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31日是我和老胡领证结婚40周年纪念日(红宝石婚)。回首往事,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经历过,沟沟坎坎的路我们并肩走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们共同尝过。如今的我们脸上身上都烙下了岁月的痕迹,可我们风雨同舟,共同向前的初心没有变。四十年的生活历练让我们的心智越来越成熟,相互之间越来越包容、体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像每年给对方过生日一样选购礼物,找喜欢的地方吃饭庆祝,今年多了一项到影楼拍照留念(补拍婚纱照),感觉还挺有仪式感的😀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总想要说点什么,有了这个想法后,记忆的碎片,逐渐的闪现在脑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红宝石婚纪念</span></p> 从相识到结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老胡相识于1977年内长山要塞区田径集训队,准备参加军区翌年的运动会。老胡是男队中矮个子之一,我是女队中高个子之一,那时候排队都是高个子在最前面,这样我的前面就是老胡了,所以尽管那个年代男女很少说话,因为隔的近,我对老胡印象还比较深,但是到集训结束,我们也没有说过几句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种种原因所致,比赛未能如期举行,集训结束,队员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单位,我的单位是驻扎在蓬莱的要塞区后勤部特务连总机班,老胡的单位是岛里的一个连队(当时我并不知道他的具体单位)。有一次我值班,在查找无人认领的信件包裹时,发现有我们集训队队员的,其中也有老胡的信件和包裹,但并不知道他的去向,我就在全要塞范围内逐个连队找我们集训队队员,最终都找到了,老胡也在其中,这样我们就联系上了,偶尔会打个电话。后来我上学提干分配到了部队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胡因为在岛里,购物等有些不方便,有时他会托我帮他买这买那,一来二往,我们就越来越熟悉开始了书信往来,对彼此慢慢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识四年后,也就是四十年前的今天,我乘船到岛里,老胡用自行车带着我去民政局结婚登记领证了,只是领证并没有休婚假,我就回到了单位。第二年的五一,我们开始休婚假,婚房是21平方米的两居室的房子,一间大的有15平方米,即是卧室又是客厅餐厅,另一间是4平方米的小炕屋,放一张小边桌,剩余的空间就是炕了,炕屋和大间屋的外面有一大约2平米的过道,有一水泥平台,下面放一煤炉通向里屋的炕,这样即可以烧水做饭,冬天又可以热炕取暖,房间里就会不冷。平台连接一水池,有自来水管,洗衣做饭等用水就靠它了。21平方米的房子不大,但很实用,布置好后也很温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向营房借来两张战士上下床的上铺(0.70米×2米)用各自发的两床军被(1.4米×2米)和四床褥子(0.7米×2米)拼接在一起,再在军被上缝上买来的缎子被面,也算是有两铺两盖了😀又从军需上要来了两个装被服的大纸箱子,装我们各自的服装。我俩的生活用品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了。不过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双方的家不是不给我们钱物,是我和老胡商量好,谁家的钱物也不要,因为我们觉得,双方的父母虽然都有工资,但我俩下面都还有弟弟妹妹,生活都不是很富裕,所以商量好不要家里钱物,也算是为弟妹做个榜样。后来我父亲和弟弟来探亲,发现我的小家什么也没有,不由分说就捎来了大立柜和写字台。简单准备完后,我和老胡带着俩人积攒的1200元钱,开始启程旅行结婚了,乘船从蓬莱→旅顺→上海→南京→武汉(我的外公外婆家)→安庆(老胡家)→南京,然后从南京乘火车回到济南(我父母家)再到蓬莱。上班后,向同事们分发了喜糖和喜烟,这就算完成了整个结婚休假程序。</span></p> 参加国庆阅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8月份(结婚后的当年),老胡考上军校去了石家庄,我们依然是两地分居。1984年4月接上级通知,老胡和他的192名同学(与当时的军事学院学员组成一个军官方队)去北京参加35周年国庆阅兵,住进了北京阅兵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阅兵前艰苦训练。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圆满的结果。记得很清楚,1984年10月1日的那一天,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早早守在了科里的电视机前,等待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国庆阅兵开始了,老胡所在的军事学院方队(第一方队)过来了,他和战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邓小平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尽管当时的电视很小,方队的整个画面也不大,但是我还是看到老胡了,他在军事学院方队的第四排左数第四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胡在北京阅兵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胡和他的同学们在阅兵村</span></p> 毕业前赴前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春天,老胡即将毕业,正在紧张备考, 突然学校接到总政总参“关于选调院校毕业学员到中越边境轮战部队代职见习的指示”通知,他们这一届有百名学员要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云南老山前线代职见习。