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特殊时期,特殊学习,我们改变的是学习形式,不变的是对专业的信仰、对学习的追求。12月29日下午,濮阳县第五小学各年级组数学教研活动如期展开。</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引导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寒假,全面提升学生的假期生活和学习质量。寒假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形式新颖开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要少布置书面作业,应适量布置些有趣味、有意义、富有新意的实践作业。</p><p class="ql-block"> 今年寒假作业布置预想是:1、请学生在假期里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按照计划完成每天的学习和生活。2、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开学要进行5分钟口算比赛。3、预习一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在假期里,提前认识“100以内的数”、“元、角、分”以及“几时几分”。4、自行读一本数学课外书。</p><p class="ql-block"> 张薇老师:假期也是孩子练字的好时期,可以让学生每天坚持描红,练习写数字。阅读数学课外书后,可以挑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小故事,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1.我们9位数学老师分别对本学习工作做了总结,分享了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案。</p><p class="ql-block"> 2.关于寒假作业我们9位数学老师分别从数学小能手(能力性作业)生活实践场(实践性作业),数学阅读室(阅读性作业),三方面进行了深刻讨论</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本周教研主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总复习”,主持人为邢慧勇老师,主备人:刘丽静。大家积极讨论,分享自己讲授本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首先由刘丽静老师发言:首先我们要复习“什么是周长”。不只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对于封闭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也要学生搞明白,比如三角形的周长、五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还有树叶的周长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p><p class="ql-block">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特别是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三种计算方法都要掌握。同时也要掌握已知周长求边长这类问题。</p><p class="ql-block"> 3.本单元的易错点就是靠墙围篱笆问题。这种类型的题一共有三种:长边靠墙;短边,也就是宽靠墙;靠墙角,靠墙角就是长和宽都靠墙。一定要弄明白问题问的是哪种情况,当问题中出现“至少”俩字时就是长边靠墙。</p><p class="ql-block"> 4.郑少利老师补充:本单元的难点就是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和利用移补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特别是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一类题目,虽然我们已经做过不少这两类题目,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解答。经讨论决定:再讲一节这两个类型的专题课。</p> <p class="ql-block"> 🌺 四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眨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四年级组针对这次教研对复习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集体教研,集众人智慧,采他人之长。五年级数学全体成员再次集结在一起,相聚云端,共享研讨成果。探讨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如何进行?</p><p class="ql-block"> 1.要强化学生目标意识,目标是所有事情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2.对课本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系统的梳理。</p><p class="ql-block"> 3.从试卷习题中查找问题根源,特别是重点题型和易错题型,进行集中练习,在多练精讲中达到触类旁通,保持思维的灵活流畅。</p><p class="ql-block"> 希望在老师们的精准实施下、在同学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期末复习更扎实,更有效,争取为这个不平凡的学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数学老师们主要针对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一致认为,在研究教材和设计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掌握做到心中有数。</p><p class="ql-block"> 一、折扣的学习关键是解决好两个联系沟通。</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通过折扣与百分数的关系,把折扣问题转化成百分数的问题,掌握基本的打折问题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础上把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帮助消费者做出合理的决策。</p><p class="ql-block"> 二、有关成数的概念,要把握下列几点:</p><p class="ql-block"> 1.成数的含义:几成就是十分之几。</p><p class="ql-block"> 2.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三成是十分之三、30%,二成五是十分之二点五、25%。</p><p class="ql-block"> 3.适用范围:成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表示农业收成的增产或减产。</p><p class="ql-block"> 三、学生对生活中的“纳税”了解不多,缺乏生活经验。且这部分知识专业性比较强,纳税的种类比较多。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 1.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2.建立基本概念(应纳税额、税率),能读懂信息中的纳税方法。</p> <p class="ql-block">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田。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