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着《墨子.公输》中有句话:吾知吾不言。虽然当时的语境下这句话有别的含义。但是单看其字面意思就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与之相对的是口若悬河。确切地说应该是“吾不知吾无知而自以为吾真知”。记着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有位著名教授,被人戏称“不知道教授”。这位教授以知识渊博而著称,所以好多人遇到问题时都愿意去请教他,而这位老先生经常回答的是: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他不是谦逊,他是真不知道,让人对他肃然起敬的也正是因为他敢于承认他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1961年毛主席在中央会议上再次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老人家说:“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调查研究不够,………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一万年还是要调查研究……”。和回想自己走上管理岗位,多数时候是在“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想问题”,这样的出来的结论就与实际大相径庭,这样得出来的“指导建议”就是高高飘在树枝上的塑料袋子。所有有时候也在口若悬河地发表“高见”,其实此时有多少明白人在鼓掌的时候是在笑话自己的吾知而不自知。每当想起毛爷爷这句话就深感惭愧。</p> <p class="ql-block"> 近来读金惟纯先生的一篇短文——《早就给你说过了》。读过后惊出一身冷汗。仔细想想自己有时候给朋友给下属也会说这句话,而没有深究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金惟纯说:(这句话的背后动机)不外乎抢功劳、比高下、证明自己对,甚至趁机发泄积怨。导致的结果是: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收获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没读金先生这篇短文时没曾反思过“信口开河”的危害,读后感觉真的不能瞎说。因为这其中的“因果”太重,所以要“修口”不能瞎说!</p><p class="ql-block"> 还是老夫子那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