很快,我接到上级让我去老胡学校探亲的通知(我当时理解是领导让家属去学校与上前线学员告别,前线危险,此次的见面也许是最后一次)。接通知后我立即赶到了学校,记得当时学校领导找我谈话,问我对让老胡去前线有什么想法(按照当时去前线的条件,老胡唯一的弟弟已在前线轮战,像这种情况,他可以不去前线的)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老胡要求去前线,我会支持鼓励他,如果学校不批准他去,我们会服从组织决定,总之,一切行动听指挥…”。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战前训练后,老胡与他的99名同学乘专列奔赴老山前线,我在车站为老胡送行,原本感情非常脆弱的我心里虽然很难受,但并没有像其他家属一样,哭的稀里哗啦!而是送给老胡一沓明信片,告诉他,“在前线没有时间写信,就填上你的名字寄回来,我就知道你还活着,不管你是什么情况,我都等着你回来…”。老胡的弟弟在前线轮战,家中是知道的,此时老胡再去前线,担心家中二老会受不了,我和老胡就商量好,每隔一段时间老胡就给家中写一封信(有时也会提前写好),把信寄给我,然后,我把外面的信封换掉,再寄回家,就这样瞒着家中亲人,直到老胡返回,才把实情告诉家里,其实我们的这个做法,早就被大姑姐怀疑了,因为信封及里面的内容尽管都是老胡的笔迹,但信封上的邮戳是骗不了人的。大姑姐虽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了,但为了老人的身心健康,也考虑到我们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也没有更多的质问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临战前的训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胡在前方,并没有发明信片回来,而是书信寄回,刚开始是一周一封,没几天就是5天一封,再后来就是隔一天一封,他告诉我,只要通讯员回内地,他都不会空缺发信,那时候,天天盼信,已成为我每天生活中的重要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胡在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按照要求老胡和他的同学们要轮流下连队蹲猫耳洞,当轮着老胡去连队蹲猫耳洞时,正巧在前线轮战的67军准备换防,老胡所在的团领导,让他继续在团里整理资料直到见习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个月后,老胡和他的98名同学(他的同学包新峰为掩护战友进猫耳洞,自己留在最后,被越军炮弹击中,牺牲在老山前线)结束见习,返回学校,紧接着毕业各自返回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包新峰烈士生前在军校时的留影</span></p> 结束两地分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春节前夕,老胡回到了要塞区,此时,正赶上部队精简整编,由原来的内长山要塞区(军级)改编为内长山守备师(师级)。老胡上学前在要塞区军务处,整编后留在军务科。整编后的要塞虽然是降级了,但管辖的范围没有变,工作量没有变,所以老胡的工作一直很忙。我仍在蓬莱工作,还是两地分居,那时的通讯没有现在发达,一般情况下都是靠书信联系。经过一年的申请调动,我终于在1986年底调进了岛里,被分配在船运大队两栖侦察队的加压舱工作,当了一名潜水军医,从此结束了婚后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1987年12月有了我们的女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解决了两地分居,但是老胡的工作很忙,尤其是老兵退伍新兵入伍时,连续几月不在家是很经常的事,我曾算过,一年365天,老胡有200多天在岛外,有2/3时间不在家。女儿出生后,开始是由一个16岁的小保姆看着,两岁半时进了机关幼儿园,来回都是自己走,好在幼儿园在大院内,离家不远,我有时工作也很忙,女儿放学后,就在回家路上的路牙子上坐着两眼望着我下班的路等我下班,因为有岗哨,倒也安全。有一次我在加班,女儿在路牙子上坐着,下班路过的首长看到了,投去同情心疼的目光,再见到我和我说起此事时,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我怎么能不心疼女儿呢,可是我的职业和工作性质有时是顾不上女儿的。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扁桃体化脓发炎高烧住院,女儿没人带,只好和我一起去医院,想到女儿已近4岁了,还没查过体,就想一起给她查一下体,结果一查:大叶肺炎,我被医院的医生护士好一顿的埋怨:你还干医呢!孩子这样了,都不知道,我当时也很内疚害怕,嘴上却说“她也不发烧,也没有明显咳嗽,哪里想到啊”没说的了,赶紧也住院消炎吧!就这样我看着女儿先打上吊瓶,我再回到五官科输上液,提着吊瓶回到女儿住的科和她一起输液。待老胡忙完工作进岛去医院看望时,我早已康复,女儿也要出院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潜水军医,很多时候我也忙,尤其是夏季潜水季节(7.8.9三个月),经常是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半夜也要去加班。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还要经常走出去学习开会。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地进修学习一个月,当时女儿十个多月,只有一个17岁的小保姆带着,待我学习结束回到家时女儿已经满地跑了。