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广州,大家都知道东山和西关,曾经的“东山少爷”和“西关小姐”,成了大约一百年前的广州文化符号,时尚而传奇。如今,发生在民国时代的广州故事,有许多被东山地区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之间,那数百栋中西合璧的洋楼别墅保留了下来。游走东山,会让我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从前;探访那些老房子,我会与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绿瓦红墙旁和林荫道上相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冬季里的一个清晨,伴随着初升的旭日从达道路出发,沿着两条东西走向的窄街(寺贝通津、保安前街——烟墩路)一路西行,我一步步走入具有中西合璧风情的别墅洋楼群落中。据说,这里在百年前还是属于广州城的郊外,是广九铁路的开通运营,让这片土地有了市井的气息,而海外华侨和达官显贵们置地建房居住,更是让这里逐渐成为高档住宅区。至今,这里除了拥有学校、教堂、办公楼宇之外,多以私家花园别墅和洋楼为主,居民居住之外,也有不少活化利用为艺术馆、展厅、餐馆和咖啡厅。当然,还有一些老房子湮没在了街巷的深处,就像东山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位于寺贝通津),虽然这个建于1931年的园子,将英伦建筑风格融进本地特色,曾被人称为"西曲中词",但现在也是铁将军把关,路人难以窥见其中的奥妙。晨风里,一个人走在窄窄的街上,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照着斑驳的红墙,带着温暖,也带着些憧憬和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太阳的升高,我走进了东山别墅洋楼精华所在的两条街:南北走向的培正路和恤孤院路。这里原来应该是起伏的小丘陵,所以路面有高低起伏,两旁的建筑也是错落有致。在这两条路上,培正中学、培正小学、小云雀剧院等标志性建筑就不用说了,明园、逵园、简园这些有故事的侨园也先放在一边,单是中共三大会址和陈独秀、毛泽东等与会代表居住过的春园,就足以让这里蓬荜生辉。恤孤院路和培正路,光荣的历史和伟人们的活动遗迹,让这里成为东山民国建筑群的名片和网红打卡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午后的东山,一切似乎都安静了下来,龟岗大马路、启明社区、庙前西街一带,呈东西和南北布局整齐的街巷之间,是一栋挨着一栋的民国时期的洋楼,虽然社区里也建设有不少的新楼,但那些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建筑的老房子,却依然在阳光下展示其不同寻常的造型,让人感慨不已。在庙前西街36号,一栋很不起眼的两层小楼前,一块牌子让我吃惊:原来,这里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曾经居住过整整一年的地方!中共领袖毛泽东,一生中曾有11次来过广州,其中1923年第一次来广州就住在东山的春园;1925到1926年第三次来广州就住在庙前西街。在庙前西街居住期间,毛泽东主持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并完成了那篇著名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如今,伟人居址仅仅是一处普通的民宅,但正是不起眼,才写出了无尽的沧桑,留下许多难忘的轶事。龟岗启明社区一带的老房子,每一栋虽然未必都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这许多红砖绿瓦集聚在一起,足以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风云际会,让今天的我们,追根溯源,难以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知不觉行走间,整整一天过去了。当我站在东华东路和均益路连接处,与东山老房子挥别的时候,已是夕阳西斜时分。冬日的暖风吹拂着别墅洋房旁盛开的紫荆花,从不远处的新河浦涌碧道方向传来广场舞的乐声,一切都显得安宁祥和。我回头再次认真打量着那些伫立在均益路边的洋楼别墅,许多关于老房子的故事,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