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新西兰、南美洲、南极洲之旅开始第二段行程~秘鲁。我们在新西兰奥克兰机场登上秘鲁航空公司的波音787-9梦想客机,飞机将越过太平洋,空中飞行11小时,目的地是秘鲁首都利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音787-9飞机是大型客机,装配了全新引擎,噪音降低了60%,可载客292人,个人感觉,平稳和舒适度超过空客A380双层客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飞了将近10个小时,机翼下,不再是浩瀚的太平洋,南美洲大陆到了。安第斯山脉是地球陆地上最长的山脉,约7,000公里长,200至700公里宽,<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拱卫着南美洲的西岸,</span>平均高度约4,000米,由北到南经过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等国。我们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转机,然后飞秘鲁首都利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陪伴着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飞机至少飞了一个多小时。这段主要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第斯山脉中部,从智利到秘鲁,是这座世界最长山脉的最宽部分,有最多的火山活动遗迹的地区,据说超过900座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米。</span>高空俯视,峰峰相连,山顶白雪皑皑。但是从飞机✈️里拍的照片,无法表现安第斯山脉的壮美。有的风景,只能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第斯山脉矿脉丰富,秘鲁的亚纳科查是世界第一大金矿区,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采矿场也在此山脉中,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1,200米</span>地底深处,采矿坑道总长超过2,0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航海帝国。特别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班牙,从南美洲掠夺大量贵金属(黄金白银为主)运到欧洲,</span>引起货币贬值,诱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后来更扩展到奥斯曼帝国、印度和十八世纪的中国。</p><p class="ql-block">物价上涨,财富积累,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中产阶级从中获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工业革命,</span>宗教改革和宪政革命相继发生。</p><p class="ql-block">寥寥数语,无法描述十八世纪人类历史的这场波澜壮阔的大变革。人性的贪婪、无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理性,相互交织,剪不断理还乱。</p><p class="ql-block">追根溯源,很大部分原因来自此刻飞机下方的安第斯山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29日</p><p class="ql-block">从新西兰奥克兰出发,经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转机到秘鲁首都利马,空中飞行了约十五小时。到达事先预定的的贝伦酒店,已经很晩了。定这家酒店时,得知位于市中心,建筑外观不错,照片显示房间也可以。出租车送我们来到酒店门口时,有点傻眼了,外观看上去很高大上,可是为什么周围没有灯光,大门紧闭,完全不像一个酒店呢?出租车司机和我再确认地址,没错呀?幸好司机机灵,按了下大门边上的门铃,等了一会才有人来开门,确实是我订的酒店。进到里面,与豪华的大门一样,里面也看得出来这个建筑昔日的繁华,可现在却是一副破败的样子,房间也非常简陋。真是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照片是酒店的大堂、门外长廊和外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酒店位于利马圣马丁广场,附近的建筑可追溯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和18世纪</span>欧洲巴洛克风格,设计考究大气,原来,这片地区,是利马的老城区。</p><p class="ql-block">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委托到达美洲,西班牙征服者们在短短半个世纪之内,占据了北起今天美国西南部,南抵安第斯山脉南麓的广阔地区,建立了存续大约三百年之久的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p><p class="ql-block">1821年,秘鲁独立,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几百年来,秘鲁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目前,秘鲁人类发展指数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是一部活历史。</span>首都利马圣马丁广场周边的欧式老建筑,为秘鲁留下深刻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酒店对面,是圣马丁纪念碑。 在南美独立解放运动中,圣马丁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出生在阿根廷的土生白人家庭,到他这一代,他的祖先从西班牙来到南美至少已有200多年。和世界上大多数西方殖民地类似,南美洲殖民地的土生白人逐渐在经济、政治上与自己的母国发生矛盾,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圣马丁八岁时随父亲回到西班牙接受教育,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对他的影响很大,为他日后领导南美独立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1810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五月革命”,开始了独立战争。