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如何学会听说潮州话5

普柳人家

<h5>潮州牌坊街</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单 句</b></h1> <br>  按用途分类,单句可分为:<br><b>(一)陈述句 </b><br> 是叙述一件事情,或作出一个判断,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句末用句号。例: <br>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br> 今日是国庆节。<br> 我是张三。<br><br><b>(二)疑问句 </b><br> 是表示疑问和反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常用疑问助词有:<br> 底人,底块,底个,底时;乜人,乜事,乜物件;底时;几日,几点;若㩼,若远,若久;<br> 咋呢物;有……无,……有无。<br> (反诘疑问词:)底块有,底时有。<br>例:<br> 底人?(谁?哪一个?),底个(哪一个?)<br> 普宁在底块(普宁在哪里?)<br> 底时是春节(什么时候是春节?)<br> 乜人?(什么人?),乜事?(什么事?),乜物件?(什么东西?)。<br> 现在几点?<br> 球荔枝若㩼粒(这串荔枝有多少颗?)<br> 瓮咸菜卤若久了?(这瓮咸菜腌多久了?)<br> 汽车抛锚了,咋呢物?(汽车抛锚了,怎么办?)<br> 底块有车去高铁站?(哪里有车去高铁站?),<br> 底时有闲去旅游?(何时有空去旅游?)<br><b>(三)祈使句 </b><br> 是表示禁止、命令、请求语气的句子。<br> 句末用句号,语气强烈时,也可用感叹号。<br> 例:<br> 你要注意身体。<br> 出发!<br> 勿呾话!<br><br><b>(四)感叹句 </b><br> 是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例:<br> 多么雄伟的华山啊!<br> 啊(&lt;潮&gt;[ a7阿7]),表示赞叹或惊讶,如:啊,这花多漂亮哇;啊,下雪了。<br> 哈哈(&lt;潮&gt;[ ha1合1,ha1合1]),表示喜悦,如:哈哈,你长这么大了。<br> 嗯(&lt;潮&gt;[ ng2黄2]),叹词,表示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如:嗯,你怎么还没去? <br> 嗯(&lt;潮&gt;[ ng6黄6]), 疑问叹词,如:嗯,你说什么?<br><h3> 嗯(&lt;潮&gt;[ ng7黄7]),表示答应,如:嗯,就这么办吧。</h3> 咦(&lt;潮&gt;[i5移]),表示惊讶,如:咦,这是怎么回事?<br> 哎(&lt;潮&gt;[ ai1哀]),表示不满或提醒,如:哎,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哎,你们看,谁来了?<br> 哼(&lt;潮&gt;[ heng1狠1]),表示不满意或不信任,如:哼,你信他的!<br> 呸(&lt;潮&gt;[ pui2抱威2]),表示斥责或唾弃,如:呸,胡说八道。 <b>(五)“来去”句</b><br> “来”用在“去”的前面,“来去”表示将要去、正要去的意思,常用在第一人称,如:<br> 我要来去食饭(我要去吃饭);<br> 俺要来去潮州(我们要去潮州);<br> 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作主语不能说“来去”,如不能说:伊来去上课;但可以说:伊合我来去上课(他和我要去上课)。<br><br><b>(六)“会<u>不/会</u>”句</b><br> “会”(&lt;潮&gt;[ oi6鞋6]),除了跟普通话一样能作动词外,还可以作能愿动词,相当于普通话“能”;其否定式“不/会” (&lt;潮&gt;[ bhoi6买6]),可以作能愿动词,相当于普通话“不能”;“会”“不/会”对举,“会……不/会”意为“能……吗?”。<br> 例如:<br> 七岁的婉婉会别(&lt;潮&gt;[ oi6鞋6,bag4北])1000个汉字(七岁的婉婉能认识1000个汉字)。<br> 阿爸病好了,会作工课了(阿爸病好了,能干活了)。<br> 我股骨头坏死,不/会行(我股骨头坏死,不能走路)。<br> 汝明日会来上课不/会?(你明天能来上课吗?)<br> 拍扑克汝会不/会?(打扑克你会不会?)<br> 我会懂中文,也会懂英文,但不/会懂其他外文(我懂中文,也懂英文,但不懂其他外文)。<br><br><b>(七)“有无”句</b><br> “有”、“无”可以对举或连用,构成疑问句式“有……无?”或“……有无?”相当于普通话的“吗”问句。如:<br> 有人无?(有人吗?),有影无(有根据吗?);<br> 伊人有来无?(他们来了吗?),菜有买无?(菜买了吗?);<br> 手镯买有无?(手镯买到了吗?),汝赚有无?(你赚到了吗?)<br> 是汝家己物掉的,有无?(是你自己搞坏的,是吗?)<br><b>(八)比较句</b><br> “平”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相比较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性质状态;<div> “过”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比较”;</div><div> “上”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最”。</div><div> 例:<br> 二人平危(&lt;潮&gt;[ guin5县5),(两个人一样高)。<br> 狗大过猫(狗比猫大)。<br> 陆地动物象上大(陆地动物象最大)。<br></div> <b>(九)处置句</b><br> 普通话的处置句是用介词“把”字把需要强调的宾语提到谓语动词之前,表示对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一种处置。潮州话不用“把”字,而多用“将”(&lt;潮&gt;[ oi6鞋6,bag4北])字,有时也用“乞”(&lt;潮&gt;[ kih欺4])字,例:<br> 将饭床搬走(将饭桌搬走)。<br> 将菜洗清气(将菜洗干净)。<br> 书乞我收起来(把书收起来)。<br><br><b>(十)被动句</b><br> 潮州话被动句一般用“乞”(&lt;潮&gt;[ kih欺4])这个词,相当于普通话的“被”,例:<br> 伊乞老师表扬(他被老师表扬)。<br> 贼仔乞阮掠着了(小偷被我们抓到了)。<br><br><b>(十一)补语句</b><br>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有补语成分的句子就是补语句。补语句的常用助词是“到”,相当于普通话“得”,例:<br> 动词作补语:搬过来;欢喜到跳起来(高兴得跳起来)。