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价值人生,从心开始。《连城心声》栏目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享科学专业的心理知识,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铺就坦途,欢迎收听。我是主播石老师,今天我来分享韦志中的《幸福36计》之《志在四方》。</p> <p class="ql-block"><b>成语释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志在四方,字面意思是一个人的志向在于天下,后来用于形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本书中,此计策是指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p> <p class="ql-block"><b>成语故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志在四方”是由“四方有志”衍变而来的。“四方有志”出自秦朝孔鲋撰写的《孔丛子》。</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鲁国的孔穿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二人整整送行了三天,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但孔穿只是淡淡地对他们做了个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竞婆婆妈妈。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以四海为家,怎么能儿女情长,整天聚在一起呢?”孔穿的学生不住地点头称赞,对老师更加敬重了。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p><p class="ql-block"> 成语“志在四方”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晋国国内发生皇族斗争,晋公子重耳逃亡国外,最后逃到了齐国。在齐国期间,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重耳的人都十分优待,还将自己的女儿齐姜许配给重耳为妻,重耳在齐国的日子过得十分舒坦,一住就是7年,再也不想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继位,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跟重耳出逃的随从人员对重耳胸无大志、毫无打算的样子早已深怀怨念,很是着急。这时,他们便偷偷地商议,设法让重耳离开齐国。不料,姜氏的一个女仆听到了这一秘密,并即刻报告给了姜氏。姜氏听了,当即杀死了女仆,然后对重耳说:“你心怀四方大志,这很好。你放心去吧,我已经处死了听到你们秘密商议的女仆。”重耳一听很惊讶,马上表明态度道:“我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有打算离开齐国啊!”姜氏眼看丈夫不听劝告,便和随从等人商量了计策,用酒将重耳灌醉,乘机将他运上马车,送出了齐国。</p><p class="ql-block"> 后来,重耳在外游历锻炼了几年,在他62岁那年终于回到了晋国,继任国君之位,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晋文公。</p> <p class="ql-block"><b>孔穿简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穿,字子高,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省人。他是孔箕的儿子,孔子的第五代子孙,终年51岁。他曾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公孙龙公开辩论而从此成名。</p> <p class="ql-block"><b>晋文公简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是晋献公的儿子,其母亲是翟族狐氏女子。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从小就喜欢结交贤士,身边聚集了不少能人异士,其中最著名的是:赵衰、狐偃、贾佗、先珍、魏武子等人。</p><p class="ql-block"> 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在外流亡19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杀晋怀公重夺王位。他在位期间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他在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期连城心声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聆听,我们下期再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