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年味 <p class="ql-block"><b>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瑾以此篇向年味致敬。</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都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迎来送往每一个新年,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意义,但是感受最深的,记忆最犹新的还是那个过去的新年。</b></p><p class="ql-block"><b> 因为,那些个新年,最有年味。</b></p> <p class="ql-block"><b> 杀猪,是农村过年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因为家家户户忙忙碌碌一年,多少都要割肉迎新年待客人。条件好一点的几家一起买一头猪杀杀分了,条件一般的就提前打听,看谁杀猪,提前靠肉,要猪头,猪蹄,还是前后腿肉,还是杂碎。一般家里需要走亲戚的,都会捎带割几块礼肉。还有条件确实差一点的,也不会把割肉纳入日程安排,割或者不割影响不大。到年前最后几天,杀猪肉还没有卖完的,就会打听谁家还没有割肉,去敲门怂恿。农村人碍于面子,一般都或多或少要几斤。</b></p><p class="ql-block"><b> 用猪头和猪蹄做猪头糕,是我记忆中老爸每年都要做的一道好菜。大肠小肠虽然味道怪,制作耗时,但是吃起来还是不错的,年龄越大越喜欢吃。那时的猪头和猪蹄没有专业的去毛工具,只能拿回来费时的去除,拿烧红的火钳子烫,拿刀片刮。猪毛的味道很怀旧。</b></p> <p class="ql-block"><b> 有了肉,还要买点平时不怎么吃的新鲜蔬菜,不是不舍得吃,主要是也不方便买,农村很少有卖的。基本是以自家菜地里面种的为主。白菜,萝卜,辣椒,葱。</b></p><p class="ql-block"><b> 一个镇会有几个比较大的村,作为定点集市,每月会有几次集市,但人最多,货最全的还是年前的几天。集市上品种繁多,基本可以满足农村过年时人们生活所需。由于都赶着最后几天去筹备年货,所以临马路边的集市有时被人群堵的水泄不通。那时路上的车没有那么多,农用车居多,多数是为了赶集拉着村里的人来的。偶尔经过一辆票车,人山人海,是往返村里和县城的。</b></p><p class="ql-block"><b> 那时的芹菜2毛钱一斤,集市上五颜六色的糖果,透明塑料纸包的水果糖和软糖居多,没有奶油和巧克力味道的。瓜子就甜咸两种口味。水果主要是苹果,橘子,梨,甘蔗。花生很少买,一般都是用自己家种的,门口的沙堆上弄点沙,自己在铁锅里面炒,原味很香。</b></p> <p class="ql-block"><b> 集市上赶集的人基本都是镇上附近村庄的,一般家里没有什么红白大事,即使一个镇的熟人,也很少见面。有的几年没见过面的亲戚或者朋友,在集市上就会遇到。拉拉家常,互问冷暖饥饱。孩子们过年都回来了吧?啥时候还去?啥时候结婚言一声等。</b></p> <p class="ql-block"><b> 小孩子们一大早起来,跟着父母来到集市,目的很明确,就是买新衣服和玩具。那时农村的孩子大部分一年就买一次新衣服,男孩子大点的就买西服西裤小皮鞋,虽然穿起来四不像,但是也要穿,还要打领带。</b></p><p class="ql-block"><b> 小一点的最喜欢的还是警服,就是警服的仿制缩小冒牌版,还要戴一个大盖帽,哭的实在不行的孩子,父母会再买一把塑料玩具手枪给你,然后自己别在能系两圈的皮带上。</b></p><p class="ql-block"><b> 当然鞭炮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当时的大地红,八响雷,两响炮,小孩单个拆开散放的红绿两掺小鞭100响,盒装的擦炮,一把一把的擦鞭。</b></p> <p class="ql-block"><b> 农村有个习俗就是“熬年”,除夕夜一家几口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围在火堆旁烤火,唠家常。说起看春晚,想起对电视机的记忆。那年家里买了一台黑白小电视,橘红色的壳子,很漂亮。村里人每晚围坐在电视机前直到出现雪花点才离去。后来买了21寸的福日牌彩色电视机后,黑白电视机送给了二姨家。</b></p><p class="ql-block"><b> 记忆中都是熬到半夜困的不行了,才去睡觉。大年初一早上,天还不亮,就早早的起来了,穿上被窝里暖热的新衣服,两边口袋装满被拆的一个个的小鞭和擦炮,还有糖果和瓜子。放鞭时从口袋里面摸出来一根烟,以点鞭的名义偷偷吸上一口。因为过年,所以父亲也不会骂的太狠。</b></p> <p class="ql-block"><b> 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大爷,终于可以闲下来到集市上理个头刮个胡子,以利索的面貌迎接远道而来瞧自己的孩子们。</b></p><p class="ql-block"><b> 在当时的农村,由于条件不便利,另外忙着劳作顾不上,一年中理发和洗澡也是很有限的,赶集了趁着理一次发。一般过年前镇上的浴池生意还是很火爆的,人特别多。不去浴池洗澡的,有的在家里烧热水,放一个大盆子,上面罩一个塑料布做的圆筒。</b></p> <p class="ql-block"><b> 村子里面字写的好,又喜欢写的人其实并不多,过年前也是最忙的时候,东邻西舍都要照顾到,既然有求,就要给人家写,免费,有的还要搭上红纸。</b></p><p class="ql-block"><b> 近些年来,有政府免费发放的,也有各种企事业单位为了做宣传自己印制发放的,还有街头书法爱好者免费赠送的,更有买药送鸡蛋春联的。</b></p> <p class="ql-block"><b> 电影院里面情侣或者孩子手里捧的爆米花,太甜,也太贵。在农村过年,爆米花和花生瓜子一样重要,过年前,村里总会有一个大爷在村里崩玉米花,家家户户都会崩,因为都有玉米,经济实惠。