这种外出情况在当时是很正常的现象,直到女儿转学到姥姥家,我几乎是每年都要外出培训或开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老胡调到守备二团担任主管,在团里和在机关工作有所不同,在机关工作,事务性工作多,只要完成了自己分管的工作就好了,心理压力小,而在团里心里要时刻想着团里的事情,脑子里始终都要绷紧安全弦,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团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出现问题,心理压力大。所以老胡在团里的三年时间,几乎都是泡在团里,也很少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是我和老胡解决了两地分居,但仍然是聚少离多,因为我们是双军人,身份职业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只有服从安排,没有其他选择,然而我们也无怨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老胡就这样各忙各的工作,女儿就在我俩的大撒手下泼泼辣辣的长大了。</span></p> 外出执行任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8年的元旦刚过,老胡刚刚调到省军区教导大队工作,而我几乎同时接到上级调我去烟台参加保障全军特种兵集训的通知,一个电话,一纸命令,我们分别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我在烟台的芝罘岛与来自全军的100名特种兵一起早出晚归进行海训,准备参加1998年夏季在北京举行的“利剑98”表演。8月份集训队去北京进行合练,此时我完成了保障任务,回到原单位。在此期间,我已收到调往济南的调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老胡转业到地方工作,而我一直在部队工作至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老胡自从认识至今,没有太多的浪漫故事,平平淡淡,简简单单,都是军人,相互的工作性质都了解,所以工作繁忙,工作放在第一位,这都能理解。我们没有因为工作的事耽误家里的事而产生矛盾,这一点想起来真的很欣慰,女儿也没有因为我们照顾的不周而影响她的成长进步,她顺利的考上大学直至博士毕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想起和老胡结婚四十年来的共同生活,就像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很普通,我们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激烈的吵闹,更没有打骂,互相之间能够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一切都是平安静好。其实,我和老胡的性格差异还是很大的,我是“有话就说,有火就发,有怨就诉,有泪就流,有问题就得解决,活可以干,但气不能受”的性格。而老胡则是:有事都在心里,说话不考虑好不说,办事不考虑周全不做,凡事三思而后行是他的特点,性格属于稳重老练,有涵养(与我比较而言)的那种人。结婚四十年,他从来不会把不开心或在外受的委屈带回家里,我有时看他不说话会问他“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他从来都是“没有啊”仨字。平时我俩遇有矛盾或争执时,通常都是他在包容我,不和我计较,在这点上,我非常感激老胡,当然我也不会因为他对我的包容而变的更加任性,肆无忌惮。也许是受老胡的影响,也许是年龄大了,我的性格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变得不那么急躁了,遇事能沉住气了,凡事能换位思考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凡的夫妻,平凡的过,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但是亲情的感觉却是能深刻体会到的,我不会忘记,在我两次住院做手术的日子里,本来单位可以派人到医院照顾我的(两次手术都是公伤),可是老胡谢绝来人,他一人照顾我(后来二姐知道了执意过来照顾我,在这里,我非常感激我的二姐),没有更多的言语,做到的却是忙前跑后,无微不至。也不会忘记,每当我要去训练或外出,他都会早早起来悄悄把早饭做好,让我吃过饭后再出门…他为我做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这大概也是一种无言的爱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老胡现在都已退休在家休闲了,我俩的共同爱好就是出去旅游,除台湾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我俩退休后都报了老年大学,和老年朋友在一起学习交流,既学到了东西,交了朋友,又开阔了眼界,每一天都觉得很充实快乐,虽然我们都已六十多岁了,但在心理上,我们还并没有感觉老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年间风雨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夫妻共度甘与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盟海誓无须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凡日子认真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任凭风浪有多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心胸宽阔静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夕阳西下携手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伴到老共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的花期是俩人用心血浇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情的深浅是由生活实践检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庭的和谐是用尊重、包容、体谅、信任做铺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幸福的感觉是在五味杂陈中慢慢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附:周波老师阅《我俩的婚姻》读后感二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凡日子可鉴 