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周五,上午阴转雨。 又是起了个大早,在环岛游期间,除了伦敦的一周有睡几天懒觉,其它时间都是大清早起床开车出发赶行程,习惯下来其实也还好,早起的鸟儿看的风景多。 清晨酒店阳台外的跑马场<div> 约克这个酒店真心不错,室内空间宽裕,装修和陈设都OK,庆幸当时在这里订了两晚。</div> <div>清晨来一把新鲜的当地草莓</div> 昨天在约克古城逛肉铺街集市的时候,在当地农民那买的草莓。此前在北上苏格兰期间我们也在北部不同的城市买过各种各样的小水果,例如草莓和小番茄这种,都非常的好吃(和国内估计还是没法比,但比美国的实在好太多了!在这里严重吐槽一下德州的草莓,吃十盒草莓能碰上甜草莓的几率基本小于30%,没啥味道稍微还能吃出一点甜已经是恩赐,求神拜佛不要吃到酸的,不然都得老叶自己啃完全部)。 早餐后酒店check out,离开约克前,我们先前往这个酒店阳台上遥望了两天的约克跑马场。因为去年刚好做了一个跑马场的规划设计,偶然发现下榻酒店旁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跑马场,也是缘分使然,这么好的调研机会当然不放过!<div><br></div> 约克马场平面图(官网下载)<div> 中间一条是赛道(接近终点冲刺的地方),外围是Grandstand(观众席区)和后勤工作区,跑道包围一圈在中间的是内场,是赛事VIP帐篷和站票观赛区。</div> 亚欧古时代的马文化和游牧文明对整个亚欧文明及语言的传播与交融,都有非常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英国跑马运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而约克的这个跑马场,更是有着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且它的Grand Stand(观众席)建筑更是马场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div><br></div> 约克跑马场上的Grandstand(观众区)<div><br><div> 约克马场在1756年时就有了第一栋永久性的马场建筑,并成为了整个18世纪赛事场馆争相模仿的典范。Paul Roberts & Isabelle Tayler在他们2013年出版的《Racecourse Architecture(跑马场建筑设计)》一书中就对这个建筑有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它对当时甚至是现代体育场馆建筑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原文:“This was not merely York’s first grandstand, nor was it only the first grandstand of any Thoroughbred racecourse, but – in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building type – it was the first grandstand of any sporting venue anywhere in the world.”)——即使说约克马场是约克的另一座重要的历史地标也不为过。<br><div><br></div></div></div> 1912年约克老照片(官网下载) 马场赛道,一般由正式赛道和旁边的辅道构成。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第二天周末就有赛事,此时赛道的草皮正在维护中。<div><br><div><font color="#9b9b9b"> 叨点有意思的题外话:前段时间听弗吉尼亚大学一位建筑系教授关于建筑与城市历史的系列讲座,其中就有一节关于汉代的大宛马对汉文化、中国少数民族的交融和汉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我国汉代以前中原地区的马,基本上是来自蒙古的蒙古马,矮萌矮萌的,这点可以从出土文物的石刻画像、陪葬品以及雕塑中马的形象可以看出。<br> 汉代与匈奴的战争让汉武帝感觉到中原的马和匈奴的马之前的差异,特别是汗血宝马的出现,更让汉武帝觉得要与匈奴抗争,战马的品种必须改良,于是有了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盟月氏以抗匈奴。