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莱农大院

温馨

<p class="ql-block">  自从走进莱农大院群,心中一直有个计划:想用美篇的形式记录我们曾经的莱农大院。年代久远,有些人和事印象已经模糊 ;千头万绪,思路难以梳理无从下笔。思前想后,决定用看图说话的形式从我的视角,我的接触及我保存的照片资料入手,讲讲照片里普通莱农人的小故事吧!美篇中有我们尊敬的领导和长辈,有大院两代事业有成的子女,有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图书馆新老同事,还有离退休老同志文体活动的精彩画面。照片大致按时间顺序,先黑白照后彩照,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措辞的推敲,只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感恩和久久的怀念,几十年深深的莱农情尽在其中跃然纸上 …… ❤️</p> <p class="ql-block">  这是莱阳农学院五十年代的老校门,至今仍印刻在我的心中。1958年12月底,我们一家七口人从荣成石岛乘长途汽车,一路奔波于下午2点到达莱阳。天真冷啊!接站的是办公室宁云明叔叔,公务员小耿叔叔,还有印象中好像是贾殿杰叔叔。那时候搬家没有多少东西,三辆自行车分几趟就搬进校园了!当时我和大妹前后坐在宁叔叔的自行车上,清楚的记得,叔叔问我莱阳好不好?我的回答是,一点儿也不好!天太冷了!脚都冻麻了!</p><p class="ql-block"> 那年坐着自行车就是通过这个大门来到了莱农,(当时我刚6虚岁),距今已64年了!半个多世纪,悠悠岁月风风雨雨,我及我的家人与这个大院与大院里的人结下了至深的永远的情。</p> <p class="ql-block">  此照片是家父生前保存的资料。是莱阳农学院60年代下马为莱阳农校时,学校领导与毕业生班委的留影。图中的年代好像是1964年。中排左二是党委书记徐学善叔叔,左三是我老爸。后排左三是宁云明叔叔(后来调到烟台市府任秘书长)。当年就是他用自行车把我们姐妹带进莱农大院。看着此张老照片,六十年代徐书记,宁主任及老父亲年轻的身影随之浮现于眼前 ,深深的怀念啊! </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中的长者是学校总务处领导胡作芳伯伯(右),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家父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合影。胡伯伯温和慈祥,永远是笑容可掬。他的老伴张阿姨和我老妈非常要好,三年自然灾害时,两家人相互帮助共渡难关。记得当年妈妈特别想买台缝纫机,以解决孩子们的缝缝补补之需,但苦于经济紧张迟迟未能如愿。张阿姨慷慨解囊,送来了几十元钱,帮助我们把崭新的上海牌缝纫机抬进了家门。后来的几个月家里省吃俭用,早早的把钱还给了阿姨。缝纫机伴随我们几十年,妈妈经常是下晚自习回来挑灯夜战为我们姐弟缝补衣衫。每每看到它,就想起了敬爱的张阿姨的那份暖,那份爱!</p> <p class="ql-block">  在网上下载的莱农老照片,前排左一是杨国枝阿姨(农学系主任),另一位是王炳理教授(后来的教务处处长)。杨阿姨的家叔叔是李文墩处长,她的三个儿子培旭,培欣,培忠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p> <p class="ql-block">  大家能否看出图片中的背景是莱农什么地方? 我来告诉您 : 这是50年代莱阳农学院的院办公室,(八十年代的老图书馆采编组)。父亲当年就是在此办公。我家就住在后面的那排平房的最西面,中间是段叔叔田阿姨家 ,东面是李世峰书记崔阿姨家。平房后面是小北山 ,零零星星栽着各样品种的桃树。现在这里是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 ,一点儿也找不到原来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父亲在办公室前与弟弟的合影。弟弟今年65岁,从照片中那小小的身影,可以推算出照片的拍摄年代了吧!1961年啊!</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的故事很有趣,小妹文丽与大地瓜的合影。合影的起因是 : 1959年,莱农试验田里的地瓜大丰收,一个地瓜高产至多少斤!准备拍照发省里有关报纸刊物做宣传。考虑到光拍地瓜不好看,正好小妹在旁边玩,于是报纸上就出现一个小女孩抱着丰收红薯的宣传照片。哈哈!我小时候经常开玩笑,小妹有一张大大的地瓜照!</p> <p class="ql-block">  照片背景是学院50年代~~70年代初时的办公楼。