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章法特征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第一种章法是行间茂密,字间疏朗</p><p class="ql-block">隶书结字多取横势开放,纵势收敛,如每个字占位置是方形,则自然形成字距大于行距的章法,有些汉碑采用每字占位置纵长方格的款式,使纵横之间的现密对比更强,属于这一类章法的有《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孔宙碑》等,隶书结字横势舒放,因而横向紧凑。使章法横向茂密饱满。相反,隶书的结字纵向收效上下字间反而更舒放,一舒一敛,使章法纵向空阔灵透,行间的茂密与字间的空灵形成对比,这种章法是汉碑中最常见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章法是通篇取茂密之势</p><p class="ql-block">例如《衡方碑》、《校官碑》等。这类汉碑行间字距均取紧密之势,类乎颜真卿《颜家庙碑》的章法,通篇布局茂密森严,气势博大,力量欲冲破碑面。但这通篇茂密的排列并不使人感到滞塞,原因是这种章法汉碑中的字多属于宽博方正一路,字心的宽博与字间的茂密成为硫密对比关系,字的笔画多有圆意,线条的圆势有动意,与章法、结体方峻之中的静穆构成对比。且稳中有变,静中有动,貌似平实,内含空灵。</p> <p class="ql-block">第三种章法属纵向紧密,行间疏朗一类</p><p class="ql-block">前两种章法字的排列是纵横皆成行列,这一种章法只有纵行,横向错落不成列。例如《莱子侯刻石》、《石门颂》等,这种章法常见于汉简之中,是汉人手写体的形式,施之于刻石之上,较前两种章法自然随意,常见于摩崖、题柱和其它题字隶书。汉铜器铭文也多取此种章法,汉篆石刻《祀三公山碑》。《嵩山少室、开母庙石阙铭》也属于这一路章法。这种章法上可溯至甲骨、金文。纵向字间紧密充实,字的纵向行气贯通,横向行间有一定距离,左右波拂舒展。</p> <p class="ql-block">第四种章法纵横之间都没有严格的行列</p><p class="ql-block">典型的是《开通褒斜道刻石》这一路章法在钟鼎铭文、秦诏版中可见,如乱石铺街,字一任大小,势一任斜正。密则密之,疏则疏之,这种章法形式可见于摩崖、简牍隶书中。</p> <p class="ql-block">上述四种章法形式,都力求在疏密变化中求生动,章法特点与字的结体特点有密切关系,章法与字法相辅相成。在隶书创作中,取一种章法主调,有时也揉合数种章法的特点,灵活运用。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夫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也。"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规律在章法艺术中贯穿始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