而张骞前往大宛后,于公元前125年回到长安,为汉武帝提供大量情报资料的同时,建议与乌孙联盟,从而获得大量好马。公元前101年,汉军二次大宛之战围攻大宛王都贵山城(今塔吉吉斯坦境内),打了胜仗,签订《中城之盟》,从而获得了3000匹汗血宝马,中原马品种从此得以改良(汉代后期出土的文物里,马的形象也终于高大矫健起来,与当时的西域马的形象并无太大差别。当然我也很喜欢萌萌的蒙古马!)。</font><br></div></div> 约克马场每年从5月中一直到10月中,都是最活跃的季节,大部分的赛事和活动也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跑马赛事门票从十几磅(临时入场的站票)到几十磅(Grand Stand座位票)、100+英镑(近赛道和餐饮娱乐设施的好座位)不等,能满足不同收入的人群前来观赛,难怪一年到头,每场赛事都那么爆满,不仅观众席挤爆了人,连赛道两侧的草坪上,也都站满了人。<div>约克马场官网: <a href="https://www.yorkracecourse.co.uk/home.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网页链接</a></div><div>https://www.yorkracecourse.co.uk/home.html</div> 约克马场在举行英国皇家埃斯科赛马会时的盛况(官网图片) 从马场出来,我们的约克之行就彻底结束了,开车上路,中间停下来加了个油,老叶顺便拍了一下当地油价(当时的油价真贵啊!2022年的油价,真是如同过山车一般,由于俄乌,欧美的油价突然一下子比疫情期间贵了将近两倍,好在后来又降了下去)。<div> 下一站,剑桥,也是我们英国之行的最后一站。<br></div> 我们是在剑桥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车库里停的车,停车费比起前面开车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贵,然而在大学区附近,已经算是价格还可以的了。 从购物中心出来,穿过商场前面的狮子广场Lion Yard,再往前走过几个街区,就到剑桥了。 狮子广场前的景观和雕塑 去往剑桥一路上的街景,有不少有意思的小店铺 这家店,竟然在店面橱窗上挂了个牌,写着“小红书推荐热门小店”,小红书的影响力竟然已经这么厉害了! 网上下载的一张剑桥大学的旅游地图,各大学院景区一目了然 这是网上推荐的剑桥大学(康桥)参观主路线,主要的必看景点都集中在这条国王大街+三一大街上——国王学院有最不能错过的礼拜堂,三一学院前有当年牛顿思考被苹果砸了得出地心引力的那颗苹果树,而著名的康河,则安静且缓缓的流淌在这些学院的身后,如果你错过了威尼斯的贡多拉,那么康河撑蒿,你一定不能错过(没错,我们就是去了威尼斯但拒绝了坐贡多拉的人,所以,泛舟康河我们当然没有错过)。 沿着小街一直走到尽头,就是国王学院前的国王大街,前面就是国王学院。 国王学院前大街街角对面,是著名的圣体钟Corpus Christi Clock(必打卡)。<div><div><font color="#9b9b9b"> 这个钟由约翰·C·泰勒构思和资助,2008年9月19日,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为其揭幕,被《时代周刊》列为2008年最佳发明之一。圣体钟的钟面是24克拉镀金不锈钢圆盘,直径约1.5米(4.9英尺)。它没有指针和数字,而是通过蓝色发光二极管显示时间。时钟下面铭文为拉丁文的约翰一书2章17节: mundus transit et concupiscentia eius(“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font></div><font color="#9b9b9b"> 这个时钟融合了现代和古典的设计;是对生死和时间的致敬。它的外形是一个类似蚱蜢的金属雕塑,叫做Chronophage,意思是“时间吞噬者”。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它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提醒观众:时间必然流逝。</font></div> 国王学院正门<div> 疫情期间基于安全考虑,国王学院除了礼拜堂以外其它区域游客不能进入(事实上剑桥很多学院出于疫情考虑都取消了对外参观开放,虽然损失了旅游带来的盈利,但也保障了在校学生的安全)。