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学期的时光,转瞬而逝。我们三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任务。全组教师努力把教学抓紧、抓细、抓实,在实践中不断探讨、不断反思、交流,求得共同成长,以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现就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总结:</p> 集体备课,齐头并进 <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是必不可少的。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为此,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开学伊始就认真制定教研、教学计划并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活动。</p> 以研促教,共同进步 <p class="ql-block"> 每次备课中研讨的问题,老师们都将教学成果能动地、自觉地转化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去的同时。在本学期的组内研究课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素质。</p> <p class="ql-block">授课老师:王发标</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1.创设生动有趣情境、学生活实际中的计算</p><p class="ql-block">2.提供开发学习空间,学自主探究中的计算</p><p class="ql-block">3.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学成功体验中的计算</p>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林统萍</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三位数加两、三位数》</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感受最深的是林老师很会上课,也很会利用学生,出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以及纠正问题都是学生来完成,充分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条件,开始学生计算错了,教师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错,有学生说出了没有预习,没有加进位等等,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包括了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的举动不仅让出错的学生知道了怎样学习也让其他学生明白了怎样学习。</p>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王玲</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 <p class="ql-block">一、优点: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p><p class="ql-block">二、缺点:没有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误区。老师没有抓住课堂上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加以强调。</p>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张才宁</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倍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一、优点:</p><p class="ql-block">1.教学准备充分</p><p class="ql-block">2.教学结构合理</p><p class="ql-block">3.教学效果明显</p><p class="ql-block">二、不足:</p><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认识大量实例后,宋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你是如何找到“倍”的,此处就是引导学生说出先找标准量,有几个标准量就有几倍。此处正是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建模的关键时期,应该让学生 多说一说,先让好学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以给学生加深印象。</p> <p class="ql-block">授课教师:薛德萍</p><p class="ql-block">授课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p> <p class="ql-block">优点:</p><p class="ql-block">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同时自然复习平均分的概念,由分一个月饼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引入新知识。</p><p class="ql-block">2. 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p><p class="ql-block">不足:</p><p class="ql-block">建议在组织课堂上,能根据课堂上临时出现的情况,(如:学生在拿纸片时出现的课堂纪律混乱)及时加以强调,让学生最快的调整学习状态,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p> 教研赋能,助力成长 <p class="ql-block">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学更加实用有效,在学校教研室的安排部署下,本学期我们共同参加了学科经验交流活动和《2022课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磨课研课,破茧成蝶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本学期由王英妹老师代表科组上开放周展示课。从开始的精心研讨确定赛课主题,再到集体备课,然后多次磨课,到最后开放周展示课的呈现,这是王老师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表现。</p> 一师一徒,携手共进 <p class="ql-block"> 为了迅速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挥资深教师的经验效应,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本学期,本科组由吴海菊—蔡慧、林统萍—叶秋雅、符秀花—薛德萍组成师带徒结对子。</p> <p class="ql-block">蔡慧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堂上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p><p class="ql-block">不足和建议</p><p class="ql-block">1.1/2的含义没有讲透,导致后面的环节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2.教师要多借助教参等备课资料,了解各个环节的设计意图。</p> <p class="ql-block">薛德萍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薛老师这节课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p><p class="ql-block">不足和建议:</p><p class="ql-block">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提问要有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叶秋雅老师执教《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一课。整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知识逻辑层次清晰有序,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让学生顺畅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得轻松 主动,但这种顺畅,有着教师过多的护航保驾的痕迹,特别对于不同认知程度学生的不同认识的表述教师没能自然的保护和引导,甚至阻止,甚憾。但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叶老师会成熟起来,自如机智地处理好这些预设外的课堂生成的。</p> 同读好书,共沐心灵 <p class="ql-block">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求知,也是听大师教诲与朋友聊天,见贤思齐,增加底气,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从容自信。本学期由薛德萍老师代表三年级数学组分享《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书。</p> 反思不足,不断提升 <p class="ql-block"> 1.教到老,学到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尤其是对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得学习,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扎根于我们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2.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减负不见效,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效率。</p><p class="ql-block"> 3.加强教师的基本功,提高讲课,以及听,评课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教研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教研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每次的总结与反思,能够深刻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相信新一学期的教研活动会有新的突破与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