星辰见证月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史佩珍《我俩的婚姻》读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周 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初夏,在邳州古运河畔,读到了史佩珍战友发来的纪实散文《我俩的婚姻》,如沐清风拂面,似咂岁月甘饴。风雨同舟,血脉相连,恋歌神怡。只要目睹,一口气不松读完,一点不为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说起婚姻,每个人都有经历;一提过日子,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可史佩珍与胡鹏的婚姻爱情,别有风味,熠熠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们从相识到结婚,从相知如镜,到爱心永驻,所有的生活可以说都有色彩,而这些平平淡淡的往事都在真实之上,都能从中觅出美的内蕴,四十年如一日,难能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写作自己的婚姻过程,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并非易事,具体到用散文来表达,自然都想追求一些广阔和深邃。在史佩珍笔下,她却能在日常生活的描摹中间,审察夫妻过日子的崇高与卑俗、美好与丑陋的真相,给人以真实可信的衷肠。她们的相识相知,原来都在平凡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找寻,一封信、一个包裹,就能寄托绵绵的相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们常说散文应该是美文,这是丝毫不错的,如果他(她)的文字平庸烦琐,大家就很难阅读下去。但到了史佩珍笔下,她匠心独运的用丈夫“参加国庆阅兵”来表述,就非同一般。庸庸众生,参加国庆阅兵有几人?描写语言的干净、流畅和充满文采,让你刮目相看。给这段婚姻生活添上了特别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真正的散文,应该是从心里涌出来的。这是因为纷繁和复杂的生活,美丽或蕴含着灾难的大自然现象,像温柔和暴烈的风,常常在拍打着多少敏感的心弦,使得作者抑止不住地震荡着情绪的波浪,想把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一股脑儿都倾诉出来。此时此刻,史佩珍用丈夫“毕业前奔赴前线”这个特别事件,来宣泄对丈夫的特别激情,让人荡气回肠。如此,就能够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和充满了独特个性的散文来。史佩珍战友做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婚姻的坚实程度如何?现实中会遇到多种磨难和考验。小到两地分居,大到生死离别。在史佩珍笔下都运用的恰到好处。比如,为丈夫赴前线壮行到车站送别的一幕,史佩珍就想到:好的结果,是丈夫某一天凯旋;坏的结果,有可能自己成为寡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旷野的绿叶丛中,人们可以想象,能从叶面上撷起露珠摊在手里的情景。而此刻送别的眼泪与清澈的露珠,出于自然而又将意象的联想重叠在一起,是否能够形成略为丰盈的意韵?史佩珍又做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吴越春秋》中曾记载过一位渔夫,催促逃亡中的伍子胥渡江时这样歌唱道:“日以夕兮,予以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几十年前背诵它时,我就深深地镌刻在心里了。以鄙人今天71的年岁来说,真已经像是处于夕阳沉落和月光飞驰的暮色中了,很为生命的消逝而悲伤。但读了史佩珍战友的《我俩的婚姻》后,却又充满着不已的壮心,力图向着更高的境界去努力冲刺,也许我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然而我决心在艰苦而又欢乐的追求中度过自己的余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于2024.5.15.凌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她)们从平凡中走来</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周 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不久,读了史佩珍战友长篇纪实散文《我俩的婚姻》,虽写下过读后感,但再阅仍觉意犹未尽,篇中还有许多故事值得挖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采访中,常听到史佩珍女士挂在嘴边几句话:“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人。”从史佩珍与胡鹏四十年宝石婚姻轨迹看,普通固邦本,平凡有卓越。