</div> 国王学院正门全景照 还好礼拜堂还开放(估计也是最近的事情),国王学院我们重点参观的也是这个建筑,因此速度在学院门口买了票,跟着队伍入内参观。 学院门口还贴着一张学院的地图,把整个学院都细致刻画了出来,还蛮贴心的 国王学院中庭大草坪<div> 进门后正对着的就是国王学院的中庭,学院的主要建筑沿中庭四周围合布置,中央一片大草坪。左边和正面的建筑是学院的教学楼,疫情期间只允许本校师生出入,而右手边的礼拜堂,则是唯一开放参观的建筑,也是国王学院乃至剑桥最负盛名的建筑瑰宝之一。</div> 国王学院礼拜堂侧面 国王学院的院墙,外面就是国王大街 中央草坪左侧教学楼 礼拜堂外立面的雕花细部 进入国王礼拜堂,头顶就是它最著名绚烂的拱顶天花(拱顶的这种结构又名"扇拱",外形类似一把把撑开的宫廷扇子,极富装饰性效果,而在结构上的作用非常轻微,是英国垂直式哥特风格的一大特色)。 礼拜堂大厅全景 两道相交的扇拱之下,是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窗和雕花装饰繁复的拱门 彩色玻璃窗下的石刻拱门雕饰及拱门后面的小室 花窗与拱门 每个小拱门进去,又是一间独立的小室 独立小室上的天花,是同款的小型扇拱,与外面大厅顶上的天花形式相呼应。 每间祈祷室内部都不一样 国王学院礼拜堂是亨利六世在1446年下令建造的,耗时80年完成,是剑桥古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中世纪晚期英国建筑的重要典范。 礼拜堂的平面极其简单,为典型的英国垂直式哥特建筑的矩形平面,外部没有十字形的耳堂和侧廊,内部中厅、唱诗厅和圣坛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空间区别。礼拜堂的扇形拱顶以22座扶壁支撑,四面墙壁的每一面上约有2/3的区域安装有彩色玻璃,几乎填满了扶壁间的所有空间。 唱诗厅与中厅的交界,扇拱在其上方延续到圣坛尽端 室内墙壁拱门上的雕饰 石墙上的雕刻 拱门细部 门上古老的锁孔 唱诗厅入口门廊上方 唱诗厅入口门廊 门廊上的木刻雕饰 唱诗厅 唱诗厅及入口门廊全景 唱诗厅坐席区细部 唱诗厅与前方圣坛 小鸡合照来一张 简洁大方的圣坛 唱诗厅旁的拱门细部 从唱诗厅旁的拱门进去,又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小进深的房间十分敞亮 房间彩色玻璃的细部 小房间是不同的祈祷室和纪念堂,当然也有不少作为展览陈列之用,比如其中一间内就摆放了国王学院最初规划的模型。 这是另一间介绍相关历史的房间,有张家族图列出了英国国王的家谱。 有房间专门介绍国王礼拜堂的相关建筑和结构知识,比如这张图上就清晰的说明了天花扇拱的结构和几何构图,以及它和扶壁之间的结构搭接。还有的房间则陈列了不少橱窗,图文并茂的介绍礼拜堂中每一扇彩色玻璃窗背后的故事。 房间内陈列的国王礼拜堂结构模型 非常细致的展现了拱顶的构造和不同结构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拱顶内部的构造,还放了个小人说明拱顶与屋顶之间的阁楼可以上人。 从礼拜堂出来,可以沿着礼拜堂继续往学院的“后院”通向康河的区域走。 而学院的其它教学楼,道路前都设了路障,只允许本校师生出入。 通往学院后院的小道,小路右侧长满了形态非常妖娆的植物 国王学院草坪上也盛开着各色野花 沿着小道往前走,前面就是康河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康河 剑桥(Cambridge),又名康桥,是音译与意译合成的地名,就是剑(康)河之桥的意思。这里确有一条康河,在市内兜了一个弧形大圈向东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许多桥梁,所以把这个城市命名为剑桥。剑桥与牛津一样,是座令人神往的传统大学城(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div><br><div><font color="#9b9b9b"> 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最早是由一批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建立的。亨利三世国王在1231年授予剑桥教学垄断权。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齐名为英国的两所最优秀的大学,被合称为“Oxbridge”。