除了几次使我终生难忘的沖突外,几乎没有什么互动。爸爸总是忙,…我的记忆中,他是那么不堪重负,总是一副被生活压的狼狈不堪的样子……而在我的世界里,似乎是只被养活,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只是我一个人的战斗。…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父爱。</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现在在与老公的相处中,我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角色!我瞬间理解了我与老公的互动方式!</p><p class="ql-block">@孙海燕 前段时间,听黄老师的视频学习时,我正沐浴在老公的冷暴力中[捂脸],我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处在孩子的位置,当然会恐惧不安的,于是我顿悟,我己经是个大人了,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也不再是小时候那个离开父母无法生存的小孩,我为什么要害怕[破涕为笑]!现在他有情绪,是他要消化处理的,他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是他自己的功课,我如果现在帮不到他也无须替他背负!于是我就立刻解锁了,我开始变的轻松,因为战胜了自己,状态反而更好。他又坚持生了两天气,看对我毫无杀伤力,就妥协了,我发现,经过这件事情,他开始调节自己,更加尊重我了!现在,我们家的能量场渐渐在发生变化,我们依然还与婆婆一起住,但我有了自己的处事观,更加坚定,现在老公不再整天指责孩子,而是经常欣赏孩子,婆婆只会偶尔轻微指责孩子,但是不会有杀伤力,就是带着和气的那种,我现在在家里感到比较舒服了[偷笑][偷笑]</p> <p class="ql-block">看这个视频,让我更清楚的看到孩子的内心。谢谢苗圃同学[合十][爱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的改变孩子真的很开心的!</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改变了对孩子的方式,而孩子沒有改变可能孩子暂时不适应你对她的方式!</p><p class="ql-block">父母只要坚持孩子肯定是要做点什么改变的!</p><p class="ql-block">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改变!</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要沟通,”沟通方式“出去走走,不然感觉目的性太强”!</p><p class="ql-block">氛围,鼓励要无我而是真正看到孩子,不要“交换式”,!</p><p class="ql-block">孩子为什么拖拉,妈妈的状态影响孩子的状态,堵在那里,用拖的方式自己消化情绪,家长也找不到茬,温柔的方式对抗!</p><p class="ql-block">玩游戏的状态前后变化:五感的作用与认知!</p><p class="ql-block">为喜爱去学才会有动力!</p> <p class="ql-block">12月2日</p><p class="ql-block">有觉知的生活:那天甜问我一件东西放哪里了,我给她说了,她过来拿时不小心掉地上了,我随口便说:“唉,本来一回就能完成的事,你非就两回”,说完我就知道自己又多嘴了,这不是带着指责意味吗?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过了一会儿,她又来问我:“妈妈你知道周恩来吗?”我说:“周恩来是谁啊,听着好熟悉的样子”于是她又给我解释了一大通,得意洋洋的样子,原来正在学课文呢。这次我又做回了妈妈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到了晚上,我想,总的算来,我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站对位置的时候是少的。我好像更多的是替自己着想,让孩子们服从我。比方说我会让孩子们…来服从我干活的需要,甚至是不安排她们,直接放任,只顾自己干活,我所有的情绪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累了困了难受了就会有对孩子不好的回应,而从来不是站在妈妈的位置,引领,塑造孩子!现在,我看到了,看到了孩子的行为,也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我会越来越多的做到一个真正的妈妈[拳头][拳头]!</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来,以前我们总想说要做个好妈妈,殊不知,我们当下的状态可能要先知道怎么样去做妈妈,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在妈妈的位置上,我们是失职的。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做个好妈妈。或许,我们只需要做回妈妈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近来的学习与生活的点滴觉察让我如此清晰的看到了能量的传递。昨天偶尔翻到一段以前的视频。是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孩子拍下来的生活视频。先是小宝一个劲儿的哭着要手机,姐姐就借妹妹要手机的事来耍她玩,以博快乐。然后,镜头中出现披着乱蓬蓬的头发无精打采的妈妈,面无神情的走来,心不在焉,如行尸走肉,又似乎是心中充满了怒火或压抑,我好心疼那个时候的我,我也知道,我在想什么,那是一种常态。这让我那么直观的看到妈妈的能量如何传给孩子!那样的妈妈,使孩子们担心,烦躁,恐惧,孩子们只能用手机转移注意力,麻木自己的神经。紧随其后的是婆婆从卫生间出来的镜头,同样的板着脸,好像谁都欠她二百。天呢,这样的气氛使人滞息,更何况孩子们!能量就是这样的传递。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的专注力不好了。她有恐惧有担心,她时刻都要开启她的防御机制,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不能集中注意力!