小时候感觉小楼很漂亮,老师同学们照相都愿意到楼前采景。</p><p class="ql-block"> 此照是1961年拍的全家福。姥姥,爸妈,三舅(当时农学院的学生)和我们姐弟四个,是仪器室李可君叔叔给拍的。记得小弟弟调皮,到处跑就是不照,抓回来又跑了!李叔叔到旁边球场跟学生要了个篮球,承诺照完相就把球给他玩。嘿嘿!还真管用!弟弟老老实实拍了照,表情真不错呢!看!篮球就在凳子底下哈!</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住小河口是六十年代初。照片里的房门就我们当年的家。三间房,中间做饭,两边卧室。没有家具,一个大水缸盛粮食,一个小水缸盛水。一个装仪器的破木头箱子,放着我们姐弟四人和姥姥的四季衣服。屋里有用泥和头发混合盘立起来的取暖小炉子,烧的都是我们姐妹在伙房废旧煤渣里捡来的煤核。至今还记得那双冻破了皮的手啊!</p><p class="ql-block"> 这排平房相处了许多邻居 : 六十年代初左边倪江书记,右边是徐宝永院长;六十年代末,左边是田莉阿姨家,右边是余伟德叔叔家。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艰苦,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积极向上,邻里们和谐融洽,相互支撑。闭目静心回想一下,那一排平房里的男女老少几十年前的形象都能一一展现,每一张笑脸都是那样地清晰可敬。</p> <p class="ql-block"> 李家姐妹与战家姐妹</p><p class="ql-block"> 此照取景于学院的高宾招待室。如果没记错的话拍照时间应该是1976年。图中的两位俊俏的女孩是李世峰叔叔家的女儿,前排右一是丽华小妹,后排中间是李建华大姐。后排左是大妹文琴,前排左是小妹文丽,剩下的那一位自然就是我了。</p><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在莱师附小上一年级,建华姐姐上二年级。那时候大院里孩子少的屈指可数。我们两个7、8岁的小女孩,手拉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其实这路也不近,从校园小后山到莱阳电影院南面(现在中医药学校宿舍)的附小,应该有5里路吧!夏天发大水,小河口桥漫水,只能从后面劳改队绕回家。嘿!那时候的少年能吃苦,不用父母接送,好省心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建华大姐成长优秀,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任工会主席,班子成员。丽华小妹在本校实验岗位退休。校园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现在都步入夕阳 ,时间过得太快了!</p> <p class="ql-block"> 唐家姐妹与战家姐妹</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莱农大院群里都在寻找唐惠生小妹的联系方式,我试着联系了有关同事,但仍无答案。现在我拿出与唐家姐妹70年代的合影,想必大院朋友们都会熟悉!她可是我们中间的靓女啊!</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1975年,我们四人一起到学校北场果园合的影。前排是我和大妹文琴,后排是美生和惠生(右),摄影者是唐家大哥唐绍基。美生是我初中的同窗 ,1965年一起考入莱阳九中(火车站附近);九十年代又相遇莱农图书馆,我在采编部,她在期刊阅览部。同窗加同事,生命中的缘分情深意长啊!此时此刻,我突然泪流满面难以控制,老同学,好想念您啊!</p> <p class="ql-block">  这张横版照片,是70年代盖家姐妹约文丽妹与毕业学生的离别留影。左起依次为 : 盖青,学生,盖云,文丽,学生。盖树人书记,王淑英阿姨共有四个子女。另外两个子女是儿子盖广生,二女儿盖丽。广生海洋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直到现在仍忙碌在祖国的天南地北,穿梭于沿海一带各个海洋馆。大院子女的骄傲啊 !广生老弟,祝您事业腾飞再添新篇。</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 ,学院新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当时的莱农人兴奋极了!在壮观矗立的楼前,老师学生们纷纷拍照留念。我们姐弟也与大楼来了个同框。我们买了胶卷,邀请纪立文叔叔拍照。因为在那个年代,整个大院纪叔叔的摄影技术是一流的。他热情认真力求完美,拍之前总是启发我们猎取最佳表情,用他的话就是 : 来!孩子们稍稍的笑一笑,照出来可漂亮了哈!