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往事

武哥

<p class="ql-block">  说到广州东山,广州人妇孺皆知,因为东山是广州市著名的老城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山老街区现称为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广州市区东部,其街区范围东起达道路、美华北路,西至均益路、启明路,南临新河浦路和东山湖公园,北接庙前直街、庙前西街和寺贝通津,中有培正路、烟墩路、保安前街、恤孤院路、龟岗大马路等街巷交汇。总面积约104.25公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深厚、风景幽雅的街区,在这里有广州市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中西结合式的红砖小洋楼;在这里有广州市最著名的被称为“五大侨园”的华侨小别墅;在这里有好几所誉贯中西的百年名校;在这里有中国革命初期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在这里有许多文学艺术大师工作生活的旧居;在这里有四季花开绿荫遮掩的静美小街巷;在这里有充满艺术氛围和时尚风韵的文艺小苑;在这里有溢满人间烟火和地方风味的饮食小店。总之,东山不仅是老街区,现在也是广州市有名的城市景观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当你徜徉在这美丽的街区时,你或许会想:过去的东山是什么样子呢?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里又有些什么样的人文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让我们借助一些老照片和图片,来一次时空穿越,去看看过去的东山,听听老街区那历史的诉说。</p> <p class="ql-block">  东山之名,起源于明代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这地方修建的一座东山寺,(该寺为前观后寺格局,后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清总兵班志富重修此寺时,将寺内前殿分割成庙,称真武庙,故在东山又有一座庙,俗称东山庙)。其实此地并没有什么山,只有几个小山岗,因广州人习惯把岗地称为“山”,而此地又在广州古城的东郊,故得名东山。</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山还只是广州城大东门外1.5公里处的一片荒郊,几座小山岗延绵起伏,周围是农田、菜地和小鱼塘,人烟稀少,环境贫瘠。</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迁就外国人来华兴办事业。于是,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率先来到广州,与当地基督教徒联合,选定东山作为传教地,在此购买土地,兴办教堂、医院、学校等宗教、慈善和教育机构,由此便促进了东山最早期的开发。</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东山早期开发起步阶段的样子,零散的房屋之间夹杂着田地和小路,就像一个小村镇。</p> <p class="ql-block">  ▽ 1906年,两广浸信会基督教徒筹资在东山创办了一所恤孤院,以收容教会会友的遗孤。恤孤院现在早已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  ▽ 后来,归国华侨在恤孤院旁修建了一条马路取名恤孤院路。如今,恤孤院路成了一条幽静美丽的小街。</p> <p class="ql-block">  ▽ 1907年,由美国南方浸信会女传道会传教士容懿美女士于1888年开办的妇孺班及盲妇班迁入东山,1919年正式命名为“广州培道女子中学”。校址位于烟墩路28号。</p> <p class="ql-block">  ▽ 培道中学的教育在当时新旧思想碰撞的年代启迪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许多年轻女子在这所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很有成就的女士。如: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张瑞芬,上世纪著名电影明星胡蝶,中国遗传工程学创始人之一黄翠芬院士,钢琴伴奏大师赵碧璇教授等都是培道中学的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 1962年,培道中学改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这是学校正门。</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位于学校围墙内右侧的“培道纪念堂”,以此纪念学校创始人和这所百年名校。</p> <p class="ql-block">  ▽ 1908年,由中国籍基督教徒和华人华侨于1889年筹资创办的“培正书院”(亦“培正学堂”)迁入东山。1928年改名为广州培正中学。校址在培正路2号。</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时的培正中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 这是当时美洲华侨捐资建设的培正中学教学大楼,被命名为“美洲华侨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  ▽ 这是现在培正中学的学校正门。</p> <p class="ql-block">  培正中学也是一所百年名校,当年曾吸引了许多华侨子弟来校学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曾就读于此校,如: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杰出的作曲家及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执飞驼峰航线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泰国侨生郑亮荫,世界新兴力量运动会跳水世界冠军梁伯熙。还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承志,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美国德拉瓦洲副州长吴仙标,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都是培正中学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与培正中学同根同源同时创办的培正小学,也是1908年迁入东山。