</p> <p class="ql-block">12月3日</p><p class="ql-block">“通过游老师与黄老师解读生命本质以及个案分析疗愈的过程 ,让我明白 我们身体里有太多自己以往聚集起来的惊恐、担心、害怕,这些都是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情感链接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的想要而不可得。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情感诉求是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最本质的需求。”这是那天海燕的分享,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与妈妈的互动。好想感谢妈妈,在我的记忆中,我小时侯与妈妈的互动中满满的都是那些美好的互动[愉快]。</p> <p class="ql-block">昨天,小宝想吃葡萄干,我说没有了。她不愿意,一个劲的哭。我就跟她沟通,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吃,想立刻就吃,是吗?”“是的!”“葡萄干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是吗?”“嗯”“没有葡萄干吃,你感到很难过,你现在很难受,是吗”“是的”“妈妈知道你想吃,但现在确实没有了,妈妈出去的时候给你买好吗?”“不行,我就是想吃,呜呜呜……”又哭起来了。我看到了她情绪的流动,就陪着她,心想让她哭会儿吧,可是,她还哭个没完没了了,我感觉我有点要烦了,要生气了。我突然不明白,我为什么承接不住孩子这样的情绪流动呢?于是觉得还是要阻止她的哭,就一边拖地一边瞎编,说:“以前有只小兔子,大家都很喜欢它,因为它总能给小动物们带来欢乐。大家都说它是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可是,你知道小兔子怎么说的吗?它说,我都是跟着唐好学的呀,因为唐好就是一个快乐的小朋友!”她一下笑了,我接着说:“小兔子说,唐好说笑起来最好看。”她说:“妈妈,我是一个快乐的人”。</p><p class="ql-block">事情过去了,却给我留下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会承接不住别人的情绪流动呢?</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在老公那里,我们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去提的,一旦提起来,双方都会有情绪,我们都无法承接对方的情绪,为什么呢?是因为印痕吗……?</p> <p class="ql-block">12月4日</p><p class="ql-block">通过看淑玲的视频,我发现了淑玲能够影响老公的过程,就是反馈!给予老公反馈,不评判,不建议!这样老公就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好困啊”“是啊,因为你熬夜了嘛,你知道你熬了多久的夜了吗”“噢,是哦,我熬夜了”,这种反馈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因为你一有情绪,对方的注意力就会放在你的情绪上,以为你在向他发情绪!然后她说“我在看到自己的同时也能看到别人”,这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当自己的改变影响对方,对方的改变是基于“对自己好。”原话:“每个人都知道要对自己好的……”</p> <p class="ql-block">12月5日</p><p class="ql-block">通过看邓启妺的视频收获:孩子的神经元修剪第一次在6一8岁第二次在12一20岁。我要多用情感表达和引导的方式与孩子互动!</p><p class="ql-block">妈妈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向孩子表达脆弱。在一个月前吧,我有一次与孩子的谈话,表达了自己的脆弱。基于自己敢于表达脆弱,我才敢在家里公开学习。</p><p class="ql-block">游老师说“孩子遇到问题,姑且叫做问题好了,实际上是孩子帶我们来到我们从未想过的课堂一一生命科学的课堂,让我们的生活过好,让我们生命过的有品质,灵魂有所提升…”</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向父母中的一方表达不喜欢父母中的另一方,可以练习情感表达,对孩子的话表示好奇,理解,理解孩子,理解父母中的另一方,</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要走向实现他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只永远是他人人生道路上的配角。“引导,帮助让Ta自己去选择”</p><p class="ql-block">…有写作理想,是爱幻想的,在自己的想法中来回曲折,…</p><p class="ql-block">不断重复Ta这个行为的时候,也是放大</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看妮子的视频收获:</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练习听到并表达出孩子的话中所体现出来却未表达出来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看了圆一心理说的小视频和几篇文章,忘了是看完哪个了,让我不禁感叹:唉,我们如果不提升自己,就是用我们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养经验来教养自己的孩子!比方说,我四十三岁了,大我孩子34岁那就是用34年前妈妈对待我的方式来对待孩子!</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了富珠儿子中地的视频收获:“长板补短板,……在心态上不是一味否定自己,而是单纯的先去看到你的强项是什么;你的弱项是什么。而弱项不代表你在此不够好,或许仅仅是你在心态上的自我要求太高所造成的一种自我否定,使得你的能力都在这里被你弱化了,……。重新理解自己,是单纯的方法没有找对,而不是你整个状态都不对!”