1812年初,圣马丁返回自己的出生地阿根廷投身革命。他骁勇善战,十年奋战,多次率兵打败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西班牙殖民军,先后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成为这三个共和国的“祖国之父”和“自由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美洲独立解放战争时,南、北两边出现了两个领导者:南方的圣马丁和北方的玻利瓦尔。波利瓦尔是委内瑞拉的土生白人贵族,他从南美洲的北边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地向南边进军,而圣马丁则是从南边的阿根廷、智利,秘鲁向北边进军。南北两军会师在即,两个领导者却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美大陆独立后的政治前途问题上产生分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利瓦尔主张在南美建立统一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圣马丁则倾向建立分权的君主立宪制。两人在瓜亚基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秘密会晤,会谈没有第三者在场,细节从未对外公开,但会晤后圣马丁放弃了南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玻利瓦尔统一指挥,避免了南美洲的独立力量因政见发生内讧,圣马丁自己很快离开了南美大陆,终生再未返回。在关键时刻放弃权力的诱惑,圣马丁获得一个了不起的称号~“南方的华盛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独立后的南美洲社会长期动荡,经济发展曲折,波利瓦尔的最初的政治理念一再挫败,并没能像北美洲的美国那样,成为吸引世人的新世界。200年来,一直有人在反复思考玻利瓦尔的大一统梦想——在当时,圣马丁的主张是否更切合实际,历史可能有不一样的选择?但历史没有假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来到秘鲁利马第二天,我们请了一个当地旅行社的女孩带我们逛市场。像我们这样的旅行者,语言不通时间短,这是一个不错“深度游”。从肤色看,这姑娘应是印加人的后裔。</p><p class="ql-block">秘鲁首都利马是一个多味、多色的地方。今天一早,先来到鱼市场,很多海产品是头一次看到。</p><p class="ql-block">走进市场内的早餐摊,品尝当地人的饮食。一个玉米面包夹一片煎得金黄的小鱼,配上新鲜的洋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名为Pan con pejerrey </span>好吃极啦,是改良版的汉堡,但比汉堡好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逛到水果市场,因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形态,秘鲁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高。市场上水果的品种多得眼花缭乱,色彩非常丰富,我们边走边尝,一些常见的水果,如香蕉、菠萝,口感比以前吃过的好很多,逛市场太开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秘鲁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玉米之仓”的意思,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玉米种植历史长、品种多、吃法多样。各地区出产的玉米各不相同。 从颜色上区分有:白色、黄色、红色、紫色、黑色和混合色。 从形状上分,有圆有扁,长短不同,特别是白色大玉米“乔克罗”最受欢迎。黑玉米黑的发亮,黑玉米汁非常好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铃薯是人类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很大可能起源于秘鲁南部、智利等地区。谁是“马铃薯之乡”?智利和秘鲁一度争执不下,秘鲁打算过提交至联合国解决。在秘鲁倡议下,2005年12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最终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国际马铃薯中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部设在秘鲁利马。市场上,马铃薯的品种多得眼花缭乱,后来几天,我们尝到几个品种,口感各异,都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导游姑娘买了十三种水果做拼盘,其中几种从未见过。她手脚麻利的处理水果,拼盆,我们短时间内尝到不一样的味道,这个创意很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澳洲我也常买释加果吃,但口感远不如秘鲁的好。后来几天,我们只要看到释加果就买,绝不错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风味小吃店铺门口前的鳄鱼标本😅秘鲁全国土地面积<span style="font-size: 18px;">60%</span>位于亚马逊雨林区。2022年中,秘鲁考古学家在阿雷基帕沙漠发现一个距今约700万年的史前鳄鱼化石。研究推断该物种长达4米,阿雷基帕沙漠在数百万年前是一片深海,生活着鲸、巨鲨、鳄鱼等海洋生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多色的艺术村,画作里常看到孩子(代表未来)和鸟(代表自由)的身影,寄托了利马人对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活动名叫“利马色彩和风味游”,以徒步的方式逛城市,印象深刻。感谢陪伴我们一个上午的秘鲁姑娘(她告诉过我们她的名字,但是西班牙文,沒记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开始参加由美洲行旅行社组织的“秘鲁南部8天7夜经典游”。旅行社接我们入住利马位于太平洋岸边的新城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Miraflores的酒店,事后方知,利马新区与我们昨晚上住的老城区相比,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一带商业非常繁荣,游人如织,治安良好,观光客也喜欢光顾。难怪昨晚上抵达时老城区的贝伦酒店时,大门紧闭,周围冷冷清清,原来老城是利马较贫穷的区域,治安问题多。