他(她)们二位入伍前都是平凡家庭、普通学生青年,17岁应征入伍来到军营。从普通一兵起步,双双达到正团以上职务(史佩珍为专业技术五级);军龄分别近40年、近30年。工作事业开拓进取,婚姻家庭坚贞不渝;四十年如一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军营内外,传为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她)们的婚姻令人羡慕,他们的爱情繁花似锦。上天双飞比翼鸟,下地结为连理枝。结婚时两张单人床并一并,几把椅子拚一拼就是婚房。工作第一摆在前,旅行结婚归来,几捧糖块、几包香烟送同事,大家分享到他(她)们婚姻、爱情的甜蜜;目睹他(她)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品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他(她)们共同商定,结婚不要双方家庭一分钱,好给弟、妹们作榜样。他们说到做到,在亲朋好友中传为美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普通、平凡,就像一对亲“兄弟”。互相帮助,互为帮衬。史佩珍与胡鹏的爱情,似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晶莹剔透。他们双军人的特点,若有若无的远近灯火,如幻似梦的笑语笙歌。岸边那树,那花,那飘浮在空气中的青春气息,说不尽的诗意和梦想的思绪,有点隔,有点远,又有点空茫,但却是那样实在和久远,似融入双方血脉中,与他们的生命相伴始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史佩珍送胡鹏上前线那送别,史佩珍想得很特别。在前线不好写信,为牵挂,她买了一叠明信片给胡鹏,告诉他“没时间写信,就在明信片写上自己名字发回,我会一直等你…”。送别场面催人泪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平凡出业绩,平凡出忠诚。无论是他们平时平常的工作,还是奔赴前线的大事,他(她)们都是自觉的、心甘情愿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功夫不负有心人,平凡普通出业绩。无论是主管位置,还是医疗工作岗位,他(她)们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胡鹏从普通一兵到团长职位,多次受奖,并两次立三等功。1984年胡鹏参加了国庆35周年阅兵;史佩珍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全军、国家级杂志刊登,并获得军队技术革新科技进步奖六项。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并获得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她)们从平凡中走来,用青春和热血换来奋斗的甜蜜,经历磨难而获得丰满果实。父母的榜样耳濡目染着后代。女儿虽在“散养”长大(父母工作原因,平时无法照顾女儿),并未影响女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及学业的完成,博士毕业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岗位上不歇脚、不停步,不断攀登新高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太阳有升有落,月亮有圆有缺。时间湮没一切又分娩一切;时间里充满着毁灭也更孕育着创造;时间是匆忙的过客也是凝固的雕像;时间最无义也最有情;时间既冻结在历史档案里更展示在人们那匆匆的步履中……如今史佩珍、胡鹏夫妇虽已退休,但他(她)们仍然豪情万丈,精气神不减当年勇。夫妻双双参加山东省老年大学。无论是棋牌、摄影、太极,还是走秀、朗诵等等,都学的有模有样,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钟楼的报时每天都在鸣响,东方每天都升起一轮新太阳。让他(她)们俩那团火燃烧吧,比翼双飞,每天都很阳刚。升起吧,明天的太阳,洒满阳光的晚年该有多么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于2024.5.25.凌晨。</span></p> <p class="ql-block">老了回忆一起去看海</p><p class="ql-block"> ——为小石</p><p class="ql-block"> 宝石婚而作</p><p class="ql-block"> 周 波</p><p class="ql-block">当年手牵手向大海奔跑,</p><p class="ql-block">累了躺沙滩听大海心跳。</p><p class="ql-block">用贝壳建造梦中殿堂,</p><p class="ql-block">像小蟹悄悄走进爱巢。</p><p class="ql-block">掬一捧浪花送给你,</p><p class="ql-block">换你一串开心的微笑。</p><p class="ql-block">肩并肩在海边远眺,</p><p class="ql-block">累了沙滩上唱大海歌谣。</p><p class="ql-block">用帆影编织美丽港湾,</p><p class="ql-block">像海风羞吹过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摘一朵白云送给你,</p><p class="ql-block">换你一生飞扬的眉梢。</p><p class="ql-block">如今老了重返故地看海,</p><p class="ql-block">看大海壮阔大海美妙。</p><p class="ql-block">回首当年一起拼搏画面,</p><p class="ql-block">为奋斗像大海青春不老。</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4.6.14.凌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