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场守护生命的接力赛跑</p><p class="ql-block">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新冠防控“新十条”,国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重点从防新冠转移到治新冠上,一夜之间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激增,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挤满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 ,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也迎来了抗疫三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重症患者的数量陡然增加,国家卫健委及时调整新冠防控政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立即扩增重症床位,培训重症专业的人才,增加重症抢救设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马瑞霞院长的领导下,立即进行部署,12月17日我院率先在全区对银川市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重症诊疗理论和实操的培训,同时立即将心脏诊疗中心的CCU病房改造为阳性综合重症病房。</p><p class="ql-block"> 12月17日早晨马院长一声令下,在医务部冯宁宇部长指挥下,心脏诊疗中心CCU医护紧锣密鼓,先把原有的患者转到普通病房,随后对病房进行消杀, 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器械科送来了呼吸机和CRRT,信息科在病区电脑上连接His系统、电子病历系,安装可视化监视系统,后勤部来安装照明灯, 采购办送来了电暖气和饮水机,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心脏诊中心在刘婧主任的指挥下,紧急调配了四名精兵强将到CCU工作,他们是李媛、杨迎兰、张宁、杨华副主任医师和葛文杰住院医师,其中杨迎兰和张宁医师是第一批援鄂的医生,ICU的卢燕主任派马晓妍医生来支援CCU。下午三点仪器设备调试完毕、医护人员到位后我们立即接收了从ICU转来的两名外科重症患者。</p><p class="ql-block"> 从12月17日到12月27日是短暂的十天,也是漫长的十天,在这短短的十天里我们救治了30名阳性重症患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我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我们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CCU的医护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救死扶伤的精神。我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里。马晓妍医生最先感染新冠病毒,发着高烧坚持把夜班上了下来; 紧接着李媛医生感染了,她已经54岁了,患有高血压,高烧时血压飙升到170/100mm H g,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杨迎兰医生发着高烧,全身疼痛难忍,吃上退烧药,咬着牙、流着泪、穿着防护服全力以赴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杨华医生在大家先后倒下后,八天连上四个夜班;张宁医生患有腰间盘突出症, 在抬病人的时候腰扭伤不能下床,刚休息了5天就立即请求返岗上班;刚到中心工作才四个月的小小葛文杰医生一声不吭连上九天白班;王琼护士长在数名护士感染新冠病毒倒下后,马不停蹄的顶班,同时管理病房,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陆民主任24小时驻守病房,随时还要进导管室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十天的日日夜夜,一幕幕的情景,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CCU的医护用她们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 12月22日医院将心脏B区设置为阳性轻症病房,心脏B区接过CCU的接力棒,在刘婧主任指挥下立即对病房进行设置,迅速周转患者,缓解了CCU床位紧张的压力。在八楼阳性轻症病房满员的情况下,分流大量内科阳性轻症患者,刘怀荣主任严把诊疗关,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10天里,正是因为心脏诊疗中心反应迅速、工作高效、有力,阳性重症患者在急诊死亡为零,我们扛住了这一波疫情重症的冲击!为重症病房的扩增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心脏诊疗中心全体医护将继续坚挺着,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迎接抗疫曙光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