谢天谢地,我们沒有碰到很多游客担心的安全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秘鲁是罕见的“无雨之城”,城市用水靠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上的冰川融化水形成的河流。由于</span>降雨太少,少到街道无需建下水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谓下雨,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多毫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少量的雨也只是以水汽的形式存在,天空</span>常年雾气弥漫,当地人形容它的上空总有一块“抹布”。今天,这块“布”镶了条金边。从傍晚开始欣赏这个特殊的景色,直到入夜还不想离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秘鲁菜肴混合了印第安和西班牙特色,也受到非洲、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和日本等地的煮食方法的影响。尤其是一种与中国广东粤式料理与当地料理融和的餐厅,名叫Chifa在当地非常流行,在首都利马市内,一条街上至少有一个Chifa的招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读音明显来自粤语“吃饭”的意思。</span>虽然在当地这种料理被当作中国菜,但已经和秘鲁式特色融合,已非原本的中国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式开始“秘鲁南部8天7夜经典游”。跟团游本来不是我的第一选择,但综合考虑到南美洲这类国家的条件,不太适合自驾,只有退而求其次。今天跟着旅游团,再次来到利马的老城区。疫情己近三年,世界各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群体免疫,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来利马老城区的观光客很多,街头的防疫人员却无事可做,疫苗接种点冷冷清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秘鲁首都利马停留两天,昨天是市井风情游,今天是文物古迹游,挺好。利马的古建筑大多建于1535年西班牙统治时期,三百年间都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中心。1821年,秘鲁独立,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此后,国家政治一直反复动荡,就在我们离开秘鲁一个多月后,12月7日,秘鲁再次发生宪法危机,局部地区出现骚乱,现任总统下台。秘鲁人对这种事早已见怪不怪,戏称为“家常便饭”。虽然政治动荡,但</span>私人产权一直受到保护,所以古建筑不因政治变迁而被毁。另外,秘鲁先后经历了多次严重地震,大批建筑物受损后又原样修复。秘鲁人对历史建筑有特别的的“痴迷”,不因“天灾人祸”受到影响。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利马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老城中心的总统府,只有几个卫兵把守。我们来到市中心广场时,总统府内正在进行卫兵换岗仪式,吸引了大批游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利马市政府、利马大教堂,都是西班牙人统治时留下的遗产,建筑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内的唱诗班专用座,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堂唱诗班坐椅。人类的合唱艺术,来源于教堂的赞美诗。这些几百年前的座椅,引起我这个业余合唱团团员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飞抵<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3000多米的</span>高原古城库斯克。在西班牙人殖民南美洲之前,这里曾经是印加帝国的首都,我们不会错过这个必到之处,只不过,参观古城的活动安排在外围活动之后。</p><p class="ql-block">从机场直接坐大巴,沿安第斯山脉,我们在著名的马丘比丘古城途中~乌鲁班巴山谷停留一个晚上。这里距库斯克67公里,海拔高度2,687米,是库斯克高原海拔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的山顶积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汇流成汹涌的乌鲁班巴河,从秘鲁东南部的安第斯山区发源并一路倾泻而下,经库斯科流向马丘比丘,孕育了印加文明,印加人称其为“圣河”,圣河流经的峡谷地区,是印加帝国重要的粮仓,这条河谷就是著名的“圣谷”,圣谷中散布着印加帝国辉煌时期的堡垒、城镇、神殿和粮仓、梯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酒店坐落在圣谷,是</span>一个宜居的美丽小镇。到达后先来一杯子苏茶防止高原反应,品尝高原出产的红鳟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谷的夜景。安第斯山脉的山顶积雪汇流成汹涌的乌鲁班巴河奔腾而下,水声哗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谷有很多印加帝国的历史轨迹,但作为匆匆过客,旅行团只安排了圣谷地带最有代表性的两处景观~马拉斯盐田和莫奈梯田。</p><p class="ql-block">不同地区的人类很早就创造出不同的制盐方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谷附近有一片南美洲最古老的盐田——马拉斯盐田。盐田可能追溯到公元200-900年的查纳帕塔文化时期,它真正的起源,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答案。圣谷的先民发现,果布吉欧温泉泉水的含盐浓度比海水高出10倍以上,于是,借着天然的泉眼,人们搭建起复杂巧妙的引流系统,咸水通过多个纤细的引渠缓缓流入3000多块梯田状排列的盐池,层层叠叠的覆盖住了半座山,乳白色和泥土色的色彩交错分布,打造出极为壮观又唯美的盐田景观。在太阳、盐分和池水的共同作用下,盐池外观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有浅黄、深黄、蓝绿、粉红,甚至还有白色跟或深或浅的褐色,美到无法言语形容,真像是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眼影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马拉斯盐田延续至今,生生不息,仍然是当地人的一个重要的生活来源。这种出产于矿区的盐,称为“岩盐”。根据不同的天然矿物,岩盐有不同的颜色。