</p> <p class="ql-block">  ▽ 1909年,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在东山建立了教会,并建了一座平房式的基督教堂,称为基督教东山堂,上世纪二十年代改建成如今的式样。</p> <p class="ql-block">  ▽ 这就是位于东山寺贝通津9号的基督教东山堂。教堂的东侧是一座钟楼,教堂内种植了榕树和棕榈树,环境非常静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基督教东山堂,不得不说说寺贝通津这条小街,街名很特别,其来由是:“寺”是指东山原先的“东山寺”,“贝”即“背”的意思,“津”指码头,在广州,以前凡指珠江边的码头都叫“津”,而通往珠江码头的小路即称为“通津”。所以,这街名连起来解释就是:东山寺背后通往珠江边码头的小路。由此说明原先这里是临近珠江的荒郊。而现在则是东山街区美丽幽静、人文深厚的小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  ▽ 1909年秋,美国南方浸信会外传道会时乐业夫人在东山烟墩路创办了一所“培灵浸信会教徒幼儿园”,是广州办园历史最早的幼儿园。下图是当时幼儿园的园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1953年广州市政府接管这所幼儿园,改名为烟墩路幼儿园。如今这所环境优美、幼教颇佳的幼儿园是广东省一级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 说到烟墩路,在20世纪之前,这里并没有路,只是东山荒郊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个小山岗叫烟墩岗。1909年,美国侨眷钟树荣利用父亲带回来的侨汇,与鹤山同乡、美国华侨郭乃伦、包华等人在烟墩岗附近购地建房,开始了东山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并修建一条马路,就取名烟墩路。随后越来越多的华侨来此置地建房,烟墩路逐渐成型,并带动周边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烟墩路是一条优美宁静的小街。</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初,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还在东山庙前西街建了一座赖神会,但遗址现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  ▽ 这是美国传教士在东山最早建立的现代化学校——浸信会学校。</p> <p class="ql-block">  ▽ 这是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于上世纪初在东山建立的医院,取名为浸信会两广医院,曾是广州最大的医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 1909年,一群爱国华侨和归国留学生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以“振兴农务”为己任,在东山开办农林实验场(初称“农事实验场”)。</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模拟图</p> <p class="ql-block">  ▽ 农林实验场的位置在如今东山农林下路附近,那时这里是广州东郊的荒地。后来,东山开发建设,向城区发展,在农林实验场的岗坡下修建一条马路,就取名为农林下路。如今的农林下路汇集了诸多大型商场、酒家、银行,还有影城、广场,集购物、金融、餐饮、娱乐、休闲于一街,是广州市三大商业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  ▽ 1911年,历时5年建设的广九铁路(广州至香港九龙)建成通车。下图是当时广九铁路的车站站台和轨道。</p> <p class="ql-block">  广九铁路的开通给东山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许多海外华侨,还有一些外国传教士经香港乘坐广九火车来到广州,看到东山这片地势较高、地广人稀的郊野,就选定东山结庐定居,置地兴业,他们在这里购地修路、兴建小楼、开设商铺、建立工厂,参与东山的早期开发。从此,东山逐渐从荒野变成热闹繁华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广九铁路列车和乘客乘坐列车模拟图。</p> <p class="ql-block">  ▽ 1912年,美国传教士湛罗弼建立的美华书局迁入东山。该书局是华南最大的基督教出版机构,也是广州最早的出版印刷机构,所出版的《真光杂志》被称为中国基督教杂志的鼻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现在东山的美华北路、美华东路、美华中路正是得名于美华书局。</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二十世纪初建立的广东省咨议局,也是建在东山,从照片上看,房屋周边还有荒草,说明那时东山还处在开发的早期阶段。</p> <p class="ql-block">  1915年,美国华侨黄夔石等人组织大业堂,购买东山龟岗荒丘和菜地数十亩兴建房屋,在东山开启了房地产开发,并修建数条马路,使得这片像龟背而得名龟岗的荒丘逐渐成为居民小区和街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这是现在的龟岗大马路。</p> <p class="ql-block">  ▽ 这是归国华侨邝磐石于1919年在东山建立的私人医院,其建筑风格为德国城堡式。它是广州最早的私家综合性西医医院。解放后,邝磐石把这家私人医院献给了东山区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  ▽ 广州最早的私立大学——广东国民大学,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东山成立。</p> <p class="ql-block">  继美洲华侨黄夔石于1915年在东山龟岗购地建房,开始房地产开发之后,大批的归国华侨也纷纷在东山投资兴建私家住宅,逐步形成了东山中西结合式的低层院落式的小洋楼建筑群,其中著名的有“春园”、“逵园”、“简园”、“明园”、“隅园”,被誉为东山“五大侨园”。</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上世纪初,美国华侨富商梅民在东山烟墩路修建的私家住宅“彩园”,占地2897平米,内有三座楼房,据说它曾是东山最大的花园式洋房。