多的会崩一尿素布袋,也是待客的好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记忆中的那些年,每到过年都要下雪,并且天很冷。有的时候,晚上刚把院子里的雪扫干净,早上起来又是厚厚一层。大年初一,母亲起来煮饺子,父亲拿着扫帚铁锹扫雪。</b></p> <p class="ql-block"><b> 雪只要不融化,路不结冰基本不影响大年初二28自行车拖着一家几口走亲戚。实在不能骑,就推着,或者步行,有时需要翻山越岭。路上会见到很多走亲戚的熟人,有的开着拖拉机(手扶车),有的骑着嘉陵摩托,还有的开着三轮农用奔马车,如果顺路走路的也会趁人家的车。如果赶上消雪,每次都是布靴湿透,脚冰凉冰凉的,那个时候最容易冻脚冻手冻耳朵。</b></p><p class="ql-block"><b> 那时走亲戚近的需要半天,远的有的一天,基本一天就是一到两家,现在不同,好多一上午几家,不吃饭,不坐下来唠家常,开着车,放下东西就走,忙,还要去另外一家,主要是有车太方便了,即使说谎你也信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两年就更简单了,因为疫情,到处管控,所以很多亲戚也不用走动了。一个电话微信就算情谊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大年初二,大部分都是带着媳妇孩子回娘家,带着厚礼。看到从四面八方回来的孩子们,老两口真的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看着孩子们一年好过一点,一年增一口人,真的是欣慰。</b></p><p class="ql-block"><b> 人口多的整个小院热闹非凡,男人们或者说是一条船上的围坐在一起抽烟,嗑瓜子,唠家常,唠一年来的收入,好与不好也都不会从嘴上失面,一般抽烟的都会买几包好烟带着。</b></p><p class="ql-block"><b> 女人们或者说姊妹们有的在照看着四处飞奔的孩子,有的在厨房掂锅掌勺,制作美味佳肴。</b></p><p class="ql-block"><b> 开席时一般都是男人坐一桌,女人孩子坐一桌。小人口的大家围坐一桌,父母上座。</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们除了跟着父母一起凑热闹,最惦记的还是压岁钱。从出门那一刻起,一直到地方,吃饭,心里想着什么时候给啊,给多少?当然作为长辈,早已经把压岁钱算好准备好了,谁家几个孩子。</b></p><p class="ql-block"><b> 一般是吃完午饭开始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发压岁钱和收压岁钱也是一个体力活,拉扯和争执的很厉害,长辈给孩子钱,父母拦着不让要,她装在孩子口袋,她又拿出来塞她手里,一来二往,让看不明白的小孩子脑子蒙圈。当然最后的结果都是经过一番面子上的撕扯以后孩子顺利拿到压岁钱。</b></p> <p class="ql-block"><b> 那些年过年回家,在村里能见到很多花甲老人,一个个亲切和蔼,听他们唠着过往,他们也问候着从外地回来过年的年轻人,村里增添的新人。年轻人递上各种从外地带回来的过滤嘴香烟,烤的是疙瘩火🔥,唠的是最暖的问候。</b></p><p class="ql-block"><b> 现在的村里,越发冷清,老人随着时间流逝,有的过世,有的到城里给孩子带孩子。年轻人在外地有的过年也不回来了,有的过年就在城里了。村里没有了人群,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熟悉的欢声笑语。加上禁止烟花炮竹燃放,更是静悄悄的,偶尔听见几声狗叫鸡鸣。</b></p><p class="ql-block"><b> 我们都说,没有了年味,什么是年味?或许只有走过来的人,经历过的人才懂。</b></p> <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即使这样,人们依然期盼春节到来,回家过年是大多数人固定的过年模式。人们依然期待那些年的瞬间,年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为什么年味慢慢变淡了,人们对过年依然有回家的执念?越临近春节,人们想回家的心就越迫切,不知你,是否有相同的执念,是否已经定下归期的日程?</b></p><p class="ql-block"><b> 现在长大了,脱下了校服,衣着不再单调重复。拿起手机下单,很快就能收到新衣服。当年那些让人期待的事情,如今轻易便可以完成,得到最即时的快乐。人们的快乐变得容易,曾经过年才能满足的愿望,成为了生活日常,人们对年的感觉慢慢没了那么强烈。</b></p> <p class="ql-block"><b> 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但人们对过年,依然有着最质朴和最共同的诉求,那就是回家团圆。候鸟要归巢,人们要回家。每到年尾,这就会一直成为萦绕在人们心间的念头。</b></p> <p class="ql-block"><b> 想起冯骥才说,年意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本就在你的心里,也在所有人的心里。年意,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情感、期望和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也希望从今往后,大家能如心中所愿,顺利去到那个,让你感到灯火可亲,团圆温暖的家。愿疫情早日散去,愿国泰民安,愿2023年我们一切安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i>周鹏飞于洛阳</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i>2022年12月31日</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