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个人修行第一课

大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礼貌,个人修行第一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弓</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句简单的尊称,一声热情的问候,一个温和的微笑,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span></p><p class="ql-block"> 我家住在北京某高等学府房山分校的隔壁。</p><p class="ql-block"> 凌晨三点,一阵急促的叫喊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楼管,楼管,开门……开门哪!”叫喊声一阵紧似一阵,一声比一声高昂,拍打铁栅栏的“咣咣”声响沿着空旷的马路传出很远。</p><p class="ql-block"> 叫喊声持续了六七分钟,之后明显有些力竭,却始终未得到一声回应。</p><p class="ql-block"> 这么大的响动甭说楼管,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都听得一清二楚。</p><p class="ql-block"> 我想,楼管不回应的理由无外乎有两种:一是严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禁止随意出入,尤其是夜半时分。二是对这位学生的不礼貌行为表示不满,佯装没听见。所以,任你喊破喉咙他也置之不理。 </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起读大学时的一件糗事。</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周末,我和几个东北来的同学打算出去逛逛。一来熟悉熟悉周围的环境,二来沟通一下彼此的感情。谁知,临出发时,发现借来的单车后轮胎瘪了。在本地同学的建议下,我急匆匆跑到宿管员那里借打气筒。由于此前有同学已经在路上,我怕追赶不及迷了路。情急之下,刚到宿管员门口,我便急忙对其嚷道:“快,把你的打气筒借我用一下。”一连说了三遍,宿管员竟像没听见一样,眼睛都没瞭我一下,继续低头看他的报纸。</p><p class="ql-block"> 我有些急,嚷道,“我问你哪,打气筒给我用一下,你倒说句话啊?”</p><p class="ql-block"> 听见我没好动静地冲他吼叫,他才猛地抬起头来,一脸怒气地对我说道:“你和谁说话呢,这么没礼貌。我都快比你老子岁数大了。年纪轻轻的,咋就那么不拿自己当外人呢,大啦呼哧地……打气筒?没有!”他一屁股又坐下了。</p><p class="ql-block"> 打气筒分明摆放在桌子下,他却睁着眼睛说没有。</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失态,于是不好意思地连忙解释说:“师傅,对不起,我太着急了,话没说清楚……是这样,我是新来的学生,今天恰好休息,想和同学出去转转,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现在同学们已经出发了,我对路径不太熟,怕撵不上他们,所以有点急了……请把打气筒借我用一下,谢谢您了!”</p><p class="ql-block"> 见我诚恳地冲他道歉,宿管员也转怒为嗔:“以后求人别大啦呼哧的,年轻人,读书不光要学书本知识,也得学点文明礼貌。”说着,拿出打气筒,亲手帮我把瘪胎充满了。</p><p class="ql-block"> 打那以后,每次碰到宿管员,我都会主动上前喊一声“师傅”。他也变得客气起来,满脸的笑容可掬。</p><p class="ql-block"> 前面提到的那个学生,之所以遭拒进不了校门,我想主要还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礼貌。其实,当时他只要多喊几声“师傅”,并说明晚归的原因,相信宿管员师傅是会通融的。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想要在学习工作上如鱼得水,在人际关系上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少碰些钉子,你就要学会去尊重他人。</p><p class="ql-block"> 其实,礼貌待人也是尊重自己。</p><p class="ql-block"> 诚然,礼貌不花一份钱,却能赢得一切。所以,我们常说,礼貌是朵博爱的花朵。礼貌和教养对于装饰人类或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礼貌能使自己轻松愉快,使接受礼貌的人们喜悦欢欣。无论别人给予你的帮助多么微不足道,都应该首先道声“谢谢”。一句“谢谢”很简单,却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备感温暖。道谢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对你的感谢表示茫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尤其社交场合。</p><p class="ql-block"> 日常生活中,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都会使用礼貌用语。</p><p class="ql-block"> 频繁使用礼貌用语会使语气变得委婉而礼貌,自然地降低自己的位置,将对方抬到舒适的高度,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p><p class="ql-block"> 咱们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冠义》)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五年》)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结语</p><p class="ql-block">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遗死?”孔子说:“不学礼,无以亘。”</p><p class="ql-block">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作为一种伦理制度,“礼教”在历史上曾起过消极的作用;但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1.人而无礼,胡不遗死?</p><p class="ql-block">释义:人要不知礼义,还不如快快死去。</p><p class="ql-block">2.不学礼,无以亘。</p><p class="ql-block">释义:一个人学了诗,学了礼,才能文质彬彬,才可称为君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