</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的姐弟合影,至今仍保存完美。每每浏览时,那熟悉的大楼,年轻的我们,还有摄影的纪叔,像过电影一样缓缓地从眼前掠过,一切都是那样地亲切。</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全家合影于农学院花果山</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的阿姨,大家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来,是牧医系孔蔼霞阿姨。记得1980年的一天,我带孩子在院大门口玩。苗叔叔和孔阿姨拿着照相机走了过来,要和我们一起合个影。太高兴了!苗叔先给我们母子俩照了一张 ,然后和孔老师来了个三人照。当时儿子两岁,我28岁,孔阿姨也就40多岁。40多年过去了!现在离退休老同志有活动时,看见孔阿姨心里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如同见到自己的长辈。祝您健康!敬爱的阿姨 🌺</p> <p class="ql-block">  提起莱农大院里调皮的小朋友,上图这两位就在其中。左边是王庆国,右边是战钢,小时候那叫一个皮啊!上山打鸟,下河摸鱼,拆鸟窝,挖知了,手拿弹弓身背玩具枪,经常落祸犯错。记得小时候到了下班的时候,经常有家长在我家门口等着向我妈妈告状。弟弟不是用弹弓打碎人家的玻璃,就是与人家的孩子干了架。哈!老妈一边赔偿一边道歉!态度那叫一个诚恳,但过后弟弟挨得这顿揍,也可谓结结实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此照是二位高中时的留影。庆国后来随父母工作调动搬家于莱阳中医药学校,他的父亲是王志新伯伯,母亲是孙秀芬阿姨,曾经都是农学院颇受人尊敬的长辈。庆国和战钢小时候虽然调皮,长大后对待工作可是兢兢业业拼搏奉献,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先进工作者,不愧为是莱农大院走出来的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1980年母子于莱阳农学院大门口</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莱农大门较之五十年代大为改观 🌹显得宽敞大气 👍 1958年我6岁时走进大门,当时的感觉是新鲜惊奇,牌子上醒目的五个大字: 莱阳农学院,深深的吸引着我 ❤️ 当年搬家前家父的话犹在耳边 : 明天咱们就要到莱阳农学院生活了!那个校园真美!你一定会喜欢的。</p><p class="ql-block"> 的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依旧如父亲所说,深深的爱着这所大学,喜欢这个校园,怀念这里的领导和同事们。</p> <p class="ql-block">  每当看见这张老照片,一股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是我81年~84年的邻居张玉兰阿姨。我和儿子斌斌,张阿姨和外孙女颖颖合影于老图书馆采编组门前。</p><p class="ql-block"> 相处三年多的邻居,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张阿姨和书臣书记对我如同对自己的子女,无论在思想上,工作和生活上都是关怀备至。对我的儿子更是照顾有加。我打心底里感觉到不是父母如同父母。难忘1984年王书记调离农学院搬家时,我站在门口难舍难分的心情不亚于78年送自己的父母调离学院。王书记现在可好?发自内心的祝您老人家幸福安康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学院运动会上幼儿园的队伍,好一排小小的观众啊!看看都是哪位小朋友? 右起儿子郑斌抱着李岩涛(图书馆沈南老师的爱子),依次左数: 印刷厂小宋的儿子 (叫不上名字),修忠(辛红婵老师的儿子)等。</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运动会上小小运动员: 辛朝鹏(右,张玉玲处长的爱子),郑斌(左,我的儿子)。幼儿园小朋友也有比赛项目,这是比赛后的合影。两个小伙子模样真有点儿像哈! 💝</p><p class="ql-block"> 这些当年的小朋友是第二代大院子女。李岩涛小时候就特别聪明,长大了更优秀!博士毕业后在国外定居。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说,学校图书馆老师的后代,佼佼者可谓层出不穷!张乐萃馆长,束春德副馆长,李翠花老师,刘世华老师,刘金爱老师,王磊老师,唐晓红老师等等等等,她们的子女都是学业有成出类拔萃,学历不是博士就是研究生,工作不是在国外发展就是在国内高就。