</p><p class="ql-block"> “彩园”是东山诸多侨园中第一张有旧照的侨宅。但现在在烟墩路已没看到“彩园”这栋楼房了。</p> <p class="ql-block">  ▽ 这是1922年初,一位姓黎的侨商在东山新河浦路兴建的三栋并列同一式样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公寓式小洋楼,名为“春园”。</p> <p class="ql-block">  ▽ 这是“春园”主楼,24号楼,位于三栋楼房的中间。它是东山诸多侨园中我所看到的第二张旧照。</p> <p class="ql-block">  ▽ 这是现在经过装修后的“春园”24号楼。</p> <p class="ql-block">  ▽ 这是1922年,美国华侨马灼文在东山恤孤院路修建的西洋式三层洋楼,取名“逵园”。</p> <p class="ql-block">  ▽ 这是1922年初,南洋华侨简琴石在东山培正路修建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别墅,取名“简园”。</p> <p class="ql-block">  ▽ 这是“隅园”,位于寺贝通津42号,由广州早期留学英美、学习舰船制造技术的伍景英于1932年所建。图中所见到的是绿色琉璃瓦院墙和拱形的院门,而院内是一座中西风格的、绿色琉璃瓦屋顶、橘黄色墙体的二层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  ▽ 1922年,由侨商投资的加拿大公司经营的“財厅前至东山”的公共汽车,成为东山首条公交线路,称为“加拿大巴士”。</p><p class="ql-block"> 此图为“加拿大巴士”的模拟图画。</p> <p class="ql-block">  ▽ 这是当时东山公交车总站的旧照。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好几辆“加拿大巴士”从总站开出。这些就是当时真正的“加拿大巴士”公交车,车身前面有一个伸出来像大货车一样的车头。</p> <p class="ql-block">  ▽ 看看这辆正面开来的“加拿大巴士”有多威风,它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山的一路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庙前直街,一辆“加拿大巴士”公交车从左边驶来。</p> <p class="ql-block">  ▽ 如今的庙前直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十年代,东山不仅有火车(广九铁路)、公交车(加拿大巴士),还有飞机制造厂。 飞行家杨仙逸曾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东山新河浦设立广东飞机制造厂,我国第一架国产飞机“乐士文号”就是在东山装配的。</p> <p class="ql-block">  ▽ 下面这张旧照就是飞行家杨仙逸和他的同事在飞机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山,不仅是外国传教士的传教普惠之地,也是爱国华侨购地建房的洋楼聚集之地;不仅是实业救国者的兴商建业之地,也是共产党人的早期革命之地。</p> <p class="ql-block">  ▽ 1923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移广州,机关住址就在东山新河浦路的“春园”24号楼,至9月撤离广州返回上海,中央机关在这里办公达半年时间。当时党中央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并在这栋小洋楼里筹备了中共三大会议。</p> <p class="ql-block">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东山恤孤院路前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一栋二层小楼房里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党员代表有40人,我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三人共同组织和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为迎接和推动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革命统一战线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战胜强敌、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 下图中前面那块铺着方块地砖的空地就是当年中共三大会议的会址所在地。而开会的那栋小楼房于1938年被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时炸毁而不存在了。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政府在此建立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保持历史真实,会址楼房没有复建。</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位于东山庙前西街36号的一栋二层红砖小楼。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毛泽东曾在此居住。期间,毛泽东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创办《政治周报》,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住在二楼,萧楚女和沈雁冰住在一楼。</p> <p class="ql-block">  ▽ 现在的庙前西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东山,不仅是华侨富商、达官政要的聚居地,也是文化名人、艺术大师的曾住地。在这里曾汇集了许多文学艺术人才,可谓人文荟萃,闪耀东山。</p> <p class="ql-block">  ▽ 著名的文学家矛盾曾住在东山庙前西街,与毛泽东住在同一条街上,他曾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政治周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就住在白云路白云楼。</p> <p class="ql-block">  ▽ 著名小说《三家巷》的作者欧阳山,曾住在东山梅花村。著名散文作家秦牧的旧居就在东山启明路2号。