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游戏中自然生长

任小R

<p class="ql-block">我们和建构区的故事……</p> 故事的开端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小一班的小猪🐷之家,也就是建构区,它是在孩子们入园前老师精心布置好的,每一种积木都按照类别摆放的很整齐。</p> <p class="ql-block">柜子上还贴上了每种积木的照片,这也是为了方便孩子们更好地送积木回家。</p> <p class="ql-block">建构区可是除了娃娃家最受欢迎的游戏区了,每次孩子们都很喜欢来到建构区游戏,最开始我们的游戏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最开始孩子们还没有很多关于建构游戏经验,所以搭建得都比较随意,在搭建中也多是平铺与堆叠。但如果你问孩子们搭了什么,他们也会给出一个答案🤭</p> <p class="ql-block">可是游戏没进行几天,问题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游戏结束后,收放积木成了一大难题,孩子们非常需要老师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否则就会变成这样</p> <p class="ql-block">再游戏时找积木就没那么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孩子们随意摆弄积木的现象越来越多,虽然他们玩得也很开心,但建构区内经常狼藉一片,有时候都找不着下脚地儿。他们似乎对搭建的兴趣都被各种各样的材料给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一人一辆小车,一块长条积木我们就能玩到半个小时以上,因为,我们对小车十分地感兴趣……可是如果只是有兴趣,但在操作中没有建构技能的支撑,兴趣也不会持续很久。</p><p class="ql-block">果然,选择建构区的小朋友越来越少……</p> 第一次圈谈 <p class="ql-block">针对建构区出现的问题,老师和我们进行了圈谈,主要是了解我们我为什么不选择建构区了?还有游戏时都遇到了哪些问题?……</p> <p class="ql-block">优优:收积木的时候,我找不到要把它放回哪里。</p><p class="ql-block">叮当:对的,照片太多了很难找。</p><p class="ql-block">乐乐:这个每次我给摆整齐了,人家又给乱摆。</p><p class="ql-block">淘淘:我还没收完,音乐就停了。</p><p class="ql-block">MWR:我不会搭。</p><p class="ql-block">洋洋:我也不会搭。</p><p class="ql-block">C老师:有时候玩游戏时,有的孩子直接把所有积木推下来,就在那边扔积木玩,也不搭,那么多积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朋友每次只能拿几块如果不帮小朋友的话,他们根本收不完。</span></p><p class="ql-block">Y老师:有的孩子都太喜欢车了,主题搭建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p> 教师的思考 <p class="ql-block">在最开始创设建构区时,我们依照以往的经验,将积木分类摆放,可是我们忽视了当下孩子的经验和需要,这样的方式是否适合他们?是否方便拿也同样方便收纳?如何为孩子们的建构游戏更好的提供经验支持?</p> <p class="ql-block">💛关于积木的收纳与摆放</p><p class="ql-block">我们开始向其他班级取经,发现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收纳困难的情况,如果每次老师边帮边教,慢慢的孩子们就能收好了。但取经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孩子们收积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的班级甚至需要建构区提前几分钟结束游戏,才能保证按时收完积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引发了我们对积木收纳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得幼儿乐于探究,在游戏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时参与建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及时归纳整理、有序摆放材料的好习惯,更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的提高。可是当前的材料摆放方式,使得幼儿在归纳整理时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因此打击了幼儿建构游戏热情。尽管养成良好的归纳整理习惯也是建构区一大核心目标,但它是孩子们当下的游戏需要吗?是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吗?</p><p class="ql-block">答案是否定的。经过跟踪观察及个别交流,我们发现,孩子们当下最核心的需求是有更多的时间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搭建技能不足需要一定的经验支持;能更快地收好积木。</p><p class="ql-block">综上,我们接下来需要深入幼儿的建构游戏,探寻如何更好的提供支架。</p> 第一次调整 <p class="ql-block">改变建构区积木的摆放方式,缩减积木收纳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投放收纳筐,幼儿自主收放积木</p><p class="ql-block">在孩子们游戏时结束时,我们在建构区悄悄的放了6个空的收纳箱,并告诉孩子们,现在开始,收积木时可以不按照柜子上的标签来,怎么快怎么来。</p><p class="ql-block">当场就有孩子高兴地拍手“哦哦,这和我在家收积木一样,直接收到这个箱子里来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果然,大概只用了三四分钟,几个孩子就把积木装满了收纳箱,并摆放到了柜子上。当天的游戏整理时间,建构区的几位小朋友都很开心,因为这样收积木真是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便把如何收积木的权利全权交给孩子们,而我们老师做的则是退后观察,观察幼儿当前的游戏经验以及是否有积木分类整理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筐一筐的混合收纳,大大缩减了幼儿在收纳时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我们发现游戏时幼儿新的建构需求开始萌芽。</p><p class="ql-block">💚无目的选用积木到有目的选用积木</p><p class="ql-block">在最开始用收纳箱装积木时,幼儿每次只需要把一箱子积木搬到游戏的地方,减少了频繁跑向区角柜拿取积木的次数,建构作品也逐渐丰富起来,但幼儿在拿就是还是比较随意,大部分没有目的性。</p> <p class="ql-block">但很快,我们发现又有小朋友把积木全部倒到地上的现象。通过观察与谈话我们了解到:“把积木倒出来就能找到我想要的形状了,在里面不好翻”</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多次动手操作与自由探索中,幼儿对积木的形状、大小等的感知逐渐增强,搭建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有目的地拿取自己需要的积木。</p><p class="ql-block">并且在收纳积木时,我们发现已经有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按照大小来分装积木了。这时我们看到了幼儿对于积木分类整理的需求</p> 第二次圈谈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和孩子们坐下来交流关于要不要把积木分类,怎么样分类等问题,顺便我们还和孩子们巩固了大家对于积木形状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和孩子们将积木命名为他们喜欢且容易辨认的名字,比如“方柱积木、拱桥积木”等等。</p> <p class="ql-block">💚按形状分类摆放积木</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加入到分类整理的队伍中来,期间还有小朋友提出来这个盒子放到柜子里就看不到里面的积木了,聪明的宝宝直接提出可以贴上照片,这样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建构区的收纳箱上又有了孩子们所说的照片标识。</p> 第二次调整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前面的调整与自由探索是给足幼儿时间进行尝试,让他们充分与建构材料进行互动,那么第二次的调整则是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p> <p class="ql-block">💚通过图片、重点步骤图等提供经验支持</p>

积木

建构

游戏

幼儿

收纳

孩子

我们

摆放

搭建

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