可以用这句话好好审视自己!</p><p class="ql-block">“练习不要用非黑即白或以偏概全的方式来看自己!”对!我们虽然也学习了,但不经意间还是会被钻空子。就是昨晚看一个视频说学校教育经常会把我们培养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想想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就是很容易逃避,退缩。就像这个视频里黄老师说的,我可能只是一个方面比较弱,但我会觉得整个人都很弱,这就是以偏概全,我觉得我日常中就是这样的,会把自己的弱项死死的记在脑中,而强项往往也被弱化了,觉得整个人都是弱的,然后遇到困难时总觉得成功不了,…对,是我可能某一项弱,而且这个弱也许是我对自己的期望过高……</p> <p class="ql-block">12月11日</p><p class="ql-block">11月30日视频摘要!</p><p class="ql-block">游老师:“生命的印痕包括父母的教养和他们对人生的看法,都已经内化在我们的内心里,成为我们的内化父母,它不断在我们的内心在对那个时候的你说的话都记在你心里面,就像那个旧的黑胶唱片划了针一样不断的重复唱,常常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有时候意识到,但当情绪来的时候,当我们的拯救者或受害者角色出现的时候,要么隐忍,要么指责。那一刻,我们任由潜意识的信念发挥功能。</p><p class="ql-block">所以要了解潜意识里那些我们在生命早期的那些印痕给我们建立什么样的信念,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靠信息的传递(书面等),那只是知,但不从体验得来,就没办法内化自己的状态。就不会有悟,悟需要体验。所以我们的线下工作坊就是为那些知而无体验的伙伴设置的。</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点点的剥开你的内化的印痕,这些印痕有些是你知道的,还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就算你知道的,有些感知可能也已经被你藏起来了。因为我们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让我们不去感受那一刻的痛苦。</p><p class="ql-block">然而,现在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你说:“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根本不了解我。”也许,是我们在那时候就己经把那些痛苦压抑起来了。我们选择不去感受它,因为我们人有自保机制的,我不能总活在痛苦中,所以我们会切断那些感受,这就使我们对这个世界变得冷默,隔膜,……。</p><p class="ql-block">我们要躲在一个很坚固的诚堡里,或是舒适区……,其实在舒适区里都已经不舒适了,那你的舒适区还是非常小。外面包裹了很多层,你为了防护,让我们那些脆弱不显露出来。</p><p class="ql-block">包裹了这么多,所以我们也很难跟别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也没有余力去了解对方。甚至是也没有余力去恰当的表达自己。所以对方也没办法从你的表达里捕捉到你真正的表达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当然,对方也有自己的情绪和印痕,他的这部分可能刚好沒办法使他更多的倾听和了解。那你选择他(老公)就是为了今天你的觉醒。因为我们必须被推到极致,我们才能从被包裹的很严的那个城堡里想往外突围!瓜熟蒂落,那么,我们现在到了突破的关口!</p><p class="ql-block">你将来到你人生的不同阶段,成长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想过死…我们总觉得,Ta(配偶)理解我,我们就有这个世界,Ta不理解我,我们就没有这个世界,……一次次的学习,使我终于知道所有的对抗都在我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就像现在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加了很多的期待却又不知如何去引导,以为是用恰当的方式在带领孩子,结果,孩子的青春期显现的一切偏差后果,才知道,原来自己走错了。</p><p class="ql-block">我有很多的悲伤,后来我知道,原来我们人呢,内心有个机制,我们对外来的许多的信息是有选择的接受,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成长,你会一直无知无觉的活着,我们还在那条印痕的路上不断的捕捉,我们要证明,你看是他们害我的,是他们……我们通常开始的时候都是指向父母的,(无论做什么,最后都要回到你的内心。那个快不快乐不是你真的有沒有做成你理想中的那件事情,而是,在于你真正了解你自己吗,你了解你可以给你快乐,不需要“谁让你做演员”没有,谁有沒有让你实现你的理想,这些都不重要,而是你可以给你自己这一切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背着金矿在挖煤,我们到处去找那些爱,寻找那些能给我们爱,归属,与快乐的人,…但其实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身边,我们本自具足。但因为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信息是有选择的接收,所以我们觉得匮乏。</p><p class="ql-block">当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会被父母的教养方式所左右,给他造成印痕才会使他觉得匮乏。所以我一直是一个受害者的心态!</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成人以后,我们往往容易忽略那些别人对待我们的好而对那些所谓的坏耿耿于怀。甚至是把那些好也当成了坏。</p><p class="ql-block">别人不经易的一句话,有时候也被我们纳入到我们的“受害者”心态里。我总给自己证明,没人爱我,我不值得被爱。(感悟,因为那些印痕使我们受伤,痛苦,一直没能离开我们,一直一直都在!)