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之行(六)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赣、徽、浙三省交界处的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婺源并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县。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是源于婺源县境内散落这的一个个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村庄。这些村庄,如一把明珠撒落在古徽州大地上,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闪动着温润的光泽,其丰厚的人文历史,清丽的自然风光,互相交融,互相辉映,体现着人与自然相融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这里曾经出过很多名人,例如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北宋文学家汪澡,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武侠小说家金庸等。</p><p class="ql-block"> 它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是划给徽州的。所以这里有浓厚的徽派文化。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村落,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石城在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故名石城。据说,早在南宋绍兴元年岳飞率兵大战李成时,曾经在石城待过,而且当时还使用枪尖在此留下了两个铁画银钩的石城二字,这或许就是跟石城相关的最早记载了。</p><p class="ql-block"> 冬初时节,石城程村里高大的红枫林与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民居、袅袅炊烟、交相辉映,瓦合成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美景。</p><p class="ql-block"> 百余棵种植年代久远的枫树,树高均在35米以上,这里的百来棵高大的枫树,盖过村里的高矮屋顶,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隐没期间,每到11月中下旬,枫树开始变红,清晨的日出前后,雾气或炊烟就会在古树间缭绕,隐约迷离,宛若天上仙境。婺源石城晨雾的仙境景观,不是天天都有,需要气候环境的配合,能够遇到也是一种运气。虽然没有有幸看到晨雾中的景观,但是被秋色环绕下的徽派民居深深的吸引。</p> <p class="ql-block">  褪尽了朱漆的木门在风雨侵蚀下早已辨不出颜色,每扇厚重的大门背后想必都有着一段段温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程村的历史很悠久,据《程氏宗谱》记载,南宋末期,程村始祖程厥由浮梁游历到婺源,看到这里四面高山,有如城堡,觉得是个隐居的好地方,于是,便举家由浮梁(今景德镇市)府前迁居到此,从南宋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东北部,距婺源县城28公里。江湾,最早开始于隋末唐初,那个时候这里还不叫江湾,叫作云湾。后来,萧江的第八世祖江敌带着家族搬迁到这里,子孙越来越繁茂,才把这个地方改名为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五A级景区古村落。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38人;还有文学人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是一份历史瑰宝,所以江湾这里的名人故居较多。</p><p class="ql-block"> 人杰地灵,江湾镇是个人才辈出的古镇,清康乾年间“奇才”江永便是其一。江永一生未取功名,终身不仕,却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他开创了徽派学术,《四库全书》收其所著书籍十多部。</p> <p class="ql-block"> 萧江宗祠,曾被誉为江南七十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为婺源古代四大古建之首。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几度破毁,2003年萧江宗祠再重建。重建的宗祠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材考究均为国内罕见。此家族曾出过帝王、名臣大将,据《兰陵萧氏二书》记载,江湾的萧江氏乃西汉初期宰相萧何后裔。</p><p class="ql-block"> 推门而入,别有洞天,祠堂内部规模庞大,分前院、前堂、中堂、后堂四进,徽派三雕华美精致,尽显气派。</p> <p class="ql-block">  山环水绕的江湾镇自然风景格外秀美,整个村子布局规整,一街六巷,纵横交错。主街入口伫立着高大巍峨的牌坊,走在街上,古朴优雅,自成一景。</p> <p class="ql-block"> 漫步江湾,古镇整体保存完好,仿佛时间和战火纷争都特意绕道而行,保留下大量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它们外表朴素淡雅,内部精美华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乡贤园”便是为纪念历代乡贤所建。园内有着典型江南园林的布局和风情,绿树碧水和画舫亭台搭配,小路曲径通幽,带着人们去邂逅古镇的名仕才俊。</p> <p class="ql-block"> 三人一组的雕塑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间长者为名医江石溪,左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右边则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江知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东南7公里的石耳山脉,面积5平方公里。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有近600年历史。篁岭因"晒秋"而闻名,篁岭是挂在山崖上的一个古村落,整个村子造型是经典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当地农民把秋收的粮食都拿出来晾晒,新鲜的辣椒、南瓜、玉米、稻谷、黄菊......在屋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一个个晒匾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一片丰收气息,呈现出一幅秋日好风景。</p><p class="ql-block"> 古村的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依山而建,村中触目所及是一栋栋古香古色的明清徽派建筑,它们经风沐雨,沧桑斑驳,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古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房子大门上这三个字,从右往左:人主代表的是君,见父母代表的是亲,先生代表的是师,故名“君,亲,师”意思是对待君王要忠诚,对待父母要孝顺,对待老师要尊敬。</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灰瓦白墙的映衬下,柿子树的枝头高高挂起了喜人的柿子,它也为篁岭的秋天张开了笑脸。</p> <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天街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路的两旁是各色保存完好的徽派古建筑,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仿佛现实版中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极具古典意境美,粉墙、黛瓦和高脊飞檐组合,黄橙橙的柿子树增加了几许山水灵气,走在村中,随便瞥上一眼都能看到美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篁岭村的“晒秋”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放置在屋顶上晾晒的,在黛瓦上放置直径一米多的竹匾作为晒盘,以木杆作为晒架,将收获的各种作物,铺展在房前屋后,这种独特的“晒秋”风俗让篁岭村在婺源白墙黛瓦的徽派村落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篁岭村坐落在山间,它被正南方与东北方分别被石耳山、石门山包裹其中,四周山岭更是阻挡了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这就让晾晒在屋顶上的农作物不易被风吹走,扇形布局也进一步扩大了晒秋空间范围,在屋顶上晾晒还能够最大化的利用阳光,晾晒所需要的巨大竹匾与木杆则取材于环绕着篁岭村野蛮生长的竹林与高大乔木。这是篁岭村民的特殊智慧。</p><p class="ql-block"> 金灿灿的菊花、红彤彤的辣椒点缀在褐色屋瓦上,一抹抹跳动的色彩中尽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