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与追思《陕北画家惠升碧》绪语

程元(金子

<p class="ql-block"> 程元/编辑</p> <p class="ql-block">  突闻惠升碧老师新冠离逝十分悲痛,惠老师也是油画院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专职画家,我因曾担任画院院办主任,曾多次和惠老师一起外出写生、书画活动、出游,他是令我非常崇敬的一位老艺术家,他的离逝也是我们陕西艺术界尤其是陕北艺术界的一大损失,今整理一些惠老师的个人资料及作品,与雕塑院王国征院长多年前书写惠老师的文章一同发表,作为追思和纪念,愿惠老师一路走好,天国无病痛![合十][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画家惠升碧</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男,1948年1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创作委员、陕西美中油画雕雕院研究员和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91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山水画展,获收藏奖;1995年作品获文化部社文司、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牡丹之选”画展,获优秀奖;1999年参加由文化教部中国文化艺术城、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世纪名家书画展,获世纪名家创作奖;同年参加由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在泰国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展,获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艺术履历</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横山里下来游击队》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p><p class="ql-block">1991年10月《黄土坡》参加第一界全国山水画展,获收藏奖。 1994年《金色的高原》入选全国第八届全国美展。</p><p class="ql-block">1996年加拿大国际美协《华夏之魂——长城颂,国际美术大展》获铜牌奖。</p><p class="ql-block">1999年《老井小曲》获《国画家》中国画家学术期刊编辑部、国画家学术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国画惠升碧老师在:2004年作品入选由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书画报等单位主板的“2005中国书画百杰”系列活动,并荣获“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1年被评为21实际具有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的中国100名人物画家。</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荣获:“2018中国当代最具创新书画家”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荣获:“中国书画传承艺术名家奖”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荣获:“中国当代最具特色书画家”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入编:“2021年CCTV中国艺坛榜样人物精品台历”。</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 王国征/文 </p><p class="ql-block"> 我在陕西省艺术馆组輔研究本省美术活动二十六年,尤其榆林延安是工作重点,与当地上世纪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好朋友。惠升碧是当年清涧县文化馆馆长,榆林市拔尖的国画家之一,我每到清涧必要找他,而他到西安也是我常客。为支持他成功,我在1993写了此篇介绍他艰辛耕耘的文章,出版于《炎黄花地》书中。至今,他已功成名就,成 果辉煌。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本月二十六日的上午时,他还向我微信点赞,而到下午就突然离世,令人扼腕悲伤。从此阴阳两隔,当年我写他的文章,也成了怀念他的祭文!现重发于众,望激励后人,也望有更多的朋友记住他。(2022年1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悼念与追思《陕北画家惠升碧》绪语</p><p class="ql-block">我在陕西省艺术馆组輔研究本省美术活动二十六年,尤其榆林延安是工作重点,与当地上世纪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好朋友。惠升碧是当年清涧县文化馆馆长,榆林市拔尖的国画家之一,我每到清涧必要找他,而他到西安也是我常客。为支持他成功,我在1993写了此篇介绍他艰辛耕耘的文章,出版于《炎黄花地》书中。至今,他已功成名就,成 果辉煌。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本月二十六日的上午时,他还向我微信点赞,而到下午就突然离世,令人扼腕悲伤。从此阴阳两隔,当年我写他的文章,也成了怀念他的祭文!现重发于众,望激励后人,也望有更多的朋友记住他。(2022年12月28日)</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陕北画家惠升碧》</p><p class="ql-block">陕北,是一块干巴巴的黄土地,然而,它又是一块深沉博大,包容万千,触人省悟,促人奋进的神奇土地。