我们的选择(受害者)是不自知的。因为在我们内心己经把自己介定为没有人爱,没有人接纳!所以我们总是去印证!</p><p class="ql-block">凌风:我选择这样的思维模式是我自己选择的?(为什么记忆选择痛苦而不是快乐?)</p><p class="ql-block">游老师:来自于我们的灵魂和前识精神。</p><p class="ql-block">当你投胎的那一刻,就是我们的选择。</p><p class="ql-block">线下课中让你看到我们生命早期所有的恐惧,担心……这些不只存在于我们的杏仁核与海马体中,还存在于我们的身体细胞里,虽然那些旧细胞早已经代谢消失,但那些能量依然存在我们的细胞里。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大脑记不记得,它都成为一种压缩的能量累积在身体里,操控着我们的人生。当我们的人生走向觉醒,它们就会在恰当的时机释放出来,转化成人生的助力,推动力,而不是变成愤怒,自责,悲伤……。</p><p class="ql-block">凌风:如何用内在父母爱自己?</p><p class="ql-block">如何与父母和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后语:游老师随意发挥的口述记录下来,竟然都能是一篇如此美的好文,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有关生命科学的饕餮盛宴!</p><p class="ql-block">我被深深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游老师的话,有些,我深有感触;有些,拨开了我的迷雾;有些,加深了我的认知;有些,又引起了我的沉思……。生命如此使人敬畏,生命科学又如此奥妙!让我们向生命致敬,向生命科学致敬,向传递生命科学的人致敬,向圆一心理表达深深的谢意!</p><p class="ql-block">还有对游老师避过的话题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关于“qian shi精神”以下是我个人理解。第一次接触前识精神这个词,我的理解“前”应该是“提前”的意思,“识”应该是“识别,预测”的意思。那“前识精神”应该是我们人类具有的提前预知的本能,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就是对于选择记忆痛苦来自我保护,大脑在选择,就是危及生命的它选择去记忆这样才有利于去避害,趋利避害的本能。和其它动物一样。所以大脑会选择痛苦的记忆。我们在精神上以选择记住痛苦,这是在精神上的趋利避害的表现形式丿这时候,那些痛(而不是快乐),就理所当然的成了我们的印痕。</p><p class="ql-block">疑惑:如果“前识”精神让我们选择记忆痛苦为什么有的人会记得别人的好呢?</p> <p class="ql-block">12月11日</p><p class="ql-block">12月2日视频摘要及心得:</p><p class="ql-block">游老师:“……能不能聆听得下去,就看父母的印痕有没有得到价值感重要感,如果自己都没有这个体验,那么你说出来的话就不是了解孩子的话,你为什么交不到朋友?……你的这些话好像在问孩子,但其实是指责。……孩子不喜欢父母带着目的与,自己谈话。我们很多父母以为自己学了点东西,要马上让孩子改变,孩子是能感觉到你的状态的。我们带着担心与孩子交流,很少带着好奇。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才能有能力与孩子对话。我们要先恢复自己的感知觉。我们的感知觉哪去了?就是因为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受到一些伤害,我们要把感知觉关闭,把自己包裹起来。父母的一些管教方式(比方说不能哭)让我们的内心是关闭的,因为我们觉得不安全。带着这种关闭的方式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传递不了情感,所以我们带着满心都是就想让孩子按我们想好的安全妥当(好分数,好社交,不做错,不闲逛……)的方式去做。但孩子内心有一个他自己想要的人生,与生俱来。我们可以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或许是时间太过久远,或许是生存环境让我们没有了安全感让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机会想这件事,我们也是希望我们实现自己,我们常与父母对抗,不想老被父母管着。“我觉得我想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不能让我做一些事情”。你觉得他做错了,但你没教他怎么做。</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妈妈说,我很爱你一点都没用,因为他的哼哈二将都在那儿挡着呢,就像河蚌,当他打开一点时,要及时送温暖,理解就是温暖,以前忽略的地方要问,……让孩子恢复五感,他才会打开。看到扩大孩子的闪光点。物质上极大满足,精神上极大匮乏。马斯洛需求理论→对父母提出更高要求。但父母给不了。因为没体验过。……</p><p class="ql-block">“爸爸的做法呢,我跟他再商量,”不要说爸爸的不好。</p><p class="ql-block">妈妈活好自己,孩子就会照你的样子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先靠近,不需指令他就照做。先示弱……”。</p><p class="ql-block">心得:一,终于知道一阶后孩子为什么有时候会那样回应我了,因为我自己的感知觉没有打开,我的话传递不了情感,说话带着目的!被她感知到了[捂脸]!二,让孩子恢复五感,他才会打开。三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大满足,精神上极度匮乏。反观自己,使孩子物质上过分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给父母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对小时候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p><p class="ql-block">12月6日第一个6一13岁与父母分离的视频摘要及心得:</p><p class="ql-block">黄老师说:“因为你的安全感不足,归属感不够,常常会有很多莫名的担心…</p><p class="ql-block">你是一个很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的人,但你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改变立刻要求到你的孩子,因为如果你把自己的改变立刻要求在孩子身上得到效果,意味着孩子也没有办法真正的成为他自己。