<br> 形容词作补语:洗到白白(很干净),雅到死父(漂亮得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复 句</b></h1> <br><b>(一)并列复句</b> <br> 各分句平等地排列,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br> 头……,头(一边……,一边)<br> 唔……,也唔(不……,也不)<br> 唔是……,是(不是……,是)<br> <u> 不/ 会</u> ……,也<u>不/会</u>(不……,也不)<br> ……,又……(……,又……)<br> 要……,还要……(要……,还要……)<br> 也<br> 又<br> 既……又<br> 例:<br> 伊头唱头跳(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br> 我唔食酒,也唔食薰(我不喝酒,也不抽烟)。<br> 唔是我唔去,是伊人无请我去(不是我不去,是他们没有请我去)。<br> 食堂个菜<u>不/会</u>辣也<u>不/会</u>酸,不对我的胃口(食堂的菜不辣也不酸,不对我的胃口)。<br> 七十年代的人觉得的确良价格便宜,质量又好。<br> 要按时完成任务,还要保证质量。<br> 你去,我也去。<br> 个姿娘仔又白又雅(这个小姑娘长得又白皙又漂亮)。<br> 李先生对学生既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又在生活上关怀备至。<br><br><b>(二)承接复句 </b> <br> 组成承接复句的各分句间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br> 又,便;<br> 先……,然后……;<div> 先……,再……;</div><div> 先……,跟着……;</div><div> 先……,接着……;<br> 例如:<br> 穿过一片田野,又爬上一面土坡,就到了我们准备露宿的平地。<br> 过了那个村子,小船便拐进了港湾。<br> 作文考试,先列提纲,然后直接写文章。<br> 先看样品,再签合同。<br> 你先去,我跟着去。<br> 按照排队顺序,你先签证,接着是我。</div> <b>(三)选择复句181</b>  <br>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要在这几件事情中选择一件。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br> 是……,抑(&lt;潮&gt;[ ag4恶])是……(是……,还是……);<div> 唔是……,就是……(不是……,就是……);</div><div> 宁可……,也……;</div><div> 要么……,要么……;</div><div> 或者……,或者……;</div><div> 决不;</div><div> 与其……,不如……;等等。 <br> 例:<br> 只款衫是真货,抑是A货?(这款衣服是真货,还是A货?);<br> 刘阿姨的退休生活很充实,经常唔是摄影,就是画中国画(刘阿姨的退休生活很充实,经常不是摄影,就是画中国画);<br> 宁可亏本,也要把不合格产品砸烂;<br> 这些货你要么不买,要么全买;<br> 或者选个单位上班,或者自由职业,你总得有碗饭吃;<br> 决不投降;<br> 与其写自白书,不如逃离国外。<br><br><b>(四)递进复句</b> <br>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br>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br> 不但(不仅/不光),而且(也/还/并);<br> 或只在后一分句用:</div><div> 而且、并且、更、尤其 等;<br> 含有反诘语气的递进关系,还常用:</div><div> 尚且……,何况”。<br> 例:<br> 现在很多家庭不仅有电视机、电脑,还有小轿车。<br> 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而且还写了不少读书笔记。<br> 这道题目老师尚且解不出来,何况是学生?</div> <b>(五)转折复句</b><br> 在语义上,后一分句同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br> ……,但(然而/只是/不过/却);<br> 虽(虽然/尽管),但是(可是/不过/却/还)。<br> 例:<br> 年轻人喜欢唱流行歌曲,不过中老年人还是钟情革命歌曲。<br> 一首近体诗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内容却很丰富。<br><br><b>(六)假设复句</b> <br> 前一分句提出假设,后一分句说明结果。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br> 若(如果/假如/要是)……那么(就/则);<br> 即使(即便/纵然/就算/就是/哪怕)……也。<br>例:<br> 如果这几天透风台(刮台风),这一造水稻就要大减产了(如果这几天刮台风,这一造水稻就要大减产了)。<br> 心中有事,就算好饭好菜,我也食唔落(心中有事,就算好饭好菜,我也吃不下)。<br><br><b>(七)条件复句</b> <br> 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给出这个条件产生的结果。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br>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br> 无论(不管/不论/任凭)……也(都/还)。 <br> 例:<br> 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br>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认真。<br><br><b>(八)因果复句 </b> <br>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br> 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说明结果。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br>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br> 既然……就,<br> 之所以……是因为.<br> 例:<br> 因为深圳提出的口号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所以在深圳,所有人都没有被“排外”的感觉。<br> 既然学期已经结束,就要彻底放松一下,来一次欧洲自由行。 <b>(九)目的复句  </b><br> 一个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另一分句说明目的。 <br>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br> 为了,为……起见;<br> 以(以便/用以/以免/免得)。 <br>例: <br>为了生活,潮汕先辈多到东南亚一带谋生。<br>……,出门带口罩,以免传染疾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