这里有黄河、黄陵、长城、延安,有星罗棋布,随处可寻的名胜遗迹与文化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壮丽史诗聚焦于此,半个世纪前开创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建立于此。古往今来,在这一片神圣的土地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p><p class="ql-block">在陕北的清涧县,昔日出过爱国英雄韩世忠,当代出过文学俊杰路遥,而有一位在中国画坛上的默默耕耘者,外界也许不知道。他为歌颂陕北奉献了青春,奉献着人生,"观苍穹之万变,守自我之独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不止,追求不息,脚后留下了绵绵延伸的花果,辉丽着山山峁峁,绽露显现着陕北赤子的情怀。他就是清润县的回乡画家惠升碧。</p><p class="ql-block">惠升碧1948年出生,自幼喜欢美术,196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专部,毕业后怀着对陕北的特殊感情,回本县从事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工作,同时开始了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漫长里程。</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过去,美术大师徐悲鸿看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美术作品后曾说过,将来的新美术将从这里起头。这种新美术,就是源于生活,结合时代的美术。惠升碧自觉继承延安美术的光荣传统,坚持将深入生活作为美术创作的基本功。20多年来,他不断深入到陕北的最基层,走遍所在榆林地区的每一个县,仅黄河边上就连续下去20多次。他下乡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步行,从山沟到平川,从乡镇到农村,挨家挨户走访,爬山涉水地拍照、画速写。有一回沿黄河岸写生时,一连徒步走了35天。别人说他是苦行僧,他却感到自得其乐。他说不这样就不能加深认识陕北,获取不了新鲜感受,得不到珍贵的第一手创作素材。他自称自己是漫游陕北的"游画</p><p class="ql-block">家",对陕北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钟情。</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为了在创作中找到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他广泛学习各家之长,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中国画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他都进行研究,国外的绘画他同样留心借鉴,从传统到现代,对各种风格都进行对比、分析。除了绘画,他还不断在画外,特别在提高自己艺术理论水平上下功夫,个人购买收藏的诗词、美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书籍上千册,随时钻硏学习。他认为没有艺术理论的画家是很难立得住的。</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将生活中的写生、速写稿与所拍的照片,提炼成有价值的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别人很难看见,本人也很难说清,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间付出的艰辛,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同作品表现的如何,大多是成正比例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不负苦心人"。惠升碧严肃对待自己的每一幅创作,20多年的艺术实践,经历了无数次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落幅效果的废与留,在黄土地深处的小城寂寞中,一个人自作自思,没有假日,没有星期天,孜孜不倦,笔耕墨耘。平时要想与同行商量,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往往需相隔一年半载,把作品拿到省城去,找到朋友、同学、老师,才能求教切磋一次,然后又悄悄将作品拿回去,在小城中继续独自反思探索。</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艰难自得力,丹青不随波","梅花香自苦寒来"。惠升碧循着一条苦学派之道,历年来创作出了大批植根于黄土地的优秀中国画作品,硕果累累。有《大壑》、《绿荫》、《点豆豆》等八幅画参加了"大漠画展",《山妹》、《巍巍大河壁》、《黄土坡》等多幅画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陕西省美展"等画展,受到各界的好评;有《清涧》、《三北新长城》等六幅作品,分别在"建国四十周年省美展"、"西北林业美展"、"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等省级以上展览中获奖;还有不少作品由《美术》杂志、《中华掇英万人大画册》等刊物与专集中发表出版,被山东诸地正式收藏等。他的成果引人注目,因而他被当地美术界推举为榆林地区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与艺术主张,清楚了自己的追求目标。他说:石鲁、赵望云在表现陕北的宏观方面,开拓了新貌,作出了成绩。假如能在古朴、浑厚中见到灵秀,而这种灵秀不同于江南,也不同于方济众,既有苍茫之气,又有风情味的甜润,这是自己的追求。自己愿在中国画笔墨基础上,把西画的感觉与传统的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深入具体的刻划,而不是简单的表露,这样也许可以走出新路。