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故事,我来讲——《“天才教师” 钟兆琳的家风传承》

中科尚诚幼儿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每个家庭学习领悟《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营造良好家教氛围,中科尚诚党支部推出“家风故事,我来讲”专栏,带您一起听听他们的家风故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天才教师” 钟兆琳的家风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我是今天“家风故事,我来讲”的讲述人:中科尚诚幼儿园王梅,我讲述的是《“天才教师” 钟兆琳的家风传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兆琳是著名的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电机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从教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其中就包括钱学森、褚应璜、丁舜年等著名科学家。他在将一生奉献给祖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优良家风的传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兆琳祖居浙江省德清县,钟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曾祖父钟丙熙从事实业,乐善好施,注重教育,买地办学,被誉为“惠周桑梓”的士绅楷模。祖父钟选青继承父业,振兴教育,创办“仙潭书院”,培养出许多人才。父亲钟养圣,聪明好学,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一位具有爱国民主意识的读书人。钟氏家族重视教育的族风,父亲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思想,对于钟兆琳后来开拓国家电机事业、教育救国、投身建设西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兆琳的家风熏染和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怀也影响着他的子女们。长子钟万劢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写道:“‘七七事变’以后,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先父专门去买了一些爱国歌曲的唱片,如《大陆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等,用手摇留声机放音学唱。家中还不断有学生来听着一起唱。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这些激动人心的爱国歌曲,激励着每一个人。我也听得会唱了,并且受到了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兆琳的次子,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回忆道:“父亲高瞻远瞩,主张开发大西北,并身体力行,克服家庭困难,响应党的号召,为大西北和西安交大培养人才。还记得他常常吟诵《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励志。”“父亲明方向、识事理、顾大局,看问题从大处着眼,充分体现在积极支持交大迁校这件事 上……我自己也从中获得许多教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兆琳重视子女的启蒙教育,从小就给子女们订阅《科学画报》等刊物;他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一起制作各种舰船和滑翔机模型。正是在这样一种重视教育和实践的家庭环境下,钟兆琳的子女们大多都走上了科研道路。尤其是首创“离散辛数学”的次子钟万勰,这一成果是中国计算力学跻身世界的“国之重器”,他于1997年在世界计算力学大会上被授予院士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钟万勰院士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导。父亲曾告诉他:“大连是钱令希先生请你去的,而到西安只是为了照顾老人,两者差别很大,为发挥作用,你当然应当去大连。”在父亲的正确指引下,钟万勰在大连理工大学忘我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收获了累累科研硕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类似钟兆琳先生这样重视家风的家庭,才汇集成一股股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不竭力量。</b></p>

家风

钟兆琳

传承

教育

父亲

家庭

科研

爱国

子女

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