他仅仅只是被你捆绑的一个附件而已。你的改变不是只是在孩子身上做成绩单,你的改变只是让你内心更理解自己。你才有能力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只是把自己的改变用孩子的改变来检验,你就无形中把孩子又与你捆绑在一起。仍然是控制。(孩子的压力更大了)而孩子是要实现他自己,做自己的,所以会更讨厌与你靠近!这对很多父母是困难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改变本身是拓展我们的情感的链接能力,使我们内在更有力量,我们自我探索,如何用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让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当我们越能了解孩子的心里活动,我们才越能有机会与孩子靠近。那你的改变本身才能由内而外的让孩子感觉到靠近妈妈不需要只交成绩单的这种压力下去靠近妈妈。</p><p class="ql-block">放松对自己的严苛来放松对孩子的严苛。”</p><p class="ql-block">心得:我知道了莫名的担心原来来自安全感归属感的不足。</p><p class="ql-block">关于我变与孩子变,我有点乱,整理一下:当我们自己做出改变而立刻要求到孩子做出改变时,这本身就意味着你把自己与孩子捆绑在一起。你变,孩子就要变,这仍然是一种控制。我们要看到,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体,他只要实现他自己,做他自己,抗拒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捆绑。我们的捆绑与控制只会使他离我们更远更抗拒。</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学习起初因为孩子,认定自己变孩子就会变,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改变不能要求孩子立刻改变,因为孩子的现状是受我们影响十年甚至更多时间的结果,不可能短时间内一下改变,这就是父母先行,孩子随行!</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应芳的视频学习反馈:讲道理其实有很多不允许不同意不接纳→愤怒,沮丧,委屈。</p><p class="ql-block">不满足要求就大吼大叫→希望被看到。这样家长会妥协。</p><p class="ql-block">在弟弟小的时候常常被要求,但自己却未被满足,有很多不服气。</p><p class="ql-block">当两个发生矛盾时,讲道理,评理,太看到事件本身而忽略了人本身,…老大常被打压,他会感到是受害者,在学校就很容易站到受害者角色,认为别人在侵犯他!</p><p class="ql-block">要先撇开“公平”这件事。……但公平往往缺失让你靠近孩子的一个障碍。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用过度理性的方式抑制孩子,孩子对遵守规矩会感人到被迫,沮丧。</p><p class="ql-block">……家是他最熟悉的人际关系,孩子会把它延伸复制到他其他的人际关系的模型,如何跟妈妈相处,那就是他跟女老师相处的模式,跟爸爸怎么相处就是他跟男老师相处的模式,跟姐弟相处的模式很可能变成他跟同学相处的模式,平辈复制。在家里这种基本的人际关系都会成为他跟不同人际关系的映射。</p><p class="ql-block">小时候被不公平对待→不服气→彰显自己的价值→处理问题要维持客观(隐藏情感,重事不重人)→代偿给孩子。</p><p class="ql-block">妈妈感知能力薄弱(源于情绪爆发时未被理解和拥抱)用要强来包裹感受要证明自己</p><p class="ql-block">儿子用反抗起冲突来证明自己价值感很像妈妈。</p><p class="ql-block">妈妈的物质或生活上的过分满足(代偿,造成孩子以</p><p class="ql-block">自我为中心“自私”)孩子内心匮乏(发情绪,受害者心态,基础五感缺失)。</p><p class="ql-block">妈妈要与孩子立界限。什么是可以自己完成,什么需要协助(自己提出请求帮助)帮他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顾。</p><p class="ql-block">持续学习,使自己温柔而坚定。可以允许孩子发脾气,这是孩子情绪的表达,但你要内心稳定,←你看到看懂孩子外强内虚(五感有缺)←妈妈内心有力量←你能够重新去理解自己的印痕在孩子身上的代偿。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孩子表达情绪而非情绪表达。同时清洗自己的印痕,拿回责任,终止变态共生。</p><p class="ql-block">黄老师说:如果我们没有看到看懂我们缺什么,没有清整合,我们所有教养模式都变成是过去教养模式的延伸。要么补偿要么严苛的方式都不是看到孩子本身,都是你过去的恐惧的延伸,当孩子成了你的替代品时,会有各种的不想面对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孩子就是用这种牺牲方式来唉醒父母的。让我们持续学习带着觉知才有机会了解自己才会有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p><p class="ql-block">12月7曰视频:</p><p class="ql-block">游老师说:“………带着好奇问(不是验证自己心中的想法,无目的)前提是“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心得:看到这位家长,他为了学习,谈到孩子时凝重的表情,结合12月6日视频,恢复了自己的一点感知觉,假如我是那个少年,看到父母如此把自己和父母绑在一起,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种种我会想对父母说:“你们是你们,我是我,为什么我的什么事情都要你们管?!”