他对自己的成果远不满足,认为:陕北是一片热土,许多大师名家已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了艺术的新生,再想有所发现必须更深入地体验,长期生活在这里。这一点我优于他人,我以陕北人特有的情感观察表现陕北,力求有独特的建树。陕北的黄土地与黄河的那种最使人迷恋的东西,还在自己作品中表现得不那么充分,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使人醒悟的民族精神等待着去开掘,探索将是永远的事。</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陕北画派在全国画坛是有影响的一支,惠升碧以自己的实践,成为其中自觉而杰出的一员。他的艺术扎根于发祥我们民族的黄土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期望,将会更加根深叶茂。</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五月四日</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p> <p class="ql-block">画家王国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悼念与追思《陕北画家惠升碧》绪语</p><p class="ql-block">我在陕西省艺术馆组輔研究本省美术活动二十六年,尤其榆林延安是工作重点,与当地上世纪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好朋友。惠升碧是当年清涧县文化馆馆长,榆林市拔尖的国画家之一,我每到清涧必要找他,而他到西安也是我常客。为支持他成功,我在1993写了此篇介绍他艰辛耕耘的文章,出版于《炎黄花地》书中。至今,他已功成名就,成 果辉煌。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本月二十六日的上午时,他还向我微信点赞,而到下午就突然离世,令人扼腕悲伤。从此阴阳两隔,当年我写他的文章,也成了怀念他的祭文!现重发于众,望激励后人,也望有更多的朋友记住他。(2022年12月28日)</p><p class="ql-block">《陕北画家惠升碧》</p><p class="ql-block">陕北,是一块干巴巴的黄土地,然而,它又是一块深沉博大,包容万千,触人省悟,促人奋进的神奇土地。这里有黄河、黄陵、长城、延安,有星罗棋布,随处可寻的名胜遗迹与文化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壮丽史诗聚焦于此,半个世纪前开创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建立于此。古往今来,在这一片神圣的土地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p><p class="ql-block">在陕北的清涧县,昔日出过爱国英雄韩世忠,当代出过文学俊杰路遥,而有一位在中国画坛上的默默耕耘者,外界也许不知道。他为歌颂陕北奉献了青春,奉献着人生,"观苍穹之万变,守自我之独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不止,追求不息,脚后留下了绵绵延伸的花果,辉丽着山山峁峁,绽露显现着陕北赤子的情怀。他就是清润县的回乡画家惠升碧。</p><p class="ql-block">惠升碧1948年出生,自幼喜欢美术,196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专部,毕业后怀着对陕北的特殊感情,回本县从事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工作,同时开始了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漫长里程。</p><p class="ql-block">过去,美术大师徐悲鸿看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美术作品后曾说过,将来的新美术将从这里起头。这种新美术,就是源于生活,结合时代的美术。惠升碧自觉继承延安美术的光荣传统,坚持将深入生活作为美术创作的基本功。20多年来,他不断深入到陕北的最基层,走遍所在榆林地区的每一个县,仅黄河边上就连续下去20多次。他下乡时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步行,从山沟到平川,从乡镇到农村,挨家挨户走访,爬山涉水地拍照、画速写。有一回沿黄河岸写生时,一连徒步走了35天。别人说他是苦行僧,他却感到自得其乐。他说不这样就不能加深认识陕北,获取不了新鲜感受,得不到珍贵的第一手创作素材。他自称自己是漫游陕北的"游画</p><p class="ql-block">家",对陕北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钟情。</p><p class="ql-block">为了在创作中找到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他广泛学习各家之长,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中国画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他都进行研究,国外的绘画他同样留心借鉴,从传统到现代,对各种风格都进行对比、分析。除了绘画,他还不断在画外,特别在提高自己艺术理论水平上下功夫,个人购买收藏的诗词、美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书籍上千册,随时钻硏学习。他认为没有艺术理论的画家是很难立得住的。</p><p class="ql-block">将生活中的写生、速写稿与所拍的照片,提炼成有价值的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别人很难看见,本人也很难说清,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间付出的艰辛,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同作品表现的如何,大多是成正比例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不负苦心人"。