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写于2017年7月9日)</p> <p>近日无意中在某处宣传栏不起眼的角落,看到有一段话,并吸引了我,仔细看完,让人啼笑皆非,竟然有这样一种既不懂、又不知道错在那里,更不负责任的宣传内容,说到底还真有点照猫画虎,却画成猫头鹰的感觉。说了半天到底写的啥?一看便知。</p> <p> (上图拍照某宣传栏内容)</p> <p>宣传栏称:……“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按字面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假如一个70岁的老人,运动时的心跳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后再减去年龄70岁等于的得数,就是这个老人运动时的心率。即:“公式为150至170(次)-70岁=80至100次/分钟”。</p> <p>按此公式运算过程没错,减数和差(得数)也对,但错就错在被减数的确定上,想问一下作者,“150--170(次)”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你别忘了这是人在运动。不是1+1=2或1-1=0筒单的数学公式。恭请作者先生,用你自己的身体,按你的公式实际演示一下,你运动时心跳先达到150--170(次),看你能不能做到。不要认为体育仅仅是动动腿脚这么简单,而体育是一门既包含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p> <p>书归正传,回到公式上,下面我们做一假设会出现什么情况:一、我们说的是假如这个70岁的老人运动时心跳就不可能达到150--170(次),只能达到90--100(次)再减去年龄,这个公式成立吗?因为它的前提是:“运动时心率一般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所以,公式肯定不能成立!</p> <p>二、就按不能成立的公式,不妨我们大胆得再假设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假如这个老人运动时心跳每分钟只能达到90--100(次),减去70岁等于20--30次/分钟。试想:一个人运动时心脏的跳动次数低于安静心率,并在最低限度以下,这样低的心率,能维持生命吗?</p> <p class="ql-block">写着写着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件事情,2015年12月份看了某人出的《实践养生集锦》一书中的一段话:“有氧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如70岁老人,运动后心跳100次/分钟加起来为170次/分钟。若身体好可多一些,身体差可少一些,量力而行”。看了这段解释,说实在的,觉得作者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运动强度,什么是运动心率,更没有搞懂170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觉得有点混淆概念而又有似是而非的逻辑错误…… 这是我当时看了后写的其中的一段话。</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事例,一个出在宣传栏,另一个编著出书,共同“点”之一,目的是想达到宣传和指导作用,但结果是失得其反!共同“点”之二,两种公式,意思不尽相同,但可以说有同出一辙之感觉。所以在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170”与运动心率、年龄之间的数学关系,更没有用语文知识搞懂“170”是国家测定运动心率的基础数字,不能任意改变用途。如此随便宣传和出书,实在是一个错误,如此宣传栏公开宣传和编著出书,称其实践集锦显得实在名不符实!</p> <p class="ql-block">斗胆继续在这里作一更证和说明!什么是运动心率?是运动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什么是运动强度?指的是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运动心率=170-年龄,这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运动健身过程中衡量运动强度是否适量的标准,170是衡定不变的基数。正确的表述:一、“(健康人)运动心率=170-年龄”。如:70岁的老年人的运动心率为:170减去70=100次/分钟,也就是说,老人在健身活动状态下心跳不能超过100次/分钟,还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此类推,55岁的运动心率为:170-55=115次/分钟,43岁的运动心率为 :170-43=127次/分钟。运动中一般会出现以下情况:1、活动中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部不适感觉等;2、运动后休息10--15分钟或15分钟以上,不能恢复到安静状态下的心跳。3、持续感觉身体疲劳,影响生活起居和第二天的活动等。如遇上述3种情况,一是停止活动;二是调整运动量。</p> <p class="ql-block">如何调整,正确表述:二、“(健康人)运动心率=(170-年龄)70---90%”(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掌握)。降低运动心率的具体办法,1、减少运动量(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它由运动强度、时间、密度和数量组成)。2、一般是在运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运动强度、运动密度和运动数量。必要时减少运动时间;如遇特殊情况,立即停止运动。3、减少无氧运动项目,增加缓慢的有氧运动。</p> <p>因此,全民健身运动需要科学的宣传与指导,而正确的宣传指导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的前提下,才能科学推进。一、必须做好正确的宣传引导,树立正确运动健身理念的前提是,培养一批会正确宣传健身的正确知识、口号的人,才能有正确的运动健身的方式。二、只有真正设立有体育专业水平的体育健身指导员,从真正意义上先解决正确健身的问题,而后再谈科学健身,才能有效提高健身效果与质量。三、全民必须树立正确的识别观,才能提升人们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才能提升运动,健身,达到健康的素养,从而增强体质之目的</p> <p> (图片拍照于本人培育的花卉)</p><p><br></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