就是特别想与父母解绑。现在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很理解父母为什么那么紧张孩子,因为孩子是我们生的,至少在他成年之前我们要对Ta负责任!所以我们总那么关注他的一行一动,他的喜怒,他的学习,他的生活……但由于我们有自己的印痕,有很多代偿…就变成了变态共生,我们的心撕扯,扭打在一起,……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很难受,……。</p><p class="ql-block">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希望自己被看到,被重视,……就是基础五感。所以如果我们先总管不住自己,孩子如果给我们说了什么,我们可以先重复他的话,这样可以给自己的扭转有个缓冲的机会。唉,不易啊。不过想像着自己终有一天能看到孩子,变成有力量的妈妈,那种情景,也好美啊。</p> <p class="ql-block">12月19日</p><p class="ql-block">12月8日视频:</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蓉蓉提供的案例。黄老师说:“………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想法:如果孩子做的不够,就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我们学的不够,这样我们很痛苦的,孩子也会很痛苦。”</p><p class="ql-block">(变相捆绑)</p><p class="ql-block">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p><p class="ql-block">给孩子好的体验才能去完成下次的约定,“你完成了约定,你是好孩子很棒”不妥。</p><p class="ql-block">渐进式的积累孩子的成就感,有利于执行。</p><p class="ql-block">婆婆为什么是指责式</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第二个静的案例</p><p class="ql-block">黄老师说:“在奶奶那……完全过度尊重,宠溺,这个孩子在这样左右两边的极端,她其实也不适应的”……如果你想弥补,你的爱带着很多的愧疚遗憾,你的爱是没力量的,……这种寒暑假周末接回来的,不叫相处,这基本上叫做联络感情,发挥不了教育跟教养的职责,这个过程,你会希望留给孩子美好的印象,这种爱带着恐惧与担心,不被孩子理解,孩子就会有压力。……你用季节来形容你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你们生活中的矛盾,无法生活在一起。…也带给你很多的“伤害”,因为在婚姻里我们都要拿回自己的责任,这样我们才会有机会不再把自己当受害者,才会有机会看清对方存在的现像与问题。在关系里面,我们都有各自从原生家庭,所习得到的生活模式,比如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而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这种生活习惯,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去调和,去理解,很容易就会发生冲突。我说拿回自己的责任,就是说我喜欢吃白米饭,当我真正能够认清楚我的习惯跟我的先生的习惯本身不同,不要把我的习惯强加给我先生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去协调。我喜欢吃火锅,这让我有温暖感和找到小时候的感觉,但是我先生就不喜欢,他的温馨的感觉就是小时候与家人一起(好像是吃水饺)听音乐,如果我们能区分开来,我们就不会在要吃水饺还是吃火锅吵一架。我们要尊重每个人都有不同。但在情感的部分,我们是否可以觉察,如果我们自己不清楚,就会陷入指责,自我否定或无奈,沮丧!</p><p class="ql-block">静:每次都被打击,……下次就不会叫他们了呀,</p><p class="ql-block">黄老师:所以,你是一个退缩的妈妈………你很渴望被你爸妈理解是吗……听起来,你老公好疼你呀,他听不得你爸妈指责你,总是护着你</p><p class="ql-block">排行老二,被忽略,代偿给女儿!!!(我有这个代偿)。</p><p class="ql-block">黄老师:“……你把女儿当作你,但你女儿跟你有很大差异性…”</p><p class="ql-block">静:“离婚了,……只要是能满足的全力以赴…”</p><p class="ql-block">黄老师:“你自己跟自己相处的时候,你会做什么事情?</p><p class="ql-block">……其实你跟自己相处也会也觉得无聊,……因为你被陪伴的经验也不够,所以当你陪伴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不太能够了解要怎么样陪伴孩子(我是这样的!!)因为你可能常常会针对孩子的行为去指导或建议等……所以你要先把自己过往被忽略的部分先补起来,因为你对爱的感觉你有很深的渴望(我是!!),但在父母那里,又没有被充分的满足,所以对爱的渴望你有时会常有种冲突,或者是一种破碎的!我的意思是说你明明想跟父母在一起但父母常让你感到你没有价值,跟亲人在一起,常常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很容易在你跟你女儿相处时你会不知不觉的用你父母对你的方式(这是你熟悉的)来对待你女儿,所以你女儿可能会对你说“你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来烦我”因为你在与他相处时会很容易不自觉提供你的帮助或想法让她去改正,恰似你的父母,只是你更温和一些。</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冬梅案例</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如果跟孩子交往方式还是单纯指令式要求式,没有跟孩子有互动的话,孩子的退缩被动,很自然的会形成。那么孩子到十三四岁甚至是更大,他们不太能够有自己的意见。因为自己的意见通常会被压制或驳回,或家长的大包大揽,孩子会越来越被动。