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气微冷人心暖,名师引领在“云端”。共同学习齐进步,携手成长通杏坛。今天的培训在第三组许金辉老师励志美文的激情分享中正式开启。</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家指路。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朱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建立模型思想:从感知到认知》专题讲座,让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中关于建模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收获颇丰,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的讲座从以下6个方面逐项进行展开。</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以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性质及理念为切入点,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的表达、教育价值、架构及主要表现等带领大家认识数学建模。</p> <p class="ql-block"> 数学从“双基”发展成“四基”,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是各项核心概念中唯一一个以“思想”指称的概念,渗透于各课程内容领域之中。模型思想的数学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通过教学中大量的案例,形象具体的介绍了数学建模任务的特征及设计,建模问题的标准以及小学阶段各知识领域内涉及的数学模。同时通过案例的解析也让我们理解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过程中实现”的真正意义。</p><p class="ql-block"> 整场讲座不仅带给我们理念的更新,更有实践的指引。</p> <p class="ql-block"> 下午,朱伟老师带来的主题为《新课标视角下课堂实践的思考》专题讲座。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6个维度有侧重地宏观讲述了此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新增的亮点。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以近年来中、高考题型做为切入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四基”“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是世界。</p> <p class="ql-block"> 接着,朱老师又用一系列生动的课例向我们展示了新课标视角下的课堂实践新样态。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为以后的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相信通过朱老师的讲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够站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将新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变的领动,焕发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活动最后,郑伟光老师的复盘道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疫情不挡热情,学习不限时空,对于学习机会我们倍感珍惜,专家们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让我们积蓄能量,勇敢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反思是成长的重要阶梯。密密麻麻的笔记展示出学员们对专业的不懈追求。</p> <p class="ql-block"> 怀揣学习的热情,度过幸福的时光。今天,是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是智慧与心灵的碰撞、是提升与历练的再现,必将成为我们教育行动的思想引导。在收获满满的同时,让我们带着对教育的情怀与美好,一起携手并进,实现专业成长的蜕变,追寻自己杏坛中的诗与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