说莱农大院第一代子女优秀,那第二代子女更棒 👍🏻</p> <p class="ql-block">  画面是当年1号宿舍楼西单元的孩子们:姜程(后排),徐萌(前左),郑斌(前右)。当年我住四楼,孙绍芬老师三楼,李元美处长二楼。三家的大人相处和谐,孩子们也特别团结。这是三个小朋友在绍芬老师家打扑克时,孙老师给拍照保存,留下了永久的纪念。现在孩子们已过不惑之年,姜程,徐萌在青农工作,郑斌则在梨乡奉献。这张照片不知孩子们是否保存? 我可是保存至今啊!</p><p class="ql-block"> 1号楼西单元的居住时光特别值得留恋,借美篇一角向老邻居们表示感谢 : 感谢周书记和陈阿姨,吴院长和谢阿姨,唐翘平教授和马阿姨,绍芬大姐,元美大姐,王涛师傅等的关照!有幸与你们相处数年,深感非常非常的幸福 🌷</p> <p class="ql-block">1991年图书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老师合影。前排右一是本部门领导辛茂乐老师。这位在学院图书馆工作几十年的老一辈,曾任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期刊部主任。她对图书馆事业忠诚,对图书馆工作执著,对图书馆同事热情,是颇受众人尊重和爱戴的领导 👍🏻</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图书馆采编部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图书馆流通部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2年5月,跟随张乐萃馆长(右二)参观北京高校图书馆,同行的有牟肖光老师(左一),吕成果老师(右一)。在庄严的首都天安门前,我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在前几十年图书馆历届馆长中,张馆长是唯一的女领导,与此同时,也是在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走马上任且奉献最大的馆长之一;牟肖光馆长是后来提拔的优秀年轻干部;吕成果老师已定居国外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过去了!照片里的图书馆人或退休,或调离,先后都离开了图书岗位。但对青农图书馆,对一起工作同事们的那份挚爱和思念依旧在,永远在 …… 。 ❤️❤️</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再回馆,心情别样的美。2020年,束馆长(左一),李老师(中),唐老师于图书馆门前,拍照者是我呀 ! 🌸</p> <p class="ql-block">与徐文敏老师,潘信芳老师,唐建英老师合影于院办公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图书馆采编部成员于院办公楼前绿色草坪上的合影。后排左起有王磊,春玉,金爱,晓红老师,前排左起有文艳,学英,永香老师和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馆工会组织的课外春游活动,各个工会小组选择校园美丽的景点同框,现在浏览照片仔细端详,那时候的我们个个都好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运动会场上的图书馆队伍 </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四位老同志是李翠花,(左一),沈南(左二),我,张兰英老师(右一)在2020年离退休职工运动会上的合影。1980年前后,我们四人先后走进了图书馆的大门,40多年的工作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与张老师在流通部一起工作了5年,有一件事至今不能忘怀。记得1985年寒假,我正在家复习功课备战成人高考,几下轻轻的敲门声引我打开了房门。原来是张老师的一对儿女何大明和何大勇,从小河口宿舍抬着一小篓馒头到一号家属楼(我的家),孩子们小脸冻得红红的。小姐姐说 : 妈妈蒸了一锅馒头,让我们送给战阿姨,阿姨最近有点忙,没有时间做 ……。当时感动的心情无以言表,那锅馒头的芳香铭刻于心伴随至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图,2008年图书馆馆员夏游崂山时于船上的合拍。年轻的和年长的老师心情是那般地愉悦,幸福的笑脸映入湖面。</p><p class="ql-block"> 下图,2021年老干处春季趣味运动会上,莱阳校区退休馆员一起合影,邀请于凤举老师为我们拍照。 