惠升碧严肃对待自己的每一幅创作,20多年的艺术实践,经历了无数次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落幅效果的废与留,在黄土地深处的小城寂寞中,一个人自作自思,没有假日,没有星期天,孜孜不倦,笔耕墨耘。平时要想与同行商量,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往往需相隔一年半载,把作品拿到省城去,找到朋友、同学、老师,才能求教切磋一次,然后又悄悄将作品拿回去,在小城中继续独自反思探索。</p><p class="ql-block">"艰难自得力,丹青不随波","梅花香自苦寒来"。惠升碧循着一条苦学派之道,历年来创作出了大批植根于黄土地的优秀中国画作品,硕果累累。有《大壑》、《绿荫》、《点豆豆》等八幅画参加了"大漠画展",《山妹》、《巍巍大河壁》、《黄土坡》等多幅画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陕西省美展"等画展,受到各界的好评;有《清涧》、《三北新长城》等六幅作品,分别在"建国四十周年省美展"、"西北林业美展"、"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等省级以上展览中获奖;还有不少作品由《美术》杂志、《中华掇英万人大画册》等刊物与专集中发表出版,被山东诸地正式收藏等。他的成果引人注目,因而他被当地美术界推举为榆林地区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p><p class="ql-block">他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与艺术主张,清楚了自己的追求目标。他说:石鲁、赵望云在表现陕北的宏观方面,开拓了新貌,作出了成绩。假如能在古朴、浑厚中见到灵秀,而这种灵秀不同于江南,也不同于方济众,既有苍茫之气,又有风情味的甜润,这是自己的追求。自己愿在中国画笔墨基础上,把西画的感觉与传统的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深入具体的刻划,而不是简单的表露,这样也许可以走出新路。他对自己的成果远不满足,认为:陕北是一片热土,许多大师名家已在这块土地上寻找到了艺术的新生,再想有所发现必须更深入地体验,长期生活在这里。这一点我优于他人,我以陕北人特有的情感观察表现陕北,力求有独特的建树。陕北的黄土地与黄河的那种最使人迷恋的东西,还在自己作品中表现得不那么充分,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使人醒悟的民族精神等待着去开掘,探索将是永远的事。</p><p class="ql-block">陕北画派在全国画坛是有影响的一支,惠升碧以自己的实践,成为其中自觉而杰出的一员。他的艺术扎根于发祥我们民族的黄土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期望,将会更加根深叶茂。</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三年五月四日</p><p class="ql-block">画家王国征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国征,1944年8月出生於陕西省神木市,1969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研究员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导师,陕西美中油画雕塑院院长、美中西部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p><p class="ql-block"> 一长期从事陕西省美术指导与研究工作,受文化部与陕西省奖励9次。出版个人专著与编撰电视专题10余部,多次获陕西省编撰成果奖。历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杂志、《中国美朮报》《美朮报》﹑《收藏天地》﹑《国际日报》(美)、《侨报》(美)等各大传媒发表美术作品上千次,发表美术论文100余篇。2003年担任国家艺术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和巴黎中国文化年走进中国国家展览的内容负责人,是1999年中国政府社文最高奖群星奖的获得者,也是陕西省最具影响力人物奖的获得者。</p><p class="ql-block"> 长期坚持革命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的油画创作、作品与民族共进、为生活传神,功力深厚、意境独特。先后在第六届全国美展、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1992年中国油画艺术展、1993年全国群星美术大展、1996年长城颂国际美朮大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9全国群星奖获奖作品展、2001年建党8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全国美术大展展出,近年又应邀为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完成了重大历史题材油画《瓦窑堡会议》与《伟大的会见》等作品的创作。著名文学艺朮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高度评价说,“王国征的油画填补了历史画空白,运用严谨缜密的艺术构思、卓越非凡的造型功力、精湛到位的艺术表现、朴素感人的形象塑造,展现出光辉的革命历史场景”。画作历年在国内外美术大展中30余次获奖,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与联展9次,为弘扬民族艺术、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惠老师现场给我画的小画</p> <p class="ql-block">与惠老师在白鹿原摘柿子</p> <p class="ql-block">惠升碧国画欣赏</p> <p class="ql-block">感谢光临!感謝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