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没读过多少书,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学历。手上最高的学历证书是三水白坭中学的初中毕业证。</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考完初中毕业试连中考都没机会参加,便回家当了一名织布女工。而做一名美术工作者、当一名作家,从此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p><p class="ql-block"> 后来不少同学考上大学,而我却终日面对隆隆织布声,除了遗憾更多的是心痛——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的织女?我不甘心却又无奈,唯有将所有“希望”放在工厂订阅的几份报刊上,这是我离开校园后唯一可以接触的文字。而其中一份报刊《佛山日报》的文艺版到了我手后便变得千疮百孔,因为文艺版面有不少本土名家的文章让辍学的我爱不释手,最后剪下来成为囊中之物,后来我又疯狂的购买《佛山文艺》、《江门文艺》、《青年》等杂志。织布四年来但凡与文学有关书籍杂志报刊,我都如饥似渴的去阅读,或许这就是失学的后遗症——从另一个方式去学习。</p><p class="ql-block"> 1995年夏天,我结束了四年半的织布生涯,在禅城当了一名绘图员,业余写一下日记与散文。因为办公室里每天依然有一份新鲜的《佛山日报》,一时心血来潮,我向编辑部投了几篇散文与诗歌。</p><p class="ql-block"> 1996年元月,我回到南海西樵工作,每天生活在理学名山脚下,下班将自己扔入山中,脚下的一山一水都给了我不少灵感。我的散文与诗歌陆续在《佛山日报》发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同年中,在西樵中学就读的表妹给我一份她们学校的校刊《凤地文学》,她叫我有兴趣的可以投稿。我的稿件寄出半个月后,《凤地文学》的编辑谢建霖老师拿着报刊根据地址找到我的工作单位。算起来,谢建霖老师是第一带我入南海文学阵地的人。还记得谢老师的一句话:文章写的不错,如有兴趣的可推荐我加入西樵文学协会。临走的时候,谢老师给了我一份《西樵文艺》报,并留下投稿地址。</p><p class="ql-block"> 而同年我姐也送我一本她们单位——龙光集团的文学刊物《七彩虹》,当时龙光集团的文学活动搞的如火如荼,《七彩虹》是该集团文学爱好者的发表阵地,作者水平都不错。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将平时写的拙文分别投到《西樵文艺》及《七彩虹》。因为我不是龙光集团的员工,投《七彩虹》的稿全部用笔名:雨尘,以至于后来文章发表后编辑无法联系到作者本人,成为后来与文友间的一段笑话。 同年岁未,《七彩虹》发动文学爱好者参加中山市举办的打工征文,我投的散文《人生勇于自信》侥幸获得了优秀奖。</p><p class="ql-block"> 1998年秋,在《西樵文艺》发表了几篇文章后,我加入了西樵文学协会。这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大家庭。协会经常邀请一些名家来讲课,也经常组织会员参加采风活动。那几年因为身边浓浓的文学氛围,我如开了窍般灵感不绝,散文、诗歌陆续在《佛山日报》《南海文艺》发表,并多次获得西樵优秀文艺工作者奖项。2003年,我有幸加入了南海作家协会,成为南海作协大家庭的一员,作品也被收录入《南海浪花——南海文艺十年美文精选》、《南海文华》《南海文艺散文诗歌集》等南海作协会员集。</p><p class="ql-block"> 2014年西樵文联换届选举,承蒙抬爱而有幸担任西樵文学协会秘书长一职,我放下数年的笔又重新拾了起来。西樵文学协会依然团结友爱,奋进向上。在陈旺弟会长的带领下,会员们成绩斐然。是他们积极向上的创作精神让我也重新唤发了朝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肩上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2015年冬天,南海区文艺刊物交流会在里水红船举行,会议中有幸认识到何百源老师,我是多年的“何粉”,早在90年代就拜读过何老师不少作品并珍藏至今。在后来的岁月里,何老师无私的为西樵文学协会提供各种帮助,更热心为我的拙作点评、修改、指导。何老师是我文学路上遇到的良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因为南海作协搭建的舞台,我的文章也陆续散见于《羊城晚报》《珠江时报》《文化参考报》《佛山文艺》等报刊,并偶有获奖。</p><p class="ql-block"> 2019年南海散文诗学会成立,我有幸成为散文诗学会的会员。学会不仅组织会员到油岭古寨采风活动,更邀请广东散文诗学会的前辈为会员授课,让会员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而我写的散文诗也多次得到蓝子华会长的提点,让初接触散文诗的我水平得以进步。作品也多次发表在《文化参考报》《佛山文艺》,及入选《金秋南海》散文诗朗诵会,还侥幸获得几个小奖。从未写过散文诗的我在散文诗学会在这方阵地里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p><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加入了佛山作家协会。散文《醉在丽江》、散文诗《久违的蓝》《樵岭初夏》有幸收录入《佛山韵律丛书》。这套丛书是对佛山文艺工作者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文艺工作者最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我在南海这块热土生活、工作了近30年。掐指算来加入南海作协也有20个春秋。这些年来,感恩南海作协这一方文化热土,更感恩文学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们,是他们多年来给予我帮助与鼓励,我才有今天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做一个美术工作者,当一名作家。曾经对一个“初中鸡”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如今,却在文学之城——南海,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