马拉斯的岩盐是淡粉色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马拉斯盐田,前往莫奈梯田。途中,远处安第斯山脉白雪皑皑,蓝天、白云、羊驼,唯美的画面。我们的大巴停下来欣赏这里的美景。世界现有羊驼约300万只左右,约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鲁及智利的高原上,其余分布于澳洲和新西兰。羊驼毛极为珍贵,被称为“流动的黄金”,羊驼是秘鲁的国宝,还上了秘鲁的国徽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库斯科市郊的圣谷,有不少梯田,其中圆形的莫雷梯田特别引人遐想。以前,人们推测莫雷梯田可能是印加人挖掘而成的农业品种改良实验场,否则,他们凭什么能培育出3000多个种马铃薯,200多种玉米?印加帝国没有文字记录历史,这仅仅是一个推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来,经科学家实地测量,证实圆形梯田是陨石撞击地面后形成的三大一小的撞击坑。印加人非常聪明,他们利用陨石坑里不同的高度,所形成的自然温差,改建为实验场,改良玉米及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使圣谷成为印加的“粮仓”。这个说法比较靠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航拍莫雷梯田。(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与参观莫雷梯田的印加人家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乘坐观光火车,前往被称为“印加失落之城”的马丘比丘。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呼,原因在于,西班牙人来到秘鲁之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就已经是印加帝国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它</span>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西北方80公里处,建在海拔2,430公尺的山脊之处,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西班牙人沒有发现这个隐蔽之处。</p><p class="ql-block">西班牙人取代了印加帝国的统治后,某个瞬间,住在马丘比丘古城的人突然在历史上消失,古城长期不为外界所知。印加帝国没有文字,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古城的记录。直到19世纪初,<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国历史学者海勒姆·宾厄姆三世在熟悉此地的本地人的带领下,来到马丘比丘,</span>完成了一份该地区的考古学报告。<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1年的7月24日,宾厄姆写的《</span>失落的印加城市》出版,马丘比丘才重新回到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火车穿过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一个多小时后到达马丘比丘。实在佩服近千年前的印加帝国,交通不便,跑到这大山深处建起这么个古城,真的只是为了度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马丘比丘古城全景图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城有很好的的规划和结构,整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神圣区,贵族区和平民区。</span>印加人的房顶都是草编的,如今草已不存,石墙仍安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电脑复原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把马丘比丘古城的全景图横过来看,很象一个印第安人仰望天空的脸庞,是否选址建城时有意为之?</p><p class="ql-block">之(图片来自旅游视频雷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的建筑采用了微妙的传统印加建筑技术,经打磨的方石块叠砌起来,在不用砂浆的情况下,拼图般紧合在一起。石缝接合精确完美,连一条小草也插不入。这些石块有的重达5~10吨,而且并非取自原地,很难想象印加人是如何搬到进群山,建成古城的。</p><p class="ql-block">印加的石墙还有许多设计细节,如梯形门窗和四角向内微微倾斜的房间等,防止了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倚山而建的城市设计有序,印加人在此还修建了梯田,开展了农业。虽然地形险峻,但却有着完善的灌溉系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搬到山崖上的巨石,每块都是手工打磨,石块之间沒有粘合层,却砌得天衣无缝,历经数百年不倒,这种技能非一日之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崖的倾斜度超过有45度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时,疫情仍在中国大陆肆虐,我们这个团都是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华人,这是和来自巴西的团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古城山脚下的小餐馆,浓浓的复古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库斯科外围的行程,旅行团回到库斯科古城,近距离感受这座古老的印加帝国的摇篮。库斯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有3400米,我们开始感到头疼、心悸,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了。</span></p><p class="ql-block">印加人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外貌有亚洲人的轮廓,使用克丘亚语。主要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中段,中心在今天的秘鲁。11到12世纪时,第一位印加国王曼科·卡派克建立了库斯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span>为了寻找神话中的“黄金国”,踏上了今天称之为秘鲁的这片土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地处高原,印加人普遍皮肤黝黑,个子偏矮。