🌸🌸</p> <p class="ql-block">青农大城阳校区图书馆退休老师</p> <p class="ql-block">青农大莱阳校区图书馆退休老师</p> <p class="ql-block">感谢离退休工作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 ( 合影于美丽的大乳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插花赛场潇洒老一辈:刘治西教授,陆亚馨教授和张友发教授。</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陆阿姨的照片,心里感觉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家长。1978年跟阿姨做邻居,那时正值我面临生育。阿姨改善生活总是让越宇弟送来一碗 。不光在生活上如此关照 ,还多次叮嘱我生产时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后来我们一起搬家到小河口(第二次入住此院),虽然已不再是邻居,但阿姨依然关爱如初。儿子的小裤子,小背心都是阿姨帮忙缝做。在那一段难忘的时光里,父母不在身边,对象外地当兵,多亏有陆阿姨,黄青云阿姨,王建平科长等热心人的帮助,使我顺利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美美夕阳红,潇洒莱农人。看!刘书记于处长笑得多美啊!</p> <p class="ql-block">校医院袁大夫,王院长,周护士长</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俊俏靓丽的两姐妹,是莱农生教授迟阿姨优秀的女儿。姐姐生吉萍(左)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妹妹生吉俐是中国音乐协会委员,中国音乐文学会理事,著名词作家,曾为多部电视剧的主题曲,片尾曲作词。创作的歌曲,散文获得广泛好评。这是生家的骄傲!也是莱农的自豪!为莱农大院出色的高层次人才点赞 👍🏻 </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在老干处组织的活动中偶遇顾耘教授。因小时候我们同一个大院成长,所以见面有说不出的兴奋和说不完的话题。他告诉我,很想念在烟台居住的儿时伙伴 :文琴,文丽,战钢,建国,荣国,庆国。应该找个时间好好聚一下。我说,他们也经常提起优秀的顾家三兄弟(顾耘,顾明,顾军)。来!给您拍个照!我转发给烟台的姐弟们看看哈!(上图即是)</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们是大院第一代子女,曾经一起劳动,一起玩耍,一起打乒乓球,一起看电影,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此刻,我脑海中又出现一排熟悉的名字 : 沈长朋,宿丽娅,刘新,胡丽娟,赵越光,曾惠仪,苗丽丽,许小芳,王莲,徐燕,鲁红,谭青, 孙晨等等等等。多么期盼疫情尽快消失,大院的子女们早日一聚。</p> <p class="ql-block">  插花比赛与老同事褚艳芳,于凤举老师合影。一起工作时我们才二十几岁,现在已步入古稀之年了!</p> <p class="ql-block">  城阳校区图书馆退休老师合影</p><p class="ql-block"> 多年不见了!亲爱的同事们,好想你们啊 !❤️ 张馆长,沈老师,于老师,刘老师,还有四位年轻的老妹,传荣,永香,永艳,敏凤等老师们,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但我们的心相印相连,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 。</p><p class="ql-block"> 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p><p class="ql-block"> 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p><p class="ql-block"> 照片浏览结束,美篇也接近了尾声。回忆的过程也是思念的释放。穿越时空回到那些火热的年代,莱农大院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提笔泪目,终生难忘 …… 🙏🏻</p><p class="ql-block">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就要来临。辞旧迎新之际,愿青农明天更加美好,愿老师们幸福安康 !愿莱农大院的朋友们快快乐乐,平平安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25日【原创】</p>