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老师们一个交流、探讨、展示的舞台。2022年12月28日下午,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如期开展,“疫”起研讨、“疫”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在六年级数学组袁红娅老师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魏瑞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百分数》!</p> <p class="ql-block">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体现了魏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发现、交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各年级评课🎈</p><p class="ql-block"> 课后每个年级的老师都参与积极讨论,分别就本节课的课堂常规、教学目标、重难点、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等对魏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p> <p class="ql-block">🌸说课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结束后, 魏老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说课,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让大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加丰富、立体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本节课教学有序,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马晓辉老师针对这节课做出如下评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数据意识🐾</p><p class="ql-block"> 百分数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知道运用数据可以解释和分析实际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标准(2022年版)》建议利用现实问题中的随机数据引入百分数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了解利用百分数可以认识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作出判断、制订标准。下面围绕百分数的教学从理解百分数的本质意义、体会用百分数表示随机现象、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等方面与大家一起交流。</p><p class="ql-block">一、在比较中理解百分数是倍数关系的表达</p><p class="ql-block">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一方面,百分数可以表达确定数据的倍数关系。另一方面,百分数可以对随机数据的倍数关系进行刻画与预测。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是对数据特征的刻画,了解百分数有助于人们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特别是加强百分数统计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二、在决策中体会百分数是对随机现象的表达</p><p class="ql-block">运用百分数刻画数据的分布,能更好地把握一组数据中的信息,为人们对随机现象作出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可以对随机数据进行刻画,知道百分数有助于人们作出判断和预测,加强学生对于百分数统计意义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p><p class="ql-block">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引领学生在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理解百分数,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培养应用意识。通过数学、语文、体育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经历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感受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数据分析的作用,体会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意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百分数的学习过程,此时学生眼中的百分数不仅仅是表达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一种数,也不仅仅是刻画随机现象的一种表达,更是在亲自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想问题、学会做事情。</p> <p class="ql-block">🎀教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年级田雪利老师:</span>魏老师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探索。这节课从投篮数据引入,通过问题“哪一位投得准”引发了学生的热议,在交流中让学生初步感受百分数的倍比关系,随机性和统计意义。通过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百分数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对其有了一些生活经验,所以课上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学生更能准确地、深入地体会百分数的意义。结合生活情境,选择相应的百分数,学生的兴趣已被充分调动,积极投入到思考的行列中。课中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已经足够地深入了。</p><p class="ql-block"> 其二,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老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年级白晓洁老师:</span>教学内容有主有次有难有义,教学突出了重点内容。</p><p class="ql-block">魏老师没有被教材束缚住手脚,在“自学-交流-练用”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整合有效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交流分享,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梳理提升,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在表达学为主体的同时,制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通知识之间的脉络,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感。促进了教学成效最大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三年级张利晨老师:</span>魏老师的课程亮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魏老师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课堂氛围很活跃;2.百分数的认识,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很注意小细节,特别是对百分数的书写时,应该先写数,再写百分郝,而且百分号上面那两个零一定要写的小一点;3.问题贴近生活,比如,问:在生活中,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同学们回答:页面加载率、看新闻的时候、果园的成活率。当同学们回答完,紧接着魏老师又引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样的百分数和100做分母的分数有区别吗?中间有同学说没有区别,魏老师就立马做出引导,还把百分数,和选手比赛,联系到一起,说明有随机性;4.用成语引出千分数,而且教会同学们如何自己获得学习的方式,通过中国和日本的国土面积对比,引出了,森林的覆盖率,不能只看百分数,还要关注国土的面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年级李丽革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纵观魏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 、从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比赛入手, 通过比一比、 算一算等活动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二、百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学习的核心目标, 不仅包括百分数是什么, 还包括为什么引入百分数以及应用范围,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等。使学生不仅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同时对概念理解也落到实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三、开放的、弹性的练习设计, 练习形式多样化并且层次分明,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如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后 ,魏老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又有意识的进行补充拓展 。看似随意, 实则匠心独具。 这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填补了学生收集的空白所在,使学生认识结构更趋完善。 如:生活中的百分数: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平分秋色、 大海捞针,不仅使学生对百分数进行了充分的认识 ,并且也得到了升华,体现了精彩与高效。同时又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很好的将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在一起, 体现了数学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很好的实现了新课程强调小学课程综合性的思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四、巧设结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更诠释了一堂好课应是“词已尽意无穷”的 ,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五年级谢俊梅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魏老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灵活的处理教材,对教材例题进行了适当的改编,第一次只出示投中次数,问学生“哪一人成绩好?”,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凭一个数量来进行简单的比较,这便是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进一步交流,引发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使学生能自觉地去比较“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这两个量。魏老师从2个人到4个人,从一场比赛到多场比赛,层层递进,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了新知 --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百分数的价值何在?百分数的意义和特点自然巧妙的渗透其中。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p> <p class="ql-block">最后,贾红霞主任针对这节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针对老师们在评课环节提出的问题与六年级老师进行现场互动,答疑解惑 。</p> <p class="ql-block">🍁活动总结🍁</p><p class="ql-block">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疫”起进行研讨,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相信我们数学组老师一定会更加优秀,不断迈向新的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