这种被动也会延伸到其他方面,包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太需要有自主性想法或思考,(我的孩子也内驱力不足)。</p><p class="ql-block">想学心理学,→找安全感价值感(我也是!从小就有这个愿望)</p><p class="ql-block">……女儿退缩←夫妻高压</p><p class="ql-block">孩子感觉差→说“不知道,”其实不愿说,这样比较安全,家长就无法追问,辩论或指责。用不知道来堵父母的嘴,父母给的压力大,这时家长要拿回自己的责任。</p><p class="ql-block">家长要观察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链接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你怎么了,我看到你花很长时间在手机上,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让你需要在手机上得到放松。”</p><p class="ql-block">孩子需要有跟自己相处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孩子从小(6岁前)就要负自己行为的结果的责任。6岁后只是他行为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12月13日爸爸刘国荣的案例视频</p><p class="ql-block">对“好奇的问(而不是带着目的)”有了新的理解,……不要说太多:“哦,你换了枕套,真好,不用我换了”……原理就是,我们看到的事情,孩子就会不断去做,而我们不断要求的事情,尤其到了青春期,他就是不做。所以我们说他们“判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孩子也有自己的要面对的困难,但我们中看结果,把自己不愿面对的沮丧恐惧全都推给了孩子,讲道理指责唠叨吼全都用上。要耐心,好奇的心问他怎么了代替补偿心态,……嘉许孩子的行为要具体。能够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孩子是很有用的……。</p><p class="ql-block">……耐心细心,要先从外围说,不然太,,不要说多,要问,一边问一边说,练习情感交流,否则他会认为你有目的跟他交流。他很敏感,情感缺失很多年,,,</p><p class="ql-block">他被打,痛苦的情感被切断了,可能用道理,,但那股能量依然在,可能就会在其他(关系)方面爆发出来。</p><p class="ql-block">……试探孩子,……孩子要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你对他是有帮助的,他才会跟你说。</p> <p class="ql-block">12月l3,I4曰案例感慨:人都是有情感诉求的,它是一种最真实最底层的存在。无论孩子情感被父母如何忽略与压抑,都无法扼杀孩子对情感的需要!绕过情感直接讲道理或解决问题只能使孩子五感缺失,从而孩子在这里一直得不到成长,问题层出。</p> <p class="ql-block">14日</p><p class="ql-block">……耐心细心,要先从外围说,不然太,,不要说多,要问,一边问一边说,练习情感交流,否则他会认为你有目的跟他交流。他很敏感,情感缺失很多年,,,</p><p class="ql-block">他被打,痛苦的情感被切断了,可能用道理,,但那股能量依然在,可能就会在其他(关系)方面爆发出来。</p><p class="ql-block">……试探孩子,……孩子要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你对他是有帮助的,他才会跟你说。</p><p class="ql-block">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谨慎和敏感的,他们非常想像大人那样的说话,但是他们又不会,没有大人的思考方式,前额页又不成熟,但他们的能力不成熟。…非常需要成熟的父母去引导。14一2o,神经元还有一次修剪的机会,当然不同于6岁时的修剪,这个时机又是很重要的。我们是否能传送到以往欠缺的部分,要更细心更耐心。</p><p class="ql-block">一两个方法也许短时间内有效,但时间一长又回来了。因为他会在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机会表达出他没有机会表达的部分,他缺失的部分。孩子一直拿手机就是在表达他被忽略和缺失的部分,也有一直沒有建立起来的界限感,规矩,和自律的条件。要看懂的同时转化那些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留下的印痕能够让你在某一时刻不爆发情绪而平而心静气的与孩子反复在他要面对的情绪困难里去面对。</p><p class="ql-block">(目标)练习跟孩子情感交流,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情感。</p><p class="ql-block">“…父母变了,孩子一定会变!这是经千千万万家长验证后得出的结果!如果父母不改变,就算送到我们的夏令营回来后又慢慢变回原来的样子。因为他一回来,他的那个土壤没有改变,他还是在那个小社会里,他还得用那套方法。你变了,他就不要用那套方法了。……孩子最不喜欢父母带目的跟他说话。他会认为你想改变控制他。孩子中要做自己,实现自己的,……有的话他认为你一定会说,…为什么有心事不与最亲近的父母说呢?与父母说,只会表达两件事,第一担心害怕,第二他们只说重复的话。你们要说的都已经传达到了,…你们缺的就是他的心被你们看到了没有。他所做的哪怕一点点努力他都希望被你们看到,但从来没人看。他的努力在手机游戏里非常容易得到奖励的,没有指责建议。那些价值感重要感都能在里面得到了。”</p> <p class="ql-block">12月15日,</p><p class="ql-block">游老师:“……我沒有希望了……孩子在试探家长,如果她没有确切的感觉到妈妈在任何时候都爱我,我表现看妈妈是否关注她,爱她。………情感教育…从问话开始…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很耗精力的,二阶学习如何问。…</p><p class="ql-block">对青春期孩子,父母还把自己的期望加到孩子身上,只能造成亲子关系的变坏,孩子离你越来越远。