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1125</p><p class="ql-block"> “火笼”是客家俗称,因它外壳是竹子编织的,“火笼”就是烤火的炉子,也称之为火炉。</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也许是城里没有山里寒冷,也许是环境变化形成暖冬的缘故,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忘掉了寒冷,也许……,但一到冬天我始终忘不了家乡的火笼,它一直让我心生暖意。</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火笼是农村冬天御寒和烘焙衣被的必备工具。传统的火笼是用家乡特产的竹子编个圆柱行外框,里边放个烧制的陶瓷盆,烧好的木炭放在盆里用热灰盖上,一个火笼就准备好了。也有些还做成多功能小板凳一样,所以有盆,炉,箱等各种样式,这在我们客家人家里冬天是少不了的用具。</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家庭成员中,火笼基本是人手一个,随身携带,就如同今天手机一样,走到哪带到哪,娱乐到哪陪伴到哪,真的是<b>夹在裆下,暖在全身</b>。</p><p class="ql-block"> 山里的冬天特别寒冷,因此冬天上学,母亲早早就给们我准备好火笼带上,她给我们准备的火笼可以用上一天不灭,所以学校比火笼用的时间长短也是很娱乐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带到学校的火笼甚至编上号,新做的火笼早已经写上了自家的姓名,以示区別。当然放学路上顽皮也有火笼被丟失和摔坏的意外,出现这样情况回家肯定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还可能整个冬天只能受冻,等待同学的救济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如今家乡的火笼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回到家乡,城里也很难看到真正传统的火笼,都是一种带电的电炉代替了,真正的火笼也只有农村才能见到了。</p><p class="ql-block"> 家乡火笼如同我们忘不掉的初恋,更是家乡一种惬意的生活文化,在他乡的铜鼓人也始终忘不了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