当个大</span>威猛,骑着高头大马的西班牙人到来时,印加人久仰山斗般看待外来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极短的时间内,几百年的</span>印加帝国文明为几百名西班牙人所征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印加帝国的记忆通过神话传说,通过库斯科印加宫殿的花岗岩墙壁、纪念碑和太阳寺庙,以及我们刚去过的圣谷反映出来。中国的明代反而有文字记录这个古国,在《坤舆万国全图》中称库斯科为“故私哥国”。</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535年,西班牙早期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span>认为库斯科离海太远,又位在深山中,不适合做为新殖民地的首府。于是他选择了沿海的利马作为殖民地的首府,成为现代秘鲁首都利马的建立者。</p><p class="ql-block">1983年,印加帝国古城库斯科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萨克塞瓦曼是一座印加的石墙建筑,离秘鲁古城库斯科约2公里,海拔为3701米。和其他印加石头建筑一样,如何建成依旧是谜。西班牙人取代印加帝国后,看到如此精湛的工艺大加赞赏。西班牙神父庞塞·德阿科斯塔用文字记录了巨石装嵌的情形:“这些工程规模非常之大,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不使用灰浆,也没有铁制或钢制工具来切割和打磨石料,更没有机械和工具来远载石料。尽管如此,石料却打磨得如此平整精细,许多地方连石块之间的接缝也看不出来。……而更为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我讲的这道墙上的石块虽然切割的很不规则,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堆砌时也没有使用灰浆,但相互之间接合得非常严密,真可谓天衣无缝。在完成这项工程时必然动用了大量人力,而且极为辛苦,因为多数石块大小不一,表面也不平坦光滑,要使一块巨石同另一块严丝合缝地紧密相接,非经多次试验调整不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印加帝国已经灭亡,但印加文明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深深溶化在秘鲁人的骨血中,在马拉斯的盐田,在马丘比丘宏伟的遗迹中,在库斯科幽深的古巷里,在秘鲁人艳丽的裙摆上、斑斓的工艺品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自媒体《阿轲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伴们听闻鼹鼠是印加饮食的美味,非要去尝尝。我因高原反应,对“鼠”也本能的排斥,没有加入他们的行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挑战彩虹山,这是秘鲁安地斯山脉的一座山峰,海拔5200米。由于山坡和山峰上的矿物成分形成一系列各种颜色的条纹,因而得名。途中,近距离感受安第斯山脉的巍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士只能坐到离山顶500米的地方,剩下的山路,我们选择骑马上去。几年前我去云南的玉龙雪山时,领教过3300米的噩梦,这次看来也不好受,在库斯科3000多米时已经开始高原反应了。但我已经打破了个人记录,停止前进的地方海拔4500米,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高反再次来袭。离山顶还有一些距离,马不能继续上了,我也走不动了,同行的老公和另一对夫妇状态很不错,走在前面很快不见影了。我就地坐下,差点喘不过气来。同行的秘鲁导游带着氧气袋,此时也看不到他的人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中的两位男士成功到达彩虹山的网红打卡点,5200米。另一位女士更厉害,她上的高度比两个男人还要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秘鲁草绳桥是印加帝国过峡谷和河流的简单吊索桥。印加人没有使用轮子的交通工具,秘鲁草绳桥交通仅限于行人和牲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刚到秘鲁时很奇怪,很多民居看上去还没建好,楼顶还裸露着钢筋,但房子里已住人。原来,政府有规定,房子没完全建好前,房主可缓交房地产相关税费,于是乎出现上述奇观😂</p><p class="ql-block">关于这些无顶的房子还有一个说法,由于秘鲁终年少雨,房子没顶也能住人😃夜晚头顶星空入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海拔3820米,总面积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神奇的是,这个湖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目前共有150个岛屿,1300多人在岛上居住,今天乘船出湖,远处一股浓烟滚滚,是岛民烧芦苇杆增强地力。巨大的芦苇荡,原来,是岛民建岛,造房、造船的原料,被称为“浮岛”,如何“浮”?唯有登岛才能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其中一个“浮岛”,共有四家人居住,他们彼此都是亲戚。岛主解释,地基都是来自芦苇,以前是浮动的,但现在已下锚固定了。他们每年都会在地基上再铺上一米以上的芦杆,一个岛一般可达40年。上岛后,地面的芦杆软绵绵的。岛上有各家的住房,餐厅,鱼塘,公共活动空间,交通艇,俨然一个小社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岛主向我们演示浮岛的地基是如何加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芦苇层中还做了个小鱼塘,用来存放从湖里抓来的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芦苇做的房子应该是冬暧夏凉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嘀嘀喀喀湖岛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家家户户都有用芦苇造的观光船,接待到访的游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上印加人特有的摆裙,当一会儿印加人。秘鲁之行到今天(11月5日)就要结束了。充满期待的南极之旅很快就要到来。</p><p class="ql-block">秘鲁,很难再来了,因为高原反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