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81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剑桥大学还是英国的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font><br></div></div> 此时的康河一片宁静,河上时不时看到小船从桥下经过,船上的撑蒿人悠闲自在,也并无沿途吆喝揽客的意图,和威尼斯河上四处吆喝、放声唱歌的热情奔放的贡多拉船夫相比,更显著名大学学府的底蕴和文气。 从康河回望国王学院 桥上留影 康河(River Cam)优雅而宁静,曲折蜿蜒的小河,两岸杨柳垂丝、芳草萋萋,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是剑桥(康桥)得名的由来,也是剑桥的象征。岸边尽是剑桥大学校园的华丽建筑,即后园景观(the College Backs),所以在当地租船漂流时,船主会问“Granta or Colleges?”。来剑桥一定要撑篙游览,漂流于康河之上饱览两岸风光。 从国王学院对出来的小桥上过桥到对岸,下一刻,竟然让我们无意中偶遇了著名的徐志摩石碑! 徐志摩石碑上刻的正是他最广为流传的《再别康桥》之中的诗句,据说就因为这块石碑,吸引了无数中国游人慕名前来参观,一度因为参观者甚众使得剑桥大学不堪重负,还曾有人提出要因此增加收费的提议。 从国王学院出来,天已经下起了小雨,雨势还有增大的趋势,正好看到街对面建于1478年的大圣玛丽亚教堂(The Great St. Mary's Church),赶紧进教堂避避雨,顺道参观一二,毕竟这里曾是剑桥的执政中心。 时值中午时分,国王大街上到处是各个学院穿着学位服举行毕业典礼的学生,学生与家长在各自学院的门口排起了长队,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了。<div> 后来我们听撑蒿的小伙子告诉我们,因为疫情的原因,过去的两年多剑桥都没举办过毕业典礼,今年是疫情以来第一次举办,不仅有今年毕业的学生,连过去两年没参加毕业典礼的已毕业校友,都被邀请回来共同参加毕业典礼,弥补缺失的仪式,因此今年的剑桥毕业典礼参加的学生人数达到了高峰。</div> 国王大街的路边上还有剑桥大学的规划模型 国王大街上各学院 各学院门前排队入内的毕业生 路遇剑桥大学最古老的书店,店中销售的书出自于世界上最古老的出版商。进店避雨,参观这最古老书店的同时,买了不少剑桥纪念品和好看的明信片。 国王大街继续往前走,就是著名的三一大街。雨势渐大,但仍然浇不灭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那团火热。 三一大街街景随拍 三一大街街景随拍 三一大街街景随拍,一旁的巷道看着也很有趣 大街两边的商铺 三一大街街景 三一大街街景 从三一大街一侧看到的三一学院教学楼<div><br><div> 三一大街上最著名的学院,当数这座三一学院了,连大街都以它命名。然而因为疫情影响,暂时停止对外开放。<br><div> 三一学院是剑桥规模最大、拥有最宽阔庭院、财力最雄厚的学院,有180名教师和1000名学生,这里也是获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学院,一共有32名诺奖获得者,另外还有5位菲尔斯奖获得者,以及这里出过6位英国首相,也有很多皇家成员在这里毕业,比如查尔斯王子。说起著名校友,最有名的当属牛顿,另外还有诗人拜伦、丁尼生、哲学家培根等。<br></div></div></div> 牛顿的苹果树就位于三一学院的门口(还好不用进门才能看到),传说中牛顿在此被一颗苹果砸到,从而万有引力定律诞生了,不过这棵树并不是牛顿树本树,而是其后代,最初的树据说被移植到了牛顿的家乡林肯郡。 三一大街上另一座引人注目的学院,就是这圣约翰学院了。它是剑桥的第二大学院,建于1511年,一共有11个庭院,是剑桥以及牛津大学所有学院里庭院最多的学院。圣约翰最有名的景点应该就是叹息桥,建于1831年,相传考试期间,学生走过这座拱桥,担心考试而发出长长的叹息之声,故起名叹息桥。 <div>圣约翰学院的学院大门(精雕细刻极尽奢华,可惜因为疫情原因同样不对外开放)</div> 学院大门两边的雕塑 圣约翰学院沿街立面 沿三一大街继续往前走,尽头便是这圆顶教堂了,特色便是顶上这浑圆的坡屋顶,它是12世纪的石砌教堂建筑,是现在英格兰内还持续使用的4座中世纪圆顶教堂之一。<div><br></div><div>走完了景点最集中的大街,接下来就是剑桥必打卡项目——康桥撑蒿了!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