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回忆

蓦然

<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6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今天,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通车运营。</p> <p class="ql-block">  成昆铁路,一条承载着家乡变迁、父辈心血和我童年记忆的铁路线,始建于1958年,1970年正式通车。铁路经过我的老家公兴,听父辈们讲,当年兴建时全乡上下总动员,挖土方、修路基、捡石头、锤石块……无论男女老幼,都曾出工出力。到我有记忆时,成昆线早已通车,成了当时家乡父老出入成都府的主要交通工具。从老家公兴站到成都南站有两站路40多公里,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袁鹰写的《小站》,“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小站上没有钟,也没有电铃。站长吹一长声哨子,刚到站的火车跟着长啸一声,缓缓的离开小站,继续走自己的征途。”读到这篇课文时,我激动的差点叫出声来:公兴火车站不就是这样的吗!出入站口两旁蓝色的木栅栏,候车室朱红色的木条长椅,月台上三三两两挑着箩筐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公路运输的蓬勃发展,我再也没有坐过那趟慢车了,家乡的小站渐渐模糊,而今,我已记不清当年小站的模样。刚才从百度搜索“公兴站”,词条显示内容为:公兴站(Gongxing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公兴街道,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建于1960年。2014年5619/5620次列车改由燕岗站发出后,公兴站停办客运业务。</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小站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小时候坐火车的经历却一直不曾忘记,那个小站,那趟绿皮慢车带给我的快乐与辛酸交织的记忆一直留在心底。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母亲带着我们生活在乡下。哥哥姐姐上学后,因家里无人照看年幼的我,母亲去城里探亲便会带上我,上学后寒暑假也会去城里玩几天。我总是日夜盼望进城的日子,坐火车,吃糖果冰棍,看车水马龙,但是每次来回路途并不轻松,因为坐车前后都要步行七八里路。印象中,家里总有忙不完的活儿,母亲花时间就像花钱一样精打细算,连赶路乘火车也从不会多留几分钟,差不多每次到站买上车票就开始检票进站了。每日仅有的一趟慢车大约下午三点在公兴站停靠,那天午后,等母亲收拾妥帖,背上满满一背篓鸡蛋、花生、辣椒等土特产,出发时已过了两点,兴奋了好几天的我一路跟着母亲小跑,可因为感冒发烧,不一会儿就开始拖后腿了,哭着蹲在地上不肯再走,母亲一边继续快速向前一边对我连哄带吓。若是经过农家院子,便会告诫我说里面的大黄狗如何凶猛,落在后面就只能喂狗。我已忘了小小的我是怎样挣扎着走完了七弯八拐的七八里乡间小路,只记得母亲心急火燎地来到售票窗口时,火车已经进站,售票员阿姨一脸的鄙夷,硬说我们是因为逃票被赶下车的,不肯给我们出票,母亲反复解释,指着满脸通红仍在不停抽泣的我再三乞求,售票员阿姨才终于大发慈悲。母亲牵着我飞快穿过候车室,一位穿着制服的年轻叔叔微笑着站在检票口,让我一直紧绷的心情顿感温暖,伴着清脆的咔嚓声,叔叔麻利又帅气的为我们剪完票,并嘱咐我们赶紧上车。刚挤上车还没站稳,便传来一声长长的汽笛,哐当一下,火车开动了。车厢里早已拥挤不堪(印象中这趟车总是人满为患,从来都只有站票,我想即便有坐票,母亲也是舍不得买的),母亲站定后,一手扶着椅背,一手搂着我的头,疲惫不堪的我靠着母亲便昏昏睡去,却不知道这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母亲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一下火车,我顿时精神抖擞,全然忘了身体的不适和疲倦,立刻向母亲索要了火车票,如获至宝一般翻来覆去地欣赏,想着回家后如何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这方小小的,硬硬的,粉红色的火车票,而接下来的七八里路似乎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我一路和母亲有说有笑……</p> <p class="ql-block">  今天,崭新的“复兴号”从家乡飞驰而过,虽不再停留,却仍旧牵动着我的心,为了那方小小的火车票,那段粉红色的记忆,我一定要坐上“复兴号”去感受“新成昆”的加速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