…最需要支持的部分他不会坦露给你。因为不会情感表达。6岁前要训练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家长会不会测试孩子,而不是就当前发生的事情交流?比如,你问她跳绳了吗,其实想看她人际关系怎么样,你老有背后的话等着,但你沒说出来,孩子不子喜欢这样的感觉。孩子会看到你真实的想法与需要。…了解孩子的最底层的感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你是要这个颜色还是那个颜色?”“我要这个”“这个不好!”…其实还是一种变相指令,…妈妈的讲道理,语重心长,但这些道理都是抽象的,抽象的要配上经验才会有作用,在孩子头脑中才会具象,比如“暴力”,她会知道,虽然抽象但他经历过。因为体验或见到过。</p><p class="ql-block">要问感受…不要一次就刨根问底,要观察她此刻的感受!有时当她觉得她不想再继续说的时候就不用再追着不丢的去问了,或许她觉得她已经表达清楚了,不要做让她觉得勉强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汀水飞雪:“…有时候她会说:不知道”。</p><p class="ql-block">游老师:“青春期时,她的思考方式也随着身体的变化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有时连她自己也搞不清楚,包括她看待异性的眼光都变了……她自己也有很多的困惑。”…交谈时要根据孩子的节奏,底层就是根据和找到孩子的需求。…青春期想极力摆脱现在的管控方式……又没建立自己的管控方式,常觉的无能。</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爱是感觉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讲道理要根据孩子的经验而情感是Ta正在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听完静的案例,晚上给孩子讲故事巜妈妈的早餐》,讲的是宝宝与爸爸偷偷为妈妈准备丰盛的早餐来给妈妈过母亲节的故事。想到自己与孩子与老公那种像故事里的心连心的感觉从不曾有过,那是在进这个家之前曾经有过的体验。自来这个家,只天天忙着应对各种关系的压力,压的喘息不得,所以整个下来,从外表上看,我每天忙的要死,但内心从未为这个家想过,自始至终都是在活自己,为了自己去干各种事情,孩子与手中的活,都是幌子。……是该拿回责任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心得与实践,通过这几天的视频我对“家庭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句话,有了更深的领悟,也在生活中去践行。</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我与快4岁的女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她扮妈妈我扮孩子。当我这个“孩子”需要“妈妈”回应的时候,她的回应竟然与我平时生活中的回应如此相像!那语气那状态简直太传神了!是的,孩子还小,没有接触过去很多的人和事,所以他心目中的妈妈就是自己的妈妈的样子,耳濡目染,根深蒂固。那天我扮的是一个开心时的“孩子”,我也学着平时她的模样与“妈妈”说话,可是“妈妈”的回应让我感到如此生气,好像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妈妈的回应好冷淡的样子,而且好像注意力跟本不在这儿,让人很憋气。我一下明白了孩子平时的感受了。让人很想发脾气,就像有时候的她。</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游戏是另一天,还是她扮妈妈,我扮孩子。我学着孩子的样子说:“妈妈,妈妈,我的脚扭伤了,好痛啊,呜呜呜呜”,此时,我多么想让妈妈关心我,问我疼不疼,怎么伤的,害不害怕。但是,妈妈的回应是:“哦,我给你找点药吧,给你抹一抹就好了”,她也很认真,赶紧行动装作寻找药物。可是,我的感受是好难受,我此时最需要妈妈感受我,心疼我,关心我,于是我又说:“妈妈,我好疼啊”来提示她,她还是说找药,于是我又说:“妈妈我很疼,呜呜”她不知所措的样子,很无奈,我们的表演像极了平时的我们。然后她说:“妈妈,我不当妈妈了”[捂脸]。我就笑了,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很伤神。然后说:“妈妈,刚才我扮妈妈,你扮孩子,我错了”然后就抱住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一脸茫然。我说:“你为什么说自己错了,你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是吗?”她说:“是的”。我对她的话是这样理解:她刚才做为妈妈很为难,但她也在里面看到她自己了。所以她觉的做孩子的错了。她才三四岁,我不确定她在里面是否看到自己,但是,她说的话应该是那个意思。</p><p class="ql-block">在这个游戏里,我感受到了人对情感的需求,当我们发出信号:“妈妈我好疼”而对方没给到时,我们感到失落难受,认为对方跟本不关心我,不爱我,尽管她做了“找药……”很多,但我们感到那些都不是关注到我“本人”,当我一再发出信号“我的脚扭伤了,很疼”,而她就是找不到重点说“你很疼或疼不疼,哪里疼,害不害怕”等有关我的感受的话时,就像你哪个地方很痒,然后对方就是找不准,很难受[捂脸],就是得不到抚慰。</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是,有天晚上,大姐姐做了一盘蟹棒,味道很好。因为小宝之前吃的差不多了,晚上不想让她吃那么多,所以我们就只给她剩了一条给她吃。她吃的很香,吃完了还想要,我说没有了。她生气了,说:“你们怎么不多给我留一点?”我马上想说:“这不是给你留了吗,下次咱们再吃”之类的话,但根据以往经验,这样回应她肯定会纠缠不休的,然后我就想了一下她此时的感受,当我想到她的感受时,自然要想在她身上此刻发生了什么!哦,找到了,她吃的正香时,却没了。那是很难受的!于是我说:“你吃这个蟹棒很好吃,但现在没有了,你感到很难受是吗?”她笑着说:“是的”。然后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自己跑一边去玩了。我知道,她的感受,那就是,此刻,她被看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