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富贵终老,只要,平安就好

快乐的山里人(廖新福)

<p class="ql-block"> 作者: 廖新福</p> <p class="ql-block">  疫情肆虐的今天,才真正理解小时候,为什么总听老人们把“平安”挂在嘴边。</p><p class="ql-block"> 每逢年节,家里祀祖羮饭,香烛点起来时,老人就把孩子们拉到祭桌前,和父母一起跪拜祖宗大人,聆听着大人念叨,“祖宗大人保佑我们孩子乖一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p><p class="ql-block"> 生活拮据的年代求平安,日子富裕些了还是求平安,总之,不管什么时候,所求,都只是一份平安。</p><p class="ql-block"> 直到如今,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这一份有点“拙扑”的祈愿。越经历的多,看的多,走的远,越能看清,很多时候,人生的起伏无常是常态,那些真正挂念你的人,也早早深知,自己能帮到的并不多,即便如此,他们也希望在起伏颠簸的人生路上,起码还有那么一股无名的力量在最深的黑暗里托住你,就为这,成了他们一辈子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父辈们一生只祈平安,便再没有更多奢望了,如此,他们就心甘情愿在原地知足感恩,年年岁岁,拜了再拜,只要平安就好。</p> <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放开后,常有一种几乎接近生理上的反应。无论是看朋友圈的有人说,地铁里、火车上的咳嗽声,已经变成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知肚明的默契,或是看别人记录的各个医院里发热门诊的状况,再或是读到医院及医生的报道,不少高龄重病患者不断送往火葬场……每每看到这些,就会有一种真真实实的苦涩之味从肚子里一点一点渗出来。</p><p class="ql-block"> 瞬间,好像一下子领悟到——为什么说慈悲,终归还是悲。所谓大灾大难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和理解,安慰和互助,就好像是人的本性归位了,真实的反应就是人的慈悲。慈悲来源于苦难,人们在苦难中明白——平安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我,彻底懂得了小时候被父辈拉到祖宗面前“求平安”的心念了。正如目前的我,宅在家里,时逢腊月,虽然没有祭桌,但我也在内心真真切切向祖宗祈愿,希望我的祖宗们也能保佑远方奔波的亲人及儿孙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p><p class="ql-block"> 年近古稀的我,体会最深的是,人这一辈子,真正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三两知己,爱人在侧,兄弟姐妹健康,儿孙平安,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已经是中上等的人生答卷了……</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还不能理解,如今却越发能感同身受。经历过社会历练之后,欲望被日复一日的琐碎洗刷之后,很多事看清了,很多事看淡了,也逐步懂得“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微甜,懂得在平静深处,体悟那一点淡淡的的欢喜。真的只要,平安就好。</p><p class="ql-block"> 就像社会上流传的那句话说的,有些人看你飞的高不高,远不远,但真正在意你的人,才会在乎你飞的累不累,是不是平安,是不是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近,常想起我十八岁当大队支部书记时,没出过县城的我这个农村娃,要去省城武汉办事,由于当时条件极差,加之交通不便,一生善良且信守道教的母亲,非常担心,把我拉到一边,郑重其事的告诉我,“出门在外一切都要忍让,如果遇到难事,就在心里默念,祖师爷保佑”。在我的家乡道教文化盛行,很多人一生信仰就是“祖师爷保佑”。</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天,我都清楚的记得母亲告诉我的那一刻,她的表情,那样郑重,那样真切。她一生信守道教,坚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行善积德,逢年过节总不忘面向武当山,香烛、纸钱的祈愿……所求,不过就是自己的家人和儿女在外遇上灾难和病痛,祖师爷能够帮帮他们。</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会心酸,为了不负父母之愿,更要珍惜此生的平安,珍惜此时此刻家人们的康健,珍惜心里还有一份盼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愿全天下所有的家庭,家人都团团圆圆,齐齐整整围坐着,看庭院中的花渐次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