</p> <p class="ql-block">  ▽ 这就是位于东山启明路2号的秦牧旧居(现照)。</p> <p class="ql-block">  ▽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于1927在东山署前路兴建私人住宅樗园。岭南画派著名的第二代传人高奇峰,南画派杰出画家陈子毅也住在东山。</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位于署前路10号的陈树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 1928年10月,由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顾颉刚创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东山恤孤院路柏园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历史语言研究机构。当时在这里汇集了中国一批最优秀的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p> <p class="ql-block">  ▽ 有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事业开山鼻祖之誉的黎民伟,曾住在东山东华东路塘螺涌。</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五十年代,广东粤剧院设在东山山河大街,许多粤剧名伶如白驹荣、薛觉先、罗品超、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都在省越剧院工作,其中有些人也住在东山。</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东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还有哪些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政府规划建设的东山梅花村。</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东山大沙头开往香港九龙尖沙嘴的广九“广州淑女号”列车。</p> <p class="ql-block">  ▽ 上世纪东山大沙头广九火车站,它曾是老一辈广州人最深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 东山是广州电讯事业发展最早的地区,这是东山早期的电话所。</p> <p class="ql-block">  ▽ 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东山酒家。</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号召开展全民义务劳动,将东山南面蚊虫滋生的“崩口塘”开挖成人工湖——东山湖。当时,东山的市民、职工、干部、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踊跃参加义务劳动,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山湖开挖成功,湖面面积有20.914公顷,被列入广州市四大人工湖之一。并于同年建成东山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  ▽ 这是1959年东山湖公园的一张旧照。</p> <p class="ql-block">  ▽ 如今,风景优美的东山湖公园成为广州市四大人工湖公园之一,是东山市民休闲娱乐、散步赏景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山除了有东山湖公园可供市民休闲娱乐之外,还有一处文娱活动场所,那就是东山市民最熟悉的位于署前路的广州铁路文化宫,它是东山区最重要的影剧表演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这是当年东山市民在铁路文化宫观看影剧后走出来的一张旧照。</p> <p class="ql-block">  ▽ 1957年,由卢珏执导的电影《羊城暗算》,许多五六十年代的老同志都很熟悉。可能也许你不知道,东山是《羊城暗算》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 还有1965年由郝光执导的电影《秘密图纸》,其中有一个敌特接头的情节,取景地就是在东山酒家门前。</p> <p class="ql-block">  东山走过了百年发展的历程,这里是中西洋楼聚集地,是华侨文化荟萃地,是红色革命策源地,是百年名校汇集地。这里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这里是广州近现代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2000年6月,广州市政府将东山老街区正式确定为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并列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实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的和谐共生,使老街区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  ▽ 东山龟岗大马路路口</p> <p class="ql-block">  ▽ 东山恤孤院路“逵园”正门拐角处</p> <p class="ql-block">  ▽ 东山新河浦涌</p> <p class="ql-block">  ▽ 东山培正路</p> <p class="ql-block">  ▽ 东山新河浦二马路入口</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获“世界大都市奖”。2019年,《广州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获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颁发的“亚洲都市景观奖”</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已列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老照片和部分